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说课稿

ID:308755

大小:14.7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钓鱼的启示》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第二课时进行说课。一、说教材《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着“生活中的启示”选编了四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依据课标要求,针对本单元和本课总目标,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预设为: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并能概括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情感目标:明白父亲让“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做一个严格遵守道德标准的人。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从钓到鲈鱼到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  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渗透,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本节教学设计我采用情景教学法、 朗读感悟法、转换角色的方法,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物内心变化, 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运用语言渲染,以此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在思考中理解,在朗读中明意,入情,悟理,促进口语交际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一)复习引入,体验情境新课伊始,我引导学生对上节课进行回顾,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由发言,并相机出示课件:月夜湖边钓鱼图。借助图画,将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之中,为下面的学习打好情感和内容的铺垫,并且从视觉上获得美的享受,实现了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无缝连接。(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情《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的阅读要求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因此,在教学课文时,我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用心品味文章语言,在朗读中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1.初读课文,理清顺序首先我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重点是找出作者在钓鱼的过程中心情发生变化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身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弄清楚文章的写作顺序:钓鱼---放鱼——获得启示。2.精读课文,深入体会小男孩情感变化文章中从“钓鱼”到“放鱼”,小男孩的情感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让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我请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用曲线划出。(1).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钓到大鲈鱼时的心情。在学生交流汇报时,课件相机出示有关语句。首先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围绕这个句子我让学生反复品读,体会出鲈鱼的大而美,然后以“小男孩钓到这条鱼容易吗?”为启发点,再现小男孩钓鱼时的场景,体会其钓鱼的不容易,进而升华他得到鱼时激动、得意又兴奋的心情。在这一部分,我注重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在有感情的朗读过程中让学生去体验小男孩得意的心情。(2).课件紧接着继续出示学生找出的句子:(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放鱼时的心情。(“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这部分有大量细微的心理描写,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时勾画出体现小男孩心情变化的词语:急切---大声争辩;哭出了声---乞求---依依不舍。这样通过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同身受,明白小男孩为什么这么不舍得这条鲈鱼,以读促悟,引导学生体会道德实践中的难。【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这一环节,我充分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增强语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既加深理解和体验,又积累了规范化的语言,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达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3.创设情境,角色表演,体会文章中父亲的情感。文章中小男孩从钓鱼到最终放鱼,父亲的态度、教育对小男孩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小男孩面对道德抉择时,父亲实际上扮演的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父亲的情感态度呢?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语句。然后用课件显示课文插图,并出示相关描写父亲的语句。(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课文插图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这里,我创设情境,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观察、朗读、思考、揣摩:父亲是如何“盯着鲈鱼”,他此刻是否也在经历着道德考验,你体会到了什么?该以什么语气来朗读这两个句子。接下来我让孩子们带着情感,用合理的语气将争辩部分进行角色对话。为了让孩子们理解父亲独特的爱,也为了让孩子们懂得儿子是因一时小利而舍不得放鱼,我们之间进行了角色扮演,我扮演儿子,学生扮演父亲,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本。【设计意图】语文的媒介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欣赏,来激发学生与作者、与作品人物的情感共鸣和个性张扬,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在文字描述里,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更能深入地体会文章内容及人物情感。而表演争论的情景,具有整合教学内容、深化理解的作用,将文本语言内化成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到人物内心情感。(三)拓展延伸,升华美德当学生还沉浸在感悟父亲的行为美,感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美的时候,此时课件出示文中重点句及思维拓展题: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鱼”指什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学生兴致勃勃发言,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开去,比如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东西,诸如:金钱、地位、荣誉、权利等等。接着,我进一步适时引导学生: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你也会遇到像文中所说的大鲈鱼,这个时候,你能抵挡诱惑吗?我相机出示各种情景,如父母不在家,作业没有完成很想玩电脑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时;营业员多找你钱时;马路上没人看到,你捡到钱时等等。遇到这些情况时,你是怎么做的?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交流,明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社会道德的人,此时,课文的重难点就得以突破了。这样联系学生的实际,就能将教书与育人,读书与做人,读文与明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起来,让学生读进去再走出来,启迪学生的人生。我趁势进行总结:同学们,正确面对每一件小事吧,拒绝诱惑,面对道德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做个有道德的人,这样你的人生必将走向成功。【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用自己的行为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四)笔下生花,抒写情思。刘思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动”方能“辞发”,新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流露自己的思绪,诉说自己的情思,展露自己的智慧,展开与文本的心灵对话。正当学生经受思想洗礼,受到道德美的熏陶时,我让学生拿起笔抒写学习感言:在日常生活中,诱惑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要做一个诚实的、有道德的人是不容易的。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此时此刻,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有许多感想要发表,请用笔写下自己所思所感。【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而知识要转化成能力,必须要有语言文字训练环节的介入和支持。语言文字训练是语言教学之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更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指导,使学生每课有所得,形成知识的内化,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五)、作业设计。本课的作业,我设计了三点(课件出示作业)作业超市:1. 善于收集资料的你,请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2. 善于阅读的你,请到学校图书馆借阅《谁说没有规则》这本书。3.善于演讲的你,请讲一讲你所知道的名人遵守道德规范的故事。【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这里“延展性”作业的设计,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孩子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四、说板书设计:                               13. 钓鱼的启示                   得意---急切---委屈---乞求---依依不舍                                     难                        钓鱼———————放鱼 启发  抵抗种种诱惑,把握道德准则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这节课我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小男孩心情变化两条线索设计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资料: 276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