复习任务群5翻译题—群文通练1—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复习任务群5翻译题—群文通练1—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

ID:284797

大小:133.5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10-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14 (限时 60 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赵大讷①,字敬叔。县人周恭肃王元俨②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调泉州 录事。大盗起,宁都泉之无赖男子啸众应之,遂谋来攻城。大讷作栅以御其冲, 盗为引去。迁兴化录事,转龙溪尹。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 奸利,必牲犬以祭。大讷投神江中,移石以修孔子庙。庭县多山畬洞獠,官稍侵 之,辄弄兵暴掠,至烦。大将出屯,经年不解,大讷调御得其术,服从如良民。 邑大姓怙势杀人,郡守受其财出之。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 罪,大讷略无所慑。俄迁永嘉,永嘉计口赋盐,民以为病,大讷建请令富商转售 之瑞安。猾吏伪为官书,诬平民盗贩,民自杀者三人。府下大讷讯之,大讷徙之 临汀。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甃之岸 凡数千尺得不坏除温、台等处海运千户,遭母丧,改知永新州,州民素豪,势出 守吏上,闻大讷至皆畏服不敢吐气。乡饮酒之礼久废,大讷讲而行之,宾主就位, 献酬有节,揖拜有容,观者叹悦。在官二年,告老解印绶而归,时至正八年夏六 月也。大讷性刚直,不惮大吏,屡典剧县,皆有能声,卒胥无敢出乡,宿猾元豪 亦相告远遁;数平反冤狱,民为立生祠。或以事如远乡,父老携子弟聚观曰: “此赵侯也!”其为人爱慕如此。大讷同时,有金德润君泽者,亦县人,由湖南 廉访司掾,历官至嘉兴推官,亦以政事称其果毅有为,议者谓不如大讷云。 赞曰:丈夫之以功名自见者,岂必藉祖父之势哉?藉祖父之势而成者,世岂 无之?终不足谓之丈夫,必也。奋自布衣,卓然有立,小或作州牧,大或闻国政, 使德泽简在人心,声闻流于后世,然后始无愧于斯名,善矣哉! (节选自宋濂《浦阳人物记》,有删改) 【注】 ①赵大讷:元朝人。 ②周恭肃王元俨:指宋太宗赵匡义的第八子 赵元俨,封周王,谥恭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 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B.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2/14 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C.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 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D.州城枕大江/水暴/岸善崩/大讷列植巨木/先以萁芒杀浪势/然后实土以石/ 甃之/岸凡数千尺得不坏/ B [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四个选项第一、六处不同,其余相同。第一处 根据句意断句,“大江”作“枕”的宾语,后面要断开;“水暴”指水一旦暴涨, 句意完整,前后要断开,排除 A、C 两项。第六处根据语法断句,“以石”是介 词短语,指用石头,作“甃之”的状语,“以石甃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故选 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也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后来庙 逐渐与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蜕变为祭鬼神的场所。 B.乡饮酒之礼,是周代以宴饮为形式的礼仪,主要是向国家推荐贤者,后 融入了儒家尊贤养老的思想,使乡人在宴饮时受到教化。 C.揖拜,是我国传统礼仪,分揖与拜两类。揖即拱手礼,多用于平辈、陌 生人之间;拜即跪拜礼,常用于对君主、上级、长辈。 D.赞,是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表达作者或注家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史书 的纪传篇总是先记述后评论,赞就是文后赞美性的评论。 D [D 项,“用以表达作者或注家对人物的赞美之情”错,是阐发作者或注 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不一定是赞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赵大讷治理有方,退大盗服顽民。