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辨析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
而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侧翻事故,交通、消防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
并做出了紧急 。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电源,
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型 处置 熔化
B.原形 处治 熔化
C.原形 处置 融化
D.原型 处治 融化
分析:近义词词义各有侧重,如果词义不明,对上下文分析不明确,则容易选错。本题考查的都是两字词
语,且有相同的词素,平时的使用率也很高。从所给语段的语境角度而言,此题的难度不大,但是要准确
区分这几组词语,特别是三四两空的两组词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解析:此题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
区分,此题注意不同语素的区分,运用组词法即可,如第一组可以另组词语“模型”“形状”, “模型”
更合理,由此可见应选择“原型”;第二组可以组词“安置”“惩治”,“安置”更合理,由此可见应选择
“处置”;“融化”多为“冰雪”等,“熔化”多为“固态”变为“液态” 由此可见应选择“熔化”。这样
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A
辨析词语一定要坚持“同中求异”的基本原则,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词义轻重不同,有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表现词义的轻重不同。
②范围大小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③适用对象不同,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适用对象不同,有上下、内外等之分。④语体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体现出的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
俗等不同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
⑤感情色彩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附带的表现为感情上的某种倾向、情调不同。
⑥搭配关系不同,有些近义词基本义相同,但搭配有别,不能混用。
⑦语法功能不同,有些近义词的差别表现在句法功能的不同上。
⑧词义侧重点不同:有些近义词词义侧重点不同。
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乐章,阅读这些名篇佳作,可以从中 中国古典文学的语
言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风神韵味。
②如果有人拖欠他两双以上靴子的价款,竟还心安理得地走进他的店铺,把脚伸到那蓝色铁架眼镜底
下,那就 有点儿太不应该了。
③随着时间的变化,生活中的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 ,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新的成分。
A.领会 不免 积淀
B.领会 未免 积压
C.领略 未免 积淀
D.领略 不免 积压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
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领略”有“领会,理解;领受,接受;理会,理睬;允诺;品尝;欣赏,赏
玩”的意思。句中说的是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使用正确,而“领会”指领悟了事物中蕴涵的
道理并对其深有体会;“不免”,指免不了,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这种结
果可能已经出现了,也可能是还未实现的。“未免”是指“实在是,不能不说是”的意思;对应“拖欠他
两双以上靴子的价款,竟还心安理得地走进他的店铺”“有点儿太不应该了”,此处应改为“未免”;“积
淀”指积累沉淀,也指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积压”指物品堆放在某一位置且处于闲置状态。而原文后
半句是“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新的成分”,强调的是积累沉淀下来,此处应改为“积淀”。故选 C。
【答案】C
虚词辨析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_________有多种具体措施可选,_________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_________
必须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_________出行理念和方式实现优化,_________能突破城市
交通发展的瓶颈。A.即使 也 那么 如果 就
B.虽然 但 就 只要 就
C.虽然 但 就 只有 才
D.因为 所以 还 只有 才
【错因分析】本题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并且明确它们的逻辑关系,如假设关系、因果关系、条件
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做题时根据语段的逻辑关系选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注意配套使用。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本题“有多种具体措施可选”并不是假设的情况,与后文也不是因果关
系,排除 A 项、D 项。“如果……就”是表充分条件,考生可以记口诀“有它就行”;“只有……才”是表必
要条件,考生可以记口诀“没它不行”。本题是强调“出行理念和方式实现优化”的重要性,所以用表示必
要条件的“只有……才”,故选 C。
【参考答案】C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着重于虚词的正确使用,主要有两个考查角度:一是病句辨析中对关联词的搭配、
位置的考查;二是单独对虚词的考查。正确辨析和使用虚词的五个角度:
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做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
外,还可以做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演员”。
2.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
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成“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成“对于”,如“小王对我
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
“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做出具体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
词之后。
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假设关系的“即使……也……”等,又
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
还……”等。
4.从逻辑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
果关系。再如“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
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
语境,多加体会、揣摩。2.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① 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
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② 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摒弃功利性③ 使人抱着乐观的
态度去学习;④ 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⑤ 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
