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引导策略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浅谈语文教师的引导策略

ID:292722

大小:5.8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0-04-24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引导就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语言和语文环婉中,走进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走进课文所组含的内容情边中,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经历和经验、个性的认识去自主体验文章的情感、自主感受文章的语感,自主体会阅读探究的快感,自由获得阅读的独特体验。简单地说,引导是把学生引入到阅读文本之中,亦即问题生成环境之中,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一 是在学习兴趣上引导   教师要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探索的兴趣。如在设计《藤野先生》的导语时,开头可用这样一段话:“同学们,我们曾到过鲁迅的《故乡》,认识了闰土和杨二嫂,也看过《社戏》,领略了平桥村的淳朴民风。还到过鲁迅小时候玩耍和读书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今天,我们要去认识鲁迅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这样的导语,内容承上启下,知识衔接自然,又吊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的胃口。   引导策略主要用在学生学习活动之前,或在遇见困难时或处于歧路口。《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在学习过程开始前,布置学生浏览阅读少儿版的《三国演义》,同时启发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精彩的对白和故事情节,思考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一个新问题:这一篇课文对话的提示语如何写,才能写出人物的特点。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的教师,就要迅速地将学生“组织”到自己“引导”的故事情节之中,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在认真朗读课文基础上,揣摩人物对白语言、体验人物情感、感受情节情境的过程中,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能确切表达人物动作、神态、活动的词语,然后再仔细对比,跟原句有何不同?这样的相机引导,作用可以引水归源。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同时对课堂问题进行巧妙的疏导,有利于理清思路,明确学习目的,并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师的引导,不是把现成的答案交给学生,而是“投石问路”,起到铺垫、引导、提升的作用,达到抛砖引玉,求知解惑释疑的效果。   二 是在明确学习方向上引导   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教师的“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避免学生思维误人歧途,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的。教师应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向导。   阅读文学作品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翅膀,进入情节境界之中。叶圣陶先生曾说:“要领会《海燕》这首诗,得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要展开这对翅膀,跟着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地飞掠着。”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启发学生驱动想象力,领悟诗歌的意境。像“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名言佳句,老师加以点拨引导,一经学生诵读,无不唤起学生童心的想象,并永志于心,经久难忘。   三 是在启发学习思路上引导   屠格涅夫说得好:“紫罗兰的芬芳不会散发到20步以外的地方,要闻到它的香气,就应该走进它,去接受它。”引导艺术也是这样,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走近课文,阅读课文、欣赏课文。比如二年级学生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后,教师想通过“树叶剪贴画”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于是,老师首先请同学讲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然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树叶剪贴画”,以剪贴画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的生长变化。同时也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电脑“画图”表现小蝌蚪的成长经历。   悉心引导阅读,才能理清学习思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古诗阅读过程中的“不懂之处”和“精彩之处”加以引导,显示古诗的语言美和蒙咙美的意境,而不搞逐字逐句的古诗今译。如《枫桥夜泊》四句诗所表现的色彩感与立体感极强,学生对诗意画面自然存在不同理解:一弯明月缓缓从天幕上沉下去,乌鸦栖在枯枝上,四野笼罩着一片苍茫的霜色;诗人站在船头,江面上摇曳点点渔火,却带给停泊于枫桥的诗人一丝丝家的暖意……而教师引导的是:触景生情是诗的精彩之笔;情景交融是诗的情境画面。面对点点渔火,瑟瑟江枫,诗人身处异乡,怎不怀乡,怎不思人,又怎能人眠?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理解,从而形成共性的认识与理解:写景之萧萧,色之暗淡,甚至钟声之凄寒,重点是写人之愁思,整首诗记述、描写、抒情三者兼备,空间灵活地构建诗章结构。   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家庭,从学校走向社会、从教材走向生活,从学习走向实践,从实践走向创新,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走向浩瀚的历史长河与现实生活之中,走向伟大的自然科学的殿堂中,去感知、体会、体验语文之宏大宽广。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