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时练习下第二十五课拿来主义pdf(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时练习下第二十五课拿来主义pdf(新人教版)

ID:284979

大小:866.2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11-0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同步课时练习 第二十五课 拿来主义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诩.(xǔ) 肖像(xiāo) 虔.诚(qián) 残羹冷炙.(zhì) B.玄.虚(xuán) 孱头(càn) 冠冕.(miǎn) 弦.外之音(xuán) C.羡.慕(xiàn) 连累.(lèi) 脑髓.(suǐ) 礼尚.往来(shàng) D.出售.(shòu) 给.与(jǐ) 剔.除(tī) 潜.移默化(qián) 2.下列选项中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妨碍 无尚光荣 国粹 并行不背 B.摩登 发扬国光 观摩 明察秋毫 C.辩白 急风劲草 辨识 磕头贺喜 D.追溯 勃然大怒 腥红 概莫能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 新产品层出不穷。 B.在此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 比赛的胜负。 C.首届跨境电商论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 遇和挑战。 D.在第 40 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 首份答卷。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 是冷,构成了鲁 迅的辨别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①但如果你对鲁迅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 ②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 ③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 ④读《呐喊》,我们不仅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 ⑤他的冷不是动态的、北风呼啸的那种,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 ⑥这是个触目惊心的矛盾。 A.①⑥③②④⑤ B.⑤③②④①⑥ C.①③②④⑤⑥ D.⑤①⑥③②④ 5.下列文句均与季节有关,以其所描写的景色、情境,依春夏秋冬物候变化之先后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是( ) ①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 ②一地李花,飘零似雪,也为我翌日晨晓推窗时牵起家国之思来,这种思念,经过日光烘托,益其温暖 烂漫,浩浩荡荡,明媚千万里,天涯便也近在咫尺了。 ③近前光晃晃的柏油路面,热得实在看不到什么了。稍远一点的地方的景象,都给蒙在一层黄胆色的空 气的背后,他再也不敢望穿那一层带有颜色的空气看远处。 ④南方的黄梅天的确糟糕得可以。天,老是阴沉沉地布满厚重的破棉絮似的云,雨是天天下,但下得又 不干脆:有时翻江倒海下一个整天整夜,有时竟连绵到三四天。 ⑤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常独自拨划着 炉火,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A.②③④⑤① B.②④③①⑤ C.④②③⑤① D.④③②①⑤ 【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 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 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 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 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 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 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 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 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 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 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 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理解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话的含义。 2.“送去”“送来”与“拿来”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后果 3.文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 4.鲁迅先生在否定种种错误的做法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有人认为这是排除推理法。结构是:原因: 或 A,或 B,或 C,或 D.推论:非 A,非 B,非 C.结论:所以 D.请你根据这个结构,写出选文的推理 过程。 二、阅读《拿来主义》选段,完成小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 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 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 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 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 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 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 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 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 成为新文艺。 1.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把中外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强调了“拿来”的态度,要果敢,要坚决;然后反面设喻批判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B.对待文化遗产,作者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错误观点;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 来比喻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的三个步骤。 C.鲁迅既批判了在旧的遗产面前畏首畏尾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了表示自己的“革命性”而故意毁灭 遗产的“昏蛋”,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 D.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 和感染力,是这几段文字的突出特点。 2.“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各起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句话的内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 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 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污染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 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 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 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 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 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 成为新文艺。 