他在要冲之处设置栅垒,抵御攻城的 盗匪,令其知难而退;修孔庙,兴教化,调御有术,使蛮獠顺服。 B.赵大讷性情刚直,勇斗大吏猾胥。不论是面对收受贿赂、包庇大姓豪族 的郡守大员,还是诬陷平民,使平民自杀的胥吏,他都严格执法。 C.赵大讷德能兼备,深受百姓爱戴。他多次治理政务繁重的县域,又多次 平反冤假错案,百姓爱慕他,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建立了祠堂。 D.赵大讷成就卓然,声名流芳后世。虽然是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 但在此以后,奋发作为,广布德泽,卓然有立,终于成就美名。3/14 D [D 项,“凭借祖辈父辈的势力进入仕途”错,原文是“县人周恭肃王元 俨之十世孙也。起家译曹掾”,他进入仕途跟他的祖父辈没有关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俗尚鬼,垒石作祠,以奉紫衣神,黠民将为奸利,必牲犬以祭。(5 分) 译文:                                                                          (2)大讷抱案诣府,历指其奸。守怒,阴中以他罪,大讷略无所慑。(5 分) 译文:                                                                          [答案] (1)龙溪的风俗崇尚鬼神,当地有人堆砌石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 神,狡猾的人想要通过这谋取非法利益,一定要用牲畜和狗做祭品。 (2)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逐一指明其中的非法之处。郡守大怒,暗地里 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一点都不畏惧。 【参考译文】 赵大讷,字敬叔。他是我们浦阳县的(宋朝)的周王赵元俨的第十代传人。起 初进入仕途就做了译曹掾,后调任泉州录事。大盗兴起,宁都泉游手好闲的男子 啸聚在一起,招呼众人响应盗贼,于是他们谋划来攻打泉州。赵大讷在要冲之地 修建栅垒来防御他们,盗贼因此撤退离开。后来,他迁任兴化录事,转任龙溪尹。 龙溪的风俗崇尚鬼神,当地有人堆砌石块建造神祠,来供奉紫衣神,狡猾的人想 要通过这谋取非法利益,一定要用牲畜和狗做祭品。赵大讷把神像扔到江中,把 建造神祠用的石头搬走,用来修建了孔子庙。下属的庭县有很多住在山间的蛮族, 官府稍微冒犯他们,他们就拿起兵器暴动抢掠,非常频繁。朝廷虽然派出大将带 兵镇守,但多年未能解决这一难题,赵大讷运用当地人能接受的合理方法对他们 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像忠厚的百姓一样服从赵大讷的管理。当地有大姓豪族仗势 杀人,郡守接受了豪族的钱财把凶手放走。赵大讷抱着案卷到州府,逐一指明其 中的非法之处。郡守大怒,暗地里用其他罪名中伤他,赵大讷一点都不畏惧。他 不久后迁任永嘉,永嘉按照人口来收盐税,老百姓因此困顿不堪,赵大讷请求富 商将食盐转卖到瑞安。狡猾的胥吏假造了公文,诬称平民偷偷地私自贩卖食盐, 有三个百姓因此自杀。郡府下令大讷审查这件事,赵大讷把造假的胥吏流配到临 汀。永嘉州城临靠大江,江水一旦暴涨,江岸就容易崩塌。赵大讷把巨大的木桩4/14 排列着栽在江岸,先用柴草扼住水浪,然后再填充上泥土,用石块砌上。江岸共 有几千尺得以不被损坏。后来他又担任温州、台州等地的海运千户,遭逢母亲去 世,改任永新州,州民向来豪横,气焰盖过了守吏,但听闻赵大讷到来,都畏惧 驯服不敢大声喘气。乡饮酒之礼长期以来废止了,赵大讷讲授并推行它,宾主就 位,饮酒时主客互敬,合乎礼节,一揖一拜,仪表端庄,观看的人都感叹悦服。 在职二年,辞职回家,时间是至正八年的六月。大讷秉性刚直,不畏惧大吏,屡 次管理政务繁重的县邑,皆获得了能干的声誉,吏卒没有敢到乡间为非作歹的, 一贯奸猾的人和大的豪强相约远逃;他多次平反冤案,百姓为他设立生祠。有时 候他因为某些事务到偏远的地方去,当地父老携带子弟聚在一起观看说:“这就 是赵侯啊!”他被人爱慕到这样的程度。和赵大讷同一时代,有个叫金德润的人, 也是我们浦阳县人,从湖南廉访司掾,一直做官做到嘉兴推官,也凭借处理政事 被人称赞为果敢坚毅,能干有为,然而评论的人认为他还是比不上赵大讷。 赞曰:大丈夫应当凭借功名让自己扬名于世,难道一定要靠祖辈父辈的权势 吗?借助祖辈父辈的权势而获得一点成就的人,世间怎么会没有?但是最终不足 以被称赞为大丈夫,这是一定的。一个人能从平民的位置上奋发而起,最终超然 独立,取得高明杰出的成就,官小的可能做到一州的牧守,官大的或许能参闻国 家大政,使自己的恩德被人们记在心里,名声流传到后世,这样才能无愧于大丈 夫这一称号,这样才是达到了最好的人生境界啊!