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分析 《争吵》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从而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 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勇气认错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体会。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力求达成以下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三、教学构想 (一)引入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谈话引入课文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 2、小组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 (二)学习生字,推想新词 1、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比较多,教学时可以安排专门时间集中识字,也可以根据教学随文分散识字。识字时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比如可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等方法。有几个字的读音容易弄错,也要加以强调。指导写字时要抓住难点,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笔画和笔顺,提高认字、写字质量。 2、理解文中新词要采取“词不离句”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推想词语的意思。 (三)揣摩心理,感情朗读 人物的心理描写是本文重要的表达方法。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文本的这一特点,通过感情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揣摩人物心理,以加深对课文及人物的理解。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要随机告诉学生:课文详细地描写了“我”与克莱谛吵架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吵架后的矛盾心情。 3、让学生勾画出文中描写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在小组内分享交流,学生交流讨论的着力点应放在揣摩和体会文中人物的这些心理变化上。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用课件出示这些心理描写的句段,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既让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又要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联系文本深入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在方法上进行指导。比如,朗读怎样争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的本子之后,我为什么报复他,也弄脏他的本子?通过讨论,理解“嫉妒”一词的含义,并有感情地朗读争吵原因和经过的段落。朗读“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段落,要先深入了解争吵后“我”的表现和克莱谛的表现。 (四)感悟“谈话”,畅谈感受 父亲的话含义深刻,教学时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去理解。 1、文中有三处写了父亲的话。默读课文,找出这些句子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小结: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个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3、自由畅谈:将自己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 4、拓展练习:试着学习课文的写法,写出内容真实、反映同学友情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