1.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第四段第五句话意在说明什么?从这段文字来看,作者认为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3.第三段中,“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4.下面几句话分别阐明的“拿来主义”的问题是什么? ①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②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④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拿去主义 “拿来主义”是鲁迅的一篇杂文的题目,现在已成为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个专用名词,同样重 要的是“拿去主义”,虽然未经鲁迅述及,却也值得一提。 在“文化热”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呼声越来越高。可是在有些同志的心目中,所谓“交流”,就 是指“拿”,至于“拿去”,对不起,意识不强,也许是没有考虑。这实际上是单向流程,而不是双向流 程。“来而不住,非礼也。”中国人是礼义之邦,总不能光拿人家的啊! 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是否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其实,这些同志未熟谙西方的心理和行情。须知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互为补充,不可代替,从而构成世 界文化整体。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 等闻名世界,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是未被我们重视的所谓“糟粕”,西方人的评价也常常出乎意外。例 如老庄哲学和《易经》,我们认为是完全过了时的东西,而目下在西方却大为走运。许多科学家对目前科 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他们找来找去,终于在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找到了合适 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毕竟是一座内容丰 富的宝库,我们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说得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果我们拿出去的永远是一些陈年百代的古董、祖传的遗物,那 也不能使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脸上增光。对西方读者来说,他们既想了解中国的昨天,当然也想了解中 国的今天和明天。所以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才是今天中国人的光荣职责。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近几 年来,西方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有了较多的关注,就以文学方面来说,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 亮、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已陆续有了各种译本,被介绍到西方,有的还有专著论述,成为新一代的汉学 家的研究课题。但也应该承认,我国当代文化在西方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要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赢得 声誉,看来还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 推出中国当代的文化产品,当然必须顾及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如果不能反映八十年代中国的风貌, 如果“拿去”的和“拿来”的是一样货色、一副面孔,人家是决不会报以青睐的。所以对热衷于“拿来” 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难了。正如一位来 自美国的汉学家所说:“中国作家切不可费力去迎合西方读者的品味,要完全为中国读者而写,写出中国 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更强烈的兴趣。” “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 人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广泛吸收、消化外来的营养,发展自己的优势,努力攀登文化高峰,拿出无愧 于时代,无愧于先人的优秀成果,贡献于全人类。 (选自《文学报》1986 年 8 月 21 日) 1.下列对“拿去主义”意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拿去主义”是仿用鲁迅的“拿来主义”一词,主要是谈如何正确地对外文化交流的问题。 B.有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民族文化落后、陈旧,对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表示怀疑,认为拿不出去。 C.王蒙、冯骥才、谌容、张贤亮、王安忆等作家已成为世界知名作家,赢得了世界声誉。 D.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作家要写出自己民族的特色,写出西方没有的风格。这样,才能引起西方读者 更强烈的兴趣。 2.“‘拿来主义’是我们所要提倡的;‘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 A.文化交流是双向流程的关系,不能只是拿来。 B.东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值得西方人“拿去”的东西,我们不能妄自菲 薄。 C.提倡“拿去主义”有助于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化人艰苦努力,拿出去新的文化成果,促进中国文 化艺术的发展。 D.“‘拿去主义’也是我们所要强调的”意思是“拿去主义”比“拿来主义”更为重要。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拿来主义”与“拿去主义”有一定的区别,但从实质上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B.西方的科学家对目前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无法进行概括,最终在中国老庄的“道”和《易经》的爻象中 找到了合适的语言,并给以很高的评价。 C.中国文化,诸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汉代墓葬中的金缕玉衣、唐诗、宋词、《红楼梦》等等闻名世界, 具有输出价值和竞争能力。 D.“对热衷于‘拿来’的同志来说,切忌以照搬为能事,以模仿为时髦。否则,‘拿来’容易,‘拿去’就困 难了”意思是说要有创新精神和民族特色。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拿来与送来 林默涵 ①近来,很有些人把鲁迅先生所提倡的“拿来主义”拿来,为自己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作辩护。其实,这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 ②“拿来”是与“送来”相对称的。自从帝国主义者发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后,首先送来的就是鸦 片烟,其数量逐年增加,结果不但捞走了大量银两,而且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面黧肌瘦的“大烟鬼”。