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专题
2021 届高三 10 月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间弦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 ① 。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
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
② 。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
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
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
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
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
凡力量,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引用 比喻 夸张 B. 对偶 反复 排比
C. 对偶 夸张 拟人 D. 排比 引用 比喻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2 个字。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
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8. D 19. ①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②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
20. ①原文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改成长句后,就没有
这个效果了。②原文使用“参差隐现”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的身影状态和那种当地特有的
朦胧感觉,且这里的“参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的,删掉“参差隐现”后.
就缺失了这层诗意。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有所了解,
能够抓住特征快速判断,并能结合语境分析修辞手法的妙处。
选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也仿佛一条长河”使用了比喻手法;“山
峰俊奇,峡谷雄伟”使用了引用手法;“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
华滋”使用了排比手法。
故选 D。【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情境补写。
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
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
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
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第一空,前面把古典诗文比喻成一条长河,后面说“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
吴均 《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这是在追溯最早写“桐庐”
的源头,因此横线上可填写“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
第二空,前面说“诗画不分家”,又说“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
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既然前面已经说到了“诗人”“韵脚”,那么此空就应当提到“画”,
因此可填写“便晕染成(绘就成)一幅幅画卷”,注意句式与“化成一行行韵脚”协调。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着眼于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意境、情
感色彩等;然后从句式、用词等角度分析对比,看看哪种表达更能传达作者的意思;这类题
有时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协调。
对比这两句话,我们发现两个区别,一个是原句是短句,题干句子是长句;而是题干句删掉
了“参差隐现”这个词语。
短句的特点是短小、精炼,读起来节奏明快、有力,而前面的句子“画卷上,天地静穆,远
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也是短句,那么使用短句就能够与前文风格保持
一致,变成长句就不协调了。
“参差隐现”这个词是形容“樵夫钓客的身影”的,这样写富有一种朦胧美,与后句“萧散
淡泊的诗意”共同营造一种诗的意境,表现山水长卷的诗意之美;而改成长句并删掉这个词
语后,就缺失了朦胧的意境,既不能与后句“萧散淡泊的诗意”协调,也无法体现画作的诗
意。
因此,还是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点睛】赏析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 (1)从句式入手。常见的几种句式的表达效果为:①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
念;②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③反问句,加强语气;④感叹句,抒情强烈。答题模
式:这是个……句,(作用)……表达了……
(2)从修辞角度入手。掌握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①比喻、拟人,使事物生动、
形象、具体;②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③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④
排比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⑤反复,富有音乐美,突出强调某一感情。答题
模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的角度入手。答题模式:“……”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
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4)从表达方式入手。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①议论,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
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②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③描写,可使人、
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④记叙,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