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19 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高祖以吏徭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 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客有说相国曰:“君灭 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 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 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 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 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 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 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 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5/14 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 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 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 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 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 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 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 过也。”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 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 何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 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B.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 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C.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 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D.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 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B [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四个选项第二、三、六处不同,其余相同。第 二处“黥布反”指黥布反叛,句意完整,前后要断开。第三处“上自将击之”指 高祖亲自率军征讨他,句意完整,前后要断开,排除 A、C 两项。第六处“乃拊 循勉力百姓”,根据语法断句,“百姓”作“拊循勉力”的宾语,后面应断开,排 除 D 项。故选 B。]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做官 后归隐的人。 B.贾人,指商人,古时也指官府掌管采购物品的人员。“委身为贾人妇”6/14 中贾人即商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 对帝王的尊称。 D.持节,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节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 家行使权利。 A [A 项,“以布衣称做官后归隐的人”错,古代可以用布衣称还没有做官 的读书人。]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萧何做沛县主吏掾时,多次在刑狱之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卒的身份 到咸阳服役,吏卒们都送份子钱三百,萧何独自送了五百。 B.萧何从谏如流,韬光养晦,自污其名。当门客劝说他声明过盛,民望太 高,离灭族不远时,他能及时听取建议,自污名节,受到了刘邦的认可。 C.萧何心系天下,为民请命,不怕牢狱之灾。因为为百姓争取上林苑的空 闲土地,于是被刘邦以欺君罔上、不为皇帝分过的罪名把他交给廷尉,用镣铐 拘禁了他。 D.萧何先后辅助两代皇帝都能精忠为国、尽心尽责。在他病危之际,惠帝 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C [C 项,“以欺君罔上、不为皇帝分过的罪名”错,属于无中生有。原文 中刘邦只是认为萧何“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而没有明确这就是“欺君 罔上”的罪行,且“不为君分过”也不是刘邦给萧何所明确界定的罪行,只是他 列举前人的做法而已。]