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导读——为政庄子的政治思想与“为人”“为道”之法有相通之处。“与人相处依人的‘性’”于政治即成为了“依‘常然’而治”,有如“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外篇·骈拇》)。顺人“性”便是“无为”,这在庄子政治思想里即是它的核心。庄子也在《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中传达对处世顺应“常然”“自然”的观点。这更加明确庄子的“无为而治”是让君王顺应自然天理而发展,国与家自然富足。正如直接体现这种观点的《内篇·应帝王》,老聃在回答阳子居提问的“明王之治”之法时回答——“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直接传达了“无为而治”的思想。除此之外,庄子在《内篇·人间世》中传达了处理君臣关系的政治思想。在庄子看来,“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他主张,君臣的关系正如父子。臣子与君王以“义”相依,达到“忠”的极点,以至臣子为君为国尽心尽力。但这必须建立在君权“无为”的情况下,也就是相辅相成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