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答题模式:运用于……的表达方式,点明了(写出、抒发或交代)……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020 年 7 月 10 日,①根据广东交通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②港珠澳大桥 5G 通信网络建设
圆满完成。③目前港珠澳大桥上共设有 24 个 5G 基站,④桥上 5G 网络平均速率超过 600M/S
以上。⑤5G 技术的运用是缓解大桥安全检测与应急管控难题的重要支撑。⑥5G 网络全覆盖
将为大桥开展沉浸式观光游览,高清人脸识别、无人驾驶等应用奠定坚实的网络基础。⑦并
将携手北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国家重点研发,
⑧在开启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探索新阶段的同时,⑨为相同类型的“生命线工程”提供支
撑。
【答案】①删除“根据”或“称”;④将“超过”改为“达到”或删除“以上”;⑤将“缓解”
改为“解决”;⑦在“研发”后面加上“计划”“工程”或“项目”等名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修改能力。
①“根据广东交通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把“根据……,”“……称”两套句式杂糅在一个
句式里了,造成句式杂糅,删除“根据”或“称”。
④“桥上 5G 网络平均速率超过 600M/S 以上”中“超过”和“以上”矛盾,“超过”后面跟
整数来表示约数,若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不明,将“超过”改为“达到”或删除“以上”。
⑤“5G 技术的运用是缓解大桥安全检测与应急管控难题的重要支撑”中“缓解”和“难题”
不搭配,应把“缓解”改为“解决”。
⑦“并将携手北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国家重点
研发”成分残缺,“融入”的应是“计划”等,应在“在“研发”后面加上“计划”“工程”
或“项目”等名词。”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留过 60
字。
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 2020 年 5 月 18 日宣布,将在该市唐人街一样有着百年历史的建筑
中设立澳洲华人博物馆。据介绍,博物馆将收藏相关书籍和期刊,设立美术和图片展区,提
供常设展览和巡回展览等。博物馆还设有工作室,方便举行艺术活动和艺术家驻地创作。这
个博物馆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一代代华人怎样在澳大利亚立足和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以及
所作出的贡献,发掘,保存、展示和弘扬在澳华人的历史和文化。
。【答案】①2020 年 5 月 18 日,②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宣布,③将在唐人街④设立澳洲华人
博物馆,⑤意在发掘、保存、展示和弘扬在澳华人的历史和文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本段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第一句,交代时间——2020 年 5 月 18 日,事件主体——澳大
利亚悉尼市政府,事件——宣布将在唐人街设立澳洲华人博物馆。第二层是第二句,对澳洲
华人博物馆的具体介绍,包括收藏内容,特点。这层内容不属于要点,根据字数限制应当删
掉。第三层是第三句,交代设立澳洲华人博物馆的目的。据此可以概括出这则新闻的主要内
容。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 2021 届高三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夏日的下午,正是我异常繁忙之时,前行的车突然被堵在半路上,此时无事可做,
只好定下心来,反正进退不得,又何必心烦气躁?眺望车外,两边都是树。平时大概没有什
么人会注意绿叶的,也只有此时此境的我,在暑热逼人时又恰好身处冷气车厢,才会这么
( )地欣赏起来。那一树树的叶子,繁茂而细小,在风中翻腾起伏,日光照耀下,向阳
处一闪一闪,仿佛千百面小镜在争艳竞丽。平时路过多少次了,却总是视而不见。人啊!拥
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何珍惜,____①_总以为凡事都是必然的,今天有的,明天会照旧
有;等到霎那间失去了,才( )为何当初不曾好好把握。
这一片绿让我想起了年少时光,__②___:器具用坏修了又修;手表是要戴一辈子的;
衣服只有三两件,哥传弟,姐传妹。( )如此,日子还是过得很开心。那时候,一个大杂
院里住好几家人。院子中间是公用的空地,养鸡的养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
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公用厕所旁有一棵夹竹桃,叶子尖( )
长,叶面深绿,叶背浅绿,在展曦夕照中摇曳生姿,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好整以暇 察觉 虽然 却 B. 怡然自得 惊觉 虽然 而
C. 怡然自得 察觉 尽管 却 D. 好整以暇 惊觉 尽管 而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20 个字。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若改写成“有人养鸡,有人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也不
知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8. D 19. ①也不觉得会瞬失去②那时候物质实在太匮乏了
20. 运用反复,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放在最后,单独成句,起到
强调作用。原句更能表现当时人们轻松惬意的生活状态。【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
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
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
第一处,“好整以暇”,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用于形容军队,也可用于个人。“怡然自
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语境是“此时此境的我,在暑热逼人时又恰好身处冷气车厢,
才会这么从容地欣赏起来”,此处强调的是得到闲暇的从容,而不是强调高兴满足,故选“好
整以暇”,从而排除 BC。
第二处,“察觉”,是主动发现、了解;而“惊觉”,指因受到惊动而有所察觉;警觉。语境
是:等到霎那间失去了,才惊讶地发现、察觉为何当初不曾好好把握。故此处用“惊觉”,
从而排除 A 项。
第三处,选关联词,“尽管”和“虽然”都有表是转折的意味,但“尽管”是让步转折,要
委婉些,其后往往搭配“还”;而“虽然”表转折,其后搭配的是“但是”。本处后面的语境
是日子还是过得很开心,其中有关联词“还”,显然搭配“尽管”。
第四处,也是选关联词,“却”表转折;“而”多表并列,句子中讲夹竹桃的叶子的特点,
显然是“尖而长”。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
