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写”更有实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让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写”更有实效

ID:293850

大小:9.4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3-08-1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让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写”更有实效 摘要: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常见的一种模式。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不能为了 “写”而“写”,应在遵循课标年段要求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 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关键词:   阅读教学  写作  实效 直至今天,《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至今仍然主宰着我们今天的课堂。它让我们一 线的语文教师在关注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 感染的文化功能。在课标思想的指导下,在课题改革的口号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很自然地关注“工具 性与语文性”的落实。但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对于工具性的理解是狭隘的,他们认为 阅读教学中落实“写”就是落实语文工具性的体现。所以有的教师甚至会很自豪地说 :“我每节课都有让学生动笔的地方”。同样很自然地,许多教师在评课时把课堂上 (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课堂)有没有“动笔书写”作为是否关注语文工具性的作用,是 否发挥语文工具性的标准。所以教学研讨课、观摩课、竞赛课上总少不了动笔书写这 一主要环节,以显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唯恐不用就会被扣上“忽略语文工具性” 的帽子。 虽然,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只是一种形式。据笔者观观 察,语文工具性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为写而写”现象。在很多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总会有老师提到关于“写”的问题。有时候某一篇文章其 实并没有练笔的需要,但为了落实“工具性”,在某一个看似合适的地方加上一个写 。但纵观课堂,写与不写其实并没有什么异样。2、 “为人文性服务”现象。在研讨课、公开课上,“写”往往落实在这样的一种课堂氛围下:学生在老师的激情 引导下,在品词品句中深受感染……这时候,几乎大部分的老师都会抛出这样的一个 问题: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学生就这样被带进写的氛围中。笔者认为,这 样的一种“写”其实还是为突出文章的人文性服务。训练的目的性指导性其实并不强 。3、  “冷”现象。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还有一种更糟的局面,那就是教师面对情感性比较强的文章时 ,对于“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这一要求,却显得茫然。有的干脆以思想教育为主 ,将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或是班会课。或许学生在这一节课受到的人文熏陶已经超越了 当初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于作者如何组织语言文字写成这样一篇文情兼美的文章基本 被忽略了。我们姑且把这一现象称为“冷”现象。作为第一线的我在研究初期也有过流于形式的做法。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在教学 实践中,我渐渐悟出:“写”固然是落实工具性的一个具体的做法,但阅读教学中不 能为了“写”而“写”;应在遵循课标年段要求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 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下面就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 写”更有实效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明确目标,明白“写”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各年段的阅读提出了不同的任务。用心揣摩,其实这些任 务就可以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落实“写”的目标。如,新课标对于第一学段的 阅读任务有这样的表述“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 累词语。”,那么,低年段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感悟文章情感的同时让学生动笔 积累;第二学段、第三学段,课标亦有不同表述。如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 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里“关键词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点;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 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训练点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自己要先充分明白“写的意图”,才能让“ 写”更有实效。二、宁“少”勿滥,挖掘“写”点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章取材新颖,结构合理, 用词规范,是学生最好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积极挖掘读写 结合点,让每一次动笔都渗透习作指导。更是值得推崇。如从语句入手,在引导学生 品词品句的同时,引导学生换词造句,学会表达的方法;如从标点入手,从省略号、 破折号等符号入手,推想人物心理活动;如从典型段落入手,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三、根据学情,落实“写”点同一篇教材,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实际,“写”点的确定应该有所不同。学生习作中 有哪些不足,有哪些以待提高的地方,老师都应该心中有数。如我班的学生在语言描 写方面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课文《将心比心》时,“写”的训练点就是模仿语言 描写训练。同时,针对学生写得不具体,内容空洞这一特点,在教学《爬山虎的脚》 时,在引导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是如何一步步往上爬”的同时,让学生观察作者是 如何写具体的。并让学生模仿这段文字描写一种植物。效果比较好。四、根据教学内容,训练“写”法。在一次精品课程现场会上,曾经听过《在大海中永生》这节课。教师的课堂设计非常 精彩。这一节课,同样安排了“写”法训练。教师的设计的写点如下:想象写话:当浪花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到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 印度洋、大西洋……)那里的人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以下一个方面来写)祖国人民会说: … …                                                                                        澳门、香港的人民会说:… …                                                                          宝岛台湾的人民会说: … …                                                               世界人民会说: … … 笔者认为,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能读懂文章,还应学习文章的写法。本节课对于情感 的宣泄已经很多了。这里的“写”如果落实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环境描写衬托 人物心情的写法,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将更完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了绝大部分,课堂上让学生“读”、“悟”是主要 的,但不能让情感熏陶代替“写”的训练。老师要善于设计“写”的训练环节,抓住 时机让学生多动笔,真正让语文阅读教学中“写”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于永正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