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5 分) 译文:                                                                          (2)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5 分) 译文:                                                                          [答案] (1)长安一带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已经废弃荒芜,希望 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打粮,不要收走禾秆,留下作为禽兽的饲料。7/14 (2)再说秦始皇正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担过错,又哪 里值得效法呢? 【参考译文】 萧相国萧何,沛县丰邑人。是沛县的主吏掾。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 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刘邦以官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官员们都奉送他三 百钱,唯独萧何送他五百钱。汉十二年(前 195)的秋天,黥布反叛,高祖亲自率 军征讨他,多次派人来询问萧相国在做什么。萧相国因为皇上在军中,就在后方 安抚勉励百姓,把自己的家财全都捐助军队。有一个门客劝告萧相国说:“您灭 族的日子不远了。您位居相国,功劳数第一,还能够再加功吗?您当初进入关中 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民众都亲附您,您还是那么勤勉地做事,与百姓关 系和谐,受到爱戴。皇上之所以屡次询问您的情况,是害怕您震撼关中。如今您 何不多买田地,采取低价、赊借等手段来败坏自己的声誉?这样,皇上的心才会 安定。”于是萧相国听从了他的计谋,高祖才非常高兴。高祖征罢黥布军队回来, 民众拦路上书,说相国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屋数量极多。高祖回到京城,相国晋 见。高祖笑着说:“你这个相国竟是这样‘利民’!”高祖把民众的上书都交给 相国,说:“你自己向百姓们谢罪吧。”相国趁这个机会为民众请求说:“长安 一带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已经废弃荒芜,希望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打 粮,不要收走禾秆,留下作为禽兽的饲料。”高祖大怒说:“相国你大量地接受 了商人的财物,然后就为他们请求占用我的上林苑!”于是就把相国交给廷尉, 用镣铐拘禁了他。几天以后,一个姓王的卫尉侍奉高祖时,上前问道:“相国犯 了什么弥天大罪,陛下把他拘禁得如此严酷?”高祖说:“我听说李斯辅佐秦始 皇时,有了成绩归于主上,出了差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大量地收受奸商钱财而 为他们请求占用我的苑林,以此向民众讨好,所以把他铐起来治罪。”王卫尉说: “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如果有利于百姓而为他们请求,这确是宰相分内的事,陛 下怎么怀疑相国收受商人钱财呢!况且陛下抗拒楚军数年,陈豨、黥布反叛时, 陛下又亲自带兵前往平叛,当时相国留守关中,他只动一动脚,那么函谷关以西 的地盘就不归陛下所有了。相国不趁着这个时机为己谋利,现在却贪图商人的钱 财吗?再说秦始皇正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担过错,又哪里 值得效法呢?陛下为什么怀疑宰相到如此浅薄的地步!”高祖听后不太高兴。当8/14 天,高祖派人持节赦免释放了相国。相国上了年纪,一向谦恭谨慎,入见高祖, 赤脚步行谢罪。高祖说:“相国算了吧!相国为民众请求苑林,我不答应,我不 过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你则是个贤相。我之所以把你用镣铐拘禁起来,是想 让百姓们知道我的过错。” 高祖死后,萧何辅佐惠帝。萧何病重的时候,皇上亲自去探望他,问萧何说: “您百岁之后,谁能代替您呢?”萧何回答说:“没有比皇上更了解臣下的了。” 皇帝说:“曹参如何?”萧何点头说:“皇上找到贤才了,我就算死也没有可后 悔的了!” 孝惠二年(前 193),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9 分) 黄久约字弥大,东平须城人也。擢进士第,调郓城主簿,三迁曹州军事判官。 有盗窃民财,诉者以为强,郡守欲傅以重辟,久约阅实,囚得免死。授磁州刺史。 磁并山,素多盗,既获而款伏者,审录官或不时至,系者多以杖杀,或死狱中。 久约恻然曰:“民虽为盗,而不死于法可乎?”乃尽请谳之而后行。时以贫富不 均,或欲令富民分贷贫者,下有司议,久约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贫富不 均,亦理之常。