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毕业典礼致辞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毕业典礼致辞

ID:310915

大小:10.3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毕业典礼致辞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老师,尊敬的朱延通学长,各位家长,历史系的同学们:在南国的盛夏,我们满怀激情和喜悦,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及学位授予仪式,让我们一起向中山大学历史学系2019届毕业生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我还要和毕业生们一起,向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们、导师们,以及办公室的各位职员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也向一直关心我们的成长,支持历史系的发展的各位家长、校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毕业季的点点滴滴总是令人难忘。十年前的现在,我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毕业,记得拍毕业合影时,我和几位毕业班同学出发时都有点拖拉,结果到了合影地点匆匆忙忙,应邀参加我们合影的几位退休的老前辈们,以及我们的任课老师们,已经早早地坐在前排等着我们换学位服。尽管如此,老师们只是面带微笑,更多给予我们鼓励的眼神、期许的目光。那一刻,我们觉得好尴尬、好懊悔,觉得离校的最后一次集体活动没有做好自己,愧对了老师。毕业季中这一段特别的插曲,我至今记忆犹新。此后,每逢典礼合影环节,我总是尽力提前一点,不要迟到,毕业后工作中、生活中的每一步,尽量早作规划,早作准备。一些有工作经验的同事也提点我,凡事要缓事急做、急事缓做,才能严谨从容、冷静应对,处处有章法,时时留余地,我觉得自己后来能取得一点点成果,经常得益于这一类很简单的习惯。我也越发喜欢自己的专业,因为历史学是非常综合的训练,她可以从思维方式上教会我们从时空框架、记忆传承、思想体系和比较视野去看待古往今来的社会与文化,从技术方法上教会我们考据论辩、逆推顺叙、见微知著、触类旁通,从实践方式上启发我们感念乡土、关心民瘼、胸怀世界、知行合一。我和大多数同学们一样,都是抱着朴素的懵懂的兴趣进入历史系,积渐所至,兴趣转变成志趣,投入增强了信心,支撑了认同,明确了方向。在我们这个学系,所有老师和职员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大家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也欣喜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学也选择专业深造。当然,最终将学术研究作为职业的必定是凤毛麟角,但我相信,历史学的综合训练会令人终身受益,所培养的人文情怀也会让我们乐观处世、通达为人。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想,终身坚持读书、思考和写作的习惯非常重要,在今天的世界也显得尤为迫切。人们常常概叹:如今的社会,手机很多,书架很少;照片很多,整理很少;付钱很快,储蓄很少;抱怨很多,宽容很少。对于知识和文本,人们往往满足于一刷一睹的快感,长篇的著作似乎不再热销。深入反复的精读,一起读书品书、面对面分享的读书人的乐趣,似乎也渐行渐远。大家似乎都很忙,写作都很慢,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包括学位论文的写作,也没有因为数字文献的发达、电脑速度的提升、办公软件的简易、调研环境的改善而事半功倍、一日千里,反倒常常是举步维艰、千疮百孔。人文学科的传承和开拓,通识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在新的时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大家能否沉下心来读书、工作,不轻言放弃和改变,专心致志做好每一件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年轻的理想,满怀赤诚地去付出、去爱护、去奉献,可能关系到自我认同乃至安身立命的依据。诚如爱因斯坦论教育时所说的,“人们应当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一个获得成功的人,从他的同胞那里所取得的,总是无可比拟地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然而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在学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启发并且加强青年人的这些心理力量,我看这该是学校的最重要任务……大学也是一种学校,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幷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至于大学组织的各种形式则是次要的。”