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卷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卷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ID:285754

大小:306.53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1-2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 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讲练测教师用卷 一、单选题(每题 4 分,共 24 题,48 分)。 1.薄伽丘(1313—1375 年)讲述但丁的从政生涯时,认为花如此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公 众事务”和“荣誉”上是不值得的;而著名人文主义者布鲁尼(13701444 年)则将“在 共和国政府里为公民服务”视为但丁最重要的美德之一。这一差异说明了(  ) A. 人文主义者内部存在严重对立 B. 文艺复兴斗争目标已转向政治领域 C. 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有所发展 D. 人物评价取决于评价者的阶级立场 【考点】文艺复兴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布鲁尼(13701444 年)则将‘在共和国政府里为公民服务’视为但 丁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可知布鲁尼的评价更注重政治品德,说明人文主义的关注点 有所变化,人文主义的内涵有所发展深化,故选 C 项;严重对立用词不当,排除 A 项;文艺复兴并未将政治斗争作为斗争目标,排除 B 项;薄伽丘和布鲁尼都属于早期 资产阶级,排除 D 项。 2.城市的生活与农村不同,市民脱离了土地,逐渐形成了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的心 理状态。他们……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必然会失去可观的利润; 重视理性,因为对行情、国情不作冷静,理智的分析就会遭受破产;崇拜财富,因为 财富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地位。据材料可知(  ) A. 新航路开辟后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B. 人文主义是对市民思想的提炼和升华 C. 工业革命后社会拜金主义思潮的举起 D.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启蒙运动的发展 【考点】文艺复兴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主张宗教宽容,因为不敢和异教徒接触,必然会失去可观的利润; 重视理性,因为对行情、国情不作冷静,理智的分析就会遭受破产;崇拜财富,因为 财富给他们带来了荣誉和地位”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追求现世幸福,宣扬人性解放的人 文主义精神,故选 B 项;材料并未涉及新航路开辟,排除 A 项;工业革命发生于 18 世纪,排除 C 项;启蒙运动发生于 17、18 世纪,排除 D 项。 3.1528 年,意大利人卡斯蒂廖内的《廷臣之书》出版,并很快在欧洲流行开来。图 2 为其在书中描绘的完美廷臣应具备的三种基本品格。其主张明显受到了(  )图 2 A.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B. 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C. 科学革命的影响 D. 启蒙运动的影响 【考点】文艺复兴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1528 年,意大利人卡斯蒂廖内的《廷臣之书》出版,并很快在欧 洲流行开来。 书中描绘的完美廷臣应具备的三种基本品格:天资、性格、天赋和贵族出身;培养某 些技能,参加军事训练,拥有武艺;接受古典教育,能从事艺术活动装点自己生活。 从这三点要求来看,他重视人,人的品格和人现世的生活,故选 A 项;宗教改革的核 心的因信称义,是怎样信仰宗教的问题,排除 B 项;科学革命指自然科学取得的重大 成就,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C 项;启蒙运动兴起于 17 世纪,在 18 世纪法国达到高 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4.《十日谈》第四天的第一则爱情 故事里,面对父亲的强烈反对,女儿回答父亲道: “说如果我选择了一个出身高贵,而不是一个出身低贱的人,那你也许不会生气。 我们都是血肉之躯,是同一造物主缔造的,我们的灵魂具有相同的力量,相同的潜 力,相同的品质。既然我们生来相同,区别我们的主要差别就是品德。”这突出体现 了作者的(  ) A. 人文主义思想 B. 天赋人权思想 C. 反对等级思想 D. 男女平等思想 【考点】文艺复兴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我们都是血肉之躯,是同一造物主缔造的,我们的灵魂具有相同 的力量,相同的潜力……”这体现了人的重要性,人与人的区别主要是品德而非身份 和地位,所以这突出体现了作者人文主义思想,故选 A 项;天赋人权指的是自然赋予 的权利,是自由、平等,不受任何外在的约束,排除 B 项;材料反映人与人的区别主 要是道德而非身份,并未反对等级思想,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非男女性别之间的比较,排除 D 项。 5.正如詹姆士·斯鲁威尔所说:“虽然许多历史学家,特别是 19 世纪的历史学家都试 图把文艺复兴和意大利人文主义与各种各样的非宗教形式联系起来,但这并不是说,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非宗教的。”作者所说的这一现象(  ) A. 表明人文主义者并不反对宗教 B. 是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 C. 极大扼制了人文主义思想传播 D. 说明文艺复兴起到的作用微弱 【考点】文艺复兴;㈠文艺复兴 【答案】B 【解析】随着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发起文艺复兴运动反 对宗教神学思想的束缚,但并不反对宗教本身,即文艺复兴发生在经济发展和宗教神 学思想束缚的特定背景下,故选 B 项;“人文主义者并不反对宗教”只是材料的一层 意思,排除 A 项;文艺复兴促进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排除 C 项;材料强调的是文艺 复兴的背景,不是文艺复兴的作用,排除 D 项。 6.15 世纪,意大利一些画家为了客观真实的反映人物对象,开始对解剖与透视进行研 究,如达?芬奇就解剖过大约 30 具人体标本,下图是英国王室藏本“达?芬奇人体解 剖手稿”的图片,通过这些现象足以说明(  ) A. 科学与艺术走向了结合 B. 人文精神出现严重缺失 C. 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兴起 D. 