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链接、想象等策略,感受并表现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迁移描写方法课外练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并表现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四、过程预设(1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播放《红楼梦》插曲,老师朗诵: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这样说。是啊,几百年来,有多少人在探索着《红楼梦》的秘密,可是,有谁能解其中的味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其中一个片段,去解一解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王熙凤,也就是“凤辣子”。板书课题: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读读题目,从题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初”:第一次) 2.范读课文,自由朗读,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不懂的地方划下来和同桌交流。 3.分解难点: ①来者系谁 裙边系着(多音字) ②嫡亲(根据这个词,大略理一理黛玉与贾母的关系) ③纳罕 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纳罕:找个近义词,“敛声屏气”说说意思) ④彩绣辉煌 神妃仙子 放诞无礼 泼皮破落户儿 ⑤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 赤金盘螭/璎珞圈 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翡翠撒花/洋皱裙 (这一组词组都是写服饰的,读正确,注意怎样断开读好) 【设计意图:文章的第一段描写王熙凤的外表打扮,是朗读的难点。因此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时,重点点拨读好这一段,先从写打扮的词组开始,通过范读、个别读、赛读、速读等多种读法,在激发朗读兴趣的基础上,读正确通顺,读出文句所包含的意思,使学生对语言的内涵在读中有所感受,这将为深入感受人物奠定基础。】 4.梳理疑问: (1)有关词语不理解的,可以相机结合句子理解,可以查阅工具书。 (2)内容不懂的,学生提问,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预设问题: 问题一:王熙凤的打扮到底是怎样的?课文为什么要描写她的打扮和面貌? 问题二:王熙凤说“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妹妹这样命苦”? 问题三:王熙凤为什么“用帕拭泪”又马上“转悲为喜”? …… 【设计意图:每一个学生初次阅读这篇文章后,一定有所理解和有所不解。初读中学生心中所想的、所感的、所疑的,是我们教学的真实资源。在初读中了解学生的知与不知,能是教者更有效的从学生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因此,了解学生阅读“前体验”很重要。】 (二)细品“打扮”悟“地位”: 1.品读“外貌打扮”:围绕问题──王熙凤的打扮到底是怎样的?课文为什么要描写她的打扮和面貌? (1)读句子,根据上节课划分的线,读出味道。引读:头上戴着──项下戴着──裙边系着──身上穿着──外罩──下罩──(在写法上你发现什么?) (2)理解:“髻、钗、圈、佩、袄、褂、裙”分别指什么? (3)再读句子,想象:你脑中呈现了一身怎样的打扮?(华贵,奢侈,富丽堂皇……) (4)读“外貌”:作者除了写衣着,怎么写外貌的?(眼,眉,身量,体格,粉面,丹唇)对读:丹凤眼──柳叶眉;苗条──风骚;粉面──丹唇。 用自己的话说说“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你眼前出现一个怎样的人? (5)果戈里说,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读王熙凤的这身打扮,你读出了什么? (6)课文的第一二段中还有很多信息告诉我们,王熙凤地位确实很高,找到词句读读,说说想法。 引导抓住“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贾母笑道……”这也说明她地位高。(体会“泼皮破落户儿”在这里的意思──王熙凤在贾母面前是很受宠的。) 【设计意图:把王熙凤的出场打扮读得丰富,呈现她美若天仙的外貌。那些描写打扮的语言,无论从表达形式上,还是遣词造句上,无论是从文字表面,还是从朗读感觉上,都给人华丽高贵奢侈的感觉。这正是作者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和内涵,也是汉语言文字所特有的魅力。学生读这段话,不仅获得“美丽高贵奢侈”等概念,更获得“美丽高贵奢侈”的形象,也从中悟得汉文化中所特有的“人物”表达方法──丹凤眼、柳叶眉、吊梢眉、三角眼就是一种特有的中国人物形象。还有那读来朗朗上口的语言,彰显了明清小说“古白话文”特别的语言味,是一种熏陶和享受。】 (三)走进“言行”,读出言外之意: 1.导入:对王熙凤说的话,大家除了这么多问题不懂,也都或多或少有些明白,说说你大概懂了什么?(学生畅谈札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她的言语中,最有魅力的是她的“言外之意”。