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策略探索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策略探索

ID:287594

大小:24.8 KB

页数:9页

时间:2008-07-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认真审视现实中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难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分追求语文学科内部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技能训练的系统性,过于强调“字”“词”“句”“段”等知识的条块状,过于生硬地把能力体系分解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使之各自为阵,相互分离,即使偶有结合,也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内部,况且这种结合往往维度单一,视野狭隘;同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承,忽视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忽视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等等。这样那样的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所带来的教育弊端日益凸显,它主要表现为:容易造成本来完整的知识的割裂,容易造成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不利于构建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因此就有必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综合化策略的探索,以便能有力地改变这种境况。   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实现综合化呢?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策略进行粗略的探索。   一、知识与知识综合概括------实现理论与理论的综合,形成语文综合性的知识体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不仅追求“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技能的整合,而且提倡多学科联系、跨领域学习。这就为语文学科渗透科学教育、加强人文教育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课程保障,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养成和提高开辟了空间和途径。   (一)整合学科内多维知识综合概括   语文学科是一门多方面多侧面综合性强的学科。从知识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能力来说,有听、说、读、写;从大的体系来说又分语知、阅读、写作,从大的目标来看,语文教学中还须十分注重智力的开发,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开发。因此,进行语文教学必须充分认识这门课程的特点──综合性,课要上得立体化,这也是一种“大语文教育”的构思。   比如诗歌,传统的教学认为主要不外乎就是读读,说说,然后理解罢了。但其实除了听,除了说,除了读,我们还可以把写作引入诗歌教学中。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时,可让学生用自已的语言来描绘美丽的湘江秋景,进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教学《孔雀东南飞》可让学生把诗歌改编成戏剧,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主题和人物。   (二)建立学科间知识综合联系   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并渗透到其它学科之中。然而,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却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把语文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所以我们必须打破桎梏,让语文与其它学科建立起广泛而实质性的横向联系。为此,语文学习可以和科技、艺术等其他学科联姻,将其他学科内容渗透进来,吸收其他学科的内容,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走“大语文”学习之路,丰富语文学科教学的内涵。   比如:学习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语文本身的东西,而且要引入美学原理以及物理学上的相对论,只有基于以上东西,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的把握这篇文章的内涵。   二、知识与现实综合联系------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综合,构建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综合,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构建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语文学习的反复实践性决定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语文的思想性、人文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   那么,怎样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与现实综合联系,构建语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呢?笔者认为其要求可概括为三句话: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去。   (一)营造生活环境,增加学习兴趣-----“从生活中来”   “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这句教育名言如今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只有将兴趣点燃,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积极进取者,才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真正主人。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将语文与生活接轨,无疑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洁白的墙壁、固定的黑板、插秧式的桌椅……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整齐划一,但它却缺乏一种温馨的乐学环境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教室变得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例如:有些课文我们可以把学生座位打乱,处理成记者招待会、辩论赛、诗歌朗诵会等。   2.转变角色观念,营造生活氛围。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我们应该让自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我们应该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观念,时而是“导游”,时而是“主持人”,时而又是“魔术师”,将课堂变成“超市”、“游艇”、“播音室”……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空间,让他们成为一个个个性张扬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挖掘生活因素,促进个性发展-----“在生活中学”   教学实践证明:凡是和学生们生活贴近的,形象直观的内容,学生都容易接受。这就告诉我们:学生个性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生活。我们应该善于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因素,让学生在生活中点击语文。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感悟   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识水平的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自生活情景中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内在学习动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生活与语文学习之间的联系,在实际运用中学习语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抓住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教材编写者头脑里特有的。语文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语文。