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家的变迁
加入VIP免费下载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家的变迁

ID:334764

大小:7.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家的变迁在国人的心里,家就是房子,房子就是家。谈起家之变迁,每个中国人都会有许多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总是与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14岁那年,我独自坐上火车,到淮北煤矿去看望当矿工的二伯,在一个叫张庄煤矿的地方生活了将近一个月。那时,二伯的工作是开运煤车,每天把采下的原煤从井下运到地面,住四人一间的集体宿舍,去食堂吃饭,去锅炉房打开水,每天下班后还带我去免费的浴池洗热水澡。这种今天看来或许太简陋的生活,却让年少的我萌生了无限的羡慕,当时,便暗下决心,要努力读书,长大后当一名工人,住上砖墙瓦顶的宿舍。我终于在25岁那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所农场中学任教,报到的第一天,总务主任便领我去到分给我的宿舍。门对门的两间房,一间寝室,一间厨房(当时简称“一间一厨”)。那时,对工资的多少还没有什么概念,单是“一间一厨”就让我激动了很久,觉得自己一步就迈入了幸福生活。农场对我们这批大学生是非常周到的,不仅分了房,还配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单人床、书桌、煤炉、水桶以及必要的厨具,甚至还有挑水用的扁担。我还清楚记得,那晚,我躺在宿舍里,久久不能入睡。我想起了老家那两间门朝西的房子。土墙草顶,雨天漏水,冬天透风,一个单扇门,土墙上凿两个不大的洞,便是窗户,树枝或木棍戳入墙内,便是窗棂。这样的房子采光和通风不好是当然的,至于家具,大概只有一张睡觉用的床和吃饭用的方桌。也想起了举家迁入定远县时,因为没房子,父亲用玉米秆和泥巴搭起的临时住处;想起了在定远定居以后,为了建起三间瓦房,父亲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后来,二伯来看我时,一个劲地说,你们赶上了好时候,刚毕业就有这么好的待遇,就有了一间单身宿舍和厨房,还是读书好呀,知识分子到哪都受到重视。当时,我真想告诉他,我能成为一个他嘴里的“知识分子”,全是因为这间宿舍。这间单身宿舍后来便自然成了我和妻子的婚房。结婚时,家里给了六百元钱,我们用这钱买了台黑白电视和一张双人床。那张单人床被搬到了厨房,厨房也就兼做了客房,父母家人来看我们时,经常就住在厨房了。生活不是很宽裕,但我们很满足。女儿出生后,一间卧室当然就显得拥挤,生活和学习都有许多不便。但单位没有更多的房子,房子不够住的也不是我一家,找领导也难以解决问题。妻子买来材料,亲手做了一个带有很多卡通图片的布帘。夜晚,拉上布帘,十多平米的卧室便被隔成两半,女儿住一半,我们住一半。这种状况持续到女儿初中毕业,便迎来了住房制度改革。免费分房时代结束,农场的第一幢商品住宅楼也适时建成。作为享受优惠政策的知识分子,我们家告别了居住十几年的砖瓦房,花了三万多元,住进了砖混结构的单元房。房子不大,但布局合理。60多平米的套房,设计成两室一厅,厨房、卫生间、阳台,一应俱全。铺上地砖,配齐家具,显得是那么的奢侈与华丽,感觉自己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档次。妻子对新房更是倍加珍惜,得空便洗抹打扫,房间被收拾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本以为会在这房子永远住下去,但没想到会有更好的房子在等着我们全家。汶川地震后,国家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改善住房条件,实行了全面的危房改造。我们家住过的那一间一厨,在房改时被估价四百多元,卖给了我个人,成了小产权的私人财产。不想被列入了危房改造计划,旧房拆迁后异地重建。新住宅楼建成后,我们家按政策又购买了一套新房。成本价,一千二百元一平,另有一万五千元的政府补贴,这简直是天大的福利。新房全框架结构,有很高的防震等级。三室两厅的设计,南北通透,不仅更方便生活,而且采光充分,舒适宜居。在考虑装修计划时,妻说:“把书房也装成卧室,让老娘和我们一起住吧!”这看似不经意的提议,着实让我感动,也从心底佩服妻子的孝顺和细心。父亲离世后,母亲一直过着流动生活。为了避免母亲产生疏离感,我们兄妹并未商定母亲跟谁养老。她想去哪家去哪家,哪家想她了,就把她接过来,直到她老人家想离开或者另一家来接她。从某种意义上说,母亲算得上是幸福的。不仅儿女对她孝顺,儿媳和女婿们对她老人家也是体贴入微。一次,妻和母亲聊天时,母亲不知为何就说了一句,哪儿都是家,哪儿都不是家,言语间好像对自己没有固定的居所有点不满。妻听懂了母亲的话,但苦于住房条件限制,也无计可施。尽管,因为女儿长期不在家,母亲和我们一起生活时,是一个人一间卧室的。但她的心里认为,那毕竟是孙女的卧室,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乱动的。说实话,要不是细心的妻子和我说起,做儿子的我还真不知母亲的心思。新房装修后,我们搬进了新家。和那套六十多平的单元房比,新房不仅是面积大了,房间多了,装修也不可同日而语。这次搬家,最开心的是母亲。她的卧室不大,装修也不豪华,但手头使用的东西一样不缺。空调、电视、计算机,全是新的。她自己亲手绣的十字绣“百寿图”挂在床头,更显得抢眼。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搬进新家后,弟妹们再也没有实力和我“抢”老娘了。他们想尽理由把老娘接去,过不了几天,她就要回家。因为,她觉得回来后,自己有个独立的空间,生活更加惬意。尽管,我们上班时她经常一个人在家,但她并不感到孤独,她可以在自己房间看电视,读书(母亲上过识字班,能够阅读),还可以上网看电视剧,看庐剧和黄梅戏,有时还用智能手机,和在外地工作或上学的孙子辈们视频聊天。年近八十的老娘常说,做梦也没想到,老了老了,还有这么好的日子过。想吃啥买啥,想穿啥都有,出远门坐飞机、坐动车,就是到亲戚家窜门,也有私家车开,没事还跟你们各地旅游。现在的日子是过去想也不敢想,就是放开胆子想,也想不到的呀!母亲的话发自肺腑,也很符合实情。四十年前,我的理想也仅仅是住上一间砖瓦结构的宿舍,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国人的居住条件会有如此巨大的改善。尤其是这种改善发生在曾经以贫穷著称,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这又是何等的不易。在当今中国,无论在城市乡镇,都能见到花园般典雅的住宅小区。许多像我一样的农村人,住进了过去想也想不到的高档小区,成了城市人。家的变迁,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更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新中国七十年发展成就的一个最好例证。不忘初心,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为人民谋福利”的伟大诺言。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