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09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学校全体师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办学目标,认真分析形势和任务,提出了“人文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工作方针,逐步形成了符合学校校情、符合时代发展、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办学思想和“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树文明校风”的办学目标。
一、完善体制,优化管理,提高工作层次和效益
为整合资源,提高学校工作的层次和管理效益,学校深化年级组管理机制,并强化了部分处室功能,明确管理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落实了各级各类例会制,作为工作布置、研讨、交流的平台。
在学校管理中,加大了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的力度,制订了《怀远县常坟中学教育教学综合评价方案》、《教师年度考核方案》、《教师奖惩办法》、《教师考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立足于教学规范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狠抓常规,突出主题,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工作本着“坚持与完善,突破与创新”的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常规教育管理、养成教育为内容,以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以法治教育为突破口,努力探索民主、科学的德育方法,使德育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1、继续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突破口,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学生习惯的养成。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怀远县常坟中学校风校纪量化管理办法》,把管理细化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二是重视学生会、团委会机构建设,提高了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学生中能真正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督查和养成;四是家校联手,提高校内教育的“巩固率”,把学生良好习惯从学校引向家庭、社会,充分用好《学生成长记录袋》,要求班主任规范填写每生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并统一进行检查。
2、为了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主要有:每周的班会、国旗下讲话;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开展广播操比赛,培养班级凝聚力,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3月份各班开展了“学雷锋月”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涌出了一大批学雷锋积极分子及优秀班级; 5月组织了学生绘画大赛,在第四届“珠城杯”中学生书画比赛中4人获奖,其中一等奖1人,三等奖3人;9月组织了高一新生军训活动; 11月组织了“辉煌六十年”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12月筹建校园广播站,顺利举办“2010年师生元旦文艺汇演”。
3、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精选了班主任队伍,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及时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学生思想动态,调整思想,改进方法。全校班主任起草摸黑,跟班到点,风雨无阻,吃苦耐劳,工作扎实,为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做出了贡献。
三、积极引导,促进发展,着力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
我们深知:办学水平的提升,关键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战斗团队。因此,我们着力打造这样一支团队。学校坚持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主线,以尊重关爱为前提,以学习研究为重点,以考核评价为促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服务学生、发展事业为目的,立足校本,创新机制,努力构筑师资人才高地。
优化领导队伍结构与配备,提高领导干部的素养。在工作中做到分工明确,强化责任,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学校领导班子在实际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能深入实际、倾听师生合理化建议,查出问题并及时整改。在工作中能坚持原则,创造性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了过程管理,用数据说话,让关注工作细节成为学校工作的一种文化、一种氛围,在全校教师能基本形成一种理念。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提出“一年合格,三年成熟,六年骨干,十年名师”的要求,以名师培养为抓手,扎扎实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创设教师成长平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效率,涌现出一大批骨干教师,不断发挥着教学示范和骨干带头作用。实施教师自主发展工程,努力推动教师自主发展,组织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不断扩大对外交流,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结对帮学工作,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引领他们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育理论,提高教学技能。教科研为教师的素质提升插上翅膀,学校建立了常坟中学教育网页,积极争取科研课题立项,以研兴校,省级课题《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于2009年11月顺利结题,2008年立项的市级课题《新课标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研究》正在按计划进行之中。教师在市县级以上获奖发表交流的各类教育教学论文61余篇。
四、提高认识,深化研究,积极推动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
我校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严谨治教,取得了良好成效。
更新观念,推进教学改革。学校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更新教师教育育观念,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牢固树立“两个观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观”和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气氛和谐的“教学过程观”。教务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每学期编印现代教育理论辅导资料;阅览室订阅多种专业期刊杂志,常坟中学教育网页实现资源共享,搭建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平台。
加大了对外学习交流的力度。有计划地组织校领导、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听课培训,凡县教研室组织的外出学习和教研活动我们都尽量多地派出人员参加,有近60人次到外地学习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对同科教师进行二级培训或讲公开课。让教师感受外校教改气息,学习外校管理经验,引用借鉴外校教科研成果。
五、团结拼搏,排难奋进,坚持质量立校不动摇
我们始终坚持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质量为中心。这一理念可以说已深入人心。行政会多次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分管领导长期关注课堂、关注老师、关注学生,面对面指挥教学,教务处和各年级组采取了切实可行,得力有效的措施:①抓常规。每月一次教学工作例会,每周一次教学工作汇报,每天的教学常规检查实实在在,有条不紊。②抓视导。重视教学工作的过程,每月组织教学质量测评,及时总结反馈,共同探讨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起始。③抓重点。突出高三、初三毕业年级的教学工作。认真召开毕业班每次检测的质量分析会,各个班级分析到学生人头,将有效人群牢牢抓在手中。
各部门通力协作,围绕教学,服务教学,毕业班年级的全体教师牢记目标,埋头苦干,科学指导,一着不让。扎实的工作赢得了丰硕的成果,辛勤的汗水凝聚成闪光的数据,今年我校的中高考继续创造辉煌。
六、强保障、重实效,安全工作到位。
学校安全工作以“创建平安校园”为载体,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从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广泛宣传教育、狠抓班风学风、开展综合治理、维护校园稳定等方面着手,认真落实创建平安校园的各项措施,健全和规范平安校园的工作机制,形成安全管理网络,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保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环境整洁,校风优良的安全文明校园。在2009年的防控甲型H1N1流感中,学校严格按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和文件精神,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方案和应急措施,并成立领导小组,动员全校师生,积极投入此场无硝烟的战斗中。一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七、学校硬件建设和环境建设有了新的发展。
在后勤服务工作中,本着“服务育人”的意识,着力强化后勤队伍建设,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投资55万元购置了学生桌凳、教师办公桌椅、图书、仪器药品,更换黑板,整修操场,加固维修粉刷教学楼。为优化环境在甬路、宿舍楼前建立了有栏杆的绿化带,学校绿化初见规模;班级公物保管成绩显著,宿舍管理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严格履行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在经费使用方面执行预算审批制度,在购物方面实行采购审批和政府采购制度,在物品使用方面实行领导审批制度,杜绝了各种不正之风,保证了资金的效益最大化。狠抓落实食品安全工作。学校与相关人员签定了食品安全卫生责任书,坚持食品卫生层层负责,环环把关。不定期召开后勤人员工作会议,并组织各班生活委员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评议,并通报评议结果。这样既确保食品卫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八、成功创建蚌埠市示范性普通中学。
起步于2006年4月的创建蚌埠市示范性普通中学工作在本年度进入攻坚阶段,在教学、管理等软硬件工作建设中,我校全体师生尽最大努力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4月份县教育局组织县城省市示范中学专家、领导到我校指导创建,5月份县教育局组织蚌埠市省市示范中学专家、领导到我校指导创建,6月份蚌埠市教育局组织评估专家到我校进行第二次创建视导,11月12—13日,蚌埠市教育局组织评估专家到我校进行创建评估验收。经评估验收组评估,我校创建蚌埠市示范性普通中学的各项指标已经达到规定的标准,经市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命名我校为蚌埠市示范性普通中学,并于2009年12月24日以蚌教基[2009]90号文件《关于同意怀远县常坟中学为蚌埠市示范性普通中学的批复》的形式予以确认。
在新的一学年里,我校将高举质量立校大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精细化管理,完善对学生宿舍等各项常规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推广教科研成果,发展再上新台阶,管理再有新突破,质量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