艺术家要必备生物知识 【考点】文艺复兴;㈠文艺复兴 【答案】A 【解析】艺术家为了艺术的真实而解剖人体,这既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也反映了科学 与艺术的结合,故选 A 项;解剖人体是为了更好的表现绘画中的人物,这是对人的注 重,是人文精神的彰显,而不是缺失,排除 B 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兴起的标志是哥 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排除 C 项;“艺术家要必备生物知识”的说法错误,排除 D项。 7.马丁·路德提出,教会的全部生命和本质就是上帝的话语,如果缺少了上帝话语全备 而丰富的内涵,教会只不过是一个会所、一间博物馆或是一座音乐厅而已。这一主张 (  ) A. 强化世俗王权的统治 B. 动摇上帝的神圣地位 C. 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 冲击教会的统治权威 【考点】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教会的全部生命和本质就是上帝的话语,如果缺少了上帝话语全备而丰富的 内涵,教会只不过是一个会所、一间博物馆或是一座音乐厅而已”,强调上帝的权 威,这样就削弱了教会的权威,故选 D 项;材料的内容是强调上帝的权威,没有涉及 强化世俗王权的统治,排除 A 项;“教会的全部生命和本质就是上帝的话语”表明是 强调上帝的权威,没有动摇上帝的神圣地位,排除 B 项;“如果缺少了上帝话语全备 而丰富的内涵,教会只不过是一个会所、一间博物馆或是一座音乐厅而已”,突出上 帝的权威,削弱教会的权威,突出上帝的权威说明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排除 C 项。 8.16 世纪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了预定论:信徒的灵魂仅靠上帝的恩典得救,而谁会 被授予恩典是上帝预先裁定的,人们无法揣度上帝的缘由。却可以通过辛勤的工作证 明,因为蒙受上帝恩宠的人在世俗中是能取得成就的,这种成就体现为财富的积累。 加尔文这一理论(  ) A. 否定了路德“因信称义”思想 B. 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要求 C. 旨在为天主教会改革制造舆论 D. 有利于加强教皇的宗教权威 【考点】宗教改革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通过辛勤的工作证明、这种成就体现为财富的积累”,可知加尔文从 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个人奋斗的必要性,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做辩护,适应了资本主义 原始积累的要求,故选 B 项;加尔文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信仰得救等主 张,两者相互借鉴,排除 A 项;加尔文教作为新教反对天主教,排除 C 项;加尔文主 张先定论,否定教皇权威,排除 D 项。 9.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从 1519 年起,颁布一系列重要法案,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会大主教,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修道院。这一改革(  ) A. 打破了宗教的思想禁锢 B. 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地位 C. 瓦解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D.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考点】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英国国教改革打破了教皇对英国的控制,重新确立了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激 发了英国民众的民族意识,与材料中“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会大主教,自己 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修道院”相符,故选 D 项;材料中“最高宗教领 袖”仍然是宗教,排除 A 项;是英国的国内政策而非国际,排除 B 项;“英国国王亨 利八世从 1519 年起”当时英国是封建国家,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才改变,排 除 C 项。 10.1517 年,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行为,认为人 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民族 教会与廉佥教会。路德的这些主张(  ) A. 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B. 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C. 阐明了理性主义的内涵 D. 揭露了宗教信仰的虚伪 【考点】宗教改革 【答案】B 【解析】据材料马丁·路德“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行为,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 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民族教会与廉佥教会”可知,这些主张反映 了市民阶层要求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强调民族的世俗权威等强烈愿望,故选 B 项;路德痛斥教会,主张信仰得救,不能反映世俗王权加强,排除 A 项;阐明了理性 主义内涵的是启蒙思想家,排除 C 项;材料并没有揭露宗教信仰的虚伪,而是否定宗 教权威,强调信仰靠自己,排除 D 项。 11.你认为导致由图 1 向图 2 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矛盾的消除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推动 C.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影响和促进 D. 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被驱除出社会领域 【考点】宗教改革;㈡宗教改革 【答案】B 【解析】在图 1 中,教皇处于社会结构的顶端,其权力最大,到图 2 中,不仅国王和 贵族的权力有所上升,而且还出现了“社会力量”、“新路德宗、加尔文宗”等两股势 力与教皇并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宗教改革,而宗教改革 出现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推动,故选 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教会与世俗王权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其矛盾不会消除,排除 A 项;启 蒙运动出现于 17 到 18 世纪,与图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C 项;启蒙运动时期,宗教神 学被驱逐出社会领域而不是宗教改革时期,排除 D 项。 