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在阅读教学中,“初读”是一个必然具备的环节。然而对于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三个一”:读一读课文、画一画词语、查一查字典,使初读环节在不同的课文板着同一副“面孔”,这就不免使学生生厌,严重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初读”指的是对课文的第一次通读,其要求是使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表达,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它是和“深读”“复读”相对而言的,目的是为了深读课文的研究评赏打下基础一、初读与审题解题“题好一半文”说的是写文章时命题立意的重要;“以题统文”读文如能以题意提挈则事半功倍。两者都说明了题目对文章的举足轻重。初读如何凭借审题、解题,当因文而异,不宜课课如出一辙。如有的课文课题足以统领全文的大意,则借题初读,便可“提领一顿,百毛皆顺“的功效。如《将相和》讲的是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的故事,后世比喻文官武将能团结一致,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从课题切入,引导初读课文,让学生思考:1、“将”是指谁?“相”指的又是谁?2、“和”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带着两个问题读课文,在初读中既审了题又弄清楚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课题则可以从“题眼”处以小见大,作为初读课文的突破口。如《草船借箭》,初读是让学生找出题眼“借”,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围绕“借”字,你觉得课文告诉了我们那些问题。学生热烈讨论,最后归结为:(1)借什么?(2)谁借?(3)为什么借?(4)向谁借?(5)用什么借?然后,让学生初读全文,再用几句话把以上问题的答案连起来说,落实了初知课文大意的要求。总之,把初读课文和审题解题密切结合起来,可充分剖析课题对课文的画龙点睛之妙。二、初读与理清层次在学生初读课文并撷取大意时,总离不开理清层次。所以初读课文与理清层次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初读阶段的理清层次,也就是大致弄清楚课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有的可结合分清段落,但有的课文,分段比较复杂,就可以先理清层次而不急于分段。这时的理清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的思路,了解课文的大意。理清层次作为初读课文的一部分,必须机密结合在初读过程中综合推进,方能互为依存、相辅相成而收一举数得之利。如《景阳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填空:喝酒——( )——( )——( )把理清层次和列小标题整合起来让学生演练,使初读这一环节到位。三、初读与读写检查 初读课文后的读写检查十分重要,它既是对初读成果巩固和加深,又是向“深读课文”过渡的桥梁和中介。指名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结合纠正,自然是最常见的,但若是课课如此,就成下策。可以让学生读“你最喜欢的一段课文”;“挑一个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选一个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也可以让学生“组阁”:“你喜欢哪几位同学和你一道来分节把课文读一遍”……如此等等,把选择权充分交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如《航天飞机》一课的初读检查,可以先听写六个词语:惋惜、担忧、对空长叹、羡慕、高兴、惊喜。1、这六个词语写谁哪一方面的词语?(这是词意归类)2、校对词语后,问学生能按课文的叙述顺序调整词语的次序吗?(这是词序整理)3、谁能用这六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知课文大意也是词语的运用)这样的初读听写检查,不仅是高度综合的初读训练,而且为抓住“羡慕”、“惋惜”、“惊喜”这一心理变化过程深读课文提供了过度、拓展的必要条件。“教无定法,不法即法”,在初读这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阅读教学开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