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品德与生活 一年级第一单元《新朋友 新伙伴》第一课时
二、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品德与生活”常规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上学了》中的第三课《新朋友新伙伴》第一课时。课堂上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击鼓传花”,“找朋友”, “画朋友”。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小朋友们交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观察并画出自己的好朋友,引导孩子们逐渐深入了解自己的新朋友、新伙伴,进而喜欢他们,和他们共同交流、学习,启发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
三、教学目标:
1、熟悉老师和同学,表现对老师与同学的喜爱。
2、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3、锻炼学生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认识新朋友。
五、教学难点:
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歌曲录音《找朋友》、《永远是朋友》;(2)美术纸若干张;(3)教师小时候的照片一张。(4)轻音乐一首。
2、学生准备:(1)自我介绍的内容;(2)自己的作品(绘画作品、歌曲、舞蹈等);(3)彩笔。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 : 游戏“击鼓传花”,自我介绍。
老师:小朋友们,现在你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你们高兴吗?
学生:高兴!
老师:能认识你们老师也很高兴,你们想和老师成为朋友吗?
学生:想!
老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朋友、新伙伴。【板书课题】
老师:王老师不但想知道你们的名字、年龄,更想知道你们喜欢什么?爱好什么?你们愿意告诉王老师吗?
学生:愿意!
老师:好,那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击鼓传花”,鼓声一停,谁接到了花,谁就勇敢、大方的到前面来介绍自己,让王老师和同学们记住你。【开始进行游戏】
学生:我叫董航,今年7岁,我喜欢玩玩具。
学生:大家好,我叫王莹,今年6岁,我喜欢吃苹果。
老师:王莹同学很有礼貌,能先向大家问好,再介绍自己。
学生:大家好,我叫柳源,我今年6岁,我喜欢跳舞。
老师:我们大家欢迎柳源为我们跳一段舞蹈好吗?【表演舞蹈】
学生:大家好,我叫李博,我喜欢唱歌。
老师:你都会唱什么歌呢?选一首歌给大家唱一唱吧【学生唱歌】
学生:大家好,我叫张琪,我喜欢画画【展示作品】
这是我自己画的画,你们看,我画的好看吗?
老师:你真是一个小画家,画的真棒!
老师:听了你们的自我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介绍一下自己,你们想了解王老师吗?
学生:想!【投影照片】
老师:大家好,我叫王艳玲,我很喜欢弹琴,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我家有五口人,有我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我在家里是最小的,所以他们都很疼爱我,关心我。小朋友们记住王老师了吗?
学生:记住了。
老师:你们愿意跟我做朋友吗?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
活动二 : 放歌曲,找朋友。
老师:老师也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好朋友,有一首歌叫《找朋友》你们会唱吗?让我们一起唱一唱这首歌吧!【放录音,师生齐唱歌曲】
老师:现在你们都是新朋友新伙伴,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交流活动,向你的朋友互相介绍自己,让他们更加了解你,你还可以和你的新朋友们一起画画、唱歌、跳舞、做游戏等等,然后告诉老师你认识了谁。【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后,汇报你认识的新朋友】
学生:我的新朋友是刘阳,他今年7岁了,他最喜欢吃鱼,他的字写的很工整。
老师:你还对谁有了更深的了解?
学生:我喜欢李思瑶小朋友。
老师:为什么你喜欢她呢?
学生:因为她总爱帮助我,有一次在上美术课时我忘记带彩笔,李思瑶就把她的彩笔主动借给我用,所以我很喜欢和她做朋友。
老师:是呀,李思瑶同学能主动帮助自己的同学,真是一个好孩子,同学之间就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样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老师希望你们都能与你们的小伙伴团结友爱、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你们能做到吗?
学生:能!
活动三 : 画朋友。
老师:【投影展示画像】同学们请看,猜猜老师画的是谁?
学生:是付丽丽。
老师:他猜的对吗?
学生:对!
老师:你们怎么知道是付丽丽小朋友的?
学生:我是从他的头发、脸型和衣服看出来的。
老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请付丽丽小朋友到前面来,看看到底像不像?
学生:像。
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最要好的朋友画下来,记住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包括头发、脸型、五官,看谁画得又快又好。【放轻音乐】
老师:【展示作品】猜猜看,他画的是谁?
学生:是赵禹昂。
老师:对吗?
学生:对!是赵禹昂。
老师:请被画的同学签个名吧!
老师:这又是谁?
学生:是安琪。
老师:你也来签个名吧!
老师:同学们能非常用心的画自己的朋友,可见大家都很珍惜这份友谊,老师有个提议,大家可以把自己画好的画写上自己的名字送给你的好朋友,让他永远珍藏好吗?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新伙伴,祝愿大家以后每一天都和自己的朋友开开心心的度过,让我们这节课伴着优美的歌曲《永远是朋友》结束吧, 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同学们再见!【放歌曲】
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最重要的是活动性。因此,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进行“教学”。要创设有趣、能吸引孩子的活动。引领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领悟,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在本节课堂上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击鼓传花”,“找朋友”, “画朋友”。通过游戏“击鼓传花”,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很自然的进行自我介绍,这样避免了孩子上课时胆小、不爱发言的现象。不论是哪位小朋友接到了花,都能很自然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爱好……甚至还能把孩子潜在的能力得以发挥。如:唱歌、跳舞、画画等等。教师在自我介绍时利用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不仅能够引领孩子进一步了解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学中,我适当的加入了歌曲《找朋友》,紧紧围绕“朋友”这一主题进行愉快式教学,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新朋友、新伙伴,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彼此的友谊。在“画朋友”这一环节,我事先画好了班里一名同学,抓住这名学生的外貌特征,如头发、脸型、五官、衣着等,让学生一看就知道是班里的哪位小朋友,这样提醒了学生如何画好自己的新朋友。其实,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要想画好人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经过教师的细心引导,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画好自己的新朋友。
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是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还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时,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