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普通高中校长培训会发言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全省普通高中校长培训会发言材料

ID:304133

大小:20.3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也明确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教育列为民生之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涉及每个人的发展,关乎家庭幸福和国家未来,人民对教育的满意程度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清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认真分析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在教育领域的体现,针对问题解决矛盾,心系目标完成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总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保障条件显著增强,教育国际影响力日益加深。无论从制度到体系,还是从内容到形式,通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砌墙筑顶等扎实有效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支撑了国家的发展。然而,百姓对教育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凸显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短板和欠缺。其中,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表现最为突出,大班额、择校热依然是百姓心中解不开的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高中阶段教育要注重教育内涵的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如今,高中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即将公布,如何促进高中转型发展、优质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和课题所在。  一、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成就  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有序,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为支撑我省转型综改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2016年,我省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88.2%,比全国高出10.8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93.9%,比全国高出6.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3.1%,比2012年提高了10.6个百分点。  (二)服务能力显著增加  全省大中专学校每年输送十万余名本科及以上专业人才,近十万高等技术人才,17万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研制出大批科研成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三)教育公平取得了重大突破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础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不断缩小教育差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四)教育体制改革加快穿越深水区  教育理念中改革框架基本成立,放管服改革、教学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等一批改革加快进行,积极筹备,强化招生考试和学生评价机制的育人导向,加快招生制度考试改革,科学选拔人才,培养学生适应终生发展及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五)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科学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资源配置优化,来晋留学生数量猛增,xx教育国际竞争力逐年提升。  (六)教育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2016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794.22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22.4%;全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提高了17.72%,xx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我们的教育设施日益改进完善,建立了支持学生学习信息化的条件和环境,最大限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教与学的资源。  二、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十年历程回顾  早在2001年,我省就开启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征程,一些高中学校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和探索。2007年,中央教科所发起“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战略问题”的专题调研,发现我国高中教育在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之后,出现了日趋明显的教育内容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办学缺乏特色等问题。2008年,xx省随即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各高中学校的探索更加深入,并逐渐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课堂教学模式。直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自此,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特色发展有了国家政策依据。  回顾我省“新课堂模式”改革,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理论探索阶段(2008年初至2008年底)  该阶段通过全省上下的学习思考、分析比较、调研研讨等途径,明确了我省“成长为本”的改革理念和“问题解决”的工作思路,并提出了“xx省课堂教学改革的十大教育信念”,将“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确定为新课堂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第二个阶段是模式建构阶段(2009年初至2009年底)  此阶段,我省部分学校通过学习时间、空间、程序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格局,新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泽州一中“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新绛中学“问题解决式课堂”等。在此基础上,省课改专家组对上述模式进行了深度调研,将我省不同的课堂改革模式概括提炼为“成长为本——问题导引”,简称“问题导学”。  第三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初至2011年底)  期间,我省成立了“xx省课堂教学改革联合体”、“xx省课堂教学改革学科讲师团”、“xx省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讲学团”等,通过团队的引领和现场会的示范,全省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很快上升至一百多所。