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
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是议论性
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
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第一句前面的语境是“人啊!拥有的一切,既不懂得要如何珍惜”,显然是构成“既……又
(也)”的并列结构,从句意来看,前面是“不懂得要如何珍惜”,显然后面是“不觉得、
不懂得……” ,从后文“等到霎那间失去了”可推知是“也不觉得会瞬失去”。第二句后面
有一个冒号,表是后面的内容是阐述、补充说明,从文中“器具用坏修了又修;手表是要戴
一辈子的;衣服只有三两件,哥传弟,姐传妹”说明那时候物质实在太匮乏了。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
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
感。比较原句和修改后的两个句子,找出两句话中不同的地方,通过对其修辞手法、句式特点和语气的分析,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语言的生动、形象。本题要求比较句子的表达效果,
原句“养鸡的养鸡,养狗的养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
是谁种下的”主要运用的反复的修辞手法,既显得口语化,充满生活气息,而且对来音韵和
谐,朗朗上口。而改后“有的人……有的人”,少了这种韵律和口语化的气息。另外,原句“长
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采用的是倒装句,强调的是“不知道是谁
种下的”。总之,原句比改写的句子更能表现大杂院的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非常温馨
和谐的特点。
【点睛】作答补写题,第一,要把握表达方式,确定语言特征;第二,要整体理解材料,把
握语段中心;第三,要关注前后内容,做到前勾后连;第四,要斟酌填写语句,做到简洁准
确。
21. 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和标点符号使用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近期,气温回升,大风天气接连出现,防火防灾迫不及待。我省已将 4 月 3 日至 5 月 10
日定为火灾高风险期。此时段,将对全省林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和山林火灾
的发生,广大群众务必通过网络祭扫鲜花祭祀的文明方式祭奠缅怀亲人,降低传统祭祀方式
引发山火的可能性。发现火情,请及报警,以防止火灾带来的各种损失,“山林防火,人人
有责。”
【答案】“迫不及待”改为“刻不容缓”;“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和森林火灾”改为“禁止一
切野外用火,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务必”改为“可以”;“防止”改为“减少”;“森
林防火,人人有责”后的句号置于引号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
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
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则
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比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
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
职业处境等。“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语境是说防火防灾的任务非
常紧迫,应该选用“刻不容缓”。“刻不容缓”的意思是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正符合防火防灾的紧迫形势。“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和森林火灾”搭配不当。“禁止”的对象
是人的某种行为,而森林火灾的发生除了有人为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导致的情形,所以应
将该句改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务必”,显得语气太生硬,有命
令和要求的口吻,应将其改为“可以”;“防止”和“损失”不搭配,应将“防止”改为“减
少”;“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后的句号置于引号外,作为整句话的停顿。
22. 下面这首诗曾获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特等奖,请说明你认为该诗获奖的理由。要求:
理由不少于 2 条,不超过 70 个字。过故人庄
彭彪
我在外面流浪,回来时
故乡瘦了一圈——
墩子叔走了,门前的池水
干了一半。
屋后驼背的柳树
头发散落了一地,
老房子蹲在坟边,屋顶的白云
仍在风中奔跑。
【答案】①将故乡与故乡之物拟人化,赋予人的情感,正是故乡如亲人。②精心选择与流浪、
思乡相关的意象,营造伤感氛围,渲染惆怅情绪。③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和韵律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品读诗歌的能力。品读诗
歌可以自选角度,可以从人物形象、语言形式、手法和思想内容情感等方面赏析,赏析时应
注意结合诗句,不要笼统地说明,应结合诗句说明。本题综合读写要注意抓住文学体裁去解
答,本题是诗歌,要注重抓住诗歌赏析的要点去分析。首先读懂诗歌的句意,然后揣摩句子
中蕴含的情感。要明确诗歌中写了哪些人、哪些事情、哪些景物等。要明确诗歌的语言是什
么风格,有无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要明确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作者是怎样抒发感
情的。说明理由可以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说明,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题干要求回
答该诗获奖的理由。从诗中“故乡瘦了一圈”“(柳树)头发散落了一地”“老房子蹲在坟
边”“屋顶的白云仍在风中奔跑”等句子看出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故乡、老
房子、柳树、白云等意象以人的情态和动作,把故乡的风物写活了。题目《过故人庄》直接
沿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但旧题新用,笔下的“柳树”“老房子”“坟”“头发散落”
景象充满伤感、哀婉的神韵,共同营造了一种凄迷、衰颓的意境,让人怅惘。从形式来看,
诗行参差错落,极富建筑美和韵律感,充分体现了现代诗的自由活泼的特点。
山东省日照一中 2021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季,对于乡村来说,是产生烂漫的时刻。那些桃花、杏花之类的花树,争相绽放,夺
走了众人惊喜的眼球。然而,乌桕树并没有在意别人欣赏的目光,只是在那枯树一样的枝头
上,悄无声息地发芽、生叶、成长。这个时候,我们会在树下荡秋千,在树上掏鸟蛋。夏天,
