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雨》说课稿 《秋天的雨》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作者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我也查阅了这篇文章的作者和原文,本文作者陶金鸿是美术系的教授,所以文中的语言有作者独特的生活经验,比如作者写道:“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颜料是是画家接触最多的一种事物,这才理解了本文语言为什么这么独特,而且全文都非常有画面感,这也跟作者的身份息息相关。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我给这堂课制定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抓具体的语言文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描写的秋天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本节课我紧紧围绕这样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三年级属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我采用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的方法,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落实新课程中的阅读理念,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的重点段落是第二自然段,而第二自然段中描写银杏叶和枫叶的句子又是重点中的重点,所以我带着孩子们通过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在教学这个自然段时,我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去理解文中难懂的词语。课文中有一处泡泡提示语, “读到这里,我理解了‘五彩缤纷’的意思”,提示我们教学时让学生体会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了各种漂亮的颜色后,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不仅仅是指颜色多,还指色彩绚丽丰富。第二个需要重点理解的词语是“频频点头”,在教学这个词语时我采用了让学生做动作理解“频频”指连续不断,频频点头就是连续不断地点头,也就是菊花在秋风中摇曳。理解“勾住”这个词语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我还创设了一个生活中孩子熟悉的情境去运用这个词语。接着引导孩子们试着去仿照文中的例句进行小练笔,孩子们当场创作,写得都非常生动。接着我让孩子们再用上以上学习方法去品读第二自然段后半部分内容,实现由“扶”到“半扶半放”的过渡,学完第二自然段,总结出“围绕中心”、“用词精妙”、“善用修辞”这三方面。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实现由“半扶半放”到“放”的过渡。第三自然段还是紧扣三个方面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大部分同学能活学活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品读第四自然段时,顺学而导,以学定教,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理解、品味本段的语言文字。告诉学生秋天的雨还很会关心人呢!它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让孩子们听它对小喜鹊说的关心的话语。激发学生兴趣盎然地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不知不觉中实现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超越文本,享受着创造的快乐,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语言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