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看图编5的加法应用题一、 教材内容分析:孩子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学习了5以内数的组成,对于看图编加法应用题也有了一定的经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我通过草地上的花及各种昆虫的明显特征,引导幼儿掌握加法应用题的结构,体验编应用题的乐趣,并根据幼儿能力的差异,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进一步用列算式的方式巩固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但是部分幼儿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本次活动我的目标定位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同时注重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的。二、 学情分析1、大班幼儿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是好学、好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他们的思维发展已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推理能力还是初步的。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们往往力不能及。幼儿对成人打电话较感兴趣,喜欢接听成人电话或抢接成人电话,喜欢与人沟通。2、由于受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推断出的结论也常常出现错误。因此在本次数学活动中,我选用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采用操作法、游戏法,让大班幼儿通过亲自操作的体验,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三、 活动依据《纲要》科学领域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便把幼儿熟悉的草地作为主题背景,并结合大班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设计了《看实物图编5的加法应用题》这一活动内容。通过利用各种教学课件,让幼儿初步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理解加法中的关键词“又”和“一共”并对编加法应用题产生兴趣,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四、 教学策略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能让孩子们得到幸福和快乐是最美好的事。”因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在情境中活动,以操作探索的形式,突破了刻板教与学的模式。采取的主要教学法:情境感染法、观察法、游戏法、操作探索法、体验交流法。五、 教学目标(一) 认知目标尝试发现物体明显特征,并按特征学编5的加法应用题。(二) 过程方法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应用题中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三) 情感态度体验编应用题的乐趣。六、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在对图片内容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方面编应用题。2、难点:找出可编应用题的条件。七、 活动的准备:1、 知识经验准备:已学会5的组成; 2、物质准备:教具:背景图、数字卡1和4、2和3。学具:实物图片若干、记录表及草地的背景图。八、 活动过程(一)“碰球”游戏引入,复习5的组成。(二)看图口述5的加法应用题,初步了解编应用题的要素。1、通过描述画面内容范编应用题(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花数量。(2)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口述应用题师:草地上有3朵红花,2朵黄花,草地上一共有几朵花?(3)引导幼儿说出花的数量增多了,用加法计算。 2.引导幼儿了解应用题的结构。(1)引导幼儿分析题意:这道题讲了什么事?告诉了大家几个数?还问了几个问题?(2)小结:编应用题要说清楚一件事,再说出两个已经知道的数,最后要提出一个问题。(三)看图编题,帮助幼儿理解编题结构。1.出示颜色大小不同的蜜蜂。引导幼儿根据蜜蜂的颜色、大小不同,尝试编一道5的加法应用题。提问:(1)“这图上有什么?”“蜜蜂有什么不同?”(2)“花园里里一共有几只蜜蜂?你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描述应用题:花园里飞来了1只蓝色的蜜蜂,又飞来了4只黄色的蜜蜂,一共飞来了几只蜜蜂?2、借助图片帮助幼儿分析题意并小结编题的结构。飞来了1只蓝色的蜜蜂,又飞来了4只黄色的蜜蜂,蜜蜂的数量是增加了,所以要用加法。编加法应用题时要讲述一件事情,这件事里面要含有2个已经知道的数,最后要问一个问题。(四)分组操作,变换不同形式编题。1、介绍操作内容: 第一组:操作实物图片编题。重点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的特征。引导幼儿根据大小、颜色不同来编题。 第二组:添画并编题,在缺条件的卡片上补充条件编题。重点指导幼儿添画物体的数量进行编题。第三组:自由拼贴编题。幼儿在背景图上自由摆放图片编题。重点指导幼儿编题并做好记录。2、提出操作要求:(1)在背景图上面摆放实物和图片的时候,要根据它们的不同特征,边摆边讲。(2)要记住编题的三要素。3、幼儿活动,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重点指导自由拼贴编题的幼儿按照方位的不同进行编题。 (五)活动延伸,经验分享拓展应用。1.引导个别幼儿说说交流分享自己编的应用题。2.教师小结幼儿的活动情况。3.引导幼儿应用已学的本领结合生活经验编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