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时练习上第十一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pdf(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时练习上第十一课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pdf(新人教版)

ID:284965

大小:681.48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1-0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第十一课 以工匠精神 雕琢时代品质 【基础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工匠精神”是古朴词汇,2016 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 。所谓“工匠精神”,指 的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 的精神。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 必然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 ,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 久;少一些 ,多一些优品精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中国企业缺失“工 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 状态,很多人追求的是多、快、好、省,追求的是一夜暴富,而不是脚踏实地和精益求精。在企业家们看来, 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道路上,那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焕然一新 精益求精 投机倒把 偷工减料 B.耳目一新 精益求精 投机取巧 粗制滥造 C.耳目一新 千锤百炼 投机倒把 偷工减料 D.焕然一新 千锤百炼 投机取巧 粗制滥造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短板” B.这一“短板”是全社会都必须补齐的 C.是必须补齐的全社会的“短板” D.这一全社会的“短板”是必须补齐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 从而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造成的 B.中国企业丢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 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C.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追求速度,从而 陷入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D.中国企业缺失“工匠精神”,所以说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过度抬升速度,从而陷入 了一种浮躁的状态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们相信伪科学和谎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个体的“偷懒”习惯——我们在认知上的“吝啬”,会 让我们通过捷径来处理信息。①这种认知捷径会受到先入为主的信息左右,②起初我们接受的信息存在着偏 差,③后续改变这种态度和观点的难度就会很大,④我们会用已有的观点来同化后续的信息和观点。⑤从这 个角度来说,我们就要注重科学传播的质量——这不仅包括科学性,⑥要和公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科 学更接地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但 虽然 但是 / 所以 更 B / 即便 然而 虽然 因此 而且 C 而 如果 那么 因为 / 还 D 然而 因为 所以 因而 其实 / A.A B.B C.C D.D 3.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 A.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 B.“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C.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 D.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4.下列选项中,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 B.人物通讯的结构通常可分为纵式结构与横式结构,另有纵横交叉式结构、浓缩式结构、系列式结构 等。《“探界者”钟扬》一文主要采用横式结构。 C.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 体,它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社会公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正是对社 会热点“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的评论。 D.人物新闻也应强调客观事实,但在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贵在 适度。适度的倾向性既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也符合报道者的身份与立场。 【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 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 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 的检验。 ②《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 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 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 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 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 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 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 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 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 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 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 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 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 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精神是他毕生的追求。 B.“匠”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指木匠,意义变得更加深远和广泛。 C.坚守工匠精神的匠人要耐得住寂寞,同世界脱节,用自己的技能和手艺却能改变世界。 D.工匠精神尽管不以成功为目的,但是却能走上成功之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用一个企业家的话证明了今天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 B.文章第二段引用一位作家的话是为了证明追求工匠精神,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C.“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D.文章第四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 力。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 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 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 的检验。 ②《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 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 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 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 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 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 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 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 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 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 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 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 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 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⑤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 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 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1.阅读第一自然段,概括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 2.谈谈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①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 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 不谋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 验。 ②《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 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一位作家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火箭上天没有本质 的区别。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 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 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③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 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 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 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 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④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 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 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 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 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 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节选自《人民日报》) 1.文中“工匠精神”的含义有哪些? 2.请简要概括第②段论述思路。 3.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 张柏春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 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 多匠人名垂青史。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明朝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 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 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 6000 多年前,中国人开 始制作玉器。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治玉石者,既环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 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 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曾几何时,“东洋货”也 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 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 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制作的产品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 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 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 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由于有了这些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 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了。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 约束力。以瓷器工匠为例,官窑(如龙泉客)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 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做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 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今年以来,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代需求。在当 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 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的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不少辉煌的成绩,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 出了重要的贡献。 B.中国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早在 6000 多年前制作玉器时就讲究琢磨,精益求精,这是对工匠 精神的最好注解。 C.在产品上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为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并且便于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 人,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D.秦朝之所以能够制造出铜马车、兵马俑等精湛的艺术品,是因为秦朝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不光有惩 罚规定,还有奖励办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论证了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的观点。 B.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既有历史沿革的叙述与分析,又有对现实的思考。 C.文章在论证工业化早期阶段的工匠精神时,将德国和日本进行了对比。 D.文章以瓷器工匠为例,论证了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德国制造、东洋货,现在被普遍认为是精品,然而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德国制造、东洋货却是劣质产 品的代名词。 B.只要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找回并积极弘扬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那么“Made in China”必将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C.目前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代需求。我们应找 回逐渐被遗忘的工匠精神。. D.