这使得 清朝政府中一些较有识见的官吏,也担心这样下去,“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 银”(林则徐),不得不起来抵制鸦片输入了。然而,帝国主义者硬是要“送来”,并且用枪炮迫使你非接受 不可,这就是有名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不止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一次香港被占领,第二次圆明园被 烧了。 ③除了最先送来的英国的鸦片外,接着还“送来”了许多东西: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好 莱坞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鲁迅先生说: 这是因为那些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他提倡“拿来主义”。 ④“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既不是盲目地乱拿,更不 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的东西。这就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拿来是有辨别,有选择的,他举 了一个例子:比方一个穷青年,由于某种原因得到一所大宅子,对宅子里的东西就要区别对待,看见有营养 的东西,可以拿来吃掉;看见鸦片当然不必丢进毛厕,可以送到药房去供治病之用,但如果欣欣然地自己也 躺下来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就是废物了。 ⑤我们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 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在今天,我们更要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四化” 建设之用,但不能把资本主义社会没落腐朽的文化思想,也当作奇货搬进来。我们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沉 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才能从复杂纷繁的外国文化艺术中,汲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实 行鲁迅所主张的“拿来主义”。 ⑥现在,还有没有“送来”的东西呢?还是有的。比如,淫秽书刊和黄色录相带之类,就是别人极力要 “送来”的,其毒害程度不亚于鸦片烟。虽然送来者不敢像过去那样明目张胆,并且强迫你接受了。但若浑 浑噩噩,不加以抵制、清除,一任其流入、泛滥,甚至竟然自己伸手去拿,这种人就真真是十足的废物了。。 1.第①自然段中“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等”指的是( ) A.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等种种无用的东西。 B.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等精神鸦片。 C.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没落的文化思想。 D.淫秽书刊和黄色录相带之类的文化遭毒品。 2.第②自然段中有两个“鸦片战争”,前一个用引号,后一个没有用,这是为什么( ) A.前一个加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B.前一个加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C.前一个加引号表示强调突出; D.前一个加引号表示讽刺或否定; 3.用一句话归纳第②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4.第③自然段“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中划线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 话加以归纳。 5.根据第④自然段的内容,给“拿来主义”下定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萧乾 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 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飘来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 样。 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 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 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 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 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 仓皇地奔了出来。 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破旧、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 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 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 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 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 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 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 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端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 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 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的感觉便梗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 它。 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 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 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 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 年 10 月,上海 1.“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 2.赏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破旧、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 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 “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 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 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读书杂谈(节选) 鲁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 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 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 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 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 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 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 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 