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2020届毕业致辞:人生,不是只有“好”与“不好”各位同学、家长,嘉宾、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2020届高三毕业典礼,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完成3年学业顺利毕业的290名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理解、支持学校工作,将孩子培养成人的各位家长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在场的和不在场的全体教职员工,以及曾经陪伴290名同学,一路走来的所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是你们精心培育和悉心付出,才让在座的每位同学得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市西中学发展的社会各界及热心人士表示最深切的谢意!各位同学:2020年,对人类来说是灾难深重的一年,对中国而言也是思想对撞的一年,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疫情而展开的2个多月线上教学,一方面可能成为催生数字化背景下教学范式根本变革的“转折点”,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摧毁个别学生身心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在这特殊年份的毕业典礼,我想与各位同学讨论一个话题:人生,不是只有“好”与“不好”。“好”与“不好”是对立的两极,有许多人习惯的思维方式是:除了“好”,就是“不好”。于是,对有些人而言,考进“北清复交”是“好”,没有考进这类高校就是“不好”,甚至于在个别优秀学生的心目中,考第一名是“好”,考“第二名”就是“不好”……也许正是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加剧着今天教育的社会性集体焦虑。如果将“好”与“不好”看成两个端点,那么介于这两个端点之间却有无数个点,如果将“好”与“不好”看成黑白两色,那么介于这黑白两色之间有太多的过渡色。其实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很难以“好”与“不好”简单地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更不能以“好”与“不好”笼统地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今天,各位同学高考刚刚结束,借此机会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我的高考故事。35年前的7月7-9日,我参加了高考,第一天上午考语文,考试结束,我就知道我的第一志愿不可能进了,当年是高考之前填报志愿。当类似这种“不好”的事已经发生时,我们该如何面对?对我来说,就是认真地应对剩下的科目,考出正常的水平,这是我们面对“不好”状态应该有的一种积极心态。我的高考后面两天发挥都属正常,最终以第三志愿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不少人很可能认为这对我就是一种“不好”,因为我没有考上第一志愿填报的大学,然而,今天我站在讲台上,给大家呈上毕业致辞,此时的我也许还称不上完全的“好”,但至少不能说“不好”,如果我没有当年语文考砸了的“不好”,也就没有我今天的教师职业,也就没有此刻与各位同学分享人生感悟的机会。此时此刻,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一定要判断“好”与“不好”,这常常也是一时一事的,而且在时间的长河中,对于同一件事的“好”与“不好”的评价,也是可能发生变化的,所以,人生不是能够以“好”与“不好”这么简单可以概括的。今天的教育非常重视生涯规划,这是好事。人生不能没有理想与信念,不能没有目标与追求,少年要立志,这是催人奋进的动力。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生涯规划,理性面对规划所确定的目标,社会在变,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未来总是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任何人都无法预知未来,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规划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很大,我们切忌将曾经确定的目标没有实现,就将自己的人生定义为“不好”。我个人认为:人生要有理想,并要为目标孜孜以求,付诸行动,我们要享受付出过程的美好,不要纠结于结果是否如人所愿,更要避免将自己培育成以功利化目标为追求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矛盾论的角度分析,如果将“好”与“不好”看成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对立统一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对于人生中遇见的某个人,碰到的某件事,这个人、这件事常常很难以“好”与“不好”简单地评价,很可能还存在“比较好”、“不太好”等结论,如果一定要判断“好”与“不好”,不同的评价主体由于价值观等方面差异,也可能会作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这样的结论还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人生,不是简单地可以用“好”与“不好”划分的,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是中国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朴素的诠释。人生,不是只有“好”与“不好”,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我希望每位同学,能够正确地认知自我,理性地面对他人、面对社会、面对大自然,以合作、包容、敬畏与感恩的心态,面对自己身边的人与事:不求第一,但求一流;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各位同学:市西是一种不一样的教育存在,愿你怀揣在市西3年铸就的梦想,怀揣真善美的信念,勇敢地一路前行,去开创未来,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美好的人生!人生路漫漫,一路多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