若从或者言,适足以敛怨,非损有余补不足之道。”章宗时领右 丞相,韪其议。寻上章请老,诏谕之曰:“卿忠直敢言,匡益甚多,未可使去左 右。”迁太常卿,仍兼谏职。时郡县多阙官,久约言:“世岂乏材,阂于资格故 也。明诏每责大臣以守格法而滞人材,乞断自宸衷而力行之。”世宗曰:“此事 宰相不属意,而使谏臣言之欤?”即日授刺史者数人。又谓久约曰:“近日察举 好官皆是诸科监临,全无进士,何也?岂荐举之法已有奸弊,不可久行乎?”久 约曰:“诸科中岂无廉能人,不因察举有终身不至县令者,此法未可废也。”上 曰:“尔举孙必福是乎?”久约曰:“臣顷任磁州时,必福为武安丞,臣见其廉 洁向公、无所顾避,所以保举。不谓必福既任警巡使,处决凝滞。”上曰:“必 福非独迟缓,亦全不解事,所以罪不及保官者,幸其无赃污耳。”久约无以对。 必福五经出身,盖诸科人,故上问及之。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 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节度使以优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 (节选自《金史·黄久约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 军节度使以优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9/14 B.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 军节度使/以优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 C.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 军节度使以优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 D.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 节度使/以优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 C [“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根据句式标志断句, “以……为……” 是固定结构,“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 A、B 两 项。“再乞致仕不许”,根据语法断句,“再乞致仕”的主语是黄久约,“不许” 的主语是章宗,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 D 项。故选 C。]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一般是低级的事务 官。 B.领,兼任某一官职,一般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类似的词还有 “兼”“判”等。 C.出身,科举时代为考中录取者规定的身份、资格,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学 历。 D.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退休,与“乞骸骨”的意思 相同。 D [D 项,“致仕”是官员到了指定年龄正常退休,“乞骸骨”是官员自请退 职,所以二者的意思并不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黄久约明察秋毫。担任郓城主簿时,有偷盗百姓财物的人被抓,诉讼的 人却以强盗的名义告官,黄久约查明实情,囚犯得以免除死罪。 B.黄久约独出己见。当时社会贫富不均,丞相和有的官员主张让富人把财 物借给穷人,黄久约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这样会招致怨恨。 C.黄久约深受信任。他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下诏书说他忠直敢言,对 自己帮助很大,最终拒绝了他的请求,还提拔他为太常卿。 D.黄久约荐举失当。黄久约在磁州任职时,因孙必福廉洁公正、做事不避 讳而举荐了他,但没想到孙必福被提拔后做事拖拖拉拉。10/14 B [B 项,“丞相和有的官员主张让富人把财物借给穷人”错误,丞相同意 的是黄久约的观点。]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磁并山,素多盗,既获而款伏者,审录官或不时至,系者多以杖杀,或 死狱中。(5 分) 译文:                                                                          (2)必福非独迟缓,亦全不解事,所以罪不及保官者,幸其无赃污耳。(5 分) 译文:                                                                          [答案] (1)磁州靠着山,历来多盗贼,已经被抓获并且服罪的盗贼,因审录 官有时不按时到,囚犯多受杖刑而死,有的死在狱中。 (2)孙必福不但处事迟钝缓慢,也全然不明达事理,之所以不怪罪保举他的 人,是因为幸好他没有贪污受贿罢了。 【参考译文】 黄久约字弥大,是东平须城人。考中进士,调任郓城县主簿,多次升迁后任 曹州军事判官。有偷盗百姓财物的人,诉讼者以强盗的名义告官,郡守想判他死 刑,黄久约审查核实,囚犯得以免除死刑。黄久约被授予磁州刺史的职位。磁州 靠着山,历来多盗贼,已经被抓获并且服罪的盗贼,因审录官有时不按时到,囚 犯多受杖刑而死,有的死在狱中。黄久约悲伤地说:“百姓虽然为盗贼,但不依 法处死可以吗?”于是请求全部审查定罪然后执行。当时因为贫富不均,有人想 让富人把财物借给贫穷的人,朝廷下令有关部门商议这件事,黄久约说:“事物 不整齐一致,这是事物的常情。贫富不均,也是常理。如果听从有些人的话,恰 恰足以招致怨恨,并不是减损有余补充不足的办法。”章宗当时兼任右丞相,认 同他的意见。不久上书皇帝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下诏书告谕他说:“你忠心正直 敢说话,对我匡正补益很多,不能让你离开我的身边。”于是黄久约升任太常卿, 仍然兼任谏官一职。当时很多郡县缺少官员,黄久约说:“世上难道缺少人才吗? (这是)被资历阻碍的缘故啊。陛下公然宣示每每责备大臣因为固守成法而阻碍了 人才,请求陛下明断并且大力推行相关诏令。”世宗说:“这件事宰相不留意, 却让谏臣谈论吗?”当天就任命了好几个刺史。又对黄久约说:“最近举荐的好11/14 官都是各科负责监视的官吏,没有一个是进士科的人,为什么呢?难道荐举之法 已经有欺诈蒙骗,不可以长久执行吗?”黄久约说:“各科中怎会没有清廉能干 的人,如果不靠察举就有终身也做不到县令的人,这个方法不可以废除啊。”皇 上说:“你推举的孙必福对吗?”黄久约说:“我不久前在磁州任职时,孙必福 任武安丞,我看他廉洁为公、没有什么顾虑避忌,所以保举他。没想到孙必福担 任警巡使后,处理决断事情拖拖拉拉。”皇上说:“孙必福不但处事迟钝缓慢, 也全然不明达事理,之所以不怪罪保举他的人,是因为幸好他没有贪污受贿罢 了。”黄久约无言以对。孙必福是五经出身,是诸科中的人,所以皇上问到他。 章宗即位以后,黄久约用国富民贫等八件事进言,皇帝都赞赏采纳了。他又一次 请求辞官,不被允许,皇帝授予他横海军节度使一职来优待他。黄久约明昌二年 辞官,去世。 [教师用书独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 施闰章,字尚白,安徽宣城人。祖鸿猷,以儒学著。闰章少失怙恃,鞠于祖 母,事叔父如父。从沈寿民游,遂博综群籍,善诗古文辞。顺治六年进士,授刑 部主事。寻以试高等,充山东学政,取士必先行而后文,论文崇雅,黜华,丝粟 不苟,有冰鉴之誉。刘相国书来有所属,公不应,客曰:“祸福系此,何固 为?”公曰:“徇一请,失一士,吾宁拼此官,不获罪于名教。”闰章向以文学 见长,此时益自奋勉,名声日显。士慕其名而负笈问业者,闰章一一应之,不少 倦。士以此益归其门。秩满,迁江西参议,分守湖西道,所辖吉、临、袁三府, 故残破,岁凶饥致盗。闰章遍历岩谷间,拊循帖然,人呼为“施佛子”。尤崇奖 风教,于袁重建昌黎书院,于吉葺白鹭书院,课诸生。屡会讲青原山,从者至千 百人。新淦民兄弟忿戾不睦,一日闻讲礼让孝弟之言,遂相持哭,诣阶下服罪。 康熙初,裁缺归。民留之不得,乃醵金创龙冈书院祀之。初闰章驻临江有清江环 城下民过者咸曰是江似使君因改名使君江及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会水涨,以官 舫轻,民争买石膏载之,乃得渡。已渡乏食,乃鬻其舟。闰章之学,以体仁为本, 诗与宋琬齐名。王士祯爱其五言诗,为作《摘句图》。士祯门人问诗法于闰章, 闰章曰:“尔师如华严楼阁,弹指即见。予则不然,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 就平地筑起。”论者皆谓其允。闰章与同邑高咏友善,皆工诗,主东南坛坫数十 年,时号“宣城体”。宣城诗教,倡自梅尧臣,闰章由之加以变化,章法意境遂12/14 臻绝诣。十八年,召试鸿博,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典试河南。二十二年, 转侍读,寻病卒。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初/闰章驻临江/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曰/是江似使君/因改名使君江/及 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 B.初/闰章驻临江/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曰/是江似使君/因改名使君江/及 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 C.初/闰章驻临江/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曰/是江似使君/因改名使君江/及 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 D.初/闰章驻临江/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曰/是江似使君/因改名使君江/及 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 B [第一处不同“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曰”,根据句意断句,“民”是百姓 的意思,这里是说百姓们将清江比作施闰章,“下民”的意思讲不通,排除 A、C 两项。