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教学工作总结昨天早上结束了《随机数学》课程的最后一次课,意味着本学期的课程教学顺利结束,尽管这并不意味这本学期教学任务的结束,因为接下来的两周将是期末考试周,在期末考试周的教学任务还包括5次监考,批改试卷,上报成绩,试卷材料归档等。但着实可以让自己松一口气,毕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它工作中。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可圈可点的地方,尤其是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第一:课堂管理。依然实行不放水的本科教学,严格抓课堂纪律,不准迟到、旷课、早退;得按时提交作业,上课不准玩手机;对积极回答问题者,给予适当加分;对扰乱课堂秩序者,实行扣分制度;严格执行,绝不姑息;最终将平时分进行公示,公正公开,做到让学生心里有数。这些措施的严格实行,课堂纪律方面得到极大的改观,基本杜绝迟到、旷课、早退与上课玩手机现象。第二: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一起讨论,一起学习。特别是在《互联网+:引论与Python》课程中做出了极大的改变。该课程概念繁多、抽象,章节的内容之间联系并不是很紧密;而且该课程属于公共基础课,教学对象的基础不一;以前上这课的时候,认真听讲的人寥寥无几。这学期通过视频与互动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课程枯燥无味的状况,学生上课积极性提高不少。再通过布置作业,以小组的方式完成,最后在课堂上进行专题汇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第三:教学目标。以前的教学目标就是希望学生掌握课程知识,侧重点都在课堂知识上,并没有进行额外内容的教学。今年在以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教学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这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及其艰难的,也不可能通过几节课的教学就能实现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会时不时重点强调这个,让他们有这意识,让他们能够逐步改变一有问题就寻找标准答案的思考方式。在课堂教学上,会出一些无标准答案的题目,让学生讨论,只要言之有理的答案即可;甚至还会故意在课堂上讲错一些以前所学的知识,让他们来质疑,让他们来纠正。经过这一学期的教学,虽然并没有取得让自己很满意的教学效果,但相比以前还是有些进步,更重要的就是有少数同学已经意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正尝试逐步打破以前寻找标准答案的思维方式,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教学是一种良心活,想要在教学这条道路越走越远,必须不断地努力,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以适应越来越具有维权意识、叛逆心理、甚至厌学情绪高涨的新一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