12.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评论道:“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 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主要体现在(  ) A.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B. 认为信仰即可得救 C.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D.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考点】宗教改革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评论道:“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 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在政治思想中对文艺复兴的深 化应该是强调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有利于欧洲民族意识和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 A 项;信仰即可得救属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而非政治主张,排除 B 项;否定了 天主教会的权威应该属于文艺复兴的印记,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揭露教会的荒淫和腐败,排除 C 项;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属于宗教改革方面的主张,排除 D 项。 13.据《外国教育史》记述: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 提高。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 B. 教会特权被削弱 C.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自然科学的兴起 【考点】宗教改革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根本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中世 纪后期西欧学校教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故选 C 项;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属于思想方 面的,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A 项;教会特权削弱属于客观原因,排除 B 项;文艺复兴 后自然科学才兴起,排除 D 项。 14.观察下表,①到②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项目 婚礼方式 内容 ①中世纪《婚姻法》 用宗教仪式, 需教会主持 没有证人,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甚至不公 开举行婚礼即可形成婚姻。 ②新教的《婚姻 法》 可用世俗仪式 需要家长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必须举行公开 的家长参加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 A. 人文主义发展使宗教仪式简化 B. 婚姻习俗逐渐摆脱宗教影 C. 社会进步使结婚程序更加规范 D. 世俗权力日益高于教会权力 【考点】宗教改革;㈡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对比可知,新教的《婚姻法》允许世俗仪式,重视婚礼,强调 家长、政府和证婚人对婚姻关系建立的作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宗教改革使世俗权力 日益高于教会权力,故选 D 项;宗教仪式简化与新教《婚姻法》的内容不符,排除 A 项;婚姻习俗逐渐摆脱宗教影响与新教颁布的《婚姻法》不符,排除 B 项;社会进步 使结婚程序更加规范不是从中世纪的《婚姻法》到新教的《婚姻法》所反映出的本质 问题,排除 C 项。 15.法兰西学院是 18 世纪法国巴黎最著名的学术团体,很多文人以成为其院士为荣,孟德斯鸠、伏尔泰等先后在此发表过入选演说。这说明,当时法兰西学院(  ) A. 是法国的科技文化中心 B. 有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C. 已成反封建统治的前沿 D.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传统 【考点】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孟德斯鸠、伏尔泰等是启蒙运动的领袖,故选 B 项;材料没有体现科技成 就,排除 A 项;传播启蒙思想不能体现是反封建的“前沿”,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 现法兰西学院过去有没有人文主义,故谈不上“传统”,排除 D 项。 16.“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 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 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  ) A. 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 B. 获得了灵魂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 C. 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 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考点】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可知,这一 运动为启蒙运动,他们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主义,为推翻欧 洲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故选 D 项;文艺复兴复兴了 古代希腊人文精神,排除 A 项;宗教改革获得了灵魂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排除 B 项;公元前 5 世纪中叶,希腊的智者运动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排除 C 项。 17.