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文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文科教研组在学校的带领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积极创设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努力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各项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常规教学,使“三课”落到实处
文科教研组本学期主要进行了“三课”的说、讲、评工作,是本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更是本组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学期初学校的整体要求,每个成员均上了不同形式的公开课。其中包括新任语文的史运红、地理的许维军、历史的季春骁,三节新教师汇报课和于德祥、杜金叶两位老师的观摩课。从整体上看,五节课的课前准备是充分的,五位教师的授课态度是严谨的;五节课尽管课形不同,但是都能体现新课改的思想,都能体现教者的创新意识,都能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为教学目标,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这当中,老教师虽身经百战,却依然执著,谦虚严谨;不论年轻与否,均与学生融为一体,师生配合都是那么默契;说课与评课过程是“三课”活动的重要环节。五节课的评课得到了学科内外老师们的大力支持,评课积极热烈,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使讲课着与听评课者都受到一定的教益。因此,我们觉得:“三课”的活动形式的确是开展学科教研的良好方式,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下去。
二、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围绕科研搞教研
本学期,一方面我们加大了对各个教师的检查和管理力度,另一方面,强化了备课组的科研职能。我们的公开课以备课组为单位,由点入手,带动全面,加强了以“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疑点”为主题或课题的研讨与交流。教研活动逐步引向深入,本学期我们以 “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为主题,发起了教学研讨活动。主体鲜明,侧重点明确,紧密联系教学实际。老师们
愿意参与,活动后真正能从中获得裨益。自始至终都应该是学科教研的立足点和支撑点,对它们的研究应该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以后一定会坚持下去。
三.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切实提高自身修养
教书育人包含着太多的时代要求,新课标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学习的品质,研究的品质,反思的品质,创新的品质。反省工作,准确定位,真诚奉献”的精神,结合各自工作,采用写反思,写心得,我们还借校本课程开发的东风,进行写日记,要求教师在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求真务实,永不言败,争创一流。
四.动态调控教学过程,加大常规工作力度
教学过程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体。我们从备课,上课,批阅作业等环节抓起,实施对文科组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调控。教学常规工作采用月月检查教案方式进行。组内教师能按照学校即定的要求备课,特别是教案的书写各有特点,有的老师如迟庆军老师侧重于对教法学法的选择使用,经常使用多媒体,一学期上多媒体课达20多节;于德祥老师则侧重于对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及突破重难点时角度梯度的选择;史运红老师则侧重于在教学后记中记的反思等。业务进修采用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因为新时代的教师为了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成为奔流不息的长河。本学期文科组教师听课在20节以上。
1、通过以上教研活动的开展,我认为绝大多数老师领悟新理念,驾驭新课堂的能力均有新的突破。首先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关注上焦点已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上。其次,有部分教师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大潮中已日趋成熟,他们能在相关的教学活动中独当一面。假期外出学习的教师能将学到的教学理念践行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并由点到面进行推广,汇报学习经验时谈到了“枝头麻雀见凤凰”的感觉。
2、.业务学习由点到面,由表象到本质,为向研究型教师过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不断撰写教学论文,其中于德祥、迟庆军老师的文章发表于省辅导报上。
3、本组成员能认真、按时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
成绩的背后有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更有各位老师的鼎立相助,我们为取得的成绩倍感喜悦,同时也为经历的困难而无奈,回顾一学期来我们的工作,还有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加强教研体系化的整合工作,让教育心智引领教研行动多渠道把握教改信息,力争使我校的文科教研工作朝着高校的方向发展。
2 准确把握教科研的广度和深度,在主题明确,人人参与的前提下,加大课题研究的程式化管理,让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锻炼、包装他们,使其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我相信有了学校领导的不断指导,通过我们文科组老师不懈的努力和密切配合,来年的文科教学工作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文科教研组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