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下半年初中教研主要工作
1、扎实实施理想课堂建设工程,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①深入落实孙局长在全区暑期领导干部读书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理想课堂建设工程。制定各学科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各课型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制定下发《临淄区课堂教学“三课型”达标活动方案》,大力实施教学模式研讨和练课达标活动,用三年的时间分期、分批完成全部教师的模式教学达标活动,提高全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课堂改革要重实效,重效益,要抓实双基,培养能力,提高质量,让课堂成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②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交流活动,针对全区各初中学校基本普及电子白板或投影的实际,研讨交流新形式下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寻求突破课堂教学改革高原期的新途径。引进与开发相结合,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学科教学媒体库。10月份举办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
③强化督导评价,搞好过程性课堂教学改革指导督查工作。进一步细化评价方案,用评价促进理想课堂建设深入实施。全区继续实施课堂改革专项评价,并且逐步加大其权重,评价拉开档次,让优劣各得其所。在教学工作会议上表彰理想课堂建设先进学校。
2、大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提高教师学科知识建构水平
①落实《全区中小学学科知识建构实施方案》,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网络教研、学科培训等多种形式,搞好学科知识建构活动。发挥辛店街道教师学科知识建构研究的示范推动作用,通过学科知识建构活动,增强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课堂效益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建构的能力,增强学生可持续自我学习的能力。本学期的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将强化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运用、学科知识建构、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等方面的考察。
②各初中学校要为教师配齐配全本学段学科教材和跨学段学科教材,使初中教师在短时间内精通本学段学科教材知识,完成本学段学科知识建构,并逐步掌握高中、小学段相关学科课程的基本知识,逐步完成教师的大学科知识建构。
③加强校际交流,完善以区属学校为主的城乡教师结对研究组织,实现城乡资源共享,提高全区教师教学水平。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作用,将每个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带两名参加工作4年以内的教师作徒弟的工作继续深入、加以完善,促进年轻教师成长。各校要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指定指导教师,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切实抓好落实。
⑤继续完善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建设,促进教师自我完善、不断提高。各学校要在前期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完善教师教学业务档案的途径和内容,每学期开学后的两周内各校将各学科教师的纸质业务档案报送区教研室存档。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强化教学常规落实
①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和《临淄区教学常规实施细则》,突出教学常规的学校责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执行力。制定过程性常规督查操作和评价细则,加大对学校教学常规的督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校加以解决。区教研室将在检查、视导的过程中采用随机抽查、点名检查、按班级任课检查等形式进行检查指导,用抽样结果来考评学校,促进学校抓全体教师、抓教学常规的方方面面,用教学常规的扎实落实来规范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②建立教学常规管理的交流学习机制,举办教学业务校长培训暨管理论坛,10月份召开教学常规管理现场研讨会,培植典型,总结经验,相互交流,促进面上工作的提高。
③鼓励各校开展常规管理创新与改革。加强备课改革,提高备课的时效性。对近五年参加工作且没有完成一轮教学任务的年轻教师实行纸质手写祥案备课,并在过程性视导和终结性督导中重点检查。重视集体备课的操作过程和实效,强化对集体备课的研究和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各学科结合网络教研建立学科备课资源库,供教师参考。
④加强课程管理与研究。按照上级规定的科目和课时开好课程。研究各学科课程开设的现状与规律,合理开设课程。地理、生物、历史等课程的开设问题由普教科负责解释。开展学习方法课试点工作,并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迎接10月份省、市对我区的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工作。
⑤加强教学进度的管理与控制。继续制定进度到周的教学进度,统一全区学科单元检测时间和次数,根据教学进度和单元检测要求组织质量诊断检测工作。
⑥根据《临淄区初中2008-2009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的要求,继续做好音、体、美、计算机、英语口语、普通话、规范字的抽测工作。
⑦加强毕业班教学管理,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质量的措施和途径。
抓好初二地理、初三地理、历史、生物、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工作。认真研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本原则,搜集试题命题信息,召开教学研讨会,命制模拟试题,指导好该年级的教学和复习工作,搞好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为下一步全面开展的学业水平考试奠定基础。
4、改革评价与考核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①扎实落实《临淄区初中2009-2010教学质量评价方案》,改革中考评价方案,研究新形式下中考评价策略,用中考评价的杠杆作用,撬动学校、教师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学困生的学习进步,采取得力措施培养优秀生,为高中学校输送优秀生源,促进我区教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评价之中,促进学校关注各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将严格按照《评价方案》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评价,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落实,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
②建立全区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检查力度,用常规的落实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二是强化对学校组织期中、期末考试的监管,调研探讨新形势下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形式和成绩运用策略,力求使学校的期中、期末检测发挥出他的最大效益。继续进行命题改革。尝试进行分层次命题和分类别命题。深入研究素质教育环境下的检测内容与学生的考试能力培养策略,促进各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三是抓好单元过关检测工作。各校各学科要严格按照全区学科教学进度和单元检测要求和次数安排组织搞好单元检测工作。单元检测实行等级评价、粗线条评价,重在检测、诊断、纠错、调整、落实。各学科要将各单元的检测试题上传网络供教师选用,各学校、各学科的单元检测试题及成绩分析等要及时通过网络上传区教研室学科教研员。结合视导督查和督导评价强化对单元过关检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学生的学科知识得到建构和提升,确保日常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