__①__,一声、两声、三声……不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热了,热了……”村子东头竹林的路口和池塘边各有一棵上百年的乌桕树,热天里,那里是纳凉的好去处。
浅秋时,乌桕树会先把叶子由深绿变为浅黄,那色泽就像秋光中的银杏叶一样耀眼,远
远地看去,有童话般的效果。每日清晨,薄雾中的乌桕叶会与炊烟一起醒来,随之,伸一伸
懒腰,抖一抖精神。接着,就去享受秋日里那暖暖的朝阳和人们艳羡的目光。熟秋里,
__②__,有浅红的、橘红的、玫瑰红的,让自己的梦境更加绚丽。当繁华落尽,色彩逝去之
后,一树的木籽便悄然立在乌桕树的树头。那些木籽像繁星一样,银光闪闪,给深秋里的乡
村平添了些许的魅力。其情景使诗人黄镇成有了“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
疑是早梅花”的感觉。
18. 下列句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划横线句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
B. 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C.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D.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
华民族危急!”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众人惊喜的眼球被那些争相绽放的桃花、杏花之类的
花树吸引。”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答案】18. D 19. 原句的主语是花树,与前后文衔接更紧密,也更能突出这些花树的状
态;原句为散句,与原语段的整体风格一致。
20. ①是由蝉喊出来的 ②乌桕树把浅黄变成红色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热了,热了……”中的引号表示引用。
A 项,“瓦片儿”指简单的风筝样式,引号表示特定含义。
B 项,“穿透”“听”表示特定含义。
C 项,“雏鹰假日小队”中引号指特定称谓。
D 项,“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的引号表示引用。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此题需要对比两个句子的差别,可从句式、句子前后的连贯性、句子侧重点等不同角度进行
思考。从语句连贯性的角度看,改写后的句子,“众人惊喜的眼球被……吸引”的被字句改变了原句的主语,原句前文是“是产生烂漫的时刻”,后文是“乌桕树……”,因此原句以“花
树”为主语,前后衔接更紧密,更能突出“产生烂漫”。从句式的角度看,原文语段多使用
散句,而改写后的句子用整句,破坏了整体的语言风格。因此,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横线后“一声、两声、三声”可推知,此处应填与蝉有关的内容,再根据“不
长时间,蝉们就会接连喊出”可推知此处应填“蝉喊出来的”之类的内容。所以此处应填写:
是由蝉喊出来的。
第②处,根据前文“浅秋时,乌桕树会先把叶子由深绿变为浅黄”和横线前的“熟秋里”,
可知此处应填写与“熟秋里”乌桕树叶子的颜色变化相关的内容;根据横线后“有浅红的、
橘红的、玫瑰红的”,可知此处应填写“乌桕树由浅黄变成红色”之类的内容。所以此处应
填写:乌桕树把浅黄变成红色。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
①脱贫攻坚不可本末倒置,②这就要求我们秉承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③规范考核管理
制度,④激励一线扶贫干部把心思用在“扶贫”实践中。⑤驻村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帮村里
跑项目、促合作、找资金,⑥管理和考核方式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⑦鼓励广大干部在
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⑧目前当务之急,驻村干部只有真抓实干,才能真正打好打
贏脱贫攻坚战。
【答案】示例:(1)语句②,修改:“求真务实”后面加“的精神”。
(2)语句⑤,修改:“跑项目、促合作、找资金”改为“找资金、跑项目、促合作”。
(3)语句⑦,修改:“鼓励”改为“激发”。
(4)语句⑧,修改:去掉“目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
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
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
子的原意。
(1)语句②,缺少宾语中心语,“求真务实”后面加“的精神”。
(2)语句⑤,语序不当,根据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先要“找资金”,再“跑项目”,最后“促
合作”。把“跑项目、促合作、找资金”改为“找资金、跑项目、促合作”。
(3)语句⑦,“鼓励”与“积极性、主动性”搭配不当,把“鼓励”改为“激发”。
(4)语句⑧,语意重复,“当务之急”包含有“目前”的意思,应删除“目前”。
【点睛】病句辨析的几种方法: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
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
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都可用此法;
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
句不正确;
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
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
⑤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新华社北京 9 月 10 日电,今年是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博物院 10 日推出“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以 450 余件文物及史料照片生动展现紫禁城六百年走过的风雨历程。
展览分为“宫城一体”“有容乃大”和“生生不息”三大主题,以“1406 年·永乐营北
京”“1420 年·紫禁城建成”“1655 年·改建坤宁宫”“1933 年·战时护古物”等 18 个
历史节点,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概况,方便
观众理解贯穿于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感受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
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此次展览使用了午门区域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
雁翅楼三个展厅,参观由午门西马道进入,东马道离开,展线全长 256 米。展览以四季变化
的景象为背景,使观众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感受到故宫不同季节不同景象变化的美感。
【答案】关键信息:①故宫博物院 10 日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②展