有学者认为: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壮大,关于信仰的公共论战也随之结束,巫术与占 星学消亡不见,人们不再轻信天堂与地狱实际存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启蒙运动描绘了“理想王国”蓝图 B. 启蒙思想家倡导建立民主政体 C. 宗教改革后的欧洲宗教走向消亡 D. 自然科学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 【考点】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巫术与占星学消亡不见,人们不再轻信天堂与地狱实际存在”可以看到迷信 被科学驱逐,启蒙运动与逐渐展开,故选 D 项;“巫术与占星学消亡不见,人们不再轻信天堂与地狱实际存在”这与资产阶级的目标无关,它们的根本目的是建立资本主 义社会,排除 A 项;“巫术与占星学消亡不见”是指迷信被破除,与政治体制无关, 排除 B 项;“欧洲宗教走向消亡”与现存史实不相符,宗教始终存在,排除 C 项。 18.牛顿学说通过 18 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得到深化,但在启蒙思想家那里却走向“牛顿 主义”,“于是,启蒙运动的科学就是‘牛顿的’,其哲学就是‘牛顿主义’的哲学”。 材料反映出牛顿(  ) A. 科学精神影响启蒙思想 B. 在诸多领域获得了成就 C.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D. 否定了中世纪科学成果 【考点】启蒙运动;经典力学 【答案】A 【解析】“牛顿学说通过 18 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得到深化,但在启蒙思想家那里却走 向‘牛顿主义’”可以看出牛顿的科学成果对思想界产生巨大的影响,18 世纪的法国 的主要是启蒙思想,故选 A 项;“牛顿学说通过 18 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得到深化, 但在启蒙思想家那里却走向‘牛顿主义’”牛顿的成就主要在自然科学方面,并没有 在社会方面也有巨大成就,排除 B 项;“牛顿学说通过 18 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得到 深化”是牛顿学说而不是牛顿本人,推动启蒙运动的真正动力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排 除 C 项;“牛顿学说通过 18 世纪法国自然科学家得到深化,但在启蒙思想家那里却 走向‘牛顿主义’”无法体现其对中世纪科学成果的否定还是肯定,排除 D 项。 19.法国卢浮宫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4 世纪,被查理五世改为王宫 并进行扩建。1792 年,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并于第二年正式向公众开放。18 世纪 卢浮宫的功能发生变化是因为(  ) A. 加强王权的政治需求 B. 复辟因素的彻底根除 C. 启蒙运动的逐渐深入 D. 宫廷文化的日益普及 【考点】启蒙运动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可知体现的是当时民众的地 位提高,18 世纪启蒙运动兴起,其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平等的主张,有利于人 们群众的政治地位提高,与材料现象相符,故选 C 项;从材料中“14 世纪,被查理五 世改为王府并进行扩建。1792 年,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并于第二年正式向公众开 放”,可知卢浮宫不是国王独有,王权的影响力下降,排除 A 项;法国大革命时期,由于法国封建体制根深蒂固,导致法国大革命君主制与共和制反复更替,封建复辟的 因素没有得到根除,排除 B 项;从材料中卢浮宫成为公共博物馆,无法得出卢浮宫在 普及宫廷文化,排除 D 项。 20.在 1789 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印制了两万余部的《百科全书》(狄德罗主编)由此可 知当时(  ) 总数 法国国内 法国之外 加放 巴黎对开本 4225 2000(?) 2050 175 日内瓦对开本 2150 1000(?) 1000 150 卢卡对开本 1500(+100) 250(?) 1250 (150) 里窝那对开本 1500(+100) 0(?) 1500 (100) 日内瓦—纳沙泰尔四开本 8525 7257 754 514 洛桑—伯尔尼八开本 5500(+300) 1000(?) 4500 (300) 合计 23400(+500) 11507 12054 839(+500) A. 法国逐渐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B. 巴黎的出版印刷业空前繁荣 C. 理性精神在西欧已经深入人心 D. 商业出版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 【考点】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狄德罗是启蒙思想家,其主编的《百科全书》宣传了启蒙思想,该书大量印 制说明商业出版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故选 D 项;材料中《百科全书》在法国之外的 销量也很大,有些版本甚至超过法国,因此无法说明法国逐渐成为启蒙运动中心,排 除 A 项;材料中“巴黎对开本”的数量并非是最多的,且并未提及巴黎其他书籍的印 制,无法得出 B 选项的结论,排除 B 项;材料并未提及当时《百科全书》在西欧的购 买者情况,无法得出“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 C 项。 21.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的自由分为两种: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人类必然要 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而自然自由在社会状态下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政治 自由,政治自由的政治状态为人类最完美的状态。据此,卢梭意在说明(  ) A. 政治自由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B. 人民主权利于实现政治自由 C. 确立民主政治需推翻君主制 D. 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核心 【考点】启蒙运动【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卢梭把“人的自由分为两种: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并强调 “政治自由的政治状态为人类最完美的状态”,强调政治自由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故 选 A 项;材料未体现人民主权,排除 B 项;君主立宪也是民主政治,表述有误,排除 C 项;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排除 D 项。 22.