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变围裙》评课稿今天,有幸聆听了xx老师一堂精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布袋变围裙》, 在她课堂中,让我能感受到学生的表现非常的开心、积极,活而不乱。在吕老师给他们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们真是有了一种急于想将自己制作的围裙给家人的欲望。《布袋变围裙》一课是《服装大观园》活动过程阶段中的“专题研究课”, 主要体现学生自主交流、自主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整堂课,学生都在自主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学会了制作、创新等技能,以及学生间的有效合作。吕老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掌握知识、增长技能、提高能力,达到了预期活动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有利于帮助学生“学”。 吕老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导入课题,形式新颖,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布袋选用生活中的购物袋,当吕老师把用布袋变成的围裙穿在身上时,同学们都惊讶极了,我作为观课者也是充满好奇心,这样的方式导入是转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要因素,是让学生想要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切实掌握学技能的可靠保证。 活动中,吕老师从三方面创设了情境:1、用布袋做成的围裙进行实物展示引入课题,轻松自然;2、创设悬念,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发现制作的方法和问题并积极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3、创设问题情境,讨论归纳制作围裙的方法和窍门,为创新制作围裙的制作打下基础。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的安排有利于引导学生“学”。 在教学活动中,吕老师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两次交流活动,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现:1、初次尝试实践:在制作前吕燕老师鼓励学生进行预设困难,“你认为哪一步制作比较难?”让学生自主学习从布袋制作围裙作品的观察中寻找制作的方法,并动手进行尝试制作;初次感悟交流:在交流中第一次的制作有成功也有不成功的,吕老师预设比较准确,在这个环节学生的感悟大多是质疑和问题。2、再次实践探究:学生在制作中发现许多问题,通过师生交流、教师的示范讲解逐一解决,归纳出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实践中获得了成功,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再交流体会:师生交流中共同归纳了许多方法和窍门,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合作分享,交流享受到实践操作的成功,这时的学生感受到的是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体验。 三、活动设计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学”。练习的多样化,讲求精心设计,拾级而上。吕燕老师采用了“实践——探究——再实践——再探究”的流程组织教学,运用了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等多种感官去探索围裙的制作方法。尤其是让学生观察思考:如何找到制作方法环节,吕老师放手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学生通过不断地亲身实践尝试找到了制作围裙的方法,特别是制作围裙的腰带环节,学生在吕老师的有效引导下想到了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效果明显,自然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对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通过实践,要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搭建自主、合作、互动的学习平台,突破点就在于让课堂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吕老师为学生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让他们敢于预设、敢于质疑、敢于解疑,尝试获取成功、获得体验。在教学方法上呈现一个“活”字,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实践中学生能主动发现制作肩带大小的这个问题,吕老师采用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学会用剪边条、剪侧条等多种方法解决,他们还运用了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的设计,拓宽学生的思维。小组合作中,吕老师做到扶放结合,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又给了学生适时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感受到自己承担的责任并努力去完成任务。通过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学习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活动中学会了面对困难不退缩,敢于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了围裙的创作,当小模特穿上自己动手制作的围裙展示时,他们的精彩汇报,良好的表现让我看到了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学习的快乐! 吕燕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指导细致到位、扶放有度、全面掌握学生的活动情况,这节课成功之处是从细节入手,以问题为抓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适当地点拨、答疑、解惑,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实践创新。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对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记录和梳理,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实践、反思、改进中获得积极体验,让他们的兴趣与才能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与展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机结合。大家看到的一件件围裙创新作品,足以说明学生从课堂教学中受益匪浅,这节课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学生在交流中发自内心的感悟、体会,使我看到了愉悦、自信和满足。这堂课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了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看到了孩子们那强烈的展示自我的需要以及浓厚的研究兴趣,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小主人,是一堂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