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通文本,争取当堂背诵积累。2、根据注释自读自悟,读懂内容,从中感受古文的特点。3、充分展开想象,争取读出情感,感受知音之间真挚的情谊。4、结合现在的社会发展,让学生谈谈伯牙这样做可取吗,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激兴揭题(一)出示《杨氏之子》重温古文(二)谈话揭题,初解课题1、初读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古文,题目就是《伯牙绝弦》(板书)。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更了解古文,甚至喜欢上古文。谁来读读课题?注意停顿。2、初解课题请你特别关注这个“绝”字,你还会说“绝什么吗?”(断绝关系,不再往来叫——绝交;断绝饮食,不再吃饭叫——绝食;断绝人情,不再有友谊叫——绝情)请你猜测一下,“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绝弦”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二、反复朗读,读通文本(一)自由读文,争取读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动人的故事,用3分钟的时间自由、大声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你还可以边读边拿铅笔把人物的名字都画出来,这样有助你更快地读通课文。(二)指名读文,随时正音课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一个叫……一个叫……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三)再次读文,读出节奏1、引导,注意停顿古文要读出韵味并不难,首先是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老师给你一点小小的提醒。2、学生自读再合作,引导读出节奏第一次合作:师读描写伯牙的句子,生读描写钟子期的句子。第二次合作:生读描写伯牙的句子,师读描写钟子期的句子。第三次合作:女生读描写伯牙的句子,男生读描写钟子期的句子。三、自读自悟,读懂内容(一)了解主人公这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出示伯牙鼓琴图)你知道哪位是伯牙?哪位是钟子期?师介绍:伯牙一身长袍,羽扇纶巾,他是晋国的上大夫;钟子期,青布包头,两截布衫,他是楚国的一个打柴樵夫。(二)自读自悟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自由地、轻声地读课文,争取把故事读懂,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这个故事。(出示学习提示:借助课后的注释,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三)同桌合作读懂了吗?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和同桌说说这个故事。四、展开想象,读出情感(一)展开研读,了解知音1、体会古文“一字多义”等特点真的读懂了吗?老师想考考大家,有一个词在课文里出现的频率最高,它就是“善”(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四个“善”。理解“善鼓琴”“善听”,理解“善哉”,小结一字多义的特点。)体会语气词“哉”“兮”。2、快速浏览,提炼关键词如果真的读懂了,你就能把这短短的古文读成一个词。请你快速浏览一下,把这个词圈出来。(知音)3、认真默读,品味语言文字“知音”请你拿起笔,认真默读课文,从课文中读出他们是知音的理由。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你还可以写一写。(二)展开想象,感受真情(随学情展开顺序)交流点:(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展开充分想象: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的面前仿佛出现了?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仿佛看到了?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通过这高山,通过这江河,你想伯牙可能还在表达什么?这一切只有谁能听得懂(师生对读,男女对读,通过朗读体会知音的境界。)(2)练习拓展说话伯牙所念只是“泰山峨峨”“江河洋洋”,可能还会有……(结合课前学生板书)(师示范拓展,同桌合作拓展)交流点: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念”的意思与哪个字相同?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一定明白。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交流点: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补充材料,体悟深情伯牙和子期只是一次相遇,却结下了知音之情。读一读下面的材料,你会有更多的了解。(课件出示:伯牙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尤其是弹得一手好琴。琴声虽好,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伯牙玉钟子期相识在一个风雨之夜,伯牙停船避雨,弹起琴来,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却不料遇上了打柴回家的钟子期。钟子期竟然完全听懂了伯牙的琴声,听出了伯牙的心声!)此时的伯牙心情如何,你会用四字词语来说说嘛?(2)补充练笔,体悟深情(音乐)就这样他们依依不舍地道别,相约一年后再见。然而,当伯牙满怀希望前来相聚是,等待他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3)感情朗读,体悟深情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带着这样的真情让我们一起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五、熟读成诵(一)配乐诵读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伴着美妙的音乐,让我们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背下来。(师念题目,课件隐去内容,学生试着背诵)(二)拓展延伸师:伯牙这样的做法你赞同吗?请先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