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将以市教体局2010年工作要点为指导,在市教研室业务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创“质量型、科研型、学习型、书香型、”校园为目标。以教育八项行动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主题教研为切入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主渠道,将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校本培训有机融为一体,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品位。
工作要点: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实效
1、学校坚决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开齐开足课程,规范健康课、环保课,积极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抓好各学科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每天做到对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生活检查有记载,有考核。建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3、完善教研组考评标准,评选优秀教研组,发挥教研组之间、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竞争精神。
4、教务处、教研组组织教师定期做好对学生学科学习的单元学习目标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实现个人价值。
5、对1—6年级实行月考制,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重视月考数据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6、要求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月教师听课不得少于5节,领导听课不得少于8节。
7、加强毕业班工作,本学期教务处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毕业班教学工作会议,倾听师生及家长心声,高效开展毕业班教学工作,让学生及家长满意;加强毕业班教师的交流研讨工作,把教师间有效的做法,成功的教法,出成果的练法与同组乃至在全校教师中共享。
8、开展成功教育,实施“班级学困生转化行动计划”,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坚持“保底拔尖”原则,狠抓“三个三分之一”,即:抓前三分之一的学生,巩固班级学生的优秀率;抓中间三分之一的学生,提升班级学生的优秀率;抓后三分之一的学生,提升班级学生的合格率。要求任课教师开学初分析上学期期末学生成绩,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制定学困生转化方案,每次月考后,分析三率,制定整改方案,提出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二)、构建教师发展的绿色通道,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以全市“教育质量推进年”活动为契机,依据教培教研中心《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农场学校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方案》,第一阶段:( 2月21日- 2月28日)对全体教师进行宣传动员,认真总结反思课改经验和教训,分析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找出差距,制定计划,使教师明确此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阶段:(3月1日- 3月12日)为学习提升阶段。一是参加全市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法培训学习;二是教导处组织,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中两次、安排自学两次,学习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法,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有效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整理好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教导处对教师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进行评比。第三阶段:(3月9日- 3月26日)按照方案的要求,结合自治区课堂质量工程达标要求,教导处组织三个教研组每天各安排一名教师说课、做课、评课;(3月29日---4月9日)教导处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比赛。第四阶段:(4月12日---4月16日)校内总结阶段,综合教师三项评比内容成绩,评选出参加全市决赛的人选并上报市教培教研中心。
2、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要成为教师共享资源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学期要继续把教学设计作为重点工作做实做精,要求教师善钻勤研,从整体把握教材,潜心剖析教材,善于驾驭教材,创新性的处理教材;加强个人钻研,集体讨论、交流、反思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为主的集体备课制度,继续做好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库,形成完善的教师教学资源体系。
3、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教师实际教学水平。本学期邀请市小学部分学科教研员到校听课、评课、研讨、讲座,诊断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发,以此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学校选派部分学科骨干教师赴山东、上海知名学校学习。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在教师例会进行汇报交流。
4、以研究名师课例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以诊断、研究自己课例提高教学能力,以对自己教学中小问题研讨引申为小课题研究,加快教师成长。
5、开展“五个一”活动: “读一本教育名著,写出读书随笔;上一节研究课,写出教后反思;整理一个教育故事,写出案例评析;开展一个小课题研究,写出教育教学论文;研究一位名师授课,写出成长感悟”,力促教师队伍成长壮大。
6、进一步完善教师业务档案,使教师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7、骨干教师轮流承担专题讲座,整合学科知识,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达到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8、开展师徒结对行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提高 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积极构建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本课程特色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实施目标,以教师为主体,全面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使军乐队校本课程、舞蹈合唱、风筝制作、气象观测、鼓号队课程形成特色,成为学校课程亮点,努力发展学生特长,构建并完善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四)、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开学初教务处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立足学校、学生实际,开展以学科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生活为题材,以学生实践为主题,确立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有效开展才艺展示,社区民俗,经济收入调查,培养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当代小学生。
(五)、切实加强校本教研。
1、依据学校实际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提高教研实效性。
2、努力做好教师教材培训、指导、研讨工作,确保教学健康发展。
3、实施课题强校战略。在教学调研的基础上,各学科组确定研究课题,上报学校教导处审核予以立项、开题、实施研究。
4、开展与结对学校教研活动,发挥区域教研的整体优势,打破校际间的壁垒,加强结对学校之间的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管理交流,促进片区学校实现交流互动、资源共享、成果转化,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求教师每月完成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教学小故事,每学期完成一篇切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论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以“三课”活动为主线,深入分析和研究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通过质疑、讨论达成共识,集思广益,积极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模式。
6、抓教研组建设
开学初,三个教研组要依据学校实际,学科特点,制定出有一定深度,具体易操作的教研计划及活动安排表,教研组要依据教师教研活动考核办法对教师教研过程进行评价,纳入月度考核,进一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7、用典型案例促进教师的研究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开展教师个人教研设计比赛,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8、学习研讨杜郎口学校“课前预习”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我校学科实际的“课前预习”方法。
9、抓有形成果,对教师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育故事、教学评析、教学反思、经验总结、论文等进行总结,以此推动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10、搭建交流平台,定期进行跨学科之间教师交流研讨,推进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11、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将每一位教师的校本教研工作成绩纳入绩效考核。
立足实效,建立保障机制确保落实到位
(1)组织到位。学校形成校长亲自抓、教研组长具体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评价与奖惩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3)人员到位。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12、抓好继续教育,强师能。
学习是发展之本、提高之策、进步之源、成事之基。本学期我校将在上级部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通过研、培、导、练、赛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是采取“课堂中学”的自主方式,在教师之间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二是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三笔字);三是举办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正确利用网络,熟练掌握文字处理、数据统计;开展网络教研;初步学会制作课件。四是组织好本学期继续教育培训学习。
(六)、建设健康型校园。学校切实加强体卫艺工作,实施“健康养校”,致力于打造健康型校园。
教务处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体育场所建设和体育设施、体育器材配备,上好“三操一课”,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体育教师要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做好学生的体格训练、健康检查、成绩测查等工作,并健全学生体育健康档案。。
(七)开展环保教育。规范环保课教学,积极构建绿色课堂,培养学生环境素养,提高师生环保意识,以和谐发展理念引领,促进我校环境教育踏上一个新台阶。
(八)扎实有效的开展好“书香校园”活动
本学期组织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书香校园读书论坛”;“书香校园”读书演讲读书征文;“以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举办征文比赛,营造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语文教师必须能诵读各册教材所选的古典诗篇、文赋,对教材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和段落能熟读成诵。
依照《银川市小学生古诗词读》,本各年级结合本班学生实际,选定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佳作,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要求学生背诵的内容,任课教师必须会背诵,各年级每周两首,教师利用课外活动组织检查将成绩记入平时成绩册,学校依此考核教师。
总之,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仍以教学质量为生命,以思想转变牵动行动研究,以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改革,以校本教研拓宽工作创新的空间,继续探索、研究、实践、完善我们的各项工作,争取教学质量、校本教研、教师成长等目标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