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发展状况表: 项目 时间 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 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 国 妇 女 的 识字率(%) 欧 洲 年 均 出 版 新书(单位:部) 普 通 人 藏 书 量(单位:本) 17 世纪中叶 29 14 约 1000 1~20 18 世纪中叶 47 27 约 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法国大革命推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B. 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C. 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 D. 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 【考点】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数据可见,17—18 世纪欧洲文化教育得到发展,而且出版新书和藏 书量都有较大增长,这有利于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故选 D 项;启蒙运动推动法国大 革命的爆发,排除 A 项;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排除 B 项;欧洲文化水 平进步的动力是经济的发展,排除 C 项。 23.以魁奈为首的重农主义认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自然秩序,因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必然规律和可以测定的。拉美特利直接宣称 人是机器,他说:“人的身体是一架钟表,不过这是一架巨大的、极其精细、极其巧 妙的钟表。”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 A. 对理性主义质疑和反思 B. 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 C.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规律 D. 从自然科学中受到了启示 【考点】启蒙运动;㈣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自然秩序,宣传人是机器, 这体现了自然科学推动了思想解放,故选 D 项;材料肯定理性主义,排除 A 项;材料是从自然科学中受到了启示,而不是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排除 B 项;《共产党宣 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排除 C 项。 24.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 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 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 不可转让的权利……”据此推知(  ) A. 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 B .《独立宣言》的思想精髓源自美国 C. 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彻底崩溃 D. 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 【考点】启蒙运动;㈣启蒙运动 【答案】D 【解析】“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指的是天 赋人权,而这些“法国哲人们的思想”出现在《独立宣言》中,说明该思想已在大西 洋两岸传播,故选 D 项;材料并未提及法国学者对洛克和卢梭的学说的态度与认识, 无法得出 A 选项的结论,排除 A 项;据材料“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 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可知,该学者认为《独立宣言》的思想精髓源自法国而非美 国,排除 B 项;C 选项“彻底”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 项。 二、材料阅读(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共 52 分)。 25.(25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于世纪之交,基于中国多民族的历史特点与世界发展大潮,将中国历史上公羊学 派进步的民族观与西方近代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比较系统地探析和阐发了自己对 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看法,……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贯穿着现代的变革意识和发展意 识,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他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思想,对中 国民族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再论梁启超的民族观》 材料二 20 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则用“民族主义”来向人们传达当时中国思想界所遭受的外 来压……在“保国”“保种”的呼声中,严复的《天演论》传递出一种世界民族之间相互竞 争的族群理念。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 1902 年发表系列长文《新民说》明确主张:“故今日欲抵挡列强之民族帝国主义,以挽浩劫而拯生灵,唯有我行我民族主义之一策。” ——摘编自《二十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民族主义观念》 材料三 西欧诸国在反对封建王朝国家,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首先产生了近代民族主义思 潮。在批判王朝国家过程之中所产生的近代民族主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前所未有的 政治内容。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 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 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当 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 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否。 ——摘编自《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民族观”的特点并分析维新派“民族观” 观念提出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 对民族主义的认识。(16 分)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答案】 (1)特点:将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华夷观相结合;维护民族利益和加强 内部凝聚力;充满爱国情怀;贯穿变革意识。(3 分) 背景: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抵御西方列强侵略的需求;近代西方民主民族 思想的广泛传播;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戌戌变法的失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 进。(6 分) (2)影响:推动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推动资产阶 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了启蒙思 想的传播和欧洲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共同民族认同的形成。(9 分) 认识:民族主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民族主 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国家发展,另一方面 易演变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应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 (6 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将中国历史上公羊学派进步的民族观与西方近代的 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可得将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华夷观相结 合;根据材料一“充满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贯穿着现代的变革意识和发展意识, 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他率先提出合汉满蒙回苗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思想”可 得维护民族利益和加强内部凝聚力,充满爱国情怀;结合所学可得梁启超的变革意识 等。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梁启超于世纪之交”可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 程大大加深,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抵御西方列强侵略的需求;根据材料一 “与西方近代的民族、民族主义理论相融合”可得近代西方民主民族思想的广泛传 播;根据材料一“针对民族危难加深的严峻现实”可得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戌戌变 法的失败等;结合所学还有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等因素。 (2)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三“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 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可得推动西方 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根据材料三“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 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和扩张的学说”可得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根据 材料三“要把本民族、本国的统治扩张到别的民族、别的国家,而不管后者同意与 否”可得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和 欧洲的思想解放;结合所学可得推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促进了欧洲共同民 族认同的形成等影响。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三“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 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 义”“当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了一种对别的民族进行侵略 和扩张的学说”可得民族主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服务于各种不同的 利益;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国家发 展,另一方面易演变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应发挥民族主义 的积极作用等。 26.(12 分)中国古代的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后期大学是两种颇具特色的教育制度,它们对 近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后期大学课程设置比较 中国古代的书院 欧洲中世纪后期大学 课程内容 四书、五经 神学、法学、医学理学大师的著作、讲义、语录、注疏等 史学著作 诗词 百家之学的实用技术 文法、文学、历史学 修辞学、辩证法 算学、几何学、 地理学、天文学 音乐 ——据陈元降《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和刘明输《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整理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书院课程与欧洲中世纪后期大学课程的不同特点,并分别说明 两者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考点】宋明理学;文艺复兴 【答案】 特点:书院课程内容以儒学为主;偏重道德伦理;后期成为科举附庸;中世纪后期大 学课程多样,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神学等内容;注重实用性;关注人的发展。 (4 分) 背景: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强 化;科举制是主要的选官制度。