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 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练习巩固中,我发现学生不是没有问题,有时问题还很多。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措施,首先是教师树立端正的教学思想。其次,有意识的为学生如何提问题作示范,启发学生体会老师是如何提问题的。最后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激发好奇心。
[关键词]:问题 提高课堂效率
引言:
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提出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新授之后我经常这样问:对刚才所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通常是没有问题。于是我继续组织教学,但在练习巩固中,我发现学生不是没有问题,有时问题还很多。于是,本学期,我在上好课的同时,进行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研究与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
一、 试验前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一(4)班,但也担任一(3)班的英语教学,两个班分别有学生48人、49人,今年9月刚开学时,两个班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的情况如下:
班级
人数
能提出问题的人数
百分比
一(3)班
49
2
0.03%
一(4)班
48
3
0.06%
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1、大多数学生怕丢面子,不敢提问。
2、学生年纪还小,刚从幼儿园升上来,还不是很会提问。
3、学生对提问不感兴趣。
三、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尊重学生,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敢于提问的“胆”。
学生之所以不敢提问,是因为没有把教师和同学当成与他共同探讨新知的伙伴。而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差,胆子小,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不容易。因此,教师首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肯定学生敢提出问题的勇气,而后再启发、诱导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中要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多用商量的口吻,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允许学生自由发言,鼓励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此外,教师要采取措施,强化问题的环境:(1)让学生形成你问我答的好习惯。(2)不懂的知识在学习小组中讨论。(3)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教老师。
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看待。同时在平时的交往中,尽量使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容易接近。如:一年级的小朋友下课后总爱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者给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只要有时间我都认真的回答。课堂上尽量想方设法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我经常用微笑、注视、点头、手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学生积极主动提问题时,无论提的正确与否,问题的质量高低,都给与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告诉他们能站起来提问就是好的开端,勇敢的表现。如:在学习了《小小的船》一课后,有个学生问:“老师,那小女孩坐在月亮上不会飘起来的吗?那些航天员在天上是会飘起来的。”孩子们一听都笑了,说:“那不是真的,只是她想象自己坐在上面了。”那孩子脸一红,不敢吭声了。针对这个现象,我马上在网上搜寻了一些航天的视频给孩子们看,它们看后,很感兴趣,这时,我表扬这个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还夸奖他能站起来提问就是好的开始,他又高兴的笑了。不讽刺、嘲笑学生,而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学困生,如果一旦他们积极提问时,这点更要注意。
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自己甘愿做教师问题的奴仆,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一怕影响自己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权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消除学生自身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索需求。在教学中应“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正确与否、简单与否,甚至是荒诞可笑的,教师都不能讥讽,而应用信任的目光、关爱的举止及时加以鼓励。尤其是对些后进生,更要多给优先提问的机会,问问他们有什么不懂。只要他们能提出问题,都要大声表扬,以保护他们大胆提问的热情,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二、 激励学生,给他们勤于提问的“心”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借生日》一课时,本人通过谈话引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向别人借东西,你向同学借过东西吗?大家纷纷举手,把自己平时借东西的经历说出来,有的说借尺子,有的说借铅笔……这时,我顺势问:那你听说过借生日没有?学生们一听,又哈哈大笑说:生日怎么借呀?谁要借生日呀?借谁的生日呀?生日怎样借呀?同学们热情高涨,个个摸不清头脑,你看我,我看你,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三、 引导学生,给他们善于提问的“脑”。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学生能在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提问,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但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善于提问,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悉心引导。
1、引导学生对题目提出疑问。文章的题目常常可以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所以,很好地对题目质疑,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以及概括能力。如学习《四季》一文时,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题目提问:一年有哪四个季节?这些季节有什么特点?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可引导学生问:在“我”要的是什么?那“我”不要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对不懂的语句提出疑问。如《阳光》一课: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阳光能捉的住吗?
3、引导学生对人物的行为提出疑问。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青蛙为什么没参加?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可引导学生问:他看见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
4、引导学生对事物的不明结果进行提问: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可引导学生问: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
由于我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所以学生们参与意识很强,经常在课堂上出现由学生提出的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各抒己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仅学懂,而且会用,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开发了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期末,我所教两个班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提高情况表如下:
班级
人数
提问人数占全班百分比
提高百分比
一(3)班
49
5
10.2%
一(4)班
48
12
25%
四、 初步结论:
试验证明: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措施,首先是教师树立端正的教学思想,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以鼓励表扬为主,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其次,有意识的为学生如何提问题作示范,启发学生体会老师是如何提问题的。最后有意识的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激发好奇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教师应持之以恒,长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