览以三大主题为主,③使用三个展厅,以四季变化的景象为背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
首先浏览整则新闻,把握新闻的事件、时间、地点,然后分析新闻的结构,即导语和主体,
划分层次。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句,“故宫博物院 10 日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
六百年’展”,这是交代主要事件;下面是对这次展览的具体介绍,第二句“展览分为‘宫
城一体’‘有容乃大’和 ‘生生不息’三大主题……”,这是交代展览的三大主题,第三句
“此次展览使用了午门区域的西雁翅楼、正楼及东雁翅楼三个展厅”是交代展览使用的展厅,
第四句“展览以四季变化的景象为背景……”交代展览所使用的背景,这些就是这则新闻的
主要信息。
山东省德州市名校 2021 届高三上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古镇这棵名叫“龙爪”的大榕树,已有八百多年的寿数,其高、其宽、其粗、其壮、其
繁茂、其绵绵瓜瓞之状……简直不再是一棵树,而已经是一座城堡。此时此刻,大群大群的
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妇女、老人、孩子,闲坐着聊天、打牌、择菜、嬉戏……龙爪榕对
他们而言,也已不是一棵树,而是乡村,是家园,是父母双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闺女,是厨房
的灶火,是锅里的食物,是阳光雨露,是水和空气,还是远祖的气息……古镇的古树还有不少,
然而,全镇子内内外外,哪一棵都没有“龙爪榕”这么煌煌赫赫,它的“爪”大约已繁衍出
十万个了吧?多个“大爪”已熬成古树级别,稳稳站立在属于它们的家族祖庙里。更多的“中
爪”如霹雳连发,威威猛猛地伸向四面八方。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滚滚而过的流云,从
高天、半空和低处向你压过来,蔓延着。于是乎,你的眼睛里已全部是龙子、龙孙、龙孙孙
们的刀枪剑戟,或曰手臂连着手臂,气势顶着气势,山连着山。俯身向地下看,“龙爪榕”的
布局也是一个合纵连横的大战场,数个大根凸起,在地面上盘起让人不解其意的各种图形。
更多的中根、小根乃至小小根,则一直延伸过来,生长到深不可测、宽不可测、远不可测的
未知——也许整个古镇的地下,都是它的根系在维系和支撑着吧?
18.下列各句中的问号,和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怎样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B.难道闹钟没有响?他从床上明明是看见闹钟定在四点的,它肯定响过。
C.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D.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
19.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格,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修辞进行分析。(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难以计数的“小爪’则像压过来的滚滚而过的蔓延着
的流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4 分)
①发展中医药文化,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创造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话语体系。②工业
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加快,③中国居民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④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
症等慢性病严重伤害人民健康,⑤进一步促使人们积极寻找健康生活的新思路。⑥中医“治
未病”思想强调未病先防、养生防病,⑦积极倡导“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因人制宜”
的养生保健理念,⑧恰好满足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现实需要。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
字。(5 分)
2020 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
称《民法典》)。《民法典》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很多人很疑惑,为啥《民法典》要叫
“法典”?因为它很牛,只有高度集中化、系统化,组合搭配成体系的法律,才配叫“典”。从
前维权打官司,靠的都是一部部“散装”的民法,而《民法典》自 1954 年开始起草,到 2020
年通过,花了整整 66 年的时间,把我们之前一部部“散装”民法强势整合成一部完整的法律。
《民法典》几乎可以说指导了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从胎儿出生,到物业费收缴、遗体捐赠、离
婚纠纷,再到签合同、开公司、借贷负债等等,每个行为都能在里面找到相应措施,360°无
死角罩着百姓的生活。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C[解析]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表示揣测和无疑而问的语气,C 项与其相同。A 项有问有答,
为设问;B 项为反问;D 项表示语气强烈的疑问。
19.①树和人本来不会搂抱,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②“镇民被搂抱
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画线句子使用拟,人手法,赋予静态事物以动感,表
达更为形象,且蕴含着喜爱之情。
20.①原句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具有空间感;②原
句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③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更加和谐一
致,更符合具体语境。(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出三点给 4 分。意思答对即
可。)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表达,可以从原句的手法、句式、是否吻合上下文结构、表意层次、韵
律、语体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
21.第①句“创造”改为“创新”。第②句句首加上“随着”或“由于”;第④句的“伤害”
改为“危害”;第⑧句在“以健康为中心”后加“转变”或将“向”改为“转向”“走向”。
(每处 1 分,只指出序号不做修改或修改不正确不得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病句的修改能力,因此应从句子的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语序、
逻辑等方面进行考虑。