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以及相关制度,铸就了历朝历代名扬四海的精品和灿烂辉煌的 文化。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 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实 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使用工匠所制造的器具 时,人们能通过这些器具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高超技艺,体味到这种匠心之中所包含的生活大智慧。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表,大 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晶。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 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实现手工和现代科 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例如,苹果公司 iMac 支撑架、iPod 后盖的高精需求,全世界仅有 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密分析手工操作精 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械化量产。 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创”者, 从仓从刀,敢于对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意。 最近,在美国著名众筹网站 Indiegogo 上,有一个中国项目 Czur 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Czur重新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楚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 3D 物体、变身视频展示台, 还能自动连接高速 Wifi 传输。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通 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苇才能完成的任务。如 果他们只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 现代工匠精神。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 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倘若我们仍是 把鼓励工匠精神当作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 大。 (取材于刘艳琼相关文章) 材料二 当下,在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重构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 体系。如果没有建立起这种文化体系,中国制造业就无法转型升级,无法从一个制造大国顺利地走向全球制 造强国。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要鼓励消费者的“挑剔”行为。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指出,消费者近似于 苛刻的“挑剔”行为,是日本厂商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外在力量。因此,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的消费行为, 其实是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把聪明劲用在了“灵活性”上 了,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变通处理方法,比如对应该严格遵守的加工操作程序和步骤,不是一. 丝不苟...地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地”跳跃处理。很难想象,这种“不守纪律”和程序的工作态度,可以生成 出德国那种高精尖质量的产品。很多时候,固守某种程序,看起来是傻,其实是精明。因此,企业应当在管 理方法上处理好“灵活度”与“守纪律”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就 没有人会愿意去精益求精。例如,如果政府对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不处理,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 有的处罚,就等于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 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 法行为,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形成制假必重罚的制度。 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慢慢形成。让工人技师有崇高 的地位及不菲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风气的开始。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共同致力于建构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应该就是战无不 胜的, 那时应该就是中国跨国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刻。 (取材于刘志彪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B.现代化的工匠精神不追求手工至尊,只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 C.从“创”和“匠”的字形的角度来理解,工匠精神要求匠人们要敢于创新。 D.在平凡的岗位上墨守前任的智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工匠在制造器皿用具时的高超技艺与智慧,体现了手工匠精神。 B.波音生产线的工作既需要现代化机械技术,也不能离开传统的人工操作。 C.苹果公司通过分析手工打磨技术,改进机械加工,诠释了现代工匠精神。 D.Czur 扫描仪项目得到了认可,因为它体现了对既有技术专注精进的追求。 3.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B.精益求精:已经很精神还要加倍精神 C.一丝不苟: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都不马虎 D.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4.根据材料二,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政府文化 B.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 C.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竞争文化 D.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 5.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苛刻挑剔,可以从客观上促进企业追求工匠精神。 B.摒弃国人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就能提升我国现代工匠精神。 C.政府需要联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 D.对工人技师施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能够激励社会崇尚工匠精神。 6.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现代工匠精神将怎样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工匠之美世界中,“工匠”既要“创物”(包括发明、创造、设计等)以弥补自然的缺失,还要“制器” (制造、生产)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及其相关需求,更要“饰物”以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精神需求或提升社 会生活品质等,是三位一体。由此而言,依据现代社会分工,“工匠”既是哲学家、科学发明家,也是工程 师和技术创新专家,还是艺术家和美化师等,是多重身份或职能的统一。 ②手艺工匠在自然经济时代创造了男耕女织的手艺美学图景和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机械工匠在工业 经济时代创造了人类机械化大生产的机械美学图景与全新的人造生活方式。数字工匠在虚拟经济时代创造 了人类高情感化智能的数字美学图景和后人类新生态生活方式。大国工匠,则是工匠各个历史形态审美典型 化,突出了“工匠”对于国家强盛和人类社会福祉的决定性价值和意蕴。 ③制器尚象,工匠之美的原则。“象”在工匠之美中更有其特殊意义。一般而言,工匠造物的结果是一 定形体的器物,但真正意义上的“器”,不在于“形”(实存性、物质性),而在于“象”(精神性、情感性), 而“象”内涵着“意蕴”“智慧”等,是工匠的技术原则(巧)和艺术原则或审美原则(饰)的高度统一。 ④五材并用,工匠之美的智慧。“五材”既指世界构成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也指人类的五 种德性(勇、智、仁、信、忠),还指工匠活动的五种具体材料(金、木、皮、玉、土)。“五材”是一种虚 指,是指自然之美向人类开放的程度,以及人类智慧回应大自然的强度。 ⑤技进于道.,工匠之美的创新。“技进于道”在于工匠的传承与创新,在于工匠技艺高超之“神来”状 态。“道”不远人,存乎“匠心”。工匠之美的创新使得“工匠之美”超越“工匠”而进入更为广阔的视域, 从而赋予了工匠更为神圣的美学或宗教价值,正所谓“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⑥器以载道.,工匠之美的哲学。如果说技进于道,还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的神秘性质的美学样态,那 么器以载道,则更是一种具体的美的哲学范式了。百姓日用之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日常性”“普适性”,具 有一种强大的行为规范作用。很自然,器物承载着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观念、思想和方式。无论是古建筑 的上栋下宇,还是传统服饰的天圆地方,无不显示着“器以载道”的工匠之美的哲学价值。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工匠之美,是工匠创物、制器、饰物三位一体的美,意味着工匠物质美和精神美的完美统一。 B.以时间为序,工匠发展至今,依次经历了手艺工匠、机械工匠、数字工匠、大国工匠四阶段。 C.工匠制器崇尚“象”,“象”超越物质性,实现了工匠“巧”和“饰”两大原则的高度统一。 D.五材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既指自然美向人类开放的程度,也指人类智慧回应自然的强度。 2.下列对文中“技进于道.”和“器以载道.”中的“道”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两者相同,均指工匠“制器尚象”“五材并用”之道。 B.两者相同,均指工匠凭借高超的智慧达到的技艺水平。 C.两者不同,前者指工匠的技艺所达到的美学价值高度,后者指器物传达出的工匠的世界观。 D.两者不同,前者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的美学样态,后者则是一种具体的美的哲学范式。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③~⑥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说明工匠之美的。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能孵化能工巧匠的中国制度 吴钩 传统中国不但代有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而且很早就发展出一套维护产品质量、夯实工匠精神的制度, 其中可圈可点的就有两个:“勒名制”和“国家质量标准”。 所谓“勒名制”,是指国家强制工匠在他们制造的器物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一旦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 即按名字追溯制造者的责任。这叫做“物勒工名”。据说早在春秋时,就已经有了“物勒工名”的制度,《吕 氏春秋》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以情。”唐朝时,“物勒工名”写入唐律, 是一项强制制度,凡制作兵器、陶瓷、漆器、金银器、建筑器材等等,工匠都必须在他们制造的产品上勒刻 下名字,表示对产品质量的担保。 宋徽宗年间,宰相蔡京当权,为了将反对新法的保守派大臣永远打倒,他列了一个黑名单:上面都是宋 哲宗元祐年间当政的大臣姓名,称“元祐党人”。蔡京要求各州县都必须将“元祐党人”的姓名刻在石碑上, 公示于天下。但在勒刻“元祐党人碑”时,受到了一些抵制,比如在长安,一个叫做安民的碑工被官府征用 来给“元祐党人碑”刻字,安民拒绝了,因为在当时的舆论中,很多“元祐党人”都是德高望重之人,人们 不希望看到他们的名字被刻在石碑上示辱。但官府强迫安民必须刻碑,不然的话就拿他治罪。最后,安民没 办法,只好“乞免镌‘安民’二字于石末”,即批准他免予“勒名”,否则,他坚决不刻石碑。安民不愿意“勒 名”,是因为他知道,替蔡京刻这“元祐党人碑”,会给他的人生带来耻辱,损害他的信誉。珍视匠人的信誉, 正是传统工匠精神的体现。 在宋代的建筑行业,还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国家质量标准”。 这个建筑业的“国家质量标准”,体现在《营造法式》这部著作中。所谓“营造”,是工程建筑的意思; “法式”,即规则、标准的意思。这部《营造法式》实际上就是宋朝政府对全国的公共工程建设设定了强制 的国家质量标准,包括对土石方工程、石方工程、大型木料工程、小型木料工程、泥水工程、制砖与制瓦工 程、装修工程等 13 个工种的选料、规格、设计、施工、流程、质量,都作出了详细的规范。 《营造法式》对修建城墙、房屋的地基建设标准也提出严格规定:“凡开基址,须相视地脉虚实。其深 不过一丈,浅止于五尺或四尺,并用碎砖瓦石札等,每土三分内添碎砖瓦等一分。”如果选址邻近水边,则不但要深挖,而且开挖面必须更大,并钉立木桩加固。 在公布“营造法则”、设立公共工程建设标准的同时,宋政府还对公共工程实行“保质期”制度,即工 程完工、投入使用后,在若干年限内如果发生破裂、损隳、泄漏、垫陷等质量问题,则追究设计方、施工方 与监修者的刑事责任。这个“保质期”一般是五年,重要的工程是八年。 工匠精神并不是凭空生长出来的,而是需要建立一系列产品质量制度来慢慢培育,并形成工匠精神的内 在传统。如果没有保证产品质量的制度与匠人传统,所谓的“工匠精神”便是空中楼阁。 1.下列对宋代碑工安民为“元祐党人碑”刻字不愿意“勒名”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元祐党人”的姓名刻在石碑上,是宰相蔡京对保守派大臣的迫害,安民不想因此蒙羞。 B.宋朝制作石碑的材料差,石碑的质量难以保证,安民不想因石碑质量不合格而被追究责任。 C.“元祐党人”大多数人德高望重,人们尊敬他们,不愿看到他们的名字被刻在石碑上受辱。 D.安民珍视作为匠人的信誉,不愿因为替蔡京刻这“元祐党人碑”而给自己的人生带来耻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勒名制是我国古代社会维护产品质量、夯实工匠精神的制度典范,《吕氏春秋》中有相关内容的记载。 B.唐朝法律规定,工匠必须在他们制造的兵器、陶瓷、漆器等器物上刻下名字,以示对产品质量的担 保。 C.宋朝公共工程的保质期是五年,保质期内如果发生质量问题,就会追究设计、施工与监修人员的责 任。 D.宋代修建城墙、房屋,对地基设计和基础构造都作了规定,如果选址邻近水边,规定更严,要求更 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行勒名制,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即按名字追溯制造者的责任,表明了古代人们对产品质量的重 视。 B.物勒工名,国家强制工匠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他们制造的器物上,有利于增强工匠们的责任感、荣誉 感。 C.勒名制、《营造法式》等制度,维护了产品的质量,夯实了工匠精神,使长城、故宫等古建筑得以长 存。 D.在建立一系列的保证产品质量的制度的基础上,才能慢慢培育工匠精神,并形成工匠精神的内在传 统。 【片段写作】 1.本文虽是一篇时评,但在语言运用上整散结合,使人毫无枯燥说教的感觉。请仿照本文的写法,也围 绕“工匠精神”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说理清晰明确,语言生动形象。250 字左右。 2.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胡双钱是中国大型商用飞机制造首席钳工,他在 35 年的时间里亲手加工过数十万个精密零件,没出 现过一个次品。他用手工打磨出来的零件,精密程度堪比现代化数控车床加工出来的零件。 王津是故宫文物钟表修复师,他修了大半辈子钟表,数百件文物在他手中起死回生。有时,修好一座 钟表要花上好几年时间,每个零件都要经过反复调校,不能有一丝一毫误差。 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整刻师,他攀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 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进整刻工具,反复实验,不允许有一点瑕疵。 这些人身上,都体现出可贵的“工匠精神”。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写一段 200 字左右的文字,阐述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1)B (2)A (3)C 【解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焕然一新:改 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语境中是政府工 作报告使人怎么样,应该用“耳目一新”。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 锻炼和考验。 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语境是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的精雕细琢,所以此处应 该用“精益求精”更为合适。投机倒把:利用时机,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牟 取暴利。