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⑥ 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A.其实这 而 要 确定 所以 /
B.这其实 / 能 认为 因为 即使
C.实际上 却 会 / 可能 就是
D.这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解析】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关联词语,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题中①处所填内容中需要有一个
指示代词,用来指代前面内容、充当主语,而 C 项的“实际上”缺少主语,所以可排除 C 项;②处前后是
并列关系,而 D 项“当然”表示对前文的认可推理,所以可以排除 D 项;③处所在分句意在点明“摒弃功
利性”的作用,而 A 项的“要”则使该分句指向了“摒弃功利性”的目的,故不当;④处表示一种主观的
认识,故用表示主观态度的“认为”较好;⑤处前后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而且是前果后因,故只能用“因
为”;⑥处表示假设关系,只能用“即使”。综合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故选 B。
【答案】B
成语辨析
3.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如果进展顺利, ,即使时间长一点,也很少高蹈疲乏。
②他们常年在恶劣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但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 地奋斗着。这种精神值得我
们学习。
③这部书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困难的美好心灵和 的奋斗精神。
A.得心应手 艰苦卓绝 坚忍不拔
B.轻车熟路 艰苦卓绝 坚忍不拔
C.得心应手 艰苦卓绝 坚持不懈
D.轻车熟路 艰苦卓绝 坚持不懈
【错因分析】本题若不结合具体语境,则很容易错选。
【试题解析】得心应手: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轻车熟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坚忍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
不松懈。第二句都用“艰苦卓绝”。第一句中“工作”进展,应用“得心应手”,第三句中有“精神”,应用
“坚忍不拔”。
【参考答案】A
现代汉语中成语的数量很多。在众多的成语中,意思相近的近义成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近义成语的
使用主要分成两大类:
1.形近义不同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例如:
①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
②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不孚众望”的意思是不能使众人信服,而①句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负众望”
混淆了;“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而②句却把它与其语素完全相同,而语素位置
不同且语义完全相反的成语“事半功倍”混淆了。
2.义近
①义相近而用法有别
某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由于语境不同,又造成了它们的用法有细微差别。
例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
待应付不过来。意义相近,但细细推敲,会发现前者偏向主动,后者偏向被动,因此,“汽车向神农架山
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一句只能选择“应接不暇”。类似的还有“独树一帜”
与“匠心独运”、“不落窠臼”与“别出心裁”等。
类似的成语还有“一钱不值”与“一钱不名”:一钱不值:有轻视鄙弃的意思(贬义);一钱不名:
形容贫困(中性)。“无所不能”与“无所不为”:无所不能:指什么事都能做(褒义);无所不为:没
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
②义相近而适用范围有别例如:“狼狈为奸”和“朋比为奸”,二者都指坏人勾结起来干坏事,但前者适用范围小一些,指几
个人,而后者多指一大批人。因此“这一伙人狼狈为奸,干尽了坏事”一句中“狼狈为奸”换成“朋比为
奸”更恰当。
类似的成语还有“刮目相看”与“另眼相看”:前者是自己与自己的纵向比较,后者是一个人与另一
个人的横向比较。“莫名其妙”与“莫明其妙”:莫名其妙:形容事物非常奥妙,说不出来;莫明其妙:
不知就里,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抖音、快手上的一些短视频,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 ,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
部分。这些短视频所展现出来的活力 ,所传播的“正能量”与主流文化相兼容,能让青少年群体 ,
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A.瑕瑜互见 不容置喙 乐此不疲
B.良莠不齐 不容置喙 乐此不疲
C.良莠不齐 不容小觑 喜闻乐见
D.瑕瑜互见 不容小觑 喜闻乐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
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
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
义及用法。瑕瑜互见: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表示客观的评价,比喻优点、缺点都有。良莠不齐:指好人坏
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侧重于品质,不能用于形容水平、成绩等。结合“抖音、快手上的一些短视频”分
析,从使用对象角度来看,应该选用“瑕瑜互见”。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不容小觑:指的是
不能小看;不能轻视。结合“这些短视频所展现出来的活力”分析,选用“不容小觑”。乐此不疲:因酷爱
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喜闻乐见:形容很受欢迎。结合“所传播的‘正
能量’与主流文化相兼容”“青少年群体”等分析可知,选用“喜闻乐见”。故选 D。
【答案】D
近义词语/熟语辨析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农民眼中的文化,简单而朴素。让百姓唱主角,就要通晓民意,体察民情。近年来,不少地方都投入经费建设了农家书屋,有的却 。究其原因在于有关部门 ,没有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喜好,把
钱花在了刀把上。“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参差百态方能体现文化之美。文化部门应当对乡村文化的
差异性予以充分 ,用“百姓点菜”代替“政府包办”。
A.渺无人烟 一意孤行 尊重
B.无人问津 一厢情愿 尊重
C.渺无人烟 一厢情愿 尊崇
D.无人问津 一意孤行 尊崇
【错因分析】本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
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考查范围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熟语。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
析。辨别近义词在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别以及用法上的区别。在近义词中,
又以考既常用又易错的词为主。虚词考查的重点是副词、连词、介词的正确使用,尤其要注意相近的词语
在词义上特别是用法上的细微差别。熟语考查的重点仍是成语。所谓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尽管词语考查范围
扩大了,但熟语考查仍以成语为主。成语考查一般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成语的确切意义要有比较细致的
把握,防止望文生义;二是考查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并根据语境选择成语的能力。
