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柳宗元作品专练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柳宗元作品专练

ID:284926

大小: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1-0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柳宗元作品专练 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 柳宗元 公字惟深,其先河东人。公应机能断而遇节必立。年十余岁,有称神巫来告曰:“若相 法当夭且贱,幸而为释,可以缓而死耳,位禄非若事也。”公诸父素加抚爱,尤所信异,遽 命夺去其业,从巫之言也。公不可,且曰:“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缙绅者所不道,巫 何为而能尽之也?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 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辟至公府。以信州 都邑,人罹凶害,靡弊残耗,假守永丰令。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溥太和以惠鳏嫠,殴除 物害,消去人隐,吏无招权乾没之患,政无犯令尨茸之蠹,宰制听断,渐于讼息。耕夫复于 封疆,商旅交于关市。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 泾卒之乱,公以变起卒遽,尽室奔匿于终南山。贼徒访公所在,追以相印。既及公而问 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 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岭,由褒骆朝于行宫。上嘉其诚节,不时召见。公顿首流涕,累 陈计画。贼平策勋,赐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是岁,盗据淮浒,方 议讨戮,宰相以大理评事李元平者有名,以为才堪攘寇,拜为汝州。群臣望声徇利者皆曰德 举,公独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 何寇之攘?”时人不之信也。未几,盗袭汝州,以元平归,凡百莫不嗟服焉。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薨于昌化里。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无一廛之土以处 其子孙,无一亩之宫以聚其族属。有一于此,尚宜旌褒,矧兹备体,焉可以已:固当饰以荣 号,章示后来。 (选自《柳宗元文集》)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遽命夺去其业 夺:剥夺 B.人罹凶害 罹:遭受 C.以为才堪攘寇 攘:铲除 D.章示后来 章:彰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且令从之而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 敛赀财以送其行 C.既庶而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凡百莫不嗟服焉 圣心备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2 A.柳公行事果断。自称神巫的人曾给柳公看相,认为他会早死且享不了高官厚禄,让 他出家为僧,他坚决反对。 B.柳公才华横溢。进士考试获得第一名。江南西道观察使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他做 永丰县令。柳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富裕。 C.柳公忠诚有气节。泾州士卒发生叛乱,贼徒用相印来引诱,用家人来威逼他, 他都没有改变气节,而是翻山越岭到行宫朝见皇帝,皇帝对他赞赏有加,时时召见。 D.柳公两袖清风。他虽然有丰厚的俸禄,但是都散布给宗亲,没有一块地来安置子孙, 没有一间房子来聚集族人。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3.在宰相提议李元平“拜为汝州”时,柳惟深的表现是怎样的?为什么?(4 分) 9.(3 分)A 10.(3 分)B 11.(3 分)B 12.(4 分)贼寇于是捉住他的爱子,严刑拷打审讯查问,折断了他儿子的右胳膊,然而柳 公并不顾恤他儿子。 评分建议:执、榜棰、顾、语句通顺各 1 分。 13.(4 分)(1)表现:他慷慨激昂地向朝廷谏言。(2)原因:①他心系朝廷,为国家着想; ②他对曲从利益的大臣们没完没了的举荐、赞美不满;③他认为李元平才能不堪重任。 评分建议:表现 1 分,原因 3 分。 【参考译文】 柳公字惟深,他的祖先是河东人。柳公应对重要事件能做出清晰准确的决断,遇到与气 节相关的事情一定有所建树。