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投机倒把”侧重的是做生意,而 “投机取巧”是指靠小聪明走巧路,根据语境后面说的是“脚踏实地”,所以此处应该用“投机取巧”。偷工 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粗制滥造: 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根据后文“优品精品”是指工匠的作品,语境中都是反义 词,此处用“粗制滥造”较为合适。故答案选 B。 (2)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文意的理解,语言的表达与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 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根据前面的语境 可知,中国社会缺乏工匠精神是短板,所以首先要说全社会,然后再说这种现象是什么。故答案选 A。 (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例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 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 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根据对例句语句的辨析,共有两处问题。一是用词不当,应把 “丢失”改为“缺失”。二是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应该删掉“是因为”。故答案选 C。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使用的题型,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语段中文句之间关系的理解作答本题。根据 理解第一个空前后的关系是转折关系,所以可以排除 AB 选项,二三空两句是假设关系复句,所以答案选 C。 3.【答案】B 【解析】题考核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 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A.表示特殊含义。B.和例句 相同,均表示引用。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 B。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体知识的能力。A 项,“。《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错误,《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并未完 整地讲述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将之归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不够恰当。故选 A。 【文本阅读】 一、【答案】1.C 2.B 3.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工匠精神厚植 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C 项,“要耐得住寂寞,同世界脱节,用自己的 技能和手艺却能改变世界”混淆是非,第三段是“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 地改变着世界”,“同世界脱节”是人们的误解。故选 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B 项,“引用一位作家的话是为了证明追求工匠精神, 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错误,引用作家的话是为了论证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人与人 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故选 B。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根据第一段“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 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 剔眼光的检验”以及最后一段“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 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等句子,概括得出结论。 二、【答案】 1.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企业需要雕琢技艺、打造产品的工匠精神。 2.示例: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 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 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 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 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 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要抓住与“工匠精神”有关的关键句,再根据关键句概括得出答案。关键句主要有: “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 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据此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本题为开放题,首先要先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 到相关信息,联系上下文,弄懂作者的观点与情感,然后联系实际并结合自己平时的体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言之成理即可,注意观点明确,分析深入,语言要简练通顺。文中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有:“工匠精神 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 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 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 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解答时首先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然后分析现实生活中浮躁 心态下的追求,指出工匠精神的欠缺,从而分析工匠精神对个人、国家、民族的深远意义,最后指出用工匠 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重要性。 三、【答案】1.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的极致追求,专注,物我两忘的境界,格物致知、正心诚 意,技近乎道的信念。 2.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从作家的话引出人的职业品质、专业精神有不同,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于 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3.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 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解析】1.本题要求回答文中“工匠精神”的含义,是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仔细阅读可以找到这些 语句:“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 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 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有格物致 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由此可以归纳出含义。工匠精神指将 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的极致追求,专注,物我两忘的境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技近乎道的信 念。 2.本段共 6 句话,按意思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是第一层,提出本段的论述重点;二三句话则引用作家 的话引出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最后三句话从企业和国家角度谈工匠精神意义。将 各层意思概述出来即可。 3.题目要求阐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首先要分析划线句子,要抓住关键词来分析,本句关键词是 “工匠”、“工匠精神的践行者”。