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利导教好说明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因文利导教好说明文

ID:293604

大小:8.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3-04-10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因文利导教好说明文摘要: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的文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它的重要性越来越为突出,但在教学中,却不受学生的欢迎,也不受教师的重视,由此,教者应该根据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因“文”利导,既注重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又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增强了学习效果。关键词:说明文阅读、方法、思维训练没有散文的飘逸,没有杂文的犀利,也没有小说的曲折。说明文与记叙文、散文、诗歌、戏剧等文体比较,一般不大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大容易得到教师的垂青。不但学生普遍感到文思枯涩,即便是广大的语文教师,也顿觉兴味索然。长期以来,说明文的教学处于“低空飞行”状态;学生的阅读不深人,教师的引导、分析太死板。然而,同其它文体一样,说明文的阅读也是人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需要。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注重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因而说明文的阅读更显重要,它要比文艺性文体的阅读更为接近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的生活实际。所以,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说明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对说明文的教学中,教者应该根据说明文的教学内容,因“文”利导,既注重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又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增强了学习效果。一、理清教学目的,明确阅读重点。说明文的作用是什么?是向读者介绍某种事物知识、特性,让读者从其表象中把握它的本质。所以,在教学中,重在动用各种说明方法,将所要说明的对象,分层次分先后分主次地描述清楚,达到掌握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目的。一般来说,学生在读说明文时总是被所说明对象的特性所吸引,而不大注意作者的说明方法、说明技巧。因此,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该把重点放在“读懂”上,让学生“身临其境”。实例一:有个老师在教学《死海不死》之前,笑眯眯地捧着一杯水、一只蛋、一包盐进来,他将蛋放进水里,说:“同学们,先让我们做个实验好吗?……谁有办法让蛋浮起来?”有同学立即领悟:“放盐。”“好,你来试试。”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发出啧啧的惊叹声:原来要放那么多盐才可以让蛋浮起来呢!蛋终于浮起来了,老师问:“不会游泳的蛋为什么会游泳了?”这个问题在这时已变得很简单了。老师接着说:“假如将这杯水扩而大之,就成了一个湖或一个海,而蛋,换成了人或别的什么东西,你们想想,会出现什么样的奇景?请将你的想象画出来。”这位老师的聪明之处,在于用一个小实验就激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将复杂化为简单;又用画图引发了学生想象的热情,将眼观变为手动。而这些,皆与课文息息相关,使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明了死海的特征及科学原理。有了这个基础,对课文其他知识的学习也就不是难事了。二、采用多种方法,寻找灵感火花。作为阅读教学内容的说明文,只要学生认真阅读,一般都能理解说明文的大概内容。作为老师,就是要在这一基础上,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引导学生努力寻找灵感的火花。实例二:在讲授《苏州园林》时,我针对学生一般都能读懂,大致也能讲出这个地方有什么特色,是什么布局的实际,就让学生从一个参观者的角度来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景致,通过对事物本身的叙述,促进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提高说明文写作的能力。有的学生谈到了拙政园,有的学生讲到了自己了解的岭南水乡,丰本科技园等,还有些学生谈到了珍珠乐园,香港迪斯尼乐园,深圳的世界之窗,由对对象的叙述,归纳出叙述的对象的具体特色,达到对对象本质的理解。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变换身份,当一位导游,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苏州园林,这次就不是一般的解说,而是一次个人才艺的展示。可让那些口齿伶俐、语言表达流畅清晰的学生上台来扮演。比如,有同学上台说:“我是XX公司的XX导游,今天带领大家要去一个新地方,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要去的是苏州园林,下面请大家跟我来吧……”接下来他用精炼的语言把自己的感受和所学到的有关苏州园林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博得一片喝彩,课堂气氛随之活跃,学生争先恐后举手要尝试一下自己当导游的感觉,这样做,有效地达到了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高自己阅读能力的目的。培养了学总结和表达的能力。实例三:一位老师在教学《核舟记》时,在梳理完字义、词句后,老师问:“大家是否可以在五分钟之内将第三段背出来?……给大家一点提示吧。请三个同学出来,分别饰演苏东坡、黄庭坚、佛印,这三个同学一边听大家读第三段,一边做出相应的动作姿态,然后将动作定格,让同学们尝试回忆背诵。”这位老师的聪明之处,在于将文中语的解说化为可睹可感的视觉形象,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将文中语句紧记于心。由于采用这些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说明文时不致感到枯燥乏味,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三、加强思维训练,带动语言能力和概括能力的提高。初中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还处于萌芽阶段,看问题比较片面,也容易表面化,老师在点燃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下,还应该加强其思维训练。实例四:有位教师讲《看云识天气》一文,其中有一段话:“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特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天风雪的预兆。”教者首先抓住这段中看似很平常实则不可缺少的重点词语向学生讲解:“经验”一词,它既说明了观察是反复进行的、细致的,又与文末的“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自然有一定的限度”相呼应。接着又讲解“往往”和“常常”两个词,虽然很平常,但是很重要,它准确地说明了“经验”并不是绝对的。这样就使学生一方面学到了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老师的讲解,学会了运用一般常用的词语。本文有很多富于生动性和形象性的语言。教者为了抓住这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预习题,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分别讲出哪些语言用得最准确、生动、形象。通过问答的方式,学生答出“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往往;有的像一床大棉被,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样的语言,不仅用得恰当准确,而且生动形象,通俗有趣。另一名学生回答了作者是如何写那些天空点缀得很美丽的云: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绫纱;卷积云,成群成行地排着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积云,像棉花团似的常在天空中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这些也都写得十分美妙,语言准确、严密。还有的学生说作者是如何写它的阴森;如何写夏天的雷雨到来之前的风雨;如何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变化的情况……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不仅准确、生动形象,而且通俗有趣。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事物的认识。这样不仅抓住了语言的准确性而且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引起了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学会了如何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的方法。也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概括能力和分析品味能力。总之,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读读课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理解上。而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训练上。只要狠下功夫,因“文”利导,就可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