第二处不同“及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根据句意断句,“倾城”指的是 全城百姓,“及是倾城”语意不完整,排除 D 项。故选 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失怙恃,失去双亲,“失怙”指失去母亲,“失恃”指失去父亲。 B.刑部,古代六部之一,司法部门,主要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 C.秩满,官吏任期届满,“秩”指的是官吏的官阶、品级。 D.侍读,官名,负责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 A [A 项,“失怙”指的是失去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施闰章不畏强权。他不答应刘相国的嘱托,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时,他认为即使失去自己的官职也不能徇情。 B.施闰章体恤百姓。他做江西参议时,所管理的吉、临、袁三个地区因年 成不好,盗贼四起,他去往多地四处安抚百姓。 C.施闰章注重教化。他在江西为官时,重建、修葺书院,请名师讲学,有 关系不睦的兄弟在听了讲学后被感化相拥流泪。 D.施闰章颇负文名。他的诗歌与宋琬齐名,五言诗受到王士祯的喜爱,他13/14 还与同乡高咏引领东南诗坛,诗被称为“宣城体”。 C [C 项,“请名师讲学”错误,从原文来看,是施闰章亲自讲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士慕其名而负笈问业者,闰章一一应之,不少倦。士以此益归其门。(5 分) 译文:                                                                          (2)会水涨,以官舫轻,民争买石膏载之,乃得渡。已渡乏食,乃鬻其舟。(5 分) 译文:                                                                          [答案] (1)(对于)仰慕他的名声而背着书箱向他询问功课的读书人,施闰章 一一为他们解答疑问,没有丝毫懈怠。因为这样,更多读书人投入到他的门下。 (2)正好湖水涨潮,因为官舫轻,百姓争买石膏填船才得以渡湖。渡过后因 为缺少粮食,把船卖了才得以回去。 【参考译文】 施闰章字尚白,是安徽宣城人。祖父施鸿猷,凭借儒学出名。闰章自幼父母 早逝,由祖母抚养,侍奉叔父如同父亲。跟随沈寿民游学,于是广泛地通晓众多 典籍,擅长诗歌和古文辞。顺治六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刑部主事。不久,施公 因为考试成绩优异,担任山东学政,选取人才必定先(衡量)行为再(衡量)文章, 讨论文章崇尚优雅,革除浮华,不贪求一点财物,有明镜的美誉。刘相国写信来 有所嘱托,施公不答应,客人说:“福气和灾祸与此有关联,为何如此顽固 呢?”施公说:“顺从了一个请求,就失去了一个读书人,我宁愿豁出去这个官 职,也不在礼教上获罪。”他一向以文学见长,此时更加勤奋勉励,名望和声誉 日渐显扬。(对于)仰慕他的名声而背着书箱向他询问功课的读书人,施闰章一一 为他们解答疑问,没有丝毫懈怠。因为这样,更多读书人投入到他的门下。任期 届满,施公升任江西参议,守湖西道,辖管吉安、临江、袁州三府,当时湖西地 区残缺破败,年成歉收导致盗贼蜂起,民不聊生。施闰章走遍湖西的崇山峻岭、 低谷大川,安定从容地安抚百姓,人们称他为“施佛子”。他尤其注重民风教化, 在袁州重建昌黎书院,在吉安修葺白鹭书院,给众多学生讲学。多次在青原山讲14/14 学,参与的人达到千百人。新淦有一对兄弟性格蛮狠暴躁,兄弟不和,有一天听 完施闰章讲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话,就抱头痛哭,到施闰章门前请罪。康熙初 年,裁撤道使,施闰章被罢官。湖西地方父老乡亲多次联名挽留不允,于是地方 集资创设龙冈书院,以纪念他的德政。当初,施闰章驻守临江,有清江环绕经过 城下,经过的百姓都说:“这江水像使君。”于是将清江改名为“使君江”。等到 告别之日全城百姓送他到江边,又送到湖边。正好湖水涨潮,因为官舫轻,百姓 争买石膏填船才得以渡湖。渡过后因为缺少粮食,把船卖了才得以回去。闰章的 学问,以躬行仁道为根本,诗和宋琬齐名。王士祯喜爱他的五言诗,为他写了 《摘句图》。士祯的弟子向闰章询问诗法,闰章说:“你的老师写诗像华严楼阁, 弹指就能看到。我就不这样,就像建房子,砖块木石,一一从平地筑起。”议论 的人都认为他说的话公允。闰章与同乡的高咏友爱和善,都擅长写诗,主持东南 诗坛几十年,当时号称“宣城体”。宣城诗教,自梅尧臣倡导,施闰章由之发展 变化,章法意境,于是到达绝妙的境界。康熙十八年,朝廷征召他参加鸿博科考 试,被授予翰林院侍讲,编纂修订《明史》,主持河南的考试。二十二年,转侍 读一职,不久就病逝了。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