结合上下文分析可知,“工匠”指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工匠 精神的践行者”指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理解本句还要抓住“不必”“却”等词来理解句子内涵,最后点一 下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样即可得到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 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拓展阅读】 一、【答案】1.A 2.C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B 项,“早在 6000 多年前制作玉器时就讲 究琢磨,精益求精,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注解”错误,第 2 段“早在 6000 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 并没有说那时就开始追求精益求精;第 2 段“朱熹……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朱熹的注 解是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C 项,“在产品上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为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错误, 第 4 段“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主要错在为推行标准化生产 奠定基础的是统一度量衡。D 项,“秦朝之所以能够制造出铜马车、兵马俑等精湛的艺术品,是因为”错误, 因果关系不成立,第 4 段“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 度”,可知秦朝建立的管理制度除了奖惩,还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 责制度。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本题 C 项,“将德国和日本进行了对比”错误,第 3 段“在工业化 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是为了说明德国在工业化早期,制造的产品是“劣等产品”; 第 3 段“‘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经过改进,日本产品质量 提升。两者之间没有对比,只是为了说明早期产品产量低劣。故选 C。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 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B 项,“只要……那么”错误,过于 绝对,而且少了一个条件,第 6 段“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故选 B。 二、【答案】1.C 2.D 3.B 4.D 5.B 6.(1)从微观而言,即工匠自身角度。①工匠们要有鞠躬尽瘁、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②还要 具有敢于质疑、批判,大胆突破、创新的魄力精神。③思想观念不要只追求灵活性,还要脚踏实地遵守纪律, 要肯于钻研,不屈不挠坚忍不拔吃苦耐劳恪尽职守,追求质量,讲求“高精尖”④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 素养,练就高技能高水平,淡泊名利甘于奉献。(2)从国家层面而言,要给工匠创造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和 保障措施等。①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②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③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 度文化。④给予工匠们大力的经济支撑。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A 项,“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 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错。解答本题首要的是理解选项中的“此”指代——工匠精神,即前边句子 的陈述对象,或叫主语部分;再对照原文“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 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 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 加以分析,可见选项错在“明确”一词,因为文中《周 礼·考工记》中对于工匠精神的描述仅限于”手工匠”精神方面,缺少“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现代所 言的工匠精神应该两方面兼具。所以 A 项错误,拔高夸大了文本信息,以偏概全。B 项,“现代化的工匠精 神不追求手工至尊,只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错误。原文信息是“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 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可见该项表述绝对,不符文意。B 错误。D 项,“在平凡的岗位上墨守前任的智慧,是 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错误。“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 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倘若我们仍是把鼓励工匠精神 当作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如果他们只 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 精神”,可见 D 项曲解文意,表述绝对狭隘了文本中作者的认知。 故选 C。 2.本题考查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D 项,“Czur 扫描仪项目得到了认可,因为它体现了对既有技术专注精进 的追求”原因理解错误。原文是这样表述的“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的 完美诠释。通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苇才能完 成的任务。如果他们只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现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可见文中信息并非限于“既有技术专注精神”,而是批判旧有,勇于突破创新。 D 项违背了原文信息,理解错误。故选 D。 3.本题考查对材料中相关词语的理解能力。B 项,“精益求精:已经很精神还要加倍精神”错误。“精益求 精”,这个成语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该词出于先秦孔子《论语·学而》:精,完美;益,更加;求, 追求。在文中有两处用到了这词语,应该是一个意思,相关信息是“如果他们只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 现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如果市场秩序混乱, 就没有人会愿意去精益求精。例如,……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等于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 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 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形成制假必重罚的制度”,可见重点强调的是讲求 质量,不要制造假冒伪劣商品,自然就是好了还要更好的这个“精益求精”的意思了。B 项望文生义,理解 错误。故选 B。 4.本题考查补写能力。本题横线即补写位置在段首,再结合段落大意和标点,可以确定此处句子是一个中 心句或叫观点句。综合而言此段观点句中应该包含段落中的关键词“工匠精神”“制度”,据以上分析确定答 案应该为 D 项,“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故选 D。 5.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中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和推断能力。A 项,“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苛刻挑剔,可以从客观 上促进企业追求工匠精神”正确。原文可参考的信息是“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要鼓励消费者的 ‘挑剔’行为。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指出,消费者近似于苛刻的‘挑剔’行为,是日本厂商改进产品质量的重 要外在力量。因此,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的消费行为,其实是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可 见选项符合文意。