【试题解析】作答此题,可运用排除法。“渺无人烟”,一片渺茫,没有人家。“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
来探问、尝试或购买。这里指没有人来看书,用“无人问津”。排除 A 项、C 项。“一意孤行”意为不接受
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一厢情愿”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
观意愿。这里强调有关部门不考虑客观实际按照单方面意愿形式,用“一厢情愿”,排除 D 项。“尊崇”表
示对人或事物的尊重和推崇,乃至于崇拜。这里并没有推崇、崇拜的意味,用在此处不恰当,应用“尊
重”。
【参考答案】B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两者有诸多相通之处——从根本上说它们都是理念和激情 的
结果。它们是 、密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是两者在呈现方式上 。
A.催化 一脉相承 各有千秋
B.催生 一脉相承 平分秋色C.催生 相辅相成 各有千秋
D.催化 相辅相成 平分秋色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催化:重在“化”,即转化,催化,加快转化。催生:重在“生”,产生新的事物,加快产生新的事物。结
合“理念和激情”“结果”等分析,选用“催生”。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
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结合“密
不可分的”分析,选用“相辅相成”。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
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结合“两者在呈现方式上”
分析,选用“各有千秋”。
【答案】C
作答词语题要注意以下三个角度:
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
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
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
具体而言,就是要掌握下面的“五要”:
第一,要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第二,要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的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要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要注意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
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实词辨析关注“3 方面”
1.从意义方面辨析
(1)看适用范围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
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例如:“边疆”“边境”“边
界”这三个词表示的范围越来越小。“边疆”指比较边远的靠近国界的区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
(2)看词义轻重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例如:“损坏”“毁坏”“破
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
级,程度加重。
(3)看表达侧重点
对近义词词义的辨析,关键是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辨明近义词中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语素的意义也
就清楚了。例如:“精巧”和“精美”,前者强调巧妙,侧重做工;后者强调好看,侧重外观。
2.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
有很多实词有特定的适用对象。辨析适用对象的差异也是区分实词的方法之一。主要看词语是用于自
己还是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例如:“爱护”“爱戴”
两者都可以用于人,但“爱戴”只用于下对上,“爱护”用于同志之间或上对下,有时还用于物,如“爱护
公物”。
(2)看搭配对象
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
乎习惯。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再如“充足”“充
分”“充沛”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来讲,“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
“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
(3)看词性语法
有的词虽属近义词,但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自然不同。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
确定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例如:“突然”和“猛然”都有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但前
者是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和谓语,后者是副词,只能作状语。
(4)看习惯用法
有些词语意义虽然接近,但其习惯用法不同。例如:“释怀”“消受”这两个词的习惯用法多用于否定
句中,一般都说“无法释怀”“难以释怀”“无福消受”。
3.从色彩方面辨析
(1)看感情色彩
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如“爱
护”指爱惜并保护,褒义词;“庇护”指袒护,贬义词;“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中性词。再
如,说某人办事“果断”是褒奖,用“武断”一词,则含有贬斥、否定或憎恨之意,而“决断”一词基本
上属中性词。
(2)看语体风格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口语(通俗易懂)和书面语(庄重文雅)两
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例如:“见面”和“会见”,“办法”
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盐”和“氯化钠”,则是一般用语和专业
术语的区别。
成语辨析“8 注意”
1.注意适用对象,防范“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指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
用的对象、特定的指向性有意弄错。如“随着 4G 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
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句中“登堂入室”比喻学
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句中用来说占领销售市场不当。
2.注意句子语境,防范“不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如果成语与其所在的语
境不能协调,使用就不恰当。如“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
相差无几”。句中“鼎足而立”比喻三方面对立,而前面说的是两个公司,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3.注意关键字词,防范“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
造成不确切的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如“一到晚上,修整一新的人民南路灯火阑珊,车水马龙,人
们兴致勃勃地徜徉在灯火通明、流光溢彩的大街上,尽情地享受城市的繁华和热闹”。句子中的“灯火阑珊”
指灯火稀少、将尽。此处望文生义,把成语的意思理解反了。
4.注意感情色彩,防范“褒贬误用”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类。具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
态度;而含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与批判的情感态度;介于二者之间的则是中性色彩的成语。在使