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 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 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 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 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 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 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 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 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 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 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 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 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 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 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 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 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 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选文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引出谈读书的话题,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情况,并重点论述了职业的读书。 B.在作者看来,职业的读书是虽不喜欢,但因为升学的需要、工作的需要而读书,这种读书很痛苦,很可 怜。 C.嗜好的读书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读书方式,这种读书依靠浓厚的兴趣,不为某种目的。 D.作者认为,职业的读书不可避免,但在职业的读书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嗜好,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2.阅读有关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 ②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结合文本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片段写作】 1.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他一生创作的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但篇篇堪称经典。他的第一个小说集《呐 喊》就给我们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请你选取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结合小说情节,阐述其形象特 点。 2.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 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 简明、连贯。(4)不少于 200 个字。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A.“肖像”中的“肖”应读作“xiào”; B.“弦外之音”中的“弦”应读作“xián”; C.“连累”中的“累”应读作“lěi”; D.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答】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无尚光荣”中“尚”应为“上”,“并行不背”中“背”应为“悖”;B.全部正确;C.“急风劲草”中“急” 应为“疾”;D.“腥红”中“腥”应为“猩”。故选:B。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熟练掌握语病六类型,通过练习掌握辨析技巧很重要。A.成分残缺, “随着……,使得……”缺主语,去掉“随着”或“使得”;B.搭配不当,“赢得……胜负”不搭配,把“胜 负”改为“胜利”;C.正确;D.语序不当,“历时三年开展的”定语语序失当,改为“开展的历时三年的”; 故选:C。 4.【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排序。该段文字论述鲁迅先生的“冷”。横线前后语句都提到了“冷”。分析所给六个句子, ⑤具体解释鲁迅的“冷”是什么样的冷,和横线前的语句联系最紧密。①中“但”是对⑤的转折,⑥中的“这” 是指“冷”“热”的矛盾,③是剖析矛盾的原因,②中的“克制”紧承③中的“克制”,④是举例具体说明, 结尾又提到了“冷”,和横线后的语句联系紧密。故选:D。 5.【答案】 【解析】①句根据“蟹正肥,桂花皎洁”可以看出描写的季节是秋;②句根据“一地李花”可以看出描写的 季节是春;③句根据“热得实在看不到什么了”可以推测描写的季节是夏;④句根据“南方的黄梅天”可以 推测描写的季节是春夏之交;⑤句根据“独自拨划着炉火”可以推测描写的季节是冬;根据题目要求语句的 排列顺序为:②④③①⑤;故选:B。 【文本阅读】 一、【答案】1.这一句话是反语,意思是说,用活人代替古董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媚外求宠愈演愈烈的一 种表现。 2.“送去”是“送去主义”,统治集团由惧外变为崇外、媚外的一种表现,它常常以“丰富”“大度”自诩,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拙劣的自欺欺人的伎俩,是掩盖他们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这势必要使中国国势日弱,文 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送来”是帝国主义的一种政 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手段,是进一步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钓饵。帝国主义无孔不入的侵略,使中国丧权失 地,经济破产,内战不休,民生凋敝,加速了殖民地化的过程。“拿来”则不然,它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 需要,主动地、有分析地、有批评地学习外国的长处,以便使国家成为新国家、人成为新人、文艺变为新文 艺。作者论述“送去”“送来”的危害,目的是为论述“拿来”作铺垫。 3.举尼采的例子是用来证明分论点的,即自诩富有的“送去主义”是没有好结果的,尼采发疯就是一个典型。 4.推理过程如下:原因: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推论: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结论:要自己来拿。 【解析】1.考查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用这 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 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2.考查对词语含义,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理解。“送去”“送来”与“拿来”形成对比,“送去”是媚外的表 现,“送来”是侵略的手段,“拿来”是“新人”批评地继承的做法。根据“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 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把自己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当一种讨好的工具,“送去”的实质是统治集团由惧外变为崇外、媚外到卖国,它 常常以“丰富”“大度”自诩,自欺欺人,结果是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让我 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送来”,重点在“送”,专门“送”来给你,主体是洋人,把他们 不要的东西,甚至于以次充好的东西硬塞给我们,让我们无法拒绝,送来的东西并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可 能是不想要的,甚至是反对的是帝国主义的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手段,是进一步榨取中国人民血汗 的钓饵,加速了殖民地化的进程。