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说课稿本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章。第三章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第四章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她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维系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第五章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竞渡时巧遇大老天宝的情景。祖父拿天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傩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愿,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著。这种情感上的执著,以及拒绝其他选择和外来诱惑,让爷爷担心会导致不幸。第六章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这四章小说,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学生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认识翠翠、认识爷爷,并通过他们来体会作品中的风俗美与人情美。教学重点理解翠翠这个人物是“爱”与“美”的化身的含义。教学难点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边城》相关图片、资料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3.通过环境对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过程与方法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课前先作一个调查,大家都曾去什么地方旅游过?生 (纷纷抢答)长城、海南、泰山、周庄……师 哟!看不出来,大家“走南闯北”,真可谓“行万里路”,堪比当年的徐霞客啦!师 那我想问一问,有没有人去过一个叫“凤凰”的地方?师 (故作得意)难住了吧?生 老师,你给我们说说看吧!师 凤凰可是个美丽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师 不过——目前,老师也是“心神往之”啊!师 不过,“凡事预则立。”生 (争相抢答)“不预则废”。师 所以,我找了这些图片,以备日后游凤凰一用,现在先拿来与 诸君共飨。【多媒体显示一组湘西风景、民俗的图片。】【学生边看边议论,对部分图片啧啧赞叹。】推进新课师 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特别想去这个地方吗?生 (七嘴八舌)当然是去看风景啦!师 (笑)大家只说对了一小部分,其实还有更重要的。生 是什么啊?师 (停顿一下)怎么说呢?这样说吧:看不尽的凤凰美,说不尽的沈从文。生 (恍然大悟)老师你说的是《边城》吧?师 对!可以说边城就是凤凰。这里不仅有着清山秀水,淳朴的民风,更走出了沈从文先生这样一位质朴、博学,将“爱”与“美”演绎得动人心魄的“湘西的儿子”。多媒体课件显示:1.沈从文照片及生活书店1934年首版《边城》图。2.1902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Jefferey C.KinKley著《沈从文论》)。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师 就是这样一位“湘西的儿子”在走出大山之后的坎坷人生中,多次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了对他的故乡——凤凰的牵挂。可以这样说,凤凰正如世界上许多名城名镇一样,崛起在世界文化大师横空出世的光环之中。没有莎士比亚,英国的斯特拉福小镇不会蜚声世界;没有莫扎特,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不会成为世界音乐中心;没有塞万提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不会成为旅游胜地;同样,没有沈从文、黄永玉这样的世界文化大师,凤凰不可能驰名海内外。凤凰的美,不仅在山水,更在于沈从文笔下所描绘的、人间最淳朴的风情,这才是吸引老师的地方啊。师 好的。那么凤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刚才是直观的图片,现在我们来看看沈从文是怎么写凤凰的。多媒体课件显示:一个好事的人,若从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寻找,一定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筸”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有一个小小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了数千户人口的。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产、经济的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荣枯的因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种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试将那个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圆城作为中心,向四方展开,围绕了这边疆僻地的孤城,约有五百余苗寨,各有千总守备镇守其间。有数十屯仓,每年屯数万石粮食为公家所有。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碉堡各用大石堆成。位置在山顶头,随了山岭脉络蜿蜒各处;营汛各位置在驿路上,布置得极有秩序。这些东西是在一百八十年前,按照一种精密的计划,各保持到相当距离,在周围附近三县数百里内,平均分配下来……(选自沈从文《凤凰》)【学生看后窃窃私语。】师 大家在讨论什么啊,能不能说说看?生 这个地方给人一种很古老的感觉,但是它又那么小。生 很神秘,感觉上去和我们周围的环境不一样。生 过去这里是不是经常打仗啊?生 老师,我想问一下,这个地方远不远?