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川绵外国语学校高 2019 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涂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贴好条形码,
并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
2.作答时,将答案涂或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o
中国绘画传统这一体系,以笔墨为其最核心的成就。中国绘画传统有别于西方美术传统,笔墨就是最大的
结构性差异所在,这也是整个东方视觉艺术传统最有价值的地方。对笔墨的理解与分析,重在把笔墨典范视作
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
所谓“笔墨典范”,强调的是历史上的大家作品 所具有的典范性。在这里,笔墨绝不仅仅是用笔和墨在宣
纸上画出笔道,渗化墨象,更是比这种工具材料组合运用复杂得多的文化表征系统。它在结构上具有一个表层、
一个里层和一个核心。表层是“可视之迹”,也就是中国画的画面痕迹:里层是“可感之心”,也就是通过画面
痕迹可以感受到的画家的情绪、状态和心境;核心则是“ 可信之道”,指向痕迹、心境之后的人格理想,是隐
藏在表层、里层之下的理想性的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想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是历代文人学士、士大夫的精神理想,这一精神理想
具有群体性,不是一人 、一时、一地的观念与情绪,而是代代积累的公认方向与共同诉求。中国士人画的最高
境界是借山川自然之形,运用笔墨语言来书写自己,图绘自己,尤其表现出自己对天地万物的体悟,以此塑造、
更新自己。而这个“自己”,一定是走在追慕典范人格理想的自修之路上的,是希贤希圣、法道法自然的践行
者,因而不可能局限于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典范意义。
这种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通过动作性的心理同构把表层、里层和核心相互关联起来,这一心理运作机制是
一种想象中的内摹仿。中国古人习书有“力透纸背”之说,这当然不仅是字面说的笔锋穿透纸面,更是以这种
笔力贯注的意象来比喻难以传达的内心感受,这是一种带有动作性的肌体感受。以内摹仿作为生命修炼的有效
手段与操作过程,可以更好地体会、领悟理想人格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就有助于自身人格的丰富与完善。在
此意义上,锻炼笔墨就成为人格磨砺、境界参悟的过程,笔墨与心性通过不断琢磨、锻炼,构成互动互证的关
系。这样一种卓有成效的修为,在历史上已为无数典范反复验证。
基于动作性同构的内摹仿,关系到审美,也关系到求真与致善。中国文艺自古以来所追求的,正是以文艺
作品来唤起人的内摹仿能力,经由长时间的气质变化、生命修炼,完成自我塑造、自我实现,一步步趋近于典
范的理想人格。以艺树人,是中国文艺的宗旨。 中国画的笔墨不仅在将来仍能提供独一无二的审美愉悦,仍
然具有必不可少的文化价值,而且以其对于人格理想、人格信仰的重要作用,还有可能参与未来社会精神价值
的重树,从而产生重大、深远的社会意义。
( 摘编自潘公凯《论笔墨典范: 人格理想的一种表征系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欣赏中国绘画的笔道墨象,就能感受画家的心境,进而体会画家所追求的人格理想。
B.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理想的群体性,使得中国画家及其绘画作品具有了典范意义。
C.内摹仿可以丰富完善画家的人格,中国画家将其作为提升自身人格境界的唯一选择。
D.笔墨典范对人格理想和人格信仰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能参与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重树 o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先强调笔墨的价值,再具体阐释笔墨典范及其实现的路径,将论证推向深人。
B.文章以士人画的最高境界对应笔墨典范作为文化表征系统的三层结构,行文缜密。
C.文章援引古人“力透纸背” 之说,旨在解说笔墨典范的内摹仿这一心理运作机制。
D.文章以中西绘画比较为立论前提,论述笔墨与人格养成、笔墨与社会精神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可视之迹” “可感之心” “可信之道”共同构成中国绘画笔墨典范的文化表征系统。
B.中国绘画历史上的笔墨典范,是作者在自修的过程中追求大我、希贤希圣的产物。
C.内摹仿是一种心理运作机制,通过动作性的心理同构使得笔墨与心性互动互证。
D.中国画的笔墨如果给人提供独一无二的审美愉悦,就能产生重大、深远的社会意义。
【答案】
1.D 【解析】 A. " 就能感受画家的心境" 说法绝对; B.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说的是" 中国士人画的最高境
界… … 不可能局限于小我。 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典范意义" ;C." 唯一选择" 于文无据。
2.D 【解析】 原文第一段“中国绘画传统有别于西方美术传统,笔墨就是最大的结构性差异所在,这也是整个
东方视觉艺术传统最有价值的地方。 对笔墨的理解与分析,重在把笔墨典范视作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 所以
" 中西绘画比较" 只是为了突出笔墨在中国绘画传统中的重要价值,并非文章的立论前提。3.D 【解析】 推论不当,根据原文最后一 段中" 中国画的笔墨不仅… … 而且… … 从而… … " ," 给人提供独
一无二的审美愉悦" 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 1.2 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
城镇居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同时,报告指明了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动了农村学龄人
口向城镇转移。农村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挑战,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不断提升教育的质
量。
过去五年,从教育投入、师资建设到办学条件,国家全面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从农村师资建设看,师生比
是师资数量充裕程度的重要指标。 全国师生比和农村师生比都呈现出提高趋势,而且农村提高幅度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从农村办学条件看,农村危房面积不断减少,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高度重视下,农村
教育发展更有保障,办学水平持续提高,一些农村学校还出现了学生回流的现象。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推动城乡
教育一体化发展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有序实现城乡在生均意义上教育资源均等,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第
二步,逐渐建立起基于城乡学校规模效率特征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让城乡学生在获得基本教育服务方面
享有基本相同的机会。当前与未来较长段时间内,我们要为实现第二步目标而努力。第三步,积极推进以城乡师