“拿来”,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 “占有”“挑选”、创新,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它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有分 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长处的做法,结果是使国家成为新国家,人“自成为新人”,文艺“自成为新文艺”。 3.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要把握段意,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根据第一段“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 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用尼采的自诩和结局对比,在于表明国民党的 自夸和尼采的自诩一样,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是运用类比论证(同类事物相比较)的手法来证明 分论点的,即自诩富有的送去主义是没有好结果的,尼采发疯就是一个典型。 4.考查逻辑推理的能力,要对文意准确理解,根据逻辑关系进行推理。根据课文中的内容“中国一向是所谓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 ‘送来’”“还得‘拿来’”,根据“原因:或 A,或 B,或 C,或 D”模式,分析出原因应是:或闭关主义,或 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根据文章论述“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闭关 主义是实行不通,“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 赏”“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 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 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论述送去主义的结果是沦为乞丐,如果听凭别人送来,结果是大 受其害,从而得出结论,要实行拿来主义,结论是“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要自己 来拿。 二、【答案】1.C。 2.内容上:以简要的语言明确了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遗产,即要通过独立思考,鉴别精华和糟粕, 完全自主地进行选择,这是全文的基本观点。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3.这句话揭示了继承文化遗产的意义。强调实行“拿来主义”对于改造民族素质和建设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其中特别提到“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显示了作者认为首要的是改造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的真知灼见。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 C 项,“但对前者的批判明显强于后者”,在文中没有依据,由原文可知,鲁迅先生把不敢接触,不敢择取的 人指责为“孱头”;他把全盘否定论者,要放火烧光遗产的家伙怒骂为“昏蛋”;他把全盘继承论者,大吸剩 下的鸦片者鄙夷为“废物”。可见鲁迅先生对“孱头”“昏蛋”和“废物”都是给予强烈批判的。 2.本题考查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 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分析这句话在内容上的作用,“运用脑髓”即要善于思 考,“放出眼光”即要善于鉴别,“自己来拿”即要争取主动。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要看上下文,特 别要注意句中的“所以”一词,通过它可看出此句是承上而来的,然后再看它与下文的关系,其承上启下的 作用就很明显了。 3.本题考查句子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处时的作用和含义,解答时需要结合全文来分析。鲁迅先生的“拿来主 义”说的是对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本题所考查句子揭示了继承文化遗产的意义。“没有拿来的”,意思是如果不对文学遗产批判地继承;“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意思是民族精神就不会得到改造;“文艺不能自成 为新文艺”,意思是民族的文化素质就不会得到提高。考生把这些内容表述清楚就可以了。 三、【答案】1.“‘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总结了本段,又引起了下一段对拿来主义者的论述。起承上 启下或过渡作用。 2.实行拿来主义对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民族新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批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 3.“像萝卜白菜一样”,看得很平常,敢吃;“不用它来宴大宾”,不讨好有权有势的人。说明对待文化遗产 中的精华,要敢于吸收,只是不去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 4.①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②实行“拿来主义”的前提条件。③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方法。④实 行“拿来主义”的结果。 【解析】1.考查理解句子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上具体分析。“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承接“但是,如 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污染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 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 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对本段错误的做法进行总结,又引起了下一段“他占有,挑选”对拿 来主义者的论述。 2.考查句子含义和把握内容,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强调 了实行拿来主义对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民族新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突出了“拿来”的重要性,要批 判地继承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考查句子含义,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比喻,指把它看得很平常,敢于吃掉; “不用它来宴大宾”,指不用它来讨好有权有势的人。形象说明了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要敢于大胆吸收, 只是不去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服务。 4.考查句子含义,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①指出要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民 族新文化。②“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指出实行“拿来主义”者的前提条件。③“要或使用, 或存放,或毁灭”,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态度、方法。