针对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省课改领导组提出了“xx省未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七大目标和任务”:一是提升学习导航的编制水平,二是提升自主学习水平,三是提升学生展示水平,四是提升学生反思水平,五是改进教研内容和方法,六是制定规则和标准体系,七是从自主学习走向自主管理。聚焦这些目标和任务,针对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我们通过课堂改革联合体140多位课改工作者的努力,汇总并解答了“问题导学”新课堂推进过程中遇到的13个方面的142个核心问题,出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操作指南》,召开了“xx省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校长高峰论坛”,有效推动了全省普通高中课改工作快速发展。  第四阶段是激活引深阶段(2012年初至今)  此阶段提出了“问题导学”新课堂的六大突破:一是构建“层次化”的问题系统和问题库;二是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三是创设“民主”、“碰撞”的合作探究环境;四是浓厚“质疑”、“辩论”的展示交流氛围;五是完善“倒金字塔”式的问题导学进程;六是创建“类似问题导学程序”的校本教研机制。与此同时,我省还在“组组通”环境下“双平台”实验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了“组组通环境下问题导学e平台”,并通过与软件平台的对接和应用,初步形成了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三、xx省特色高中发展的初步成果与问题  (一)xx省特色高中建设的初步成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党的十八大提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通过十多年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探索与研究,我省普通高中在提高普及水平、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共同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实施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强了学生发展指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具体而言:  1.“问题导学”新课堂改革正在走向区域和综合。目前,我省已形成了行政、教研、高校、高中合作攻关的局面,牵动了学校全方位的改革和配套跟进。一是形成了行政、教研、高校、高中学校合作攻关和全省上下一盘棋的局面;二是形成了校长、局长一把手深度参与的态势;三是重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系列规则和标准;四是开发了服务于学生学的网络化资源和信息化平台;五是创建了“类似问题导学程序”的校本教研机制,改进了教研的内容和方法;六是牵动了学校全方位的改革和跟进。  2.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展示交流已成为新课堂的一种常态。80%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完成大部分的任务,学生间经常交流的占45%,积极展示的占73%。28%的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观点,15%的学生能提出问题,15%的学生能与同学争辩质疑。  3.课堂改革正在辐射教育工作的各个部门和兄弟省市。推动了我省职称评审细则的变化,推进了纸笔测试的改革,改变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方向。我们调查了12所学校近三年来的交流情况,来观摩学习的学校共计1500多所,涉及20多个省,80多个市,累计50000多人次。  4.改革得到了高等学校、家长、政府和新闻媒体的认可。80%以上课改学校的各项高考指标均超越同类的非课改学校,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报》《中小学管理》等媒体纷纷对我省的课改进行宣传报道。  此外,我省在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框架构建等方面,也取得的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系列成果。例如:确立了我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七大目标任务”;构建了以“七条本质特征”为标志的翻转性课堂模式;探索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经历的“十个过程”;提出了我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六大突破”;指出了示范高中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八项注意”……  在2014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中,我省申报的“xx省普通高中问题导学新课堂”“双平台环境下的无界课堂”“高中半天授课制”“基于云平台下学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五个项目均获得了二等奖的称号。在“2015年全国教研工作会议”上,我省作了《狠抓重点要害,力推深化课改,全方位推进xx省普通高中的课堂革命》的专题报告,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二)特色高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选择权都十分有限的条件下,普通高中的特色发展主要依靠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情怀和专业自觉,因此,在制度支持、专业指导等方面就成为了软肋。  1.学校特色的内涵认识不深,不足以指导学校深化特色发展。某种程度上讲,一把手(校长)的视野、对学校发展的定位等直接关乎学校的发展大局,决定了学校能走多远。对于高中特色发展的内涵认识不深、解读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些校长对于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论认识不深,对于学校的特色和优势资源挖掘较浅以及对优秀同行的创新实践关注不够,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学校发展主要领域的创新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2.课程不够丰富,尤其是实践课程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虽然我省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学校开设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形成了一些特色课程,但相对完整的特色课程体系并不多见。部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处理实践性与学术性关系,尤其是一些综合实践课程浮于表面,未能结合与利用学科知识,单纯地为“实践”而“实践”,流于形式。综合实践活动日益变得肤浅化、形式化、边缘化,表面上的“实践”热闹掩盖了师生对所选修校本课程深层意义的追问。  3.学校特色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部分学校的课堂教学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其效果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另一方面,特色的办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不明显,新课堂教学不能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部分教师口头表达的教学观念与实际的课堂教学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4.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制度创新不足,校本教研比较滞后。