资质量均衡化为核心的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通过城乡师资初次配置、二次配置、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机会
的均衡配置,实现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条件成熟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城乡基本
公共服务质量均衡化。
( 摘编自林露《寒门难出贵子?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理念如何落地》)
材料二
(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村料三
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一般是以城市为主,重点学校为主,这些城市的重点
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最高,其次是一般市县的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差距拉
大,“农村学校像非洲,城市学校像欧洲。”而且,近年来学生和教师大量向城镇流动,使得农村学校生源和师资
严重流失。
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困就不会成为世袭。然而,我国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机会是很不公平的。资料显
示:城乡分割办学制度使农村儿童一开始就处于劣势,从而使 80%左右的农村适龄人口无缘参加高考。随着高
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的不平衡和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瓶颈。为了上大学,农村孩
子要比城市孩子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成为城市里一个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子女教育
问题凸显。农民工子女一般进入不了城市优质公办学校就读。致使他们的子女要么与父母分离在当地受教育,
在缺少爱的环境中学习,使子女在学习、生理、心理、行为养成等都面临着困惑;即便是进入了公办学校学习,
农民工子女们也经常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歧视,例如评奖评优、老师和同学的日常言语、集体活动甚至作业批改
等方面都受到不公平待遇。
( 摘编自" 中国论文网" )
4.下列关于我国城乡教育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五年来中西部城乡教育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
B.教育不公主要体现在城乡教育差距上。
C.近年来学生大量向城镇流动导致乡村教育质量变差。
D.城乡教育存在师资建设、办学条件的差异。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过去五年,从教育投人、师资建设到办学条件方面,农村教育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B.积极推进以城乡师资质量均衡化为核心的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是未来较长时间内
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C.由于教育的差距,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公,很多农村孩子一 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出现了“寒门难出贵子”的现
象。
D.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瓶颈是高中教育的发展的不平衡和滞后,只要维持公平的教育机会,贫困就不会世
袭。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如何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6 分)【答案】
4.C 【解析】 " 学生大量向城镇流动" 与" 农村学校生源严重流失" 不存在因果关系。
5.B 【解析】 说法错误,原文是" 当前与未来较长段时间内,我们要为实现第二步目标而努力" 。 选项所述是第
三步。
6.①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大农村基础教育 和教育经费的投人,以此来保障学校各种教学设备的完
善、师资力量的配备。 ②设立农村教师补充机制, 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任教。 ③农村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挑
战,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 ( 每点 2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
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
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
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
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
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力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
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
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ー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
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
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屯,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ー
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
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
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
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
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
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音,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 年 5 月(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在今天又使小
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
对谢主任予以讽刺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
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
