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堂弟
加入VIP免费下载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堂弟

ID:335397

大小:10.8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堂弟二叔家两个堂弟新建了养牛场,我们全家去参观。两辆轿车穿过集镇,沿着越溪河跑了一段,向右拐进乡村之间的公路。丘陵起伏,公路逶迤,两边的村庄、山坡我应该是很熟悉的。初中三年每周末都从这路骑自行车回家,哪有一个弯,哪有一个坡,曾经我一清二楚。这条路在当时算得上当地最好的路了,泥路上铺了层鹅卵石,小的如鸽卵,大的似脸盆,虽然是未经粉碎筛选的天然卵石,究竟比只用泥土铺的路硬实,雨季不容易被车轮压出大坑,客货车的轮子不会陷在泥坑里爬不出来。上学要在卵石上颠簸一个多小时,下坡全放刹车,细细的自行车轮胎在石子上以近乎惊险的速度蹦着猛冲下去,为的是对面上坡时少蹬几下,实在蹬不上坡顶,只有下地推车。这每周的骑行使我累散了架,周一上课打瞌睡就成了常事。为此我有时不愿回家,即便回家可以难得地改善一下伙食。同校的妹妹则不同,体力好,不辞辛劳每周回家吃好的,结果是妹妹和我的体格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有了切肤之痛,我那时读书的一大理想就是有钱了回乡把路修好。当然我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按部就班地读书上班,履行着一颗小小螺丝钉的本分。可是时代进步的大潮横扫了中国的角角落落,也不会遗落我家的小山村——路在家乡人民的手中修好了。如今,村里的水泥马路弯曲起伏依旧,但是干净平整,轿车平稳地在上面行进,还没等我认清那些山山坳坳,车已经到了生产队里。“那是我们新修的房子!”二叔指着窗外一栋房子说,房子足有八间宽,三层高,中间入户处还有拱形的造型,房子内外还没有装修,已然很有气势了。“哇,修这么大!”“你弟做生意忙,修房子都是我和你婶帮忙照看,修这房把我们累惨了。”“你们太能干了,全家的干劲都那么大。”堂弟一家的干劲是出了名的。八十年代,大家都只在家种田的时候,二叔一家四口精耕细作,把田边地头收拾得整整齐齐,一根杂草都没有,种田收麦,哪一样都忙在别家前头,产出的粮食越积越多,开始舍不得卖——早年饿肚子阴影还在,后来卖也卖不成价了,只能把成仓的陈谷子陈麦子打来喂猪。只种粮食换不来现钱,农民开始外出打工,做生意,二叔开始跟人学加工倒卖土特产,我们那儿成规模的经济作物是花生。“你那时成绩好,我那时读书不得行。”堂弟略带羞涩地摸摸头。初中毕业的堂弟跟着二叔走乡串户收花生,剥壳加工,卖花生米。看起来是个简单的生意,却是个体力活。那时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山川牌的,结实的很,货架能驼两百斤花生,在那样的乡村路上颠簸也耐用。坎坷多,起伏大,下坡还能骑骑,上坡都靠推。堂弟稚嫩的脚板从那时起经受磨砺,逐渐成熟沧桑,只有心中涌动的奋斗激情从未稍减。后来改成了摩托车三轮车四轮小货车,加工花生也不再用脚踩手剥,而有了专门剥花生的电动机器。十年前从他们门前经过,他们在场镇边的公路旁搭了一座简易房,仍做花生生意。房顶积着厚厚的灰尘,是花生壳粉碎后的尘埃,房前屋后满地是花生壳,房间大部分放置加工花生的机器用具,只有一间房供他们就地休息,吃个便饭。堂弟脸上头发上都是灰,略显憔悴,憨憨地笑着招呼我们,倒是弟媳显得精明强干。早年交通不便,休假少,很少回老家,直到高速公路通到了邻镇。再回去时,堂弟已经把家搬到了镇上新区的门市里,做着装修房屋的生意。这镇本来是当地集贸交通中心,历来是周边大镇,曾有寺庙宫殿教堂,更有一所号称县一中的几千人的中学。而今学校扩建一倍,镇的规模也翻倍,街道仍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镇上乡里新修的房屋多,大家生活好了,也讲究起装修来。不知道堂弟怎么学会了装修这个行当,簇新的一间铺子,货架上、走道边堆满了各种装修材料,线管、瓷砖、扣板,名目齐全,花色繁多,虽然只是一间门面,也属于一站式装修了。很奇怪两兄弟都没有出去打工,就在本乡本土挣生活。老爸说:“你弟拼的起,有冲劲,我佩服他。”难得有一个身边的人能得老爸如此评价。经过打拼,堂弟在镇上立住了脚,有了好几个做生意的门面,也有住房,住房很少住,每天都忙,一家人常常吃住在门市上。全家上阵,经常忙得晕头转向,两眼红红,但是他们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我以为这么会做生意的堂弟应该是口齿抹油,能说会道的那种,见了面才发现完全不是,跟人说话甚至有些局促,木讷,顾客说:“便宜一点嘛。”