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

ID:312298

大小:6.7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8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阅读提示,了解课文大意。2.感知廉颇蔺相如的形象,领略文中人物描写的技巧,学习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廉颇,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同学们应该听说过吧?请说说与他们有关的故事。 二、借助注释和阅读提示,疏通文意 三、理清行文思路文中写了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你能找出相关的段落吗?除此以外,还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一部分(1-2):简介廉颇和蔺相如。第二部分(3-13):写完璧归赵。第三部分(14-16):写渑池之会。第四部分(17-21):写负荆请罪(将相和)。 四、分析人物形象(一)蔺相如1.宦者缪贤是如何评价他的门客蔺相如的?“其人勇士,有智谋。”(第4段)有勇有谋。2.读完全文后,相信你也认同蔺相如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请结合文中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相关描写具体地说一说。“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第6段)语言描写表现蔺相如的随机应变,以智取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第6段)动作描写和夸张手法,生动地刻画了蔺相如愤怒的形象。“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第6段)语言描写表现了蔺相如欲与璧共存亡的勇气和决心。“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一个“睨”字把那种与璧同存亡的坚决神态勾勒了出来。“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蔺相如欲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方面蔺相如步步进逼,秦王节节败退的过程得到生动表现;另一方面蔺相如的英勇和威武不屈与秦王的迟疑退却形成鲜明对比。3.秦国那么强大,秦王为什么不杀了蔺相如?“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第11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第16段)战国末期,七国纷争,秦国的势力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当时秦国正以全力进攻楚国,但久攻不下,而赵国此时又比较强大,这样,秦国一时不能尽全力兴兵伐赵,这一形势在客观上有利于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取得成功。4.蔺相如出来有勇有谋外,我们也不难感受到他的心胸宽广,深明大义,请结合文中相关描写说一说。“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第19段)语言描写表现了蔺相如眼光远大,深明大义,胸怀宽大。(二)廉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一位杰出的将领,请你结合文中的相关描写说一说。“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第1段)表现了廉颇的英勇善战。“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第14段)语言描写,表现廉颇老成持重,深谋远虑。“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第21段)语言描写表现了廉颇勇于改过。 五、写作技巧1.以事写人,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课文选择了三件事来刻画廉颇蔺相如的形象。前两个故事主要写蔺相如在秦赵两国冲突中的外交表现,后一个故事写蔺相如在与廉颇冲突中的表现。2.详略得当本文详写蔺相如。因为当时七雄纷争的局面中,外交斗争的作用已经重于军事斗争,斗智已重于斗勇,蔺相如在秦赵斗争中所起的外交作用大于廉颇,所以详写蔺相如。 六、司马迁与《史记》1.《史记》(课本P147)主线: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世家:记载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传:主要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表: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2.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少时曾师从经学大师董仲舒学习《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些奠定了他广博学识的基础。20岁那年开始广泛的漫游,寻访名山大川,深入乡野古址,采集传说,考察风土人情,积累了丰富的史料,更重要的是接近了下层人物,了解了民生疾苦,为后来著《史记》准备了条件。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马谈去世后,他继任太史令,博览国家藏书,整理史料。公元104年,司马迁开始《史记》的著述,时年42岁。天汉二年(前99)年,因替李陵投降匈奴辩解,获罪入狱,被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征和二年(前91)写成《史记》。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