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的能力。“对谢主任予以讽
刺与回击”,文中赶车老人的话只是对往事的追忆。
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 分)
【答案】: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以
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地点;②渲染某种氛围;③表现人物的心理,烘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本文有多处环境描写,
它们本身就是去梨花屯的沿途风景,也是故事开展的自然背景;而“三只白鹤高高飞过……在蓝天里显得又
白又亮”“路旁出现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等处景物描写还烘托表现了谢赵
二人的心理变化;小说多处以初夏的山野风光作为背景,包谷、布谷、白鹤、流水、水田、泥土……这些意
象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醉人的诗情画意,使小说也洋溢着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作答时注意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9.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答案】:
第一问:两个乘客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
第二问:①首尾都写到两个乘客的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②小说在开头提示
“回过头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意味。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分析文章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
作品结构首尾照应,使得结构紧密,完整。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上来分析。第一问是赶车老人的话使
老赵、谢主任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要求分析小说首尾部分细节描写的作用,首尾都写到两个乘客
的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在内容和主旨的表达上,有利于凸显出二人的沉
默具有深刻的意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候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
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
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
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
“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
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候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
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
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
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
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
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
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
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
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可用排除法,应该注意句间关系,句子主语以及句首语气词、
句末语气词等。“战胜之名”为定语修饰中心语,不可断开,排除 D 项。“则是弃卫”中的“则”是句首词,排
除 C 项。“卫”是“弃”的宾语,“鲁君”是后句的主语,应在“卫”与“鲁君”之间断开,故排除 A 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韩、赵、燕”应为“韩、赵、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
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
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
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
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他深表不满”错,原文是“田文既死,
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答案】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您之上的原因啊。”吴起这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答案】等悼王死去,王室大臣发动暴乱攻击吴起,吴起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15 题。
秋兴八首(其七)
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秋兴八首:大历元年(766),杜甫 55 岁旅居夔州所作,共八首。②织女:昆明池中的织女石像。③菰
米:多年生水生植物,呈黑褐色,可食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中的“汉时功”“武帝旌旗”,描绘汉武帝时代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洋溢着欢快的
抒情色彩。
B.颈联中,菰米漂浮如黑云一片,池中粉荷纷纷凋落。该联借助菰米、莲蓬无人采摘这一细节,点染出清秋
的冷落凄凉。C.尾联中“鸟道”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路陡峭唯有飞鸟可行,借关山阻隔之痛,反映诗人政治上的坎
坷艰难。
D.诗人驻足夔州,心念长安,将唐朝的“昔盛”与“今衰”结合,将诗人的暮年漂泊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契
合,意境苍凉,感情真切。
【答案】A(3 分)
【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A 项中“汉时功”“武帝族旗“不
是写汉武帝时期,而是借指唐朝曾经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丰饶的景象。
15.颔联中哪两个字用的生动,富有韵味?请指出来并加以赏析。(6 分)
【答案】“虚”和“动”。①“虚”有“空对”之意,(写“虚对”或“搁置”等意都对)(1 分)写出了昆明池
中的织女(或“织机、织物”)空对夜月、辜负清秋月色的情景。(1分)
②“动”即“抖动”之意,(写“摆动”“晃动”“波动”等意都对)(1分)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石鲸的鳞片似
