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仁增的《语用课,开讲啦》有感:知行合一,落实语用翻开这清水碧的书本,刘仁增老师的语用课直接就开讲啦,没有前言的简述,没有他人的荐语,24个经典示范课例就分三辑清楚明了地呈现在眼前:片段教学、课时教学、整篇教学,每一个课例都从文本内容、语用价值、目标定位、教学设计、说课这5个层面阐释了语用课的流程,展示了语用课的精彩。看了此书,收获满满,无法一一言说,我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一、看此书,思己课追随刘老师的文字一页一页往后读,一个个课例既让我惊喜又让我惊叹!惊喜的是自己某些教学设计与刘老师的大致相同,惊叹的是刘老师对文本的精准解读与训练点的操作落实竟如此精妙!书中的这24个经典课例,与我而言,六年级的《最后一头战象》、《青山不老》是完全陌生的,《月光曲》曾听过课,其它的21篇课文都上过。阅读着这一个个课例,我想老师们的思绪一定也会如同我一般穿越回上同一课的某天。记得在上《我是什么》时自己也关注到了动词的准确使用,进行了训练,发现了“什么时候我变成什么,人们管我叫什么”的相同表达,但是没有迁移运用,而把重点放在了对水的变化的描述。这样做实在是舍本逐末。《窃读记》中的陌生化写法,虽然这一说法我并不知道,可是看了课例很开心,因为自己的上法与刘老师的特别相近,都是抓住“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一重点句段切入教学,展开教学。首先,学生就从“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个反常的丑化比喻中感受到了林海音对读书的渴望,再聚焦窃读的滋味快乐、惧怕,发现它的矛盾用词,然后通过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词句去深入理解为何快乐,为何惧怕?在汇报交流时,我们班孩子的发现与感悟一点也不比书中的少,特别让我意外的是有几个学生居然也关注到了书中的几个语气词对表达心情的作用。上完课后,我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矛盾写法写了“窃 记”,学生写了上课偷看小说的,背着家长偷看电视、偷玩手机、电脑的,偷吃零食的,偷偷去游泳、去划船、去骑车……读着学生写来的“窃玩记”、“窃吃记”、“窃游记”、“窃听记”等,觉得多数学生学会了写法,写得挺好的。慢慢阅读,反复对比就会发现自己上的课,其实好多都只指向课文内容的传授,只做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非语文课程知识的传授。比如上《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时,我就只让学生了解了恐龙的演化过程,知道运用了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分类比的说明方法,至于引领学生感受其叙述的条理性,运用给图画配音来练习说话压根儿就没有想到,做到。二、看此书,知语用如果说两年前的那一个暑假刘老师用《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一书敲开了语用教学的新门,让我们初识 “语用”,感受到语用教学的实用高效。那么,《语用课,开讲啦》一书无疑就是让我们置身于语用教学的世界中,把语用教学的方方面面摆在我们的面前,任我们尽情选用。学了就要用,再好的理论,再好的课例,如果只是看,只是研究,不去借鉴使用就等于白学。学了此书,我打算从以下四方面去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1.运用课例,举一返三,上好语用课。书中24篇课文,涵盖高、中、低段的教学,对我们一线教师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应从一文知一类,几篇知学段,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去思考如何设计、实施教学。从《颐和园》想到游记类的文章应该怎样上,要把游记当做游记来教,借助课文内容,特别是具体段落引导学生对游记的文体和基本写法心中有数(文章移步换景、有序描写、生动表达的基本写法),并创设情景让学生迁移游记的写法(比如创设游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写一段话,刘老师的这一妙练就让我大开眼界、特别赞赏!)如《长城》,《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就要依据文体个性,重点训练学生学习游记类文章移步换景、有序描写、生动表达、展开联想等基本写法。2.运用对比阅读的策略,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迁移运用。其一,关注不同作家对同一事物描写的横向对比:《猫》一课中,采用了先比“异”在比“同”的阅读策略。首先是老舍先生的写法与阅读链接中两位作家的写法对比,周而复写的是猫的外形特点,夏丐尊写的是人们对猫的态度和评价,老舍先生写的是猫的性格古怪,通过对比阅读训练了学生的选材能力;然后,从写作情感入手,发现写法不同,内容不同,但表达的情感都是对猫的喜爱。其二,关注同一篇课文中的纵向对比:《狼牙山五壮士》中写痛击敌人的只有两个地方,“诱敌上山”重在五个战士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塑造壮士群体形象,而“顶峰歼敌”中侧重班长马宝玉的动作行为,突出了个体典型形象。从对比阅读中,学生既能体会到运用连动句对刻画个体形象,表达文章情感的作用,又能发现概括写和具体写的区别,丰富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小说《最后一头战象》中对比推动情节发展,嘎羧行为表现的矛盾异常,同样是通过对比阅读来感知嘎羧的老象形象、在纵向对比中感悟嘎羧的战象形象。3.现学现用,当堂实践,当堂反馈。细读刘老师的每一个课例就会发现:提供图片文字资料,通过互换角色等方式对写法进行巧妙的迁移运用。如:创设游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提供相关资料后当堂仿写玉带桥;《画风》中借用宋涛对赵小艺的评价语“是风,风把 ”,用宋涛的身份来夸夸别人的画。回顾自己往常的做法,上课时总是面面俱到,怕有遗漏,一节课安排得满满当当,学了什么写法后常常布置学生课后去写,等学生放学回家去写时好多都记不清了,第二天再交流评价,耗时费劲,收效甚微。我以应该向刘老师一样,精选训练要素,精简课时内容,开口要小,提供材料、创设写作情景,给学生现学现练的题材与时间。4.活学活用,精准定位课时目标。刘老师的每一个课例都体现了一课一教,一课一练,一课一得,是我们模仿借鉴的极佳范例。但是对照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单元要素与课文要素,就会发现新老教材同一篇课文的年段安排或是选材意图、课程要素都有了改变。比如:寓言两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从精读课文调整为略读课文,教学要素也从知故事明寓意变为: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和详略。如果再把刘老师对这两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成不变的照搬过去使用,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在关注课文的语用价值时,一定要结合单元的训练重点、课文的语文要素,精准定位自己的课时目标,力争让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一课一得,每天学会一小点,每天进步一小截。三、看此书,明人生都说:“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透过这字里行间,如同看到了刘老师的课,更好似看到了刘老师的人——素朴、温和。刘老师20多年不间断的研究实践,20多年如一日的执着坚持,终于把课上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本真、丰实。回想自己教学语文的过往,从我踏上讲台至今的二十二年里经历了不少于四五种的教学改革,我们刚参加工作时曾按步就班地实行目标教学,后来又曾奋力追赶“合作探究创新”模式,也曾沉浸在情感体验的教海中,还曾尝试“先学后教”、“读写结合”的训练……有时,刚把某种教学方法领悟了,却又开始推行另一种教法。我们一路迷惑,一路质疑,一路奋力前行,寻找、实施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语用教学,清简实用,无疑正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所需要的。有人说: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而我们在需要的时候遇见刘老师的“语用课开讲啦”,在语文课程全新开启之际互相交流语用,更是一种幸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应当像刘老师一样秉承一颗素朴、本真的教学初心,像刘老师一样潜心教学,坚持不懈,在学生的心田播种“语用”的种子,静候语用花开浪漫时!我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把课上成自己想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