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ID:284807

大小:59.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10-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 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 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 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 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 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 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 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 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 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 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 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 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 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 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 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 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 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 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 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 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 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2 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 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 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 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 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 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 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 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 握。 B.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 态。 C.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 价。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 照。多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 素。 B.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 衡。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 仁。3 D.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 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续,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 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 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 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 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 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 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 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 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 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 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年2月6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世界 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 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 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 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 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7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 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 支撑的团队。如今,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的世界的一张名片。 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摘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 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 材料三:4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 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 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 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 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 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 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 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 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 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 (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3分)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 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 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 C.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 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 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6.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小步舞  [法]莫泊桑 大灾大难不会使我悲伤,我亲眼目睹过战争,人类的残酷暴行令我们发出恐惧和愤 怒的呐喊,但绝不会令我们像看到某些让人感伤的小事那样背上起鸡皮疙瘩,有那么两 三件事至今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它们像针扎似的,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又细又长的创 伤,我就给您讲讲其中的一件吧。 那时我还年轻,有点多愁善感,不太喜欢喧闹。我最喜爱的享受之一,就是早上独 自一人在卢森堡公园的苗圃里散步。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 的花园,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 一个角落完全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 在小路上,随时都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 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我不久就发现,经常到这里来的不止我一人,我有时也会迎面遇上一个小老头儿。 他穿一双带银扣的皮鞋、一条带遮门襟的短套裤和一件棕褐色的长礼服,戴一顶肠 绒毛宽檐的怪诞的灰礼帽,想必是太古年代的古董。 他长得很瘦,几乎是皮包骨头,;他爱做鬼脸,也常常微笑。他手里总是拿着一根 金镶头的华丽的手杖,这手杖对他来说一定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纪念意义。 这老人起初让我感到怪怪的,后来却引起我莫大的兴趣。 一个早晨,他以为周围没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先是几个小步跳跃,继 而行了个屈膝礼,接着用他那细长的腿来了个还算利落的击脚跳,然后开始优雅的旋转, 把他那木偶似的身体扭来绞去,动人而又可笑地向空中频频点头致意,他是在跳舞呀! 跳完舞,他又继续散起步来。 我注意到,他每天上午都要重复一遍这套动作。 我想和他谈一谈,于是有一天,再向他致礼以后,我开口说: “今天天气真好啊,先生。” 他也鞠了个躬: “是呀,先生,真是和从前的天气一样。” 一个星期以后,我们已经成了朋友,我也知道了他的身世。在国王路易十五时代, 他曾是歌剧院的舞蹈教师。他那根漂亮的手杖就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的一件礼物。一跟6 他说起舞蹈,他就絮叨个没完没了。 有一天,他很知心地跟我说: “先生,我的妻子叫拉·卡斯特利。如果您乐意,我可以介绍您认识她,不过她要 到下午才上这儿来。这个花园,就是我们的欢乐,我们的生命,过去给我们留下的只有 这个了,如果没有它,我们简直就不能再活下去。我妻子和我,我们整个下午都是在这 儿过的。只是我上午就来,因为我起得早。” 我一吃完上午饭就立刻回到公园,不一会儿,我就远远望见我的朋友,彬彬有礼地 让一位穿黑衣服的矮小的老妇人挽着胳膊。她就是拉•卡斯特利,曾经深受那整个风流 时代宠爱的伟大舞蹈家。 我们在一张石头长凳上坐下,那是五月。阵阵花香在洁净的小径上飘溢;温暖的太 阳透过树叶在我们身上洒下大片大片的亮光。拉•卡斯特利的黑色连衣裙仿佛整个儿浸 润在春晖里。 “请您给我解释一下,小步舞是怎么回事,好吗?”我对老舞蹈师说。 他意外地打了个哆嗦。 “先生,它是舞蹈中的皇后,王后们的舞蹈。您懂吗?自从没了国王,也就没有了 小步舞。” 他开始用夸张的文体发表起对小步舞的赞词来。可惜我一点也没听懂。 突然,他朝一直保持沉默和严肃的老伴转过身去: “艾丽丝,让我们跳给这位看看什么是小步舞,你乐意吗?” 于是我看见了一件令我永生难忘的事。 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像孩子似的装腔作势,弯腰施礼,活像两个跳舞的小木 偶,只是驱动这对木偶的机械,已经有点儿损害了。 我望着他们,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我仿佛看到一次既可悲又可笑 的幽灵现身,看到一个时代已经过时的幻影。 他们突然停了下来,面对面伫立了几秒钟,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 三天以后,我动身去外省了。我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当我两年后重返巴黎的 时候,那片苗圃已被铲平。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 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呢? 对他们的回忆一直萦绕着我,像一道伤痕留在我的心头。 (张英伦译,有删改)7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初见老舞蹈师时见他拿着一根手杖,后来得知这是德·克莱蒙伯爵送给他的 一件礼物,二者不仅前后照应,也暗示着人世的沧桑。 B.小说注重从小事中感受大时代,虽然“我”与老舞蹈师夫妇的相遇相识十分平常, 但偶尔提到的“国王路易十五时代”,却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 C.老舞蹈师夫妇跳完小步舞之后,“忽然出人意料地相拥着哭起来”,这种失态其实 是一种宣泄,说明当时他们的内心压抑痛苦。 D.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 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8.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 分) 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 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 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 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 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 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 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 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 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 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 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 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 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 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8 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 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 /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 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 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C.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 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 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 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 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 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 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 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干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里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当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三年谪居”,只落得“万古”留悲,上下句意钩连相生,呼应紧凑,给人以 抑郁沉重的悲凉之感。 B.颈联用“有道”明写汉文帝,实际暗含着诗人对汉文帝的强烈不满,也暗含了诗人 对李唐王朝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C.尾联描绘的一幅荒村日暮图,正是刘长卿活动的典型环境。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 败局势,与第四句的“日斜时”映衬照应,加重了诗篇的时代气息和感情色彩。 D.诗中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直接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 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全诗意境悲凉,真挚感人。 15.简析颔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 习收获大。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 是善于借助外力。 (3)《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劝学》中“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所表达的观点相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 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10 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 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 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 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 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 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受,让传统 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 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 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 C.面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 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 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9.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 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 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 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 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类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11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还有些花叶同时 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 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 与②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后叶;如果 花芽③,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叶便会同时发育, 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 60 个字。(5 分) 2019 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 3 月 13 日启动。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 4 月 2 日,已累计输水 3 100 万立方米。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 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目 前,门头沟区城内 102 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 40 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四、写作(60分) 22.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以“真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务求真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12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 1.C 2.B 3.A (二) 4.D 5.D 6.①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②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三) 7.D 8.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 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 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9.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 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 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10.C 11.C 12.C 13.(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循旧制。 (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二) 14.D 15.颔联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通过写寒林日斜之时,秋草寥落,诗人独自在贾 谊故宅寻找当年留下的痕迹的场景,渲染了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寞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孤独、 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16。 (1) (2) (3) 三、语言文字运用13 17.B 18.B 19.A 20.示例: 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 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 ③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21. 关键信息:①2019 年 3 月 13 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 永定河山峡段近 40 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四、写作 22.略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