乎在秋风中兀自抖动的画面,让静的事物有了动态感。(1 分)
③两个字一静一动(或以动写静),描绘出昆明池的清幽凄冷的环境气氛,烘托出诗人凄凉寂寞的心情,也暗
指唐王朝国运衰颓的现实。(2分),共 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使我不得开心颜 。
②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登台。”
③在《咏怀古迹(其三)》中,写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造成她葬身塞的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故国
的迫切心情的句子是:“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 ,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
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
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 :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 50%以上。学
生近视呈现这一趋势,原因众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 ,
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 ,认为只要成绩好即
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当然,不独防治近视,让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同以往的是,相关制度设计
已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只要这一制度发力发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学生近视呈现
高发、低龄化趋势一定能够得到遏制并扭转。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骇人听闻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
B.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
C.危言耸听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然
D.骇人听闻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意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B.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 6 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 6 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D.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 6 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
美丽未来。
B.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
美丽未来。
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
出彩人生。
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
出彩人生。
【答案】17.B 18.C 19.D
【解析】
17.试题分析: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凶残的事情)。危言耸听:故意说些吓人的
话,使人听了吃惊。结合“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分析,选用“危言耸听”。触目惊心:看见
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轰动。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
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结合“《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分析,
选用“触目惊心”。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迫在眉睫: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
结合“不容丝毫延宕”分析,选用“迫在眉睫”。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结合“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分
析可知,选用“不以为意”。故选 B。
18.试题分析:A 项,结构混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B 项,结构混乱,“根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句式杂糅;不合逻辑,“至少”“多”矛盾。D 项,不合逻辑,“至少”
“多”矛盾。故选 C。
19.试题分析:“‘关’上”“蒙了尘”两者是选择关系,排除 B 项、C 项。“美丽未来”“拥有出彩人生”之
间,“精彩人生”应该在后,更符合语境内容。故选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
字。 (6 分)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把遗忘看作是记忆的一个小故障。然而,过去十年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
明, ,而更像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我们的大脑在不停地主动遗忘。如果遗
忘 机 制 是 主 动 发 生 的 , 那 么 它 在 什 么 情 况 下 会 启 动 呢 ? 通 过 对 人 类 在 睡 眠 中 的 监 测 , 科 学 家 发
现 , 。 目 前 关 于 在 睡 眠 中 遗 忘 机 制 的 启 动 主 要 有 两 种 观
点, 。日本学者发现一种仅在 REM 期(快速眼动期)激活的一类神经元可
以分泌一种“黑色素聚集激素”的物质,黑色素聚集激素神经元的激活在促进 REM 期睡眠的同时,显著抑制海
马神经元活性,导致遗忘。另一种观点可能与突触重整来达到突触稳态有关。
【答案】①记忆的丧失并不是被动的过程 ②人在睡眠中会“主动遗忘” ③一种是与黑色素聚集激素神经
元有关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 50 个字。 (5 分)
疑似著名画家梵高 1890 年 7 月 27 日用来结束自己生命的手枪,19 日将在巴黎最大的拍卖行德鲁奥拍卖。
这把左轮手枪估价最高 60000 欧元。报道称,19 日,法国艺术行动拍卖行(Action Art)的拍卖师将为这支著名
的 7 毫米手枪敲下拍卖锤。本次在德鲁奥拍卖的手枪是 1960 年左右,农民在梵高自杀事发地点发现的,并送
给了拉沃小客栈目前主人的父母。损坏严重的手枪,被挂在客栈柜台上方,该手枪口径与医生曾经从梵高的胸
口去除的子弹口径吻合。2016 年时,曾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展出。据艺术行动(Action Art) 拍卖行称,
对武器的分析证明它曾被埋在地下一段时间,可能与 1890 年相吻合。
【答案】①19 日疑似梵高自杀所用手枪将被拍卖 ②估价高达 6 万欧元
③手枪于 1960 年左右在梵高自杀地点发现 ④手枪情况与梵高自杀相吻合
