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冬天的温妮》课后反思今天要与孩子们讲温妮的故事,这是中班进入冬天主题的第一个绘本,怎样和孩子们分享呢?备课人这样说:活动将由绘本《冬天的温妮》切入,这是一个带有情感色彩的冬季故事:女巫温妮烦透了冬天的阴暗、寒冷,她用魔法将冬天变成了炎热的夏天,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自然给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最终她还是回到了冬天,好好享受冬天的乐趣。在这个故事里,不仅冬季的季节特征被刻画得细腻而生动,对冬季的感受、情感也被真实地表现了出来。那么,我们身边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对冬天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呢?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将引领孩子走进冬季生活,真实地感受冬季、充分地表达对冬季的感受和体验,探寻冬季的趣与乐。阅读绘本,浓浓的冬意扑面面来,到处白皑皑的一片,池塘里的冰,房子上的冰柱,温妮穿戴的帽子、厚外套、手套、围巾等,甚至地下冬眠的动物、安静的小草、小花,都是内隐的冬天的特征,而故事明线就是温妮刚开始不喜欢冬天,但当她用魔法让自己的花园变成夏天之后,自然之反抗、人们的反常,又让她感觉此时的夏天并不可爱,她又回到了冬天,真正感受到冬天是可爱的。因此,我想将阅读的目标定位为明线,但此明线也希望通过孩子来感受,而不是由我说出,我希望我的孩子懂得感受,并能够经由自己思维而表达。于是,我再次细读文本,并将资源里的图片进行整合做成了图文合并的PPT,免得讲述时会突然因为画面消失出现大段文字而破坏意境。为了学习温妮的魔法语言,让之与小朋友们接触到的魔法语言链接,不至于突兀,我从网上查找关于温妮的视频、音频,学会了温妮的魔法语言:阿巴拉卡塔巴拉。课堂开始了,出面封面,习惯性地不说话,看着孩子们,看看他们会有什么表现。会读字的孩子说出了:冬天的温妮。“温妮是谁?”试图搜索孩子们脑中温妮的形象。“冬天,下雪了。”“地上有蛇”孩子们习惯了看图直接感知,并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这个人叫温妮,我们跟她打个招呼。”希望通过与温妮问好而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温妮这个人身上,探究这个人是个怎样的人。“温妮你好”,孩子们与她问好了。“看着她,你猜一猜温妮会是个怎样的人呢?”问题比刚才更具体了。“她有红红的鼻子。”直观的形象首先印入孩子眼帘。“她有长长的围巾”这个孩子也是被人物显明的外貌特征所吸引。“她有一根棒,是魔法棒。”他可能接触过温妮的故事。“是的,她有魔法棒,那她会有什么本领呢?”问题的讨论指向了温妮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外貌描述了。“她会变魔法。”、“她会爬树”孩子有的是从魔法棒推测的,有的是根据图片上的树推测的。“是的,温妮是一个有魔法的人!。”今天她又会变什么魔法呢?“冬天变成夏天。”也许这个孩子看过这个故事,也许他是推断的。没有回应他的说法,希望给孩子们一点悬念,我的故事开始了——扉页:温妮在屋子里,外面白茫茫的一片,屋沿上挂着冰柱。孩子们细细观察,将这些特征都表达出来了。一个孩子还能说出冰柱,我真是惊奇。“温妮站在窗边,一边发抖一边朝外看着,她的花园被冰覆盖了,池塘里结着厚厚的冰,屋檐下悬挂着尖尖的冰柱。我烦死冬天了。”孩子对这些冬天的特征刚才在扉页中已有讲述,因此,这里就不再提问,希望他们能够得到文学作品优美语言的熏陶。接下来是故事的第二个主人出现。我打开画面,停顿,看着孩子们,他们发现了:“猫”。“这是温妮的猫,它的名字叫威尔伯,它从猫洞里钻出来,它的脚湿漉漉的,胡子上也结了冰,威尔伯也烦透了冬天”。“温妮和威尔伯都不喜欢冬天,怎么办呢?”