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专家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教育的乡愁是什么?是教师不爱读书!70后、80后、90后的我们从小就被逼挤在应试的羊肠小道上,除了应付考试之书,能真正尝到阅读甜头的老师,少之又少。工作之后,“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周国平)加上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我们似乎“没有时间”阅读了。生命在某些关键时刻,如果错过学习某些事情,往后再学习,将会变得非常困难。教师不是不想靠近书,而是先天不足,以致无力阅读,开卷无趣又无益,很多时候只能望书兴叹。当我们不去阅读从而不再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慢慢透支,逐渐处于极度贫乏状态,随之教师的职业倦怠也就产生了。时代变了,几乎无书可读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茫茫书海的阅读时代在“逼”我们读书。教师的职业成长也需要我们有阅读的内在需求。今天的教师,如果还满足于浅读、粗读,甚至假读、不读,工作固然不至于丢掉,但从职业中获得的幸福感注定要与日俱减。因为你面对的学生不一样了,你只有一桶水,他那儿早有几桶水了。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把教师的课堂魅力传递给学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去啃点相对枯燥、抽象的书,可以避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走太多的弯路。当实践和理论开始鱼水般交融,反哺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开展我们自己的教学研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教师要学会“书”妆打扮自己。读书,当从最难的读起,先辛苦积攒下“第一桶金”,越往后,积累越丰富,就越读越轻松了。教师靠近书,真的读进去了,就会敬畏生命,怀抱生命,让教育慢慢变好,因为书会“将智慧如同耳语一般告诉给我们”(帕慕克语)。阅读告诉我们,拥有一个教室是幸福的。每天和学生在晨诵中“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在午读中“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在暮省中“学会反思的生活”,让孩子在学校的每一天,成为他们生命中阳光灿烂的日子,成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记忆。这是我所向往的《新教育》中的幸福教室。这学期,我又新接手了一个班。面对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面对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待,我有责任走进每一位学生,走进每一个家庭。教师对孩子们的关爱,体现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中。我们给孩子竖起的大拇指,我们给孩子的一个微笑,我们给孩子的课业辅导,我们和孩子的课间聊天……,这一些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我想这样的情愫也一定传递给了家长。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变化很大,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正在形成。当孩子们慢慢养成好的习惯,班级形成好的班风,我所向往的幸福教室就会形成。和大家有缘在一起工作是幸福的。我们将成为新的xx小学的建设者。感谢大家和我的一路相伴,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大家的敬业精神也常常感动着我。老师们的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当然,年轻的我们还要迎接更大的挑战。我相信,我们老师们拥有无限的创造力。我也相信,我们xx小学的教师团队,在随着不断壮大的同时,也会越来越强大!面对新时期现代学校发展的要求,和我们学校建校初的发展需要,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从基础做起,抓规范,抓常规,抓落实,开展学校文化建设,从而逐渐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让学校真正成为追求真善美的地方。我们还应该有梦想,开阔我们的思路,让乡村的孩子接受现代化的教育。一年多以来,学校紧紧围绕教师专业阅读、校本化教研和“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寻找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发展路径,以此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学校通过家委会、家长会、亲子阅读、亲子日记、入学课堂、家长课堂、安全课堂等方式,探索家校合育的工作方式,并逐步开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公益活动、学生研学旅行、学生走进博物馆等活动,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从而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开展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研究,最终为每一位学生寻找适合成长的方式。最美的校园是什么样子?和孩子一起读书,唱歌,聊天,漫步,玩耍,免于各种心灵伤害,不落下任何一颗仇恨的种子……不忘我们的使命——教书育人。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