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习作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教师一提这节课写作文,就令学生头痛,并形成心理障碍,影响习作效果。更多的时候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缺乏能引起他们写作的欲望。所以,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创设写作情境,找到一个触发点,把学生们内心中的宝藏发掘出来,从而激发他们本身具备的写作能力,那么,写作文就会成为学生们的赏心乐事。为了使学生在习作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我利用指导习作过程中的中心与内容、题目与文章以及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给予学生习作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根据这一特征,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一、满足好奇心理,激发习作兴趣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强烈的写作动机,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内驱力。学生不管是在社会、家庭,还是在学校,总会有所见、所闻、所想,心中总会有所积累。这些积累在脑海里是思维,说出来是话,写出来就是文章。如何激发学生把自己的积累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以倾吐为快,这就在于教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成为学生的需要,形成强烈的写作动机。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总要认真琢磨如何用导语来唤起学生的回忆,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例如:六年级下册习作1的作文内容是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作文前,我没有正面和学生说要写文章,只是把自己小时候去广州动物公园参观的经过绘声绘色告诉了学生。在谈吐中,我流露出了一种骄傲的神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因为他们早有许多童年趣事。这时我认为时机成熟了,便顺势让他们回忆童年时代发生过哪些有情有趣的事,选择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说给同学听,同桌要从观众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学们一个个畅所欲言,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话语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距离。同学们也在这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开始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他们还推荐几位同学在全班交流。通过一抑一扬,学生对习作兴趣盎然。这次学生的文章不但写得比往次快,而且比往次好。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习作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在教学活动中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努力激活学生所储备的课内知识、课外积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让学生拥有轻松的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热爱习作,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使训练落到实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吉林老师曾说:“ 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 ” 在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巧妙创设情境,通过 “ 回忆生活 ”“ 现场采访 ”“ 交流汇报 ” 等环节,切实把习作训练置于真实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消除对习作的畏难情绪,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做到 “ 我口说我心 ”“ 我手抒我情 ” ,让习作成为需要,成为快乐的事情,使我们在学生作品中看到童真、童趣,看到真实的儿童世界。例如在教六年级下册习作 五时,我首先运用了谈话式唤醒学生的回忆,激发习作欲望:“同学们,我们常说 ‘少年不识愁滋味 ’ 。在我的眼里,你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是快乐的天使。你们曾经也遇到过烦恼吗? 我们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但我们也有许多成长的烦恼,哪些情景至今都让你无法忘怀?今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进行一次 ‘ 烦恼大拍卖 ’ 。大家打开心窗一吐为快,也许你心头的阴云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笑容如鲜花一样绽放。”然后创设情境模拟中山电视台《有话好好说》节目的场景,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进入今天《有话好好说》的话题是 “ 成长的烦恼 ” ,请各位 “ 嘉宾 ” 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心声。现场采访现在开始 !有的学生:妈妈对我要求太严格,每天做完功课,她还要给我布置作业,我好累。有的学生:我养了一条小狗,可妈妈说太吵、太脏,背着我把小狗送人了。 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从而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浮现在学生眼前,让万般感慨涌于心头。这不仅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习作的欲望,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有意识地积累素材的习惯,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难题。 三、作文阅读配合,激发习作欲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为此,我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利用阅读的程序,运用到自己作文中来。阅读的一般程序是“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指导这条线索,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去理解它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在理解过程中逐步还原作者写作的“原型”,学习作者把“原型”用文字表达的方法和技巧。而写作的程序则是“确定写作目的——选择材料——组织语言”,与阅读的程序形成了明显的倒逆关系。利用这种倒逆关系,可给予学生确定写作形式的心理条件,让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用于写作实践之中。在作文教学中,我给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要求,使学生有文可仿,有法可依。例如六年级下册习作7是写一封信,写信的对象是小学阶段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我让学生读《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和《明天,我们毕业》四篇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讨论课文结构、写作技巧,评品佳词妙句,从中再次受到启发,悟出写作之道,从而仿写,以矫正学生作文“下笔难,收笔难,写具体更难”的逆反心理和消除其害怕作文、厌恶作文的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我收集了本班小学阶段曾教过的老师生活照片投影在电子屏幕上,重现在学生眼前,勾起学生的回忆。然后选择在学习生活中那位老师最让你感动的、最有价值的几个情景。再指导学生根据中心选择应写的内容,排列所要叙述的事物之间的逻辑顺序,确定内容的主次,采用一定的形式,用适当的词语表达所要写的内容。在选好材料时还作了适当的指导:1、围绕所选老师的长处、特点写,不需要面面俱到。2、围绕这位老师给予学生的帮助、教诲、关爱进行描写。3、围绕师生之间的情谊,表现对分别的不舍之情。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大道上,尊重学生的需要,激发表达的欲望,给他们以自主表达、自由写作的空间,学生就能以真实、真诚相待,从而使作文表达放射它应有的光彩。只要我们坚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学生肯定喜欢习作。通过长期训练,我班学生的习作欲望有明显提高,作文质量也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