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解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解读

ID:289539

大小:16.3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0-01-0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解读 一、语文的性质与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生”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表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 语文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综合素养是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将语文课程和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因此,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生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新的理解。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语言心理机制为基础,具有对本国本民族文化背景熟悉的有利条件,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大量的实践机会,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汉字是平面型方块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都存在一定的理据,汉字丰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长期以来,汉语和汉字对中华相互影响,也相互适应,汉语和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语文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要充分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向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适应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省略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重温新课程标准二(语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