B 项,“摒弃国人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就能提升我国现代工匠精神”错误。原 文信息是“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把聪明劲用在了‘灵活 性’上了,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变通处理方法,比如对应该严格遵守的加工操作程序和步骤, 不是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地’跳跃处理。”可见选项表意有违文本中所倡导的“灵活性”。C 项, “政府需要联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理解准确。文中可参考的依据是 “工匠精神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 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 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形成制假必重罚的制度”, 可见 C 项合乎文意,正确 D 项,“对工人技师施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能够激励社会崇尚工匠精神” 理解准确。原文依据为“让工人技师有崇高的地位及不菲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 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风气的开始”,可见选项 D 正确。故选 B。 6.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有(1)整体阅读语言材料。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容要点,即明确文中透露的信息点。(2)根据题干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阅读,查找 与题干相对应的信息源,辩别真伪,筛选所需信息。(3)在阅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将 文章前后进行比照、勾连,归纳出文章大意。这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操作过程。整体感知的直接体现就是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概括准确是整体感知正确的表现,是深入解读的基础。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以往“字词 句篇、语法修辞面面俱到”“肢解式的模式分析”是一次革命,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本题题干为“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现代工匠精神将怎样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变通后理解为从 微观(工匠自身)和宏观(国家)两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简要说明”的意思是结合文本举例并概括,“根 据以上两则材料”,即综合全文来回答。 三、【答案】1.B 2.C 3.①工匠之美的理念/原则要求,②工匠之美的材料要求,③工匠之美的技艺要求,④工匠之美的哲学要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 项,曲解文意,错在“以时间为序,工匠发展 至今”这个地方。从原文句子“大国工匠,则是工匠各个历史形态审美典型化”可以判断出“以时间为序, 工匠发展至今”的说法不对。事实上,“大国工匠”不在时间发展序列中,而是存在于“手艺工匠、机械工 匠、数字工匠”三个阶段的每个阶段之中。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AB 两项,以偏概全,表意绝对,错在“均指工匠……之 道”“均指工匠……的技艺水平”。这些地方,故排除。D 项,表述虽对,看到了二者的差异,但未揭示这两 种“道”的本质,也排除。综合以上分析:故选 C。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③~⑥段分别是 从什么角度来说明工匠之美的。做这个题的关键是抓住段首句,从“制器尚象,工匠之美的原则”这句话可 以概括出:工匠之美的原则;从第四段首句“五材并用,工匠之美的智慧”,可概括出:材料要求,体现智 慧。从“技进于道,工匠之美的创新”可概括出:美在技艺的创新。从“器以载道,工匠之美的哲学”这句 话可概括出:工匠之美的哲学要求。 四、【答案】1.B 2.C 3.C 【解析】1.题干是“下列对宋代碑工安民为‘元祐党人碑’刻字不愿意‘勒名’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理解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 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对象、数量、范围、先后顺序等。B 项, “宋朝制作石碑的材料差,石碑的质量难以保证”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无据。故选 B。 2.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 项,“宋朝公共工程的保质期是五年”说法以偏概全,原文为“这个‘保质期’一般是五年, 重要的工程是八年”。故选 C。 3.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 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 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 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 项,“勒名制、《营造法式》等制度,维护了 产品的质量,夯实了工匠精神,使长城、故宫等古建筑得以长存”说法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勒名制和 《营造法式》都与长城、故宫等古建筑缺少必然关联。故选 C。 【片段写作】 1.【参考例文】 何为工匠精神?大国工匠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学历,也不一定懂得多少复杂的逻辑,拥有怎样智慧的 头脑。他们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质量,努力打造 本行业最优质的、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他们也因此成为行业的脊梁。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丝不 苟的劳动态度,就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就是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傻子”精神。……我们希 望告别“圆珠笔老不出水”的时代;我们希望不再有“用一次就坏”的产品;我们希望一块表由奶奶传下 来,戴在我们腕上仍然嘀嗒不止;我们希望城市的下水道在一百多年后还是那么畅通……大国工匠,强国 梦之推手,国家之瑰宝,中华之重器,我们希望工匠之花遍地开放!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小作文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微写作。题目要求根据原文仿写语段,仿写语段是按照 题目已经给出的语段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写法相近的语段。仿写只是表达方式的仿用,文字内容不能 完全一样。本题,根据要求围绕“工匠精神”谈看法,必须说理清晰,说理类一定要现提出问题,再分析 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思路。 2.【参考例文】 所谓工匠精神,既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从业的追求;既是对自我的期许, 也是对他人的承诺; 既是一种职业的操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堪称工匠者,必有对事业的沉静与专注,必有对细节的关注和 对品质的追求。他们细心打磨,不至极致必不轻付于人。他们承继传统而不泥古,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他们 诚信重诺,视质量品牌为生命而决不妥协姑且。他们摒弃浮躁,沉潜于事滴水穿石,有事业心而无功利心。 工匠精神的弘扬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信念和坚持、专注和专业。这是一份精益求精的信念坚守, 也是一种持 之以恒的耐力比拼。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具体为表达对“工匠精神”的思考和感悟。解答此题要认真分析材料,按要求表述。首先结合材料解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方面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 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另一方面,指的是整个社会对能工巧匠由衷的敬意,给予较高的社会地位。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