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多样的面孔》教学反思第七单元《多样的面孔》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月相,以及月相的形成变化规律。这是一篇比较难上的课,宇宙领域,对于学生而言,充满神秘,但又让人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往往会对这块内容的学习产生了“遥不可及”的感觉。虽然月相变化的的确确发生在我们身边,却可能从没有认真地去观察过它,现在要来分析月相的形成变化规律,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来解释是有很大难度的。于是在备课的时候就比平常花费的时间和心思较多,希望顺利开展课堂,课程结束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有不少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首先,课的开始,我以谜语的形式导入课堂,让学生在神秘感中展开对月亮知识的学习,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上课之前一个月的时间,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持续观察并记录一个月的月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月相变化有个形象生动的了解,拉近了学生与月相的“距离”,为上课做好铺垫。课上,我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月相图,不过有些学生并没有完成这项作业。部分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了月相的变化,我发现学生的观察作业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完成的效果并不理想,这点我事先也考虑到了,于是,我出示PPT展示了月相变化的图片,给同学做了讲解,又展示了一个在网上下载的用flash做的月相变化图,几方面结合,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习,学生似乎在懵懵懂懂中也明白了。为了让抽象的知识简单化,我又组织学生通过游戏进行角色扮演月球、地球和太阳,模拟它们是怎样运行的。我让学生把百叶窗拉下来,关上教室门和灯光,营造一种游戏的氛围。接下来我请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月球、地球和太阳,用手机的手电筒做太阳,请一位同学举着足球代表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注意观察月球受光部分的形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特别兴奋,活动在游戏中加深了学生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对于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我感觉学生不一定都能在课堂上形成认识,于是拓展活动中我安排了课后观察月相的活动,希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实际观察验证并形成较稳固的认识,但对观察的要求提高了,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让学生先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后,再展示观察日记,讲解原理,我想这样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的,这对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方法也是有利的。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要想发挥课堂效果,就要做足备课功夫,抓好课堂教学和课堂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