④“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指 出实行“拿来主义”的结果。 【拓展阅读】 一、【答案】1.C 2.D 3.B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 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测。C 项,句子只是交代了王蒙等作 家取得的成就,与“拿去主义”无关。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 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D 项,“‘拿去主义’比‘拿来主义’更为重要”错,原文没有依据。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 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B 项,“西方的科学家”错,原文第三段是“许多科学家”。 二、【答案】1.D 2.A 3.“送来”的祸害之烈。 4.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送来”各种东西。 5.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根据需要,有辨别有选择地自己来拿,是为拿来主义。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本题在于引导学生开动脑子,挖出作者的潜台词,重点理解 误解一词。把这句话放回原文,作者的观点,拿来主义是有鉴别的,而搬进西方的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等 等是对拿来主义的误解。所以这些主义应是指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没落的文化思想。故选 D。 2.本题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引号的作用,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7 种,表示引用的部分。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 殊含义,需要强调。表示否定和讽刺。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特殊疑问表示否定。表示引用成语、谚语、 歇后语等。前一个属于特定称谓需要加引导来强调一下,已经出现了一次,所以下一个就不用加引号了。 故选 A。 3.本题考查对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此类题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综合分析,进行总结概括。初步了解杂文 行文特点。第二自然段通过写鸦片战争来例举送来的危害,根据此,结合“这就使清醒的人们,对于洋货 发生了恐怖”可知,这里的“这”指代的鸦片战争送来的“祸害”。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通过指示代词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什么使人们产生了恐慌,是三国送来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拿来的,慢慢的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思想,引出拿来主义。“这”为代 词,承前指,前面提到英国、德国、日本送来的东西。所以答题时只要把这三句话进行概括则可,主要说 的是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送来”各种东西,据此分析即可。 5.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点的词语。理解重点词语,也就是通过这一词语理解作者的观点。杂文的观点句与 议论文相似,有可能在开头,也有可能在结尾,还可能在中间。有些句子需要适当整合一下。第四段开头 的一句话就已指出了观点,从“‘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根据我们的需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的。既不是盲目地乱拿,更不是被迫接受人家‘送来’的东西。这就是鲁迅先生所主张的‘拿来主义’” 等句子可以具体把握。 三、【答案】1.①“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是指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敬慕。②文章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 “朦胧的敬慕”:微跛的小孩吊唁鲁迅先生;“我”瞻仰“民国缔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 孙中山先生的资料。 2.文章第 3 段在描写时,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踱”“屈”“噙”等细节描写,刻画出数千位吊唁 者的神情与动作,表达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敬慕,对鲁迅先生逝世的无比悲痛。 3.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童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 “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 4.AD 【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及概括能力。先找出关键词“朦胧的”意即模糊的、说不出原因的;再找出 何人因何事而产生的“朦胧的敬慕”,分条概括出即可。“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 敬慕;第二问,需要结合文中“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 子。”、“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我 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的基本能力。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 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表达技巧的 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 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沉重地向灵堂踱”“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噙了一汪 眼泪”这些细节极为典型,表达出吊唁者的动作,突出人们对鲁迅先生逝世的无限悲痛的情怀。 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文的副标题为“悼念鲁迅先生”,因此可知写作目的为悼念 鲁迅,但却多处写到作者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敬意,目的是用孙中山先生的人格品质衬托出孙中山先生的人格 品质同样是伟大的。同时本文的内容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写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二写作者自 己小时候对孙中山先生遗体的瞻仰。而文章的主题却是悼念鲁迅先生。可见,作者用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 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情况在文中是起衬托作用的。考生找到表现手法后,根据题意,进行深入分析,分点 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赏析。做这类题型,考生首先要通读全 文,明了文章大意,再根据题干的提示,有针对性地精读全文,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赏析,然后与题 目中的选项进行比对。A“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有错,原文是说“如果稍换一个情 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 阶”;D“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这句话有错,作者为 鲁迅先生守灵时已是成年,这时对鲁迅的崇敬就已经不是孩提时的朦胧。 