(4 分) 欧洲: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宗教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大;中世纪末期 人文主义得到发展。(4 分) 【解析】第一小问特点,材料表格内容主要列举了中国古代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后期大 学中所开设的诸多课程,从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来看,中国古代书院课程以儒家思想 为主(“四书、五经”)、偏重教化人的道德伦理(“理学大师的著作、讲义、语录、 注疏等”),到后期就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属品;欧洲中世纪后期大学所开设课程多种多 样,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神学等内容、注重实用性(医学、文法、修辞学、辩 证法等等)、关注人的发展(修辞学、音乐)。第二小问原因,在回答“原因类”题目 时,我们一般要回答该现象的背景,具体到本题目而言,中国古代书院之所以开设 “四书”、“五经”、“理学大师的著作、讲义、语录、注疏等”等课程,其主要原因就 经济方面而言,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就思想文化方面而言,儒家思想是主 流思想;就政治方面而言,君主专制不断发展并强化、科举制是主要的选官制度;欧 洲中世纪后期大学所开设课程凸显实用性、人文性,其主要原因一是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二是宗教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大,三是中世纪末期人文主义得到 发展。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严复(1854~1921)于 1895 年前后陆续翻译了一系列西学名著,其中《天演论》影响 最广。《天演论》译自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赫氏认为人类社会伦理更重于进化,否则将 导致残酷的弱肉强食,而严复更赞成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天行人治,同归天 演”,故略去“伦理”一词及相关内容,且将“进化”另辟导源于《庄子·天运》的“天演” 一词。他译英文长句,句次不对而要义无失。严复以“汉(朝)以前字法句法”翻译《天演 论》,士大夫们莫不感叹“自中土翻译西书以来,无似此高文雄笔”,其中阐发的“与天争胜” 更是引起“深察世变之士”三思。 ——摘编自王克非《论严复〈天演论〉的翻译》 材料二 马丁·路德(1483~1546)于 1521 年着手将《圣经》译为德语,他依据希伯来圣经而 非教廷钦定的版本翻译新约。路德按照是否宣讲基督的标准去断定新约书卷的价值,并依此 改变传统新约书卷的排列次序。路德翻译时不局限于字面意思,搜集、加工各种德语方言, 译文中使用了大量民间谚语。路德译本的《圣经》流畅自然,像散文诗一样优美,阅读它成 为当时民众学习德语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田海华《路德的诠释与翻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与马丁·路德在翻译上的异同。(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与马丁·路德译著的相同作用。(6 分) 【考点】宗教改革;维新思想 【答案】 (1)同:服务于现实需要(借以表达思想主张);采用意译;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 养;译文优美,有较高的文学性;译著广为传播,影响深远。(6 分) 异:严复追求古雅;马丁·路德力求通俗,其社会影响更加广泛。严复在一定程度上 背离了原著本意,马丁·路德尊重《圣经》原典。(3 分) (2)作用: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外来势力的压迫;推动了国内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生 和发展;打破了传统守旧思想的束缚;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文化 的发展(对后世的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6 分)【解析】 (1)第一小问相同点,据材料一“于 1895 年前后陆续翻译了一系列西学名著”可知 正值维新变法时期,再根据所学知识,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分析得出相同点服 务于现实需要(借以表达思想主张);据材料一“他译英文长句,句次不对而要义无 失。严复以‘汉(朝)以前字法句法’翻译《天演论》”及材料二“路德翻译时不局 限于字面意思,搜集、加工各种德语方言,译文中使用了大量民间谚语””得出采用 意译;据材料一“将‘进化’另辟导源于《庄子·天运》的‘天演’一词……以‘汉 (朝)以前字法句法’翻译《天演论》”及材料二“路德……搜集、加工各种德语方 言,译文中使用了大量民间谚语”得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据材料一“士大夫们 莫不感叹‘自中土翻译西书以来,无似此高文雄笔’”及材料二“路德译本的《圣 经》流畅自然,像散文诗一样优美”得出译文优美,有较高的文学性;据材料一“其 中阐发的‘与天争胜’更是引起‘深察世变之士’三思”及所学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 影响得出译著广为传播,影响深远。第二小问不同点,据材料一“严复以‘汉(朝) 以前字法句法’翻译《天演论》”及材料二“……译文中使用了大量民间谚语……成 为当时民众学习德语的重要途径”得出严复追求古雅;马丁·路德力求通俗,其社会 影响更加广泛;据材料一“严复更赞成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天行人治, 同归天演’,故略去‘伦理’一词及相关内容”及材料二“他依据希伯来圣经而非教 廷钦定的版本翻译新约”得出严复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原著本意,马丁·路德尊重 《圣经》原典。 (2)据材料一“其中阐发的‘与天争胜’更是引起‘深察世变之士’三思”及所学知 识,联系维新思想与宗教改革的影响,从政治角度分析得出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外来势 力的压迫;推动了国内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从思想角度分析得出打破了 传统守旧思想的束缚;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从近代化的角度分析得出推动了 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从文化角度分析及根据两者都具有“译文优美,有较高的文学 性”的相同点得出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对后世的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