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70华诞征文:又见炊烟经过数十小时的辗转,我终于又来到外婆所在的村里。恰好是正午时分,偶见一家的烟囱炊烟袅袅,恍若隔江万里。我对炊烟有一种莫名的固执,大抵是“曾经沧海难为水”,日后见过的许多炊烟都不能使我目不转睛,唯有外婆家中混杂着烟火气的炊烟,才能使我心头一紧。外婆家地处浙西南的遂昌山区,那曾是粟裕带领红军转战革命的老根据地。虽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称不上像陶渊明所描述的一般“阡陌交通”,但民风淳朴,“鸡犬相闻”。乡亲们传承着老革命们的红色精神,坚守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随时代发展大步前进。外婆是我成长的见证,外婆家的炊烟是我千里之外魂牵梦绕的牵挂。幼时的我喜欢和小伙伴们扎根在田埂上,我往你脸上糊一把泥,你往她脸上泼一捧水,待到日暮时分,便和结束农耕的家长一同归家。不一会儿,便“炊烟袅袅牧人归”,村中满是笑声,和谐而又宁静。小时候的我像只疯狗,不爱归家,喜欢在外头昏天黑地的玩,外婆总是要村头巷尾地找我,喊我回家吃饭。终于有一天,在外婆用粗糙的大手牵着我回家时,我的目光不经意的一转,望见了外婆的满头银丝,微微佝偻的背,还有因为找我,留在额头上出的汗滴。我突然意识到外婆老了!岁月无情地偷走了外婆的时间。我第一次想到,原来无所不能的外婆也会向时光折了腰。在身后袅袅升起的炊烟中,我第一次长大了。我踮起脚尖,用衣袖将外婆额上的汗擦干。我说:“外婆,下次别出来找我了,你烧饭就好了,我看见炊烟就会回家了。我说真的!”外婆笑了笑,她说好,炊烟升起的时候,你可一定要回来。后面不管我在干什么,只要下意识的看见炊烟袅袅升起,我便会飞奔似的回家。外婆家的炊烟是我小时候回家的暗号,温馨而又亲切。因为学习的缘故,我要去城中求学时,外婆将我送到了村口,她絮絮叨叨地对我讲了很多:要好好吃饭,好好学习,要与人为善,要懂得爱自己……说着说着,外婆的眼泪就不禁蜿蜒而下,一滴又一滴地打在我的心头。最让我为之一震的是“炊烟升起时,别忘了回家。”远处炊烟又升起来了,它是稻草化作的幽魂,是村庄的声息。我背对着绵绵的群山与飘荡在天空中的炊烟,冲外婆遥遥挥手,这是我第二次的成长。外婆家的炊烟是我外出学习时要记得经常回来的承诺,沉重而又甜蜜。我在城中生活了许多年,看着烟囱逐渐消失,看见电磁炉逐渐代替煤气灶,更别说土灶台了。重回外婆家,烟囱似乎也荡然无存了,内心不免有些许失落。家家户户从小土房变成了乡野别墅。脚下所踩着的土地,再也不是黄泥地,而是水泥地。村中不断盖起属于新时代的建筑,它散发着勃勃的新时代的气息。离外婆家越来越近,失落感也越来越强。忽地,一缕炊烟在依山傍水的小洋房上冉冉升起,接着,两缕,三缕……那最先飘起的不就是久违的外婆家的炊烟吗?袅袅升起,炊烟仍在!它一直都在!岁月静好,袅袅炊烟模糊了时光的踪迹,却没忘记一直在提醒着我该回家了。过去的清贫岁月与如今的富裕不断在我眼前相互交错出现,很多地方炊烟成了过去年月的见证,也成了如今的纪念。但外婆家的炊烟它一直,一直都在守护着这片土地。原来,生活富裕了,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农家乐兴办起来了,伴随着烟土气的土造台烧出来的饭菜那么让人回味无穷,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尝试,于是炊烟又袅袅升起了。谁说炊烟定会消失?故乡的过去与未来,炊烟它会一直参与着。有炊烟的地方,就会有外婆的味道!而我定会像炊烟一样,传承祖辈的红色精神,与家乡,与祖国共成长,也会记得炊烟升起时,该记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