十多岁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神巫的人来说:“根据相法你应 该是将会早亡并且微贱,幸好如果成为佛教徒,就可以延迟死亡的时间,官位仕途不是你的 事情。”柳公的父辈们一向厚加爱抚他,更是相信他的特别,就想强令他改变去除他的学业 ,听从神巫的话。柳公认为不能这样,并且说:“人生死的道理,圣人都很少去讲,士大夫 也不去谈论,神巫为什么反而能全部说出呢?况且让我听从了神巫的话而活下来,去除圣人 的教化而学习不同的技艺,不如快速死去更好。”3 开元中期,汝州举荐学子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起共计有百余人,柳公是这些人中的第 一名。江南西道观察使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他到府衙。因为信州城邑,百姓遭受残害,损 害耗费残破凋敝,于是让柳公代理永丰县令。柳公于是采用严厉的刑律来威慑奸恶横暴的人, 分布容和之气(就是采取宽和的政策)来施加恩惠给鳏寡孤独无依无靠的人,驱除外物的害 处,消除百姓的痛苦,官吏没有卖弄权势得利失利的祸患,政策没有违犯法令杂乱无章的弊 病,统辖所属的百姓,听诉讼断案件,慢慢的打官司的就停息了。农夫重新回到田地里耕种 ,商人可以正常地在集市上交易。人口众多了之后就使他们富裕起来,廉耻之心于是就产生 了;百姓富裕起来之后就对他们加以教化,学校于是就建立起来了。 泾州的士兵发动叛乱,柳公因为变乱发生得仓促突然,于是就带着全家逃到终南山藏匿。 贼寇寻访柳公藏匿的地方,想拿宰相的印信来诱降他。等到找到柳公并且询问他的时候,柳 公改变自己的姓名来欺骗贼寇,并且抛弃家人来把他们交付给贼寇。贼寇于是捉住他的爱子 ,严刑拷打审讯查问,折断了他儿子的右胳膊,然而柳公并不顾恤他儿子。就步行进入荒无 人烟的山谷,拨开厚密的丛草寻找路径,翻越秦岭,经过褒骆到行宫朝见皇帝。皇帝赞赏他 忠诚有气节,时时召见。柳公磕头流泪,多次向朝廷陈述平定贼寇的计策。贼寇平定,记录 功劳,赐给他轻车都尉的官职,封他为宜城县开国伯,授予他兵部尚书侍郎的职位。这一年 ,盗贼占据淮浒,朝廷正商议讨伐,宰相因为大理寺评事李元平有名声,认为他的才能能够 铲除盗贼,就任命李元平担任汝州知州。遥闻风声曲从利益的那些大臣们都说举荐的是贤才 ,只有柳公情绪激昂地在朝廷中说:“这些人说个没完没了,是炫耀美玉而卖出石头(口是 心非的意思)。华而不实,时代不同但他们的德行相同,李元平前往将会被俘获,还铲除什 么贼寇呢?”当时的人都不相信他的话。没多久,盗贼偷袭汝州,俘获了李元平后归去,所 有的人没有不嗟叹佩服柳公的。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在昌化里去世,柳公不断改担重任,丰厚的俸禄,全都散布给宗亲, 没有一块土地用来安置自己的子孙,没有一间房子用来聚集他的族人。有一个这样的品行, 尚且应该表彰褒奖,更何况这样的品行很完备,怎么可以不记录:本来就应该用荣耀的谥号 来赞扬他,彰显给后来人看。 谤誉 柳宗元4 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亦各有道。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 在上位则多谤。何也?君子宜于上不宜于下,小人宜于下不宜于上。得其宜则誉至,不得其 宜则谤至。此其凡也。 然而君子遭乱世,不得已而在于上位,则道必咈于君,而利必及于人,由是谤行于上而不及 于下,故可杀可辱,而人犹誉之。小人遭乱世,而后得居于上位,则道必合于君,而害必及 于人,由是誉行于上而不及于下,故可宠可富,而人犹谤之。君子之誉,非所谓誉也,其善 显焉尔;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 然则在下而多谤者,岂尽愚而狡也哉?在上而多誉者,岂尽仁而智也哉?其谤且誉者,岂尽 明而善褒贬也哉?然而世之人,闻而大惑,出一庸人之口,则群而邮之,且置于远迩,莫不 以为信也。岂惟不能褒贬而已,则又蔽于好恶,夺于利害,吾又何从而得之耶? 孔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善人者之难见也,则其谤君子者为不少 矣,其谤孔子者亦为不少矣。传之记者,叔孙武叔,时之贵显者也。其不可记者,又不少矣。 是以在下而必困也。及乎遭时得君而处乎人上,功利及于天下,天下之人皆欢而戴之,向之 谤之者,今从而誉之矣。是以在上而必彰也。 或曰:“然则闻谤誉于上者,反而求之,可乎?”曰:“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 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如有谤誉乎人者,吾必征 其所自,未敢以其言之多而举且信之也。其有及乎我者,未敢以其言之多而荣且惧也。苟不 知我而谓我盗跖,吾又安取惧焉?苟不知我而谓我仲尼,吾又安取荣焉?知我者之善不善, 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各有道 道:道理,原因 B.则道必合于君 合:适合,合乎 C.夺于利害 夺:强行改变。 D.吾必征其所自 征:考察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凡人之获谤誉于人者 故燕王欲结于君 B.而人犹誉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则群而邮之 则耻师焉,惑矣 D.