同时,“情感的升华是源于生活实现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尽量地运用图片、描述、想象等手段,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形象性、再现性,创设一个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悟生活,提高语文能力。   比如上《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环境》时,刚好是非典非常猖狂的时候,教师一走进教室就问学生:“知道非典为什么会发生吗?”学生非常热烈,七嘴八舌,最后学生得出结论:是环境的破坏造成这一灾难,是环境开始报复人类。由此教师再提问:“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创造更好的环境?”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的过渡到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   再如: 在上莫泊桑的《项链》时,可以告诉学生,好的作家,安排情节不仅要“出乎意料之外”,而且要“合乎情理之中”,这篇文章初读时,最吸引人的一定是它的情节,尤其是结尾那“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真的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中,那它是不是“合乎情理”呢?请学生做一回侦探,去文章中找找,前面有没有蛛丝马迹表明这结尾虽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呢?这下子,学生兴趣大增,比生硬地让学生去分析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要事半功倍。   2.模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之中,除了提供给学生直接感悟外,还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寡已不再重要,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学应当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其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未来的社会成员,高中学生必须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学会与同伴密切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利用模拟生活情境,安排合作交流。如教学海伦?凯勒的《给我三天视力》一文,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思索:“同学们,今天我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聆听老师亲切而又自然的教诲,也许我们会觉得这是很平常的事啊。可是我们是否能想像到,假如我们只有三天视力了,我们将怎么过?”这个问题的答案具有多样性,我们就可让学生在模拟生活情境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学习。每个学生都要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思考结果,其他成员认真听。交流后,结合课文作者的想法,谈自已的看法,可发表异议,也可补充说明。小组长负责归纳本组成员的意见,准备全班交流。这样,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欲望,获得了被他人尊重和分享成功的需求。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养成了和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初步感受到了与他人合作的益处。   3.解决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需要语文,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必须依靠语文。学以致用,知识才能成为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他们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学习了写通知,各种各样的会议通知可以让学生拟写;师生在比赛中获奖,可以让学生写贺信;电视上出现了新产品,可以让学生编广告词;元旦春节,还可以让学生编写春联互相赠送……这样,让学生投身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引入了一泓不绝的活水,使他们切身体会到生活需要语文,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服务的。   (三)拓展生活空间,培养实践能力-----“到生活中去”   语文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如我们在每周的语文课中开设一堂“谈天说地”课,主要内容有:生活事件、人物画库、生物写真、景物扫描、心灵感悟、品评书报、影视感观、焦点透视。教师当学生实话实说的主持人、向生活进军的引路人,学生的目光就被引向了生活,都来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比如寒假布置学生去关注身边的使人困惑,令人思考的事件、现象。这个学期回来,开了堂主题为“峰言蜂语”(模仿浙江电视台)的谈天说地课,结果学生的反响出乎竟料的热情,在争着的发言声中,在热烈的讨论声中,在激烈的辩驳声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社会知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合作讨论能力不也得到了提高吗?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探索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加强了校内外、课堂内外的教育整合,把语文课程延伸到了学生生活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使社会(社区、家庭乃至大千世界、自然风光、传统文化)都成为语文课程教育的资源或场所,使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受到语文教育,同时又让学校的语文教育在各种情境中发挥作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不再停留在认识层面上,而是纳人了课程实施的视野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有利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中沟通,心灵世界与多彩生命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诗意体验生活的感悟能力。   三、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实现理论与过程方法的综合,创立语文课堂综合化的方法新体系   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教给学生以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过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联系、比较、想象和质疑,将知识与方法综合渗透,实现理论与过程方法的综合,创立语文课堂综合化的方法新体系。   (一) 指导学生联系   联系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读了前面不顾后面,读了后面又忘了前面,孤立地阅读词句,孤立地理解词句,不会分析词句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会分析文章的伏笔和照应,更不会综合地分析文章、理解文章,从而导致了自主阅读能力的低下。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体会文章隐含信息,如学习《拿来主义》的第九段,理解这一段中的“鱼翅”、“鸦片”、“烟灯”、“姨太太”时,可联系第一段中的“学艺上的东西”、“古画新画”、“象征主义”就可以想到第九段提的是文化遗产方面的问题,再理解内容就容易多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阅读,来理解文章。如《故都的秋》学生很难理解作者郁达夫既爱秋、颂秋,为何笔下的秋却如此的凄清、悲凉,此时只要引导学生去联系郁达夫其人及写作其时来考虑,则难点不攻自破。   (二) 指导学生比较   提高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现阶段有相当多的高中生还没有学会比较的阅读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缺少比较意识,未认识到比较阅读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把视野放得开拓一点,尽可能地把以前所学的文章作个筛选,在选材、构思、形象刻画、表达方式、语言运用、主题思想等方面作些比较,将材料进行一番分析比较、加工整理后,从中挖掘出更为深刻的疑问来。如《荷塘月色》与《荷花淀》语言运用的比较。朱文把荷叶比作“亭亭的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给人以美感;而孙文把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荷花比作监视白洋淀的“哨兵”,给人一种庄严感。为何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写呢?