师 怎么样,想去了吧!师 的确,仅仅是看这些文字的东西,我们就有一种被深深吸引的感觉,更何况生于斯、长于斯的沈从文呢?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边城》的世界,去看看在这湘西一隅曾经发生过的一个名叫翠翠的女孩的故事。师 说到《边城》这个故事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件事:1933年夏,沈从文同未婚妻游青岛崂山时,意外地看到一个身穿孝服的小姑娘到河边提水。他回想起家乡“起水”的古老习俗和美丽如画的青山绿水、充满诗情的淳厚民风,情不自禁对未婚妻说,他要以那小姑娘来写一个故事。沈从文不久到北京结婚后,就开始写起跟未婚妻说过要写的故事《边城》。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故事。师 这样一个令沈从文念念不忘,令我们倍感吸引的湘西到底有何魅力呢?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里的民俗吧。下面大家看书,看看书中都写了哪些风俗。生 端午节的时候,妇女和小孩们穿了新衣服,还在头上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这一天还可以吃鱼吃肉。师 在你小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生 有的,过年时也这样,那时感到很高兴。师 很留恋那段光阴吧?生 是的。师 哎——无奈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很多人都会意地笑了)我问一下,为什么要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呢?师 谁能告诉大家?生 (有人举手)是为了辟邪,传说雄黄酒可以除病去灾。师 很好。大家接着看下去,还有些什么风俗?生 赛龙舟。师 好像有许多地方都有这个风俗,我们都知道,这是为了纪念一个人——生 (争相回答)屈原!师 对。那么我们看看在这里,赛龙舟赛出了几个主要人物,他们是谁呢?生 (继续看书后有人回答)龙头大哥顺顺、天保和傩送。生 (有人补充)这里也提到了翠翠。师 翠翠也去赛龙舟吗?生 她是去看。师 看龙舟的人多不多呢?生 当然很多,课文里说“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师 嗯,看来端午节对这里的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对于故事的主人公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师 好的,下面大家来看一看翠翠和傩送是怎么相识的。【学生看书,之后请一位同学复述相关情节。】师 好的。可以说这是一次邂逅。起初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是怎样的呢?生 开始的印象不好。“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然后还骂了傩送,而且文中还有这样一句“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师 接下来的变化是什么?生 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师 从这里,你能看出翠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生 我认为她很淳朴、也很可爱。她不愿意别人把她看成那种唱歌的女子,同时,在她错怪了别人的时候她感到很难为情。师 是的,正是好一个“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小姑娘。这就是翠翠,一个很单纯的小姑娘的形象,然而我们继续看下去,就是这一次邂逅在翠翠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请大家阅读第五部分的内容,把这方面的内容找出来。生 “两年日子过去了”,“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生 “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生 翠翠在听祖父和喽罗的谈话时也一直在想着听到有关二老的消息。师 (笑)看来翠翠开始为二老而伤神了。(生笑)不仅如此,在小说的第六部分又有相关的描写。说说看。生 当爷爷提起当年端午的事情时,“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这时也可以看出她在想着二老。师 还有没有补充?师 (提示)请大家注意第六部分描写婚嫁的这一段,在看到别人家办喜事时,翠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生 当她听到“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并且还把船拉过岸去,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翠翠知道这是有人娶亲,或许她想到了自己和傩送,我理解这里似乎是表明翠翠对未来有一种向往。师 是向往结婚吗?生 应该是。师 可以这样理解。不过,或许翠翠心里还没有想到那么远,或许这只是表明了她内心里刚刚开始萌动起一种对爱情的渴望,一种对于未来的模糊的感觉。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翠翠,才更使人感到真实、可爱。师 除了翠翠与傩送的感情故事外,《边城》还给我们展示了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文中这样的文字比较多,请大家选几处来谈一谈。生 爷爷非常疼爱翠翠。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师 你是说那个替爷爷撑船的人吗?生 是的。师 可是接下来他们两个人都喝多了啊?生 爷爷有点老糊涂了。师 看来这个爷爷也是有些老顽童的脾气。生 不过,爷爷后来还是认错了。当他看到翠翠回来后,还在问“翠翠,你怎么不答应我,生我的气了吗”,这说明爷爷很在意翠翠,怕她生气。师 可是翠翠似乎是没领情嘛,因为她在想着“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并且这件事“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她一晚上都没理睬爷爷,似乎她对爷爷的话很不放在心上。老师这样理解对不对?生 不对。这是因为翠翠挂念傩送而有了心事,和她跟爷爷的感情没有关系。从其他情节来看,爷爷对翠翠的关心和翠翠对爷爷的关心都是一直没有改变的。师 举个例子说一说?