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激情的课堂
在阅读教学中,以往的课堂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
的事情怎么感人,可我们的学生总是无动于衷,游离于文本外,难以激起学生的激情
,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看不到一点活力。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找到“源头”,肯定会有“活水”。前
几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例,终于让我茅塞顿开。于永
正老师曾经说过:“实施新课程,要焕发学生生命的活力,应力求拔动他们心底的涟
漪,激起课堂智慧的浪花,唤起澎湃的激情,语文课堂应该追求水的活泼,水的灵动
。”这就告诉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激情的课堂。于是,经过三年的不断探索,不
断尝试,我终于体会到:当阅读课堂充满了激情时,文本活了,语言活了,作者活了
,孩子活了,课堂也就活了。一、与文本对话,让激情点燃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
灵,只有对话,才能触动情感。学生的激情也就被点燃了。对话的过程也就成为了学
生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感人心者,莫
先乎于情。”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文章,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
感。例如:在教学《明天,我们毕业》一文时,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明天毕业,
他们一定是千言万语在心头的,但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激情呢?上课伊始,我就放映
了学生从一到六年级以来的一些生活画卷、大型活动画卷、比赛的激烈画卷,
班同学的生活照片……让学生边看边回味,然后引入课题:“明天,我们毕业,一想
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为开头,说
一段话,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七嘴八舌、滔滔不绝,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演讲
《明天,我们毕业》,一句句令人肺腑之言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激起部分女生的泪光
。然后,我让学生画一画,画出母校生活中精彩的、难忘的镜头,并给同学、母校、
老师写“临别赠言”。这时候,课堂进入了高潮,学生的临别赠言说道:“老师啊!
感谢您多年来的教育之恩,您是我心目中的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我永远忘不
了老师的恩情,师恩难忘……”“同学们,临别了,我想对你们说,在未来的日子里
,让我们继续努力,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母校啊母校,分别了,我拿什么来
回报您呢?我要用最好的成绩来感谢您多年来的栽培,当我们长成参天大树时,我们
一定会回来看母校,和您相聚在一起……”学生一句句“临别赠言”触动了学生的心
灵,他们边说边泛泪光,无论是对老师讲的,还是对同学说的,或是对母校说的,都
表达出千言万语的谢意,感人肺腑的心声,依依惜别的眷恋……整节课,由放映画卷
到演讲,由画画到赠言,都凝聚了学生与文本的亲近对话,点燃了学生的激情,整节
课充满了“情”的活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与语言共舞,让激情欢歌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词都是有色彩、有活力、有生命的。”教材中的语
言是美的,内容是感人的,词汇是丰富的,当遇到一些课文语言激昂,优美的内容时
,我总会让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提高课堂活力。例如:“教学六年级的《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篇课文的语言十分激昂,由静到动,陕北的民族舞蹈场面十分热烈、壮观、激
昂。为了让学生投入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我设计了以下的环节:看课件,激发学生了
解陕北民族的舞蹈——安塞腰鼓的,然后直观形象地让学生边读边敲打课桌,这样一
来,学生读书的劲儿来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
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
个安塞腰鼓……”“愈锤愈烈……”学生的朗读越来越激昂,越读越兴奋,他们随着
文本的语言表达而兴奋,边读边敲,与作者共舞,与文本共舞,与语言共舞,整个课
堂活跃起来了,高潮一浪接一浪。然后,我让学生跟着音乐唱起激昂的陕北秧歌,感
受文本语言的美,语言的激昂,让学生按课件的音乐进行诵读:“每一个舞姿都充满
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
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
象力的安塞腰鼓。”课堂上书声朗朗,歌声飞扬,学生从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
课文作者表达的强烈感情,学生的理解从朗读中感悟,从歌声中感悟,从语言中感悟
,以读促悟,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激情达到了顶峰,课堂充满了活力。这比老师任
何的分析与讲授的都胜出百倍。看,一节充满了激情的课堂,充满了活力的课堂,的
确让学生真正地体会了陕北安塞腰鼓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学生真正达到与语言共舞
,让激情欢歌,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与作者共鸣,让激情飞扬 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许多课文内容都十分感人,我们
的老师善于捕捉这个突破口,引导学生朗读一些感人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从读中与作者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走进文本,贴心作者,感悟思想内容,培
养学生理解能力,让课堂充满激情。例如: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时,我
富有激情地读到:“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
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
原上的一方壮丽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
成就一片绿阴”时,学生被柳树不屈不挠、不怕艰难,以超乎想象的毅力生存下来而
深深感动了,我深情地问:“读了文章,你想对柳树说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有的说:“柳树啊!柳树,难以想象你是怎样挺过来的,青海高原上的风风雨雨,你
都挺过了,希望在于毅力啊!”有的学生说:“柳树啊!你的坚强,你的毅力,你的
命运,你的希望都在九十九条死亡之路上生存下来的,你是柳树中的英雄……”这样
的读,这样的悟,让学生深入地贴近文本,贴心作者,与作者产生的强烈的共鸣,与
作者同悲同喜、同乐同爱、同感同想……抓住精彩句子,激发学生与作者共鸣,让激
情飞扬,把课堂激活了,文本活了,学生活了,作者活了,整节课也就活了。今天,回想起自己的阅读教学中,深深感受到“激情”的重要性,司汤达曾经讲过:
“在热情的激昂中,灵魂的火焰才有坚移的力量,把各种天才的各种材料融于一炉”
。这说明,激情是真正的灵魂,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发掘出巨大的潜力,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课堂激情,触
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激情与文本,语言、作者融为一体,让课堂充满生命力,有
效提高阅读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参考文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课程标准》 江苏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