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沐浴着阳光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让语文教学沐浴着阳光

ID:287593

大小:14.28 KB

页数:5页

时间:2008-07-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艺术,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高雅与俚俗,均有其顽强的生命力,艺术具有惊人的魅力!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能像艺术那样,磁铁般地吸引着我们的孩子,那我们的教学必定会成功,会到达一种意想不到的境界。而极具冲击力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倡导“以人为本”,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体验,抓住学生喜爱艺术的心理,如何把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引入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体验出发,让学生能在艺术般的语文教学中感悟文化,享受幸福,以此解放我们的语文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借助音乐渲染情境,铺垫情感。   音乐与文学一直是相伴成长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在教学中灵活准确地运用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铺垫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集中精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只是选取的音乐,要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要和谐,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使学生引起共鸣的目的。在新课开始时播放音乐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也可以是在教学重点段,通过音乐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  1、用音乐导入新课:一种注入了音乐灵性的开场白,能起到抛砖引玉、创设氛围、调节情绪之用,达到曲在此而意在彼。目的是为了“引出”,它是一折“垫戏”,垫得好,可起烘云托月之效,曲已是“百尺竿头”,意却要“更进一步”。  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一文时,我先播放国歌的前奏,学生在庄严的乐曲中肃然起立,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这时再谈话导入:你想知道这首歌是谁创作的?当时是在什么情形下创作出来的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板书课题,齐读)。一时间,学生的情感全被“撩拔”了起来,踊跃地投入这节课的学习当中。   2、用音乐创设氛围:能让每一个同学“入戏”,可算得是教学上了高境界了。这里创设氛围便尤其显得重要。播放的乐曲能让学生随其喜而喜,随其悲而悲,随其怒而愤,随其虑而忧……从而进入角色,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矣。   如课文《让我们荡起双桨》描写了孩子们在北海公园游玩的欢乐场面,教学中课文读完之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乐曲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孩子们在欢乐的乐曲声中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北海公园,激动之情溢与颜表。音乐在课文中显示了它的无穷魅力;在课堂,音乐渲染,同样可以震撼幼小的心灵。音乐象文学一样,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它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直接,更贴切,因而更易于使学生激起与课文相似的想象和联想,以至心驰神往。在实践中,我深感到通过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情境创设能为学生的形象思维提供更为直观、更为具体地形象。同时,也可唤起他们记忆中的有关表象,为大脑进行再创造思维奠定基础。因此,我常采用一些创设情境的办法:辑录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音:(雨声、流水声、鸟鸣声、各种车子的鸣叫声……等),用音响渲染气氛创设情境;配制挂图和投影;用直观场景创设情境;编排小品表演,创设情境;运用录像,创设情境……如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运用头饰、投影的同时,播放蛙鸣声,创设情境,用听觉效果增强视觉效果,使学生感到新颖、别致,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保持他们乐学的高昂情绪。   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特别喜爱观看动态,特别喜爱动手等特点,我就特别注意有机地、尽可能地选择教具和有关现代媒体的优化组合运用。通过恰当的、巧妙地优化组合,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教材中抽象的叙述化为直观的演示,将静态的图文化为动态的图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愉快地参与学习,增强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教学《雨点》这一课时,书上提供的插图是静止的,无法让学生体会出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四种不同状态,此时可采用媒体的优势,同时将观察、联想、想象、表演等感性的学习方式与读有机相融。当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边读边演时,不由得你不感动!孩子们的肢体语言、情态语言和有声语言竟能如此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而整个课堂也会显得生机勃发!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更应如此。教学不应是千篇一律,更不能模式化。根据年段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保持着乐学的激情。  1、操作式。  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比赛、画图、唱歌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智能发展。例如:教学《小池塘》、《鲜花和星星》时,让学生根据课文、诗意作画,变文字为画面,从文字进入情境,让学生学得更活更实。  唱歌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唱歌能活跃气氛,激活思维,发展想象。因此在教《江南》、《家》等课文时,可以变背为唱,“使学生获得比其他形式更直接丰富、更生动的感受。”  2、游戏式。   游戏能激发兴趣,引起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想象,认识世界。如《秋姑娘的信》这课的教学,可设计游戏活动,让一位小朋友扮演秋姑娘送信;教学《做什么事最快乐》时,可让学生把自己变成小青蛙,向朋友们打听“做什么事最快乐”,这样融观察、复述于游戏之中,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3、表演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这种强烈的表现就是用动作来进行表演,由孩子们自己进行以动作为基础的课文表演,能使他们更直接地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激活创造意识,维持乐学情趣。  例如《春笋》这一课,孩子们扮演了雷公公、春雨妹妹、春风姐姐等怎样唤醒笋娃娃,笋娃娃又是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孩子们全体参与,不仅表演出了“一个一个”、“冒”的过程,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得让他们了解了春天,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心理,营造出一种人人动脑、动手、动口的学习氛围,把信心和快乐还给学生,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艺术的教学方式,可促使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可使他们学得既主动又快乐。  二、借助绘画再现情境,积淀情感。  国画艺术讲究“空白”,在墨分五色的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任人遐思,可以是长空万里,也可以是碧水千顷。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也要讲点留白。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授业”,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驰骋思想的骏马,用已有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阐释,去演绎,去“补白”,去创思。教学中借助课堂的留白让学生通过绘画去“补白”,进一步激发心中的情感,因为图画是形象的,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  1、巧用简笔画:在用绘画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简笔画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艺术的直观手段,它通过运用简洁、洗练的绘画语言,勾勒出事物的大概轮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恰当灵活地使用简笔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而且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讲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时,让学生尽情的展开想象在庐山不同的地方云雾还会像什么,并请学生到黑板上随手通过简笔画勾勒出来,使学生进一步清楚地感知了庐山景色的秀丽。  2、看图入境、绘画悟情: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这些插图或表现课文的中心,或揭示课文的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现故事情节,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若能充分利用,则会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庐山云雾》一课时,我制作了课件,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美了《庐山云雾》后,再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美术的同学可以画一画此景,爱好音乐的同学可以挑选一段合适的音乐来抒发自己此时的心情,并此音乐作为背景进行配乐朗读。这样,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迁移了,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使语文与音乐、美术相融合,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艺术美。  再如《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教学时,借助图画激发学生的情绪:“这是人们拍摄的海底世界,这里有些什么呢?请你也当潜水员到海底去看看吧!”眼前的图画,一下子罩上了情感色彩,学生用自己的目光新奇地观赏着这奇异的景色,孩子几乎全身心地倾注在这图画上,沟通了他们储存的海底表象,犹如变为潜水员,穿行在丰富的海底世界……课文上的词句仿佛复活了,他们愉快而生动地描述自己看到的海底图画。学生利用插图这一表象,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驰骋,创新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再把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课后根据课文描述和自己的想象,绘画出一幅“海底世界”图,进行展览评比,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新课改中的教师该如何做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那么作为新课改的教师该如何做呢?经过一段时间来的教改实验和反思,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从而有效地规范和提升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行为。我们经常讲"新课改",天天在进行"新课改",但究竟什么是"新课改",又有几人能说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很容易导致"新课改"的异化。由此看来,我们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等教育理念方面就必须重新认识和更新。   二、调整角色地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就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要有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审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评价内在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三、做好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职业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应经常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即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综合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念化。自我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从而不断改变自己和提高自己。   总之,作为新课改的教师,就应该拥有新的头脑,新的思维,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为培养拥有新头脑、新思维的优秀学生而努力。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