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类文章的语用教学初探【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准确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而语用能力的提升在于实践。在我们目前使用的语文教材中,写景类文章数不胜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写景类文章以其文笔优美、意境深远、情感深挚的文学特点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对于情感体验匮乏的小学生来说,阅读和理解写景类的文章却是最困难的。本文以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火烧云》为例,从品读佳句,理解词句意思,积累语言材料;明确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迁移训练;比较差异,提高语言表达质量三方面具体阐述语用的落实。【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写景类文章 语用教学 《火烧云》《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语用能力的提升在于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对学生的语用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影响。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写景类文章作为阅读文本的重要范本,在小学各年段语文教材中均占据一定比例,如何落实写景类文章的语用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以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火烧云》为例,加以阐述。一、积累语言材料,提升语文素养。《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慢慢积淀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提升语文素养。写景类文章以其优美的文笔,深远的意境深受读者喜爱,是我们积累语言材料的很好范本。《火烧云》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作者以缤纷的色彩和变幻的线条,展现了一幅瑰丽神奇的火烧云画卷,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语言准确生动,充满童趣。薛法根老师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教”得直接,让学生在理解中学会积累。在教学第一版块时,薛老师以“词语”组块教学来设计。如,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薛老师在解释“紫檀色”时,顺带描述词语表示的意思(紫檀是一种树木,紫檀色指像紫檀那样的颜色),然后引导学生拓展“像茄子那样的紫是……;像草那样的绿是……”像梨子那样的黄叫……;学生受到启发,联想到了“天蓝、海蓝、番茄红、火红、鱼肚白……”。在教学“红彤彤”这个词语时,引导学生发现后面两个字是叠词,这种红给人的感觉比较鲜艳,最后启发学生“你还知道这样结构的词语吗?”同学们纷纷说出“绿油油、黄灿灿、黑乎乎、白茫茫”等词语来。总之写景类文章语言优美,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不二之选,通过语言的积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积淀了学生的语言练说的资本,提高了语文素养。二、读写结合,开展语用训练。薛法根老师说:“学生在生活中习得了丰富的言语经验,而在课堂教学中又学到了宝贵的语言知识,言语经验和言语知识只有通过言语实践才能融会贯通,转为个体的语言能力、言语智慧。”[1](P.62)读写迁移是进行言语实践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薛老师执教的《火烧云》一课中,也很好的落实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找到合适的读写训练点,落实语用。薛老师在《火烧云》一课的教学中最后一个呈现的环节也是“练笔”。出示火烧云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像什么?然后想象它动起来。模仿课文的写法,在本子上写一段话。不一定写图片上的,写得越奇妙越好。这一环节是基于对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一段充分学习之后而设计的,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理清作者写作的结构和顺序:先写出现什么,然后写什么样子,再写怎么变化的,最后写怎么消失的。有了课文这个媒介,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言语知识通过练笔呈现出来,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是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其实对于写景类文章,把握文章的结构,明白作者的思路,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这更有利于我们准确找到语用点。在教学写景类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写景文章常见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景物类别;分析课文的结构,就小学阶段来说,写景类课文的结构一般有总分结构、移步换景结构,掌握了这一点,课文的层次就清晰了。文章的骨架摸清楚了,在有针对性的进行写作迁移,能够使学生了解写景类文章的基本思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写景类文本的具体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语用练习。比如教学《桂林山水》,整篇文章在构思上采用了总分总的方法,首尾呼应,文中还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来突出桂林山水的景物特点。如作者在描写漓江的水“静”“请”“绿”的特点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了三个整齐的句式进行描写,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用词把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三个字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句子,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又……又……又”和“不但……还……而且”等关联词,或者让同学们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写曾经见过的河流、湖泊等,有了这样的实践,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关联词的使用,同时实现了句式的积累和运用。以后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就有章可循了。三、比较差异,提高语言表达质量。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正处于由粗到细、由俗到雅这样一个发展关键期,孩子的语言大多是大白话,用的词语很简单,说的句子很简洁,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学生的语言由粗到细,从大白话式逐步转变成比较高雅的语言,这是最有效的增长点,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小学生长于记忆,所以他们进行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模仿,通过模仿可以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但是在模仿之前,首先要先让学生意识到模仿对象的精妙处,使其产生自主模仿的意识,为了达到此目的,比较的方法无疑是不二选择。 师:我们看了这么多火烧云的图片,我们知道了如果写火烧云,可以从颜色、形状两个方面来写。某个同学写得火烧云的颜色,我们看看他写得好不好?出示: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的、黄的、紫的、金的......五颜六色,变化多端,美丽极了。生:他写得很好,因为他用了三个四字词语。师:其中还有两个是成语,五颜六色、变化多端。这两个词语既写出了颜色之多,又写出了变化之快。但萧红写得更好,(出示课文第3段)自己读,想一想作者高明在哪里?生:作者把颜色写得更具体。师:作者都写了哪些颜色,用笔画出来。生: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师:“红彤彤”和“红的”比较有什么不同?生:红彤彤更可爱。师:红彤彤、金灿灿这样的叠词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你来读一读。师:像“葡萄灰、茄子紫”这样的词语有什么好?像这样的词语叫做“比喻色”,你能说出这样的比喻色吗?学生说出的词语:珍珠白、宝石蓝、孔雀蓝、柠檬黄、玫瑰红、象牙白。师:所以,萧红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用到了叠词、两种颜色混到一起,还用了比喻色,而且都是两个、两个、三个排列在一起,很整齐,整齐是一种美。 通过这段对话,小学生已有的语言表达水平,低水平语言特征非常明显,薛老师在教学中将教学重点聚焦在课文语言的学习上,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发现课文语言与学生语言的差异。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用词的,如何组织句子的,发现课本语言与自己语言的差异,这样的直观的语言表达比较,学生可以直观地领悟课文遣词造句的高明,更容易体会文本语言的“细”“雅”,符合小学生擅长直觉思维的特点。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也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语言表达质量会逐步提高。因此,在教学写景类文章是,借助其语言优势,巧用比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质量。总之,写景类文章丰富的文学性给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其优美的语言、特点鲜明的篇章结构都是语用教学的生发点,注重积累、适当迁移训练、巧妙比较,紧紧抓住这些语用点,能大大提高写景类文章的教学效果,将语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