22.①2020 年 5 月 28 日,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被表决通过,③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④将全方位指导百姓生活。(每点 1 分,句意通顺 1 分,超出字数要求酌
情扣分。)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寻找关键信息要素进行压缩整合。需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地
点、事件和影响等。山东省大联考 2021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朋友到我家中做客,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
长着簇簇黑刺。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后来才想起特别怕虫
的朋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
淡淡说,一条小虫,①_。 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
朋友说别急,听我慢慢说。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突然她说,妈妈……头……她
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
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
为我抱着我的孩子。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
喊,②。于是我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 ,把这只虫子捏在手心……后来那只虫子慢慢地爬远
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朋友说完,好
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爸爸立刻叫我立正站好,每次他有什么严重的教训总是叫我们立正站好。然后他严肃地
问我:“为什么遇到担肥的人捏鼻子转头?”
B.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一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C.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D.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19.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
簇簇黑刺的青虫”,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C 19. ①何必如此慌张②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
20. 相比改后的句子,原句把“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后置,强调了青虫的外部
特征。更能表现青虫在我眼中的庞大、丑陋和我看到青虫之后的厌恶、恐惧。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A 项、表示插说。B 项,表示意思的转折。
C 项,表示解释说明。
D 项,表示声音的延长。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处,由上文“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和后文的“居然不怕虫子了”可知,
其中的“神态自若”“淡淡”“不怕”等词语都表明我不怕虫子,所以不慌张。所以此处应
该填写“何必如此慌张”。
第二空处,由上文“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和下文“于是我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 ”
可知,此处应该是我喊的后果,根据“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可知,如果
我喊了,就会吓到我的孩子,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是“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与改
后的句子“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的青虫”相比,
原句是把“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后置,强调了青虫的外部特征。“胖如蚕豆”
体现了青虫的庞大和丑陋,“簇簇黑刺”让人感到厌恶和恐惧。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不久前,中国广告协会实施并发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促进网络直播营销业态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③直播营销某种意义上是信任营销,④
呵护信任至关重要。⑤在很多直播营销中,之所以出现“秒光”现象的原因,⑥一个重要原
因是消费者对主播的信任,⑦而这种信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⑧是长期培训的结果。
【答案】①“实施并发布”改为“发布并实施”; ②在“营造”前加“为”或“为了”; ⑤
去掉“的原因”; ⑧ “培训”改为“培育”或“培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语序不当,改为“发布并实施”; ②成分残缺,在“营造”前加“为”或“为了”; ⑤句
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⑧搭配不当,“培训”改为“培育”或“培养”。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2020 年 6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32.5 万辆和 230.0 万辆,环比分别增长 6.3%和
4.8%,同比分别增长 22.5%和 11.6%。值得一提的是,6 月汽车产销量均刷新历史新高。据
悉,今年 1-6 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011.2 万辆和 1025.7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 16.8%和
16.9%,总体表现好于预期。
【答案】2020 年 6 月汽车产销量环比、同比均增长,产销量均刷新历史新高。1-6 月产销量
同比下降,总体表现好于预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语段主要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找出材料的基本信息点,首先抓住材料的时间,再找材料的叙述对象以
及事件等。要注意分析出材料的层次,这样才能回答得准确全面。就本题来说,材料由两句
话构成,可以分为两层。首先确定叙述对象分别是“2020 年 6 月汽车产销量”和“今年 1-6
月份汽车产销量”,然后剔除关于数据的次要信息,第一层保留“环比增长” “同比增
长”“产销量均刷新历史新高”,第二层保留“同比下降”和“总体表现好于预期”。注意不
要超过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