希望孩子们能想到温妮的魔法。“她会躲进家里”、“她会变魔法,变成夏天。”熟悉温妮故事的孩子自然想到了魔法,这个问题不算难。于是,故事继续——“突然,温妮冒出了一个主意,她放下手中的活,搬出她的大魔法书,认真的读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温妮穿上厚厚的大衣,戴上绒线帽子,穿上雪靴,戴上手套,围上围巾,最后她拿魔法棒朝外面走去。威尔伯一年四季都穿着长毛外套,它也跟着出去,它感觉将会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会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呢?”问题抛向孩子们,希望他们有一些想象。“变成夏天了。”孩子们的回答理所当然,没有拓展,缺少奇思妙想,是我的问题太笼统了?“温妮的院子变成了夏天,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修正问题,尽量问得更具体些。……孩子们似乎想象不到会发生什么事。我没有再纠缠于这个问题,希望通过后面的内容来体会温妮的感受。“温妮闭上眼睛,数了十个数,1、2、3、4、5、6、7、8、9、10,她又挥了五下魔法棒,跟里念着咒语啊吧拉卡嗒吧拉,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惊奇的语气,加之慢慢揭开的图片,一片意想不到的图景出现了——”“夏天到了。”孩子们惊奇地叫着。如他们所想!“是啊,正如你们所想的,温妮变出了夏天,太阳在温妮的房子上空明晃晃地照着,天空碧蓝,所有的雪都消失了,温妮房子周围不再是冬天了,而是阳光灿烂的夏天。温妮脱掉她的羊毛外套,脱掉她的绒线帽子,脱掉她的雪靴,她的手套,还有她的围巾……”她感觉夏天真好啊。“可是,动物们被吵醒了!?”疑问的眼神看着孩子,他们会想到什么呢?“动物在冬眠。”“蛇在眼觉。”“还有熊也冬眠”原来孩子们还有冬眠的科学常识,他们理解了动物们为什么而吵。“这些花?”再次询问孩子。“花开了。”、“花被太阳晒得要死了。”孩子们回答得很好。“动物和小花、小草都不喜欢这时候的夏天。这时候一阵奇怪的声音——”留白!新一页翻开,孩子们看到“好多人都来了。”“是的,他们知道了温妮这里是夏天,大家都来了,在这里脱掉厚厚的冬衣……在池塘里玩,丢桔子皮到花园里……”“温妮感觉怎么样?”“她觉得不开心。”“他们不讲卫生,温妮不高兴。”“他们乱糟糟的,温妮不喜欢。”孩子们是能够感受美好的,当看到这样乱乱的、不讲文明的行为时,他们是能敏感地觉察的!“花园里人越来越多,温妮都没地方站了。这时候温妮又听到一阵铃声……”“原来是卖冰淇淋的。”“温妮再也无法忍受了,她举起魔法棒……”孩子们静静地听着,温妮又将冬天变回来了,她和威尔伯一起在温暖的窝里。“想着刚刚发生的事情,他们会说什么呢?”这个问题希望孩子们能表达出温妮的感受,也是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意思。“她对威尔伯说,我爱你。”“她说,我喜欢你。”孩子们竟然是体会的两者之间的情感,这是他们看到的朋友间、亲人间最自然的交流。“温妮想着刚才是冬天,她变了夏天,后来感觉夏天太麻烦了,又变回了冬天,这时她会说什么呢?”希望孩子们通过思考能想到。“冬天真好。”有孩子想到了,他是善于思考的孩子。“她说,夏天好的,冬天也好的。”哦,我还真没想到有孩子能够这样说!“是啊,温妮此时感觉冬天也挺美啊。温妮是个会变魔法的人,她还会变更多的魔法呢,你想知道吗?你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网上找一找,然后买书看一看,也可以带过来和大家一起看。”前几天看到这个班的图书角没有孩子光顾,我感觉不太好,因此,我希望将孩子们引向书籍,也许是我对温妮特别感兴趣吧,因此,将书的方向引向了温妮,其实此时想想,根据冬天的主题,我引导的方向应该是冬天的话题才对,哈哈!突然生成的想法,还真不成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