用过程中,必须辨清褒贬,否则就容易犯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如“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
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句中“趋之若
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
当。
5.注意用语得体,防范“谦敬错位”
由于成语是约定俗成的,某些成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需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客、男女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如果分辨不清,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在
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高见,请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句中“姑妄言之”的意思是姑且随便说说(对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
留)。姑:姑且。妄:随便。多用于自谦之辞。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6.注意准确简洁,防范“重复累赘”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将成语和句子语意进行比照,否则容易造成成语含义与句子语意的重复。在辨析
成语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同时注意观察前后文字,判断是否出现语意重复的错误。如“你看
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吧”。句中“难言之隐”指难以明说的事情或缘由,
与句中的“苦衷”重复。
7.注意词语程度,防范“轻重不分”
有些成语词义较轻,有些成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考生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
既不能违背语境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考前每个考生都应该充分
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句中“三长两短”指意外的
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原句大词小用,轻重失当。
8.注意语法功能,防范“搭配不当”
误用成语是因为没有注意其语法功能,因为成语在与相关词语搭配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能否带宾
语,能否充当某个成分,应该与哪类词语搭配等等。如果使用时不顾其搭配规则,就容易造成不合语法、
搭配不当的错误。如“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满山遍野都是这样的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军的
妙计了”。句中“出奇制胜”是指用奇兵妙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其后一般不能带宾语。
三年真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
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 2003
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
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
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
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
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
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答案】D
【解析】第一处,“被社会遗忘”只能对应“边缘化”;第二处,“生机”搭配“焕发”;第三处,由“琴者,
禁也”可知应为“约束”,并由此推出第四处应填“修身养性”。故选 D。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 ▲ 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
屋前也经常聚集着 ▲ 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 ▲
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
B.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
C.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杂居
D.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
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
意义及用法。“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
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
连不断的到来。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
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故选 D。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天暮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
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
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泄下一片光华。极光形状各
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
换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
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___
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飘洒 瞬息万变 出神入化
B.散落 瞬息万变 鬼斧神工
C.散落 浩如烟海 出神入化D.飘洒 浩如烟海 鬼斧神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
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飘洒”,飘落,从上往下散落;“散落”,分散地往下落。第一处是形
容“一缕”“彩虹光带”,“飘洒”能体现其飘拂之姿态,应使用“飘洒”。“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
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前者形容变化快、多,
后者形容丰富,且后者主要形容文献资料。第二处,是形容“景象”,且后面说“变幻莫测”,强调变化之
多,应使用“瞬息万变”。“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的技
艺非常精细巧妙,好像不是人工所能制成。第三处,是把大自然比作画家,突出其技艺的绝妙,应使用“出
神入化”。故选 A。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 1995 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
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 45 天、航程
6208 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 ADCP 实验室、磁力实验室、
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
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
,并可根据需要 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
