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茅以升先生的一篇说明性文章——《中国石拱桥》,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逐一展开我的教学构想.一、教材分析先说一下我对教材地位和内容的认识.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这篇课文在初中语文事物性说明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建造上的独特风格和不朽的艺术价值,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二、学情分析 本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有一些说明性文体基础的八年级学生来说,要他们谈谈怎样抓住事物的特征来介绍并不难,但是要他们理清说明顺序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仍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说明文的基本常识,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我把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界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 积累字词,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2.品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3.了解我国桥梁建设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将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四、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深度挖掘文本的基础之上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探究作者说明的方法2.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自主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采用情镜教学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讨论交流法。让学生们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品味语言的艺术,找寻学习说明文的乐趣。而讨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辩能力。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环节:1. 故事导入,走进作者。2.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3. 默读课文 走进二桥4.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5. 讨论交流 布置作业6. 拓展延伸,走向生活 下面来看第一个环节:(一)故事导入 走进作者茅以升的小故事(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本环节主要采用诵读法、让学生们这一板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大约用时10分钟。首先我会让同学们自主学习,通过课下注释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然后让同学们诵读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进而理清全文的结构: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说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作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的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的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发展。全文条理清晰,井然有序。通过轻松活跃的课堂,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三)默读课文 走进二桥经过对整体的把握同学们已经知道中国的石拱桥具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长期发挥作用。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呢?同学们先阅读第三到第八自然段,完成表格。通过归纳总结,出正是因为两桥各有特点,才被选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来介绍中国石拱桥。 (接下来我会与学生完成一个小游戏:文中写了赵州桥的四个特点,你能根据这些语句画出来赵州桥么?通过以上表格和学生亲自动手,不难总结出赵州桥美在其结构,而卢沟桥的美则在于,那些不同姿态的小狮子背后承载的历史价值。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活跃课堂氛围(四)研读课文 品味语言语言的学习则侧重于读与品,我会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下面这两句话,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思考:‘左右”、”约”这些用词模棱两可,是否符合说明文的准确性呢?:“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约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约九米。”这段话中的数字,有的是约数,有的是确数。因为赵州桥在哪年建成,史书上已经找不到确凿的记载,所以只能说个约数;而赵州桥的长度,却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不但要说明实有其桥,而且从这些具体精确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让同学们明白,写说明文,一定要下功夫选取“最恰当的”、“最精确的”语言来表达。再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刚才画的赵州桥,思考~(赵州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肩”能否换成“边”“面”“头”?去掉“各”行不行?为什么?不能,肩就是指导拱最高的那个范围,和边,面头顶意思不一样,有肩的是拱桥特有的而肩是别的桥不能随便用的。原文中有4个拱,去掉各后就是有两个拱了。用大拱的两边比喻成大拱的两肩,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两个小拱所处位置,准确真实。说明赵洲桥小拱的对称性、结构的合理性,从而使读者明白它为何能长期抵御洪水冲刷而不至于坍塌。其实本文的语言特色不仅体现在其准确性与周密性,还表现在作者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接下来我会向同学们介绍常用的说明方法,我会用问题引导法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来看看以下句子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同学们自主思考,通过以下句子便可学习到作者采用了列数字、摹状貌,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简明扼要,又准确具体地进行说明,能给读者留下清晰映像。到此本课教学重难点均已得到突破。(五)讨论交流 布置作业 文章最后两段写了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中国石拱桥的发展,说一说,你觉得除了这些,还有那些原因?比如说,一些刻苦钻研的个人因素,经济的发展等等……同学们讨论交流 各抒己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亲身感受。在课堂迁移的同时呈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提供一些著名建筑的数据和图片,任选其一,运用说明方法,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六)拓展延伸 走向生活这一板块主要是让同学们看一看各式各样的桥,进而联系中国现在的发展,让同学们体会正是强大的中国才创造了这些光辉的成就,增强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