四、【答案】1.B。 2.①不能删去。“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去掉它就绝对化了,表述不严密。②比喻论证。画线的句子 论证了嗜好的读书因随意而有趣味的特点,深入浅出、通俗形象。 3.当今的中学生为升学而读书,既苦又累,缺乏兴趣,阅读面非常狭窄,只能算是职业的读书,这不利于学 生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按照鲁迅先生的教导,在职业的读书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进行嗜好的读书。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这种读书很痛苦,很可怜”扩大范围,理解不正 确,原文第二段是“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不是全部都“痛苦”“可怜”。 2.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作用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词语结合语境分析,掌握常见论证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 析。①题要从论述语言的严密性角度思考,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答出“大概”的含义,再结合上下 文,解释“大概”所在句子的句意,分析去掉后是否会影响句意,证明自己的观点。②题中所考查的画线句 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比喻论证的好处就是能够使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考生结合句子的具体内容 来分析就可以了。 3.本题考查结合文本联系现实的探究性开放式答题能力,注意先筛选文本中相关信息,再结合现实现象和自己的观点来作答。可先结合现实答出“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然后结合文本将这个读书现状与鲁迅先生的 观点联系起来,再结合文本的观点,提出如何才能让中学生乐读书、读书有收获。如,可先提出当今中学生 读书缺乏兴趣、既苦又累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提倡以嗜好的读书补充职业的读书。 【片段写作】 1.【参考例文】 鲁迅笔下的七斤嫂泼辣粗俗、伶牙俐齿、恨棒打人、出语刻毒、好胜压人、强词夺理、不为人后,并无 一般农村妇女的诚厚。她与八一嫂、九斤老太等其它人物一样,自私、落后、愚昧、麻木,生活在浑浑噩噩的 不觉悟状态之中。她的动作中带着一股凶悍之气:对婆婆:“……走到桌边,便将饭篮在桌上一摔”;对丈夫: “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对女儿:“用筷子在伊的双丫角中间,直扎下去”;对八一嫂:“将筷子转 过向来,指着八一嫂的鼻子……”一个“摔”、一个“搡”、一个“扎”、一个“指”,四个典型动作,生动形 象地刻画出了一个十足的悍妇形象。她的语言粗俗不堪,对婆婆愤愤地说,“你老人家又这么说了。六斤生下 来的时候,不是六斤五两吗?你家的秤又是私秤,加重秤,十八两秤;用了准十六,我们的六斤该有七斤多哩。 我想便是太公和公公,也不见得正是九斤八斤十足,用的秤也许是十四两……”;对丈夫一顿训斥,“你这死 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死到哪里去了!不管人家等着你开饭!”“还是快吃你的饭吧!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 来吗?”“你这活死尸的囚徒……”;对女儿破口大骂,“谁要你来多嘴!你这偷汉的小寡妇!”。如果不知道泼 妇是什么样子,只要听听七斤嫂说话就足够了。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 本题“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他一生创作的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但篇篇堪称经典。他的第一个小说集 《呐喊》就给我们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请你选取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结合小说情节,阐述其形 象特点”,然后回顾《呐喊》中一共有哪些篇目,这些篇目中有哪些形象,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最后结合 小说的情节分析。《呐喊》中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 《药》 《明天》《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 波》 《故乡》 《阿 Q 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等篇目,人物形象众多,如 《狂人日记》中的主要人物:狂人——“我”,这是一个矛盾的实体,是一个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受害者。狂人 的心态偏激,愤世嫉俗,傲岸不群。总是时时刻刻的提防别人伤害他,甚至认为自己的哥哥也要吃他的肉,连 看病的医生也是吃人者的帮凶。在他眼里,人们的围观、注视、议论,赵贵翁奇观的眼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 路上行人交头接耳的议论,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以及赵家的狗叫,构成了一个充满杀机的生存空间。他思想 活跃,想法特别,“语颇复杂无论次,又多荒唐之言”。但作为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狂人却一点也“不狂”。狂人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开始觉醒,“须十分小心”,他发现了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 历史,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吃人的社会的现实,并进一步加以揭露。狂人对社会有清醒的认识。深刻的思想,惊 人的洞察力,他对封建制度、礼教进行披露、批判,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庭和 礼教的“吃人”本质,体现了大胆怀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时代精神,踏倒一切传统价值的勇气。如《孔乙己》 中的人物主要人物:孔乙己,孔乙己的性格既可笑又可悲,他身上既有科举失败的隐痛又有以读书人自居的 清高,生活中他既贫困不能自存又好喝懒做,他既想清白做人又不断有偷窃行为,他既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却又时时自欺欺人,迂腐可笑,也又善良的一面。考生选取这些篇目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2.【参考例文】 看到您的画像,我自然而然地想起您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诗句正是您一 生的真实写照,也是您作为一位伟大作家的高尚人格的全部体现。您目光犀利,眉头紧锁,面容消瘦,留着 一撇浓黑的胡须,表情严肃而又慈祥,从中可以想见您生活上的清苦和精神上的坦然。您那一头直竖起来的 约两寸长的头发,粗且硬,当真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您是新文学的伟大旗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您的 文章独抒新见,入木三分。尤其是您的杂文,它们是匕首,是投枪,是飞镖,直刺黑暗,使反动统治者胆战 心惊。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表达题,俗称“小作文”。作答时, 考生首先应注意题干中的几项具体要求,其次应结合自己对鲁迅的认识和了解进行构思。总之,画像只是切 入点,在考场上迅速回忆起与鲁迅有关的信息,按照要求组织答案才是关键。示例: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 出来。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让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 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 隶体 “一”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