当前,由于最终的选拔性考试评价指标因素影响,高中学校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逻辑严密的学校运行体系,从学校制度管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选修到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都有了既定的行动框架。“创新乏力”“动力不足”“校本教研滞后”等仍是当前深化高中学校特色建设、内涵发展需要克服的问题,特色高中学校的制度创新仍需加强。  四、普通高中深化多元特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众所周知,2017年是上海、浙江实行新高考元年,我省也将于明年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当前,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无疑成为了高中特色发展进一步深化的契机。通过解读《xx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新高考的改革打破了文理分科,强调考试的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和未来发展期望选择自己的等级性考试科目。与过去只有文科和理科两种选择不同,学生现在有了若干种选择。这种变化不仅仅是选择机会的增加,它带来的更是学生和家长对个人特质和未来理想的深度思考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发展以及某学科课程精品度的考量。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思考和实践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诸多期盼和契机来临时,过去很难推动的高中特色发展改革就会有新的机会。其实,无论是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还是学科课程拓展类的校本课程建设,都应该从引导、帮助教师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从学科教育上下功夫;都应该从创建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习环境入手。这也正是当前深入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的核心关键所在。基于此,对今后我省高中特色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习,拓展发展视野,寻求更多政策支撑和指导  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必须基于教育发展的“大视角”,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发展定位比,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要更多地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上考虑,从学生的发展这一根本上考虑,从教育的内涵发展上考虑,起点要高,要有一种“大气”。为此,我希望各位校长能加强相关政策理论的学习,进而不断提升自身办学理念,拓展办学视野,主动寻求更多政策的支撑和指导。围绕如何更好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内涵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对此,我省陆续制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如:《关于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的实施意见》《xx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xx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xx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中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xx省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提升计划(2017—2020年)》等。  (二)明确定位,科学顶层设计,深入挖掘发展特色和内涵  普通高中的特色内涵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久浸润,不断积淀;需要每一所学校在尊重本校的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并且努力实践特色建设的方案。一句话,普通高中的发展必须明确定位,加强顶层设计。不同学校的发展历史不同,面临的生源、师资队伍和发展环境等实际状况不同,会有不同的发展定位,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国外有一条著名的学校发展理论,其基本观点就是:一所学校要想发展好,就要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进行全面分析。当前之所以出现千校一面的现象,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多学校没有明确发展定位,或者是定位不准确;还有一些学校的发展定位存在随意更改的现象,几年一个提法,直接影响了其发展。所以,普通高中首先要明确发展定位,并保持稳定性。同时,加强顶层设计,特别是学校核心理念和价值观的设计,例如校训、校风等精神文化层面的内容,将之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提升学校发展的系统性,使师生最终达成共识。  (三)审时度势,重构育人模式,全面推进整体性教研改革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只有选准发展的突破口才能实现发展。不同的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也是不同的,学校的传统优势、薄弱环节、教育理念、发展机遇都可以成为突破口。其实,普通高中进行特色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课程改革深化的过程,因此,各高中学校的主要精力还是像过去一样用在提高教学质量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教师在探索模式的过程中主要聚焦在设计普适性的教学流程,对于学科特点、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研究不足,很容易破坏教研改革的整体性。相反,在整体性教研的范围内,最关键的是要以学科组为单位,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引导教师设计并实践符合学科特点的系统策略和方法。这些策略和方案的共同特征是较为稳定的,学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自主运用。课程仍然是学校教育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  (四)以人为本,满足成长需求,有效提升校本课程品质  做教育应该思考的根本问题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从这个角度而言,课程不再仅仅是指学科和教学计划等静态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自我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以及学生个体性的收获。从当前推进实施高中校本课程情况来看,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校对于校本课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意识不够;第二,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重视不够;第三,特色课程的稳定度和可行度不够。所以,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就需要对学校课程进行重构,既要着眼于“育人”的根本问题,比如从如何教书、如何育人这些教育的根本问题上思考,也要符合教育发展的“本质规律”,即发展不能刻意求优求特,而要有理论支撑。从而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开发大量的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校本课程,建立有效的校本课程实施和管理机制,并通过走班制让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