生 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况且下面还有这一句:“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写翠翠对爷爷的感情的,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师 很好。可见,虽然这祖孙俩偶尔会有一些小矛盾,但在一些微小、琐碎的生活细节中,时时都让人感到祖孙二人相互关心、相依为命的那分浓浓的亲情。很多时候这祖孙二人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真正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啊!师 不过,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事吗?师 这个问题有一些难度,请大家自由发言吧。生 应该是在翠翠爱恋傩送这件事上。第五部分写到爷爷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话“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说明爷爷还不知道翠翠的心事。翠翠的“记忆所止处”应该是指想到二老,而爷爷不知道这一点。他还在想着让翠翠嫁给大老呢。师 (鼓励)你的阅读非常仔细,很好!这么说,在这件事上,爷爷有点“自以为是”了。(生笑,表示同意。)师 从全文来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不过虽然如此,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翠翠对爷爷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关心并没有发生改变。师 在刚才的讨论中,翠翠与爷爷之间的亲情,翠翠对傩送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小说中所表现出的人情美。在这种人情美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了湘西地方的风俗美。下面请大家看看,小说中都有哪些情节表现出了湘西人的美好、善良。生 这里的人们有一种自己的生活乐趣,像是自娱自乐。在第三部分写到“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似乎就没有什么事情能打扰他们,很有一种世外桃源的味道。我想,这就是湘西吸引人的一个原因,也是这里的人们更为善良的原因吧。师 “世外桃源”,我认为你的这个词用得很好。老师在读这篇小说时也有这样的感受。这也是老师向往这里的一个原因啊。生 这里的人情非常淳朴、厚道。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师 你说得很好!不过,我替你补充一点,爷爷和翠翠的生活是不是很宽裕?生 不是。他们的生活是很拮据的,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还是顺顺给他们的鸭子和粽子。这也就更显示出爷爷和这里的人彼此之间的感情都很深厚。师 也就是说,物质利益的东西在边城这个环境里显得并不重要,尽管这里有些人,如爷爷和翠翠,他们的物质生活可以说是清贫的,但他们并没有为此而成为物质利益的追逐者。师 刚才我们提到了顺顺,那现在我们就借这个话题来说说顺顺这个人。根据课文内容来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 在边城里,他是一个富有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师 文中有哪些内容表现了顺顺这种品格?生 第三部分说“但下水救人呢,当作别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师 也就是说,在顺顺这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这里,没有贫富贵贱的分别,只有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帮助。多好的人,多好的边城啊!(生会意地笑了起来,不时有人在议论着)请大家继续往下看,还有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这里民风的善良、淳朴。生 我觉得这篇小说给人的感觉非常安详。师 安详?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和善良、淳朴的民风有什么关系呢?生 这里的人除互相帮助外,还能以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生活,在这里没有那种尖锐的矛盾,似乎大家都很平和,就连翠翠的那条狗都很善解人意。我认为这正是受淳朴民风的影响所致。师 你说得很好。正如沈从文先生自己在谈到《边城》时所说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与世无争、平和安详不正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的形式吗?师 (略作停顿)不过说到与世无争,说到没有矛盾,这里我想给大家补充一个情节——师 大家知道天保和傩送同时都喜欢上了翠翠吗?师 在课文节选的内容之外,小说是有这个情节的。所以,说到没有矛盾,其实是不对的,问题是人们如何去处理矛盾,尤其是天保、傩送、翠翠这三个人不同一般的关系会让他们选择怎样的方式去化解这种矛盾呢?按照湘西的传统,天保和傩送是要进行一场类似于西方的决斗的,但他们最终并没有选择这种方式(停顿了一下)……生 (很急切地问)那他们怎么样了?师 (笑)这个结果,老师希望大家课后自己在小说里寻求答案。相信大家会在其中发现更富意味的人情美。课堂小结师 有人这样评价《边城》:“《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或许每一位初读《边城》的人,都会为作品中所呈现的唯美淳朴的人性、恬淡舒展的意境、清新幽静的氛围、醇厚幽远的回味所沉醉,小小的边城,如一杯用清晨山泉冲泡的清茶,淡香缓缓飘散;又如一位在水一方遗世独立、只可遥望而无法靠近的伊人,有着不可企及的绝尘之美。作为一个喜欢边城、喜欢沈从文的老师,我希望同学们能再次走进《边城》;沈从文是一个相信纯情的力量的人,那就让我们也到《边城》中去寻找一种恒定而久远的感动,去寻找一种超于物外的纯粹的美!布置作业课后完整地阅读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并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以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