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 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 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
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 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
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
用法。“一应俱全”强调“全”,“应有尽有”强调“有”,“一览无余”强调“看到”,“一目了然”
强调“看清”;“易如反掌”强调“容易”,“轻而易举”强调“轻松”;“东山再起”指“失势后重新
恢复地位势力”,“再接再厉”指“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再依据语境,判定答案为 B。5.【2018 年高考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 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
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 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
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 B.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
C.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 D.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身体力行”,多用来表
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应该是经过古圣人亲身体验,
努力实行的。所以第一空选用“身体力行”,排除 A、B 项。“耳提面命”,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提
着耳朵叮嘱他。后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
响。根据语境“说教”,第二空应选用“耳提面命”。排除 D 项,选 C 项。当然“顿悟”,指猛然醒悟。“领
悟”,就是体会,解悟。根据语境“躬亲实践”,“心得”也应该是“领悟”的。
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
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
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B.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D.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首先辨别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
择。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形容皇帝或者
国家领导者的行为和精神。第一处,是说“绣娘”的“工匠精神”,应使用“精益求精”,排除 BD 两项。耳
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
去看他。后者多指人,句中说“作品”,应使用“耳目一新”。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前者突出“美好”东西多,后者只是强调多。第三处,前面说“可
谓争奇斗艳”,应是强调美好的东西多,应使用“美不胜收”。
7.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13 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知人善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 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 B.揠苗助长 C.运筹帷幄 D.不言而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不能用来做“证明”的状语。知人善任: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 善于认识
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使用正确。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
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使用正确。运筹帷幄: 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
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使用正确。
8.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多数人的 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 ,
真与美就 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 的程度。
A.观点 内含 劳燕分飞 同日而语
B.观念 涵义 天南海北 平分秋色
C.理念 涵养 南辕北辙 相提并论
D.心目 内涵 分道扬镳 分庭抗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选项。
如由“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可知,前面主要讲两者的不同发展方向,第三个横线上可用“分道扬
镳”;“达到与真”地位相当,可用“分庭抗礼”,综合可知 D 项正确。
两年模拟
1.阅读下面文字,选出文段中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戴望舒推崇后期象征派诗人保尔·福尔,称其诗“像生活一样,像大自然的种种形态一样”。他因《雨
巷》名噪一时,却一度并不珍视这首最为人称道的诗,总觉得穿的是别人的鞋子,并私下里开始了转变,
从《雨巷》的古典精致转向《我的记忆》的日常琐碎。而卞之琳最善于从平常意象中开掘人生哲理,多用
一种平淡亲切的叙述性笔调呈现意象,如“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
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寂寞》),“蝈蝈”与“夜明表”对置,成了儿时与成年、乡间与都市两种生
存状态与生命形态的象征。
古往今来,生同逆旅,无论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还是平常的生活化意象,一经现代诗人艺术淘
洗,所呈现的皆是现代意义的人生观、宇宙观和生命观,熏染出现代理性美与诗情美。
A.名噪一时 B.开掘 C.无论 D.熏染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理解词语使用是否正确,要看词语的意思、使用对象、词性、
感情色彩、词语的搭配等方面和语境是否契合。D 项,“熏染”一词使用不正确。熏染:熏陶与沾染,人的
思想和生活习惯逐渐受到影响(多指不良的)。而语境是好的现象,好的行为。
2.将下列关联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父亲是个裁缝。他______是从一个小村庄来到这里的,在很多方面不及大城市的居民,______对
针线活有十分精细的感受。______,他也把那些带有他独特风格的感受和理解,带进了他的作品里面。他
是行针走线的艺术家,却______不在意钱挣得多还是少。
A.尽管 而且 但是 并
B.虽然 却 而且 并
C.虽然 而且 但是 也
D.尽管 却 然而 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注意配对使用关联
词语,关联词语位置不能放错,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不滥用关联词等。结合“从一个小村庄来到
这里的”“对针线活有十分精细的感受”分析,此处应该用表示转折的关联词,排除 A 项、D 项。结合“他
也把那些带有他独特风格的感受和理解,带进了他的作品里面”和前面内容是并列关系,“但是”表转折,
排除 C 项。故选 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 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
成功 失败,她 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A.还 要么 要么 更
B.只 无论 还是 更
C.还 要么 要么 都