一个以美景反衬不平静的心情,一个以庄严之景显示军民同仇敌忾的心情。《药》中华大妈在劝儿子吃药时说:“吃下去罢----病便会好了。”吃下药后却说:“睡一会罢----便好了。”这两句句式相同,后一句却省了一个“病”字,原因何在?它体现了华大妈坚信吃下去药“病”便没有了。这也看出了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我们还可以对《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白杨礼赞》和《风景谈》进行比较。   (三) 指导学生想象   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寞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文学创作需要有想象的参与,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想象的参与。读者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优美意境,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涵,丰满人物的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阅读想象力是人们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词语所提供的间接表象,重新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如在进行戏剧教学时,我们无法在学生面前展示戏剧人物在舞台上的风采,教学时则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就应启发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在脑子里再造出剧本所展示的戏剧人物、场景、情节、思想感情等,并把它们与现实生活和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使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触发,从而进一步丰富、加深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   再如,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呤留别》中,文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李白超凡脱俗的想像,但如果只是在读了文章后教师生硬的点明这一特点,学生往往感受不深,仅仅只是被动的接受,相反,如果在上课前布置这样一道作业,“你最想去而又没有去过的是什么地方?请你运用想像,用笔来描述《梦游*****》”。学生通过自已的写作过经历,再回来对照李白的这篇文章,才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李白的超凡脱俗的想像。   (四) 指导学生质疑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产生的问题常常能显示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转变程式化的内容,以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祝福》时,在分析人物时,就可引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对小说的人物祥林嫂一般我们会关注哪些方面?”通过讨论,就可以概括出关注两大方面:一是祥林嫂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有哪些性格特点?二是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然后组织学生去探究,去讨论,去解决。这堂课总得效果显著。   四、知识与情感综合融合------实现授知与激情的综合,达成语文课堂综合化的目标新体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那就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它又指明了教师要最大可能的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课堂上的师生充满激情,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将知识与情感综合融合,实现授知与激情的综合,达成语文课堂综合化的目标新体系。   (一)选择恰当的启情支点,以学连情   高中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是情感目标达成的基本支点。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启情支点,以学连情,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情感体验,而达成情感目标。选择启情支点,应考虑素材本身的情感教育因素和学生心理接受水平。同一素材,启情支点不同,在情感教育上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适用的对象也不同。如:在上《道士塔》时,可以这样导入来启发学生的情感:有人这样说过,敦煌石窟的悲剧就是中华民族的悲剧,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为什么把敦煌石窟的悲剧和中华民族的悲剧等同起来呢?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想不想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敦煌石窟的悲剧呢?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以思启情   学起于思,对于认知目标的达成,一般来说有明显的界限,学生对某一知识的认识或知或不知;而情感目标则不同,情感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发生态度变化。因而,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思启情。如:在教学《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假如三天后,你的眼睛再也看不见东西的,你打算怎样来安排这最后的三天光明?让学生谈谈他们自已的看破法,然后再来看看残疾人作家海伦凯勒又是怎样来安排她假如有的三天光明?通过比较,学生就能比较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强烈地求知欲望和对人类的真挚友爱。   (三)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动激情   要实现授知与激情的综合,达成语文课堂综合化的目标新体系,就必须依赖于多样的教学方法,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动口辩论、动手操作、参观实践、角色扮演等活动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一定的情感目标。这是实施情感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辩论课:动口激情 学生情感的激发很大一部分在动口辩论中形成或提高。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分析别里科夫这个人物,为了使学生对这个人物有更深刻全面的把握,可以设置这样的辩论:有人说,别里科夫真可恶,是个可憎的人;可也有人说,别里科夫真可怜,是个值得同情的人,对此,你赞成哪一种意见呢?学生当然是争着辩着,在此过程中,对人物的理解当然也进了一层了。   实践课:参观激情 现场参观进行实践活动教学是情感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 :作文课《写出人物个性》按一般的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来安排课堂教学,总感觉不是很理想,学生兴致也不高。后来我把这堂课处理成一堂实践课:把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写人物片段,要求是对方组的成员。写好后,让一组学生读,让另一组学生猜,猜出来了,那写的学生组得分。最后,评出表现最好的组以及最佳个人奖,给予一定的奖励。结果,这堂课非常成功,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来写出人物的个性。   演艺课:角色激情 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可以在角色演艺中获得。如上戏剧类文章就可以让学生抽时间进行演艺,通过揣摩扮演,学生对文章主题人物的把握一般会更进一步。当然有些小说,诗歌也可以上成演艺课,如《项链》《孔雀东南飞》等都可以让学生改编成剧本,这样一方面提高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对课文的把握就不会再停留在表面了。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化探索可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语文教学观,可突破了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孤立封闭的语文教学观,用联系的、综合的、开放的观点来理解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课程呈现出广阔而多维的空间,把语文课程带进了历史文化、人类生活的大背景中,带到自然世界、科学世界、自我世界、社会实践中,带到与其他学科进行纵横联系的视野中。语文教育由此而拥有了宽阔的渠道、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形式。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