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是比较难理解王熙凤的“言外之意”的,那么,从这些语言中,学生到底能感觉到一个怎样的王熙凤?这就是我们所需要了解的学生的“前体验”。在孩子的心中,王熙凤这样说,这样做,也许是热情,大方,幽默,关心人的,这是学生原始的真实的感受,这也是感悟“言外之意”的基础。我们不能过早地将“奉承”告诉学生。也正是这些原始真实的感受,才有了王熙凤丰满的形象。】 2.王熙凤的一言一行中,令人琢磨不透。这琢磨不透的,就是言外之意,细细想来,一定能读出这言外之意。 3.出示: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会,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1)“竟是个”改成“就是个”,读读,你懂了吗? (2)静静读读整句话,嫡亲的孙女是怎么样的?(天下最标致的人物) (3)课前说过的,嫡亲的孙女有──贵为皇妃的元春,有漂亮的迎春探春惜春。嫡亲的孙女都是──标致的,有气派的。你说,王熙凤这话到底是在夸谁? (4)再读读这句话,现在你怎么理解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关心和热情? (5)小结:讨贾母的高兴,使自己受宠,这就是王熙凤话里的言外之意。有人说,王熙凤是一个语言学家,一个心理学家。对她说的其它的话,你还能读出什么言外之意? 4.学生默读,批注,交流并点拨: (1)学生畅谈自己读懂的“言外之意”,随机自主板书。 (2)重点点拨: ①通过阅读链接理解“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句话: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话,写贾母初见林黛玉时的情景,请大家静静地读贾母这段话,再联系王熙凤说的话,你又懂了什么? 出示:说起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亲,今日一旦舍我先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又搂了黛玉,呜咽起来。 读读,想想,你能读出王熙凤的心声吗? (体会:因为贾母失去了她最疼爱的女儿是很伤心的,所以她这时候是最心疼林黛玉的,王熙凤这样说,是懂得贾母把所有的爱都转到林黛玉身上,王熙凤这样一说,正好把贾母的心理话都说出来了。) (学生朗读贾母与王熙凤的对话)注意王熙凤的两个动作──用帕拭泪、转悲为喜。 ②“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这么多的问题,本来应该是贾母问林黛玉的,可是王熙凤一口气就说完了,贾母听了就很高兴,觉得这个孙媳妇很懂她的心。 ③读出这些言外之意,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概括王熙凤这个人的性格? (讨好奉承,见风使舵,八面玲珑,巧舌如簧……)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阅读策略,王熙凤的个性在学生心中很鲜明了,更重要的是学生明白了“言外之意”,明白了如何去读得言外之意。】 (3)小结王熙凤性格(根据课堂教学板书总结:热情,大方,关心,讨好,奉承,见风使舵,八面玲珑,巧舌如簧……) (四)拓展阅读: 1.谈王熙凤:喜欢王熙凤的人这样评价:模样极标致,言语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一个年轻女子,能把贾府这样一个大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真不容易。也有人这样评价她: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在权利纷争勾心斗角的贾府,她就是这样一个上奉承下欺压的人。古人说,言为心声,只有读出这言外之意,才能真正懂得一个人。因为一个人的性格,总是多样的。 2.《红楼梦》中塑造了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林黛玉、贾宝玉、晴雯、薛宝钗、袭人、史湘云……请大家在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的箫声中,在绚丽多姿的人物画廊中,欣赏《红楼梦》精彩的人物描写。(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从外表言行,学生心中有了一个丰满的王熙凤形象,那么,将阅读的视野引向课外是必要的。课文的阅读仿佛是一扇窗子,打开了窗子,学生就可以从窗子飞出去,走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而窗子里的阅读给予学生的是“方法”──读懂人物方法。也正是这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3.推荐阅读《红楼梦》。 五、板书设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根据课堂学生感受,随机板书) 高贵 关心 见风使舵 美丽 受宠 讨好奉承 奢侈 热情 八面玲珑 巧舌如簧 【设计意图:板书是根据学生课堂上自主阅读感悟的体会逐步形成的。王熙凤的个性不是单一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着对语句理解的深入,对人物性格的感悟也逐步加深。这样做,使学生对人物的阅读不会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或只是一个理性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