时之贵显者也 与山间之明月 18.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这篇短文针对“谤誉”的不同性质作了具体的辨析,不过对于“不善人”的恶意中伤, 应当毫不怀疑地予以有力的回击,绝不能退缩让步。 B.文章从谤誉的一般规律入手,继而以犀利之笔,深入剖析谤、誉产生的根由,在于统治 阶级和底层民众各自谤、誉的尺度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 C.作者深刻地认识到,谤、誉的失信和错位,有着非常复杂的政治背景和个人因素,并由 此对谤、誉提出了更为大胆的质疑,这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胆力和卓识。 D.文章虽短,却写得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对比、转折、因果、假设等多种关系复句的交 互运用,更加强了行文的曲折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不能分于善不善 也则已耳。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小人之谤,非所谓谤也,其不善彰焉尔。(3 分) (2)知我者之善不善,非吾果能明之也,要必自善而已矣。(4 分) 答案: 16.B(合:迎合) 17.D(A.“于”,均为介词,前者表被动,后者为“跟,同”。B.“而”,连词,前者表 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后者递进关系,译作“并且”。C.连词,前者为顺承关系,译 作“就”;后者为转折关系,译作“却”。D.“之”,为结构助词,译作“的”。) 18.A(对于“不善人”的恶意中伤,对别人来说应当“征其所自”,对自己来说应当不改初 志,我行我素,至少要做一个独善其身的人。) 19.是恶可/无亦征其所自而已矣/其所自善人也/则信之/不善人也/则勿信之矣/苟吾 不能分于善不善也/则已耳。 20.(1)小人受到的毁谤,也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毁谤,而是他的恶行的自然表现啊。 (2)知道我的说我好还是不好,并不说明我果真明白自己好还是不好,(因此),一定要 (做到)自我完善啊。6 【参考译文】但凡被人家毁谤或赞誉的人,也各有各的被毁谤或被称赞的原因。君子如果身 居下位便会遭到很多的毁谤,如果身居上位就会受到不少赞誉;小人身居下位便会赢来很多 赞誉,身居上位就会落得很多毁谤。什么原因呢?君子适宜于身居上位不适宜于居处下位, 小人适宜于居处下位不适宜于身处上位。处于应处的地位便会赢得赞誉,处于不宜处的地位 就会遭到毁谤。这是指的一般性情况。 但是,君子遭逢乱世,不得已而处于上位,那么,他所行之道必定会违背国君的旨意并且一 定会施恩惠给人民。由于这样,毁谤便会产生于上而不会产生在下面。所以,对上来说,该 杀头该受侮辱,但人民还是会赞誉他。小人遭遇乱世而后能够混进上层社会,那么,他所行 之道一定会符合国君的心意并且遗祸给人民。由于这样,赞誉便会产生在上面而不会产生在 下面。所以,他可以受到宠爱变得富裕,但人民还是会毁谤他。君子得到的赞誉,不是一般 人认为的赞誉,而是他的善行自然表现啊;小人受到的毁谤,也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毁谤,而 是他的恶行的自然表现啊。 这样说来,那些身处下位而遭到很多毁谤的人,难道全部都是愚蠢或者狡猾的人吗?身处上 位而受到很多赞誉的人,难道全部都是仁慈或者聪明的人吗?那些毁谤或者赞誉他人的人, 难道全部都是明智或者是长于褒贬的人吗?但是社会上的人听了就会十分糊涂。从一个庸人 口中传出,便引起一群人的传播,并且由近及远四方散播。没有不信以为实的。(这样一 来),岂止不知该如何对一个人加以褒贬,(并且)还被自己的好恶心理所蒙蔽,被利害关 系所左右,我们又怎么能够得到评价一个人好坏的实情呢? 孔丘先生曾说过:“不如乡里人认为是好人我们就喜欢他,乡里人认为是坏人我们就憎恶 他。”好人我们很难遇到啊,可是那些毁谤君子的坏人又不少啊。那些毁谤孔子的人也不少 啊,流传下来被记下来的就有一个叫叔孙武叔的人,还是当时的显贵啊。那些没有流传下来 没有被人记着的,又不少啊。所以,身居下位的人一定会遭受困厄。到了遇着好时运得到君 主的信任处于人上,功利被天下传闻,天下的人都欢天喜地地拥戴他。先前那些毁谤他的人, 现在又跟从别人赞誉他了。所以,身居上位的人最易被人赞誉啊。 有人说:“这样说来,那么,在上位听到了毁谤或赞誉的话再回转来探寻毁谤或赞誉的缘由, 可以吗?”我说:“这怎么可以呢?不也应该考察鉴别它的出处吗?那些从善良的人口中传 出来的话,可以相信;那些从丑恶的人嘴中传出的话,就不应该相信。假如我不能分辨那人 是好人还是坏人,那么,就干脆不听(那些毁谤或赞誉的话)。如果有人对他人进行毁谤或 赞誉,我一定要考察鉴别他从何处得来的消息,不敢因为他说得多而全就听信他。那些牵涉 到我自己的谤誉言辞,不敢因为他说得多而荣耀或害怕。假如不了解我说我是强盗头子柳下7 跖,我又害怕什么呢?假如不了解我说我是孔丘圣人,我又荣耀什么呢?知道我的说我好还 是不好,并不说明我果真明白自己好还是不好,(因此),一定要(做到)自我完善啊。”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