我和这一届毕业同学有很多的共同记忆,除了上过大家的一些课程,还有一些难忘的经历。譬如大三上学期和15级本科部分同学前往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进行田野实践教学,大家可能还记得锦田所城村的退休教师袁继章,他在我们事先没有联系的情况下,热情地带领、辅导我们考察码市镇的所城、盘古和瓦窑等村庄,当时我们如遇明灯,受益匪浅。上个月,我收到袁老师寄来的邮包,很欣赏地看到,他主编的所城、盘古、瓦窑三个村的三部村志出版了。在《盘古村志》的末尾,他还特地写了一篇一千多字的《中山大学历史研究考察团到盘古村调研》,我大致摘录一下里头的语句:2017年11月9日,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谢湜、于薇老师及两位博士、四位硕士带领的本科生一行27人到盘古村瑶寨考察,考察团行前就编写了野外课堂教材,学生人手一册,内容覆盖码市地区已编写村志的所城村、瓦窑村和大锡乡的盘古村,收录了丰富的史料,对地名由来、山林田地、乡土民情、道路交通、历史渊源等均有详细描述,此次考察可谓学术界对盘古村,及大锡乡的关注和厚爱。(省略)下午3点,中大历史系的师生们开始对盘古村客家人迁徙做系统的考察,访问吴家。吴氏家族现保存着48本、堆垒成高达1米的吴氏族谱。由于谱书保管不善,有的被虫蛀咬。因纸质差,有的谱书成了粉末。于薇教授和她的学生们带上口罩,卷起衣袖,一本一本地清扫,一页一页地拍摄。27个师生不辞辛劳,坚持把48本吴氏族谱拍摄完毕,已经是晚上7点钟,才驱车回码市宾馆。读到这里,我不由回想起两年前和大家一周的田野经历,相信大家都记得那张照片,在那个灯火阑珊,饥肠咕噜的夜晚,星星点点的相机、手机屏幕在盘古村吴家大院遍地闪烁。袁老师在邮包中附了一封信,也给我发来了几条短信,读完之后我非常心酸。他说自己的后代都不习文,自己年事已高,自己搜集的文献,编纂的村志在他辞世后将是一堆废纸,希望都送给我们系,只需一个收条,说明他和中大历史学系有过交往。他的侄女在南京师范大学读历史,希望她能报考我们的研究生。另外,我在信中才得知,村志编撰过程中,当地部门曾经许诺的出版资助没有如数兑现,但袁老师没有因此放弃或停止,自己垫了款,如期出版了这几本村志。我顿时想起袁老师当时和我们师生一起下乡时快乐的面容和爽朗的微笑,那几天是读书人的快乐时光,是治史求知之人的共同记忆。设想如果袁老师和几位年迈的村志编委半途而废,不知这几部村志还能问世,码市镇的后代子孙们将如何记取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前几天,我从自己的科研经费里通过学校财务处,给袁老师支付了专家咨询费,他非常感动我的资助,我说这是对您给予我们师生教诲的一点非常微薄的敬意,谈不上资助,更不足挂齿。我希望下次我和下一届同学还有机会江华考察,去拜会袁老师,拿着他编纂的新村志,再去跑跑南岭山地的旧乡村。我想,所有参加过我们实践课程的师生,都有自己难以忘怀的大学记忆;在历史系与我们敬爱的老师求学问道、在康乐园里读书求知的日日夜夜,都赋予我们每位历史学的校友永远的生命力量。我越发体会到,我们通过研究和教育所致力的史学,并非高墙里的孤芳,而是一门与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记忆延续、精神凝聚及未来文明进程息息相关的学科。以古知今,以今知古,我们处在一个迅速变迁的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很多问题,需要具有历史深度和前瞻向度的思考和实践。当今世界在知识传播、学科结构和教育模式等层面,正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格局,需把握时代脉搏,进行前瞻布局,如何启发学生在世界文明发展史视野下关怀中华文明及其开放体系,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我和同事们近来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将努力继承和发扬我们系优良的学术传统,致力于构建全球史视野下通专结合的高水平史学专业课程群,以及进阶性实践教学体系,旨在立德树人,专注教育,涵养学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修养和时代使命感、扎实史学专业基础、系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优秀研究潜质、视野开阔、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卓越历史学人才。当然,这需要靠我们中大历史学大家庭的每一份子共同去努力,去守护,去开拓。我也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胸怀更广阔的大地,走读世界文明史的波澜壮阔,思接千载,追抚古今,与诗书为友,与素心人相伴,怀揣感恩的心,奉献国家与社会。衷心祝愿老师们、各位家长、各位来宾健康吉祥,祝同学们前程似锦,生活幸福!谢谢大家!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