堂弟无可奈何地搓搓手:“没办法啊,这是最低价了,不然做不出来,你知道现在生意也不好做。”他做生意没依没靠,没个现成的门路,挣下今天这份家业,全是自己摸索干出来的。吃晚饭了,二堂弟风一般地骑个摩托车停在门市外,跳下车,刷刷几下从车上卸下三四根长板凳,我正好奇他是怎么把这么多又宽又笨的板凳,像耍杂技似的搭放在摩托车上运过来的,他已经把凳子搬进了屋。两个堂弟都不高,但是身体敦实,动作敏捷,手掌宽大有力,一看就是干活的行家。堂弟说有一家火锅店不做了,便宜处理的,一百块钱,很划算。物尽其用,头脑灵活,我算明白了他们这家是怎么发起来的。晚饭在门市上面的夹层吃,夹层照例堆满了各种装修材料,厨房靠后墙,前面是客餐厅加卧室,有床,还有投影电视,几个桶支起一块巨大的方形瓷砖就是一张完美的饭桌。大家围坐,家人久不相见,见到了发现都生活地不错,几杯酒下肚,话匣子就再也关不住了。“我们这代人遇到的变化太大了,年轻时想吃饱穿暖就不错了,没有想到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这话老爸不止说过一次。“镇上很快就要通高速公路了,你们以后回来就方便了。”“表叔的儿子考上师范,在江苏教书,全家都去那边打工扎了根,以后都不回来了。”“队里叶老二的厨卫生意做大了,从镇里做到城里,还在城里最高档的小区买了房。”“我的木匠老师一家仍然做木工,不是手工做,都是电动,这两年已经在省城开了家具厂。”时不我待,乡亲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堂弟一家也是憋足了劲。那次见面加了堂弟微信。也许是忙,堂弟很少发朋友圈,仅有的几次都是有关欠款不还的,我问是不是装修款不好收,他说,难啊,乡里乡亲的,常常先做了,两三年收不回来款。后来就听说他要租地种草养牛。这次回乡,二叔一定要我们去看看养牛场。养牛场建在他们老屋对面的山坡顶上。老屋旁是更老的房子。七十年代,二叔和老爸就是在那个房里分的家。其实也没有什么财产可分,一个人分得半间房,老爸另外分得一张桌子,二叔分得四条长凳。眼看年龄大得要成家了,住不下去,好在不久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叔和爸各自搬出去修房子,兴家立业。轿车可以沿着土路直接开进牛棚。下车一看,小时候觉得挺大的一个山坡,现在怎么这么小?一个牛棚就把坡顶占完了。山后是我家的林地,当初用柴草灌木作燃料,山坡被我们割得干干净净,恨不得连掉下的松针都刮得一根不留,土地瘠瘦得很。前些年还搞退耕还林,而今好多人外出打工,不用退也没人耕了,山上的草木丰盛得连人都进不去了。牛棚中间是两米宽的走道,尽头是一排三间瓦房。走道两边是两排牛舍,牛拴在道边柱子上,牛舍之间用钢管隔开。棚顶是钢架上覆彩钢瓦做的。堂弟说钢架是自己焊的,牛场边的小型挖掘机也是他们自己花五万多买的。会焊接,也能开挖掘机,真是没有什么能难倒他们的。堂弟说,牛场建设花了三四十万,又花了几十万买牛犊,截止目前牛场已经投进去一百多万。牛犊每头七千,从新疆买回来的,但是要自己找车去拉,好在拉回来只死了一头。听着堂弟报帐,看着他紧缩的眉头,心里感叹要做个事真是不易,佩服之情油然而生。据说为了养牛的事,二叔跟堂弟吵架甚至父子俩打起来过——扔进去那么多钱,作为一个一生信奉“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老人家,他心里害怕啊。堂弟则坚持自己的意见:“如今农村的地丢荒的多,正好种草,城里人牛肉的消费越来越多,养牛做好了会有出路。”老爸一再劝二叔:“你老了,你的眼光和胆识都比不上年轻人,放手让他们去闯吧,年轻人比我们能干。”牛场建好了,牛养起来了,堂弟又焦心牛粪太多了,怎么处理才好。几十头牛一天一天,得产生多少牛粪啊,牛粪在牛场外堆成了小山。堂弟正在修沼气池,试图处理掉牛粪。也试想养苍蝇,或者用烘干压缩机将牛粪制成干粪出售,但是乡里没有动力电源,还有牛场硬件的优化、牛的饲养防病、牛肉的销售渠道……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可是堂弟认准了的就没有退缩过。堂弟只是这个伟大时代的缩影。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激励着每个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百折不挠,力争上游。这是一个革新图变的时代,鼓舞着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加入到全民创新创业的洪流。千万个小家的富裕兴旺梦,共同筑就着繁荣富强的中国梦。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