D.只 无论 还是 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结合句意,“平淡”与“精彩”对立,“不”为否定,只能选
“只”;后面三项,只有“无论……还是……都……”才能搭配,其他都不能搭配。故选 D。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曹雪芹创造性地把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构思方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充满诗情
画意,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例如林黛玉 的倩影、 的眉眼、 的低
泣,以及她所住的那个 的潇湘馆,使她在群芳云集的大观园中,独具一种“风流态度”。
A.静谧高雅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纤弱清丽
B.纤弱清丽 幽怨含情 哀婉缠绵 静谧高雅
C.静谧高雅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纤弱清丽
D.纤弱清丽 哀婉缠绵 幽怨含情 静谧高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一般实词。注意词语的使用对象和场合。“静谧高雅”中,“静谧”指环境安静,“高
雅”指格调高雅。“静谧高雅”在本题中只能修饰潇湘馆,排除 A 项、C 项。“幽怨含情”指含幽怨之情,
可与后文眉眼相搭配。“哀婉缠绵”形容哭声也恰当,“纤弱清丽”用于修饰人。综上,选 B。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传统手工艺是民众的重要物质与精神诉求,在社会历史长河中具有________的地位。然而,民众生活
方式的变革使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________的生存危机。由于传统手工艺根植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其他
文化要素________,在此背景下,传统手工艺的文化生态保护应运而生。
A.举重若轻 史无前例 唇齿相依
B.举重若轻 前所未有 相得益彰
C.举足轻重 史无前例 相得益彰
D.举足轻重 前所未有 唇齿相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
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
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①举重若轻:举重的东西就像举
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
系到全局。语境中说的是地位重要,此处应选“举足轻重”;②史无前例:指的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即前所未有。前所未有: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前所未有”比“史无前例”语气轻,适用范围较广,根
据语境此处应选“前所未有”;③唇齿相依: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依存,形容关系非常密切。相得益彰:
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语境中说的是两者关系密切,应选“唇齿相依”。故选 D。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全民足球的趋势逐渐被放大,校园足球也出现了“量产式”的发展,家长的担心也并非全都是不
经之谈。
B.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
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C.来自湖南省的郭建宁等三位艺术家所唱的《亲吻祖国》可谓气冲霄汉,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D.中国大学要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教学、科研、管理、改革等各方面动脑筋、花力
气,用罚抄 3500 遍“我错了”来惩罚逃课大学生,确实让人贻笑大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D 项,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和前文“让人”
语意重复,使用错误。A 项,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A 项形容家长对校园足球的担心是有依
据的,合适。B 项,不赞一词:形容文章写得很好,不能增添一句话。合适。C 项,气冲霄汉:形容魄力非
常大,有大无畏的精神和气节。C 项形容艺术家的演唱铿锵有力,合适。故选 D。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落后是挨打,发展却挨骂。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多年来,外部对中国的发展,关注与猜疑并存,
误读和误导皆有。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从未消歇。虽然中国一
再声称没有侵略称霸的基因,可融入世界的过程并不轻松。比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本应顺理成章,实际上却一波三折,谈判一谈就是 15 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
先生曾这样说:“我们应当从世界来看国家,不应当从国家来看世界。这样能够扩大我们的视界,扩大我
们的视野。”这就是说,应当学会用世界语言来讲述好中国故事。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我们有能力取得这样的成就,难道还讲述不好成就背后的故事?(丙)况且中国道路、中国奇
迹、中国贡献,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好故事的元素千千万万,好故事的题材络绎不绝!
文段中加点的语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歇 B.顺理成章 C.况且 D.络绎不绝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
词语的意思,结合词语的情感色彩、适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进行排除。“消歇”,指休止,消失,句中是
说“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一直没有消失,使用正确;“顺理成章”,形容写文章或做事,顺
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句中是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本是合
乎情理的,应是能够成功,使用正确;“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使用正确。“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句中形容好故事的题材,属于使用对象不当。故选 D。
8.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艺术的作用不在于 而在于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白,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
拿绘画作比,用工笔画法细描 ,把一切形色都尽量 ,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的画法,寥寥数笔,
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
A.陈述 渲染 穷形尽相
B.陈述 点染 和盘托出
C.复述 渲染 和盘托出
D.复述 点染 穷形尽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陈述,有条有理地表达,用言词表示或表达。复述,把自己说过
的或别人说过的话重说一遍。第一处主要是说用言辞表达,并没有重复之意,故应使用“陈述”。点染,
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渲染,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
夸大的形容。第二处,说“用工笔画法细描……”,这自然是说点缀景物,应使用“点染”。和盘托出,
连盘子也端出来了。比喻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
丑态毕露。第三处是说“把一切形色”都讲出来,应使用“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