四、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材料一:11 月 2 日,首届“科学探索奖”在北京颁发。获奖者中有 17 人的年龄在 36 岁到 40 岁之间,有
9 人在 35 岁以下,最年轻的,不过才 32 岁。“科学探索奖”监督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说:“这
个奖,它不是奖励过去,而是支持未来,鼓励青年才俊探索科技前沿。”
材料二:在南开大学 100 周年校庆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上,校长曹雪涛一再引用老校长张伯苓在 1935
年曾发出的“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的“爱国三问”。他认为,大学肩负着培养人
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重要使命。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校长马斯凯特里
也谈到,人的培养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使命,格拉斯哥大学希望毕业生成为世界的改变者。
材料三:9 月 19 日,《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有半数受访者表示开始为退休进行储蓄,
其中年轻一代的比例从 44%增长到 48%。受访者普遍想更早退休,目标退休年龄从去年的 57.6 岁降至 55.8 岁。
年轻人想拉近“诗和远方”以替代“眼前的苟且”,“早点退休还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岁数太大退休啥也干不
了!”有网友这样说。
作为当代青年,你如何看待社会责任与个人幸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审题:
材料一,强调当前国家鼓励青年才俊在科技前沿积极探索;
材料二,南开大学校长的“爱国三问”,指出,大学要培养心怀祖国、认清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命、为建设祖国和改变世界而努力的青年;
材料三,介绍了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没有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想及早退休的想法。表面看是反映了当今
社会上年轻人追求自己自由和幸福的愿景;但实际上是这部分人显然没有将个人理想和工作实际(社会责任)
结合起来,没有在服务社会中体会个人幸福,没有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他们的社会责任和个人幸福是分离的。
所以要给予否定,这是材料中隐含的价值取向,考生不能违背。
将三则材料联系起来看,前两个材料强调的是“国家责任”,第三则材料从个人角度强调“自由和幸福”。
显然命题人是要考生厘清“国家责任”和“个人幸福”二者关系,再进行立意。
意在启发青年人要立足本职工作,肩负社会责任,积极有为,报效祖国。不能顾此失彼,大谈社会责任或
个人幸福的任何一方。考题旨在引导考生将个人与国家、社会结合起来,思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综
合考查审题能力、构思能力、人文情怀、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
1. 勇担使命,在祖国发展中收获个人幸福。2. 不负韶华,在担当使命中收获个人幸福。
3. 在服务社会中体验个人幸福。
4. 承担社会责任,寻找真正的幸福。
5. 在责任担当中寻找“诗和远方”。
……
偏题立意:
1. 生活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 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体验个人幸福。
3. 早点退休,才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跑题,脱离材料的写作语境,未扣准关键词“社会责任与个人幸福”)
4. 无奋斗,不青春。
(偏题,只抓住了“作为当代青年”这一信息,未扣准“社会责任与个人幸福”的关系)
……
【范文示例】
在国家发展中收获个人幸福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曾发出著名的“爱国三问”。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在牢记“爱国三问”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思考:我们怎么做才能让中国越来越好?国家
富强,人人有责。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认清历史使命,勇担社会责任,在推动社会发展中体验个人幸福。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个人才能积极有为。
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初心是让中国人吃饱饭,邓稼先研制核武器的初心是保卫祖国安全不受他国侵犯。
只有勇担社会责任,一个人才能被激发出干事创业的潜力,攻坚克难。老科学家程开甲坦言:“我这辈子最大
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创新实践中有所作为,才
是一个人最大的幸福。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才能体验到高层次的幸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了林则徐对幸福的认识;“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
阳”,是李纲对幸福的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幸福观。幸福就是积极承担自
己的社会责任。若不能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则无论自己得到怎样的满足,获得的幸福都是个
人的小幸福。
青年人应该效仿先贤,肩负使命,勇担责任,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国家发展和社
会进步中收获个人幸福。京剧偶像王佩瑜创新形式,在传播京剧文化中实现个人价值,收获个人幸福。耶鲁村
官秦玥飞,放弃优厚的待遇,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肩负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在扶贫工作中体验个人幸福。
还有许许多多的青年志愿者,他们无一不是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收获个人幸福,抓住青春韶华积极有为。
“泱泱海阔凭鱼跃,朗朗天高任鸟飞。”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信息工程、航空航天、国防
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型人才缺口很大,青年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投身国家建设,探索
科技前沿,为改变世界而努力,在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中收获个人幸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我们高三学子也应该进一步认识到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早日接过推动国家富强、
人们幸福的接力棒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