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节征文: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奋力逐梦在“大国工匠”培育的路上年少的时候,跟随着母亲上班,看她在黑板上写出漂亮的粉笔字,转身言语间透露着文艺的气息,心生无限感慨与羡慕。再年长些,下晚自习从教室回宿舍的路上,还记得昏暗的夜里闪烁着教师办公室温暖的灯光,总让我不自觉地哼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直到大学,返校时总会路过北京师范大学的门口,看那耀眼的“京师大学堂”书写着教育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不能置身于其中有些许遗憾。那是我根植于心底的梦想---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2013年的九月,我终于站在了讲台上,开始了逐梦职业教育的旅程。时光荏苒,已经过去了六年,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与探索中,对高职教师这份职业也有更深层的理解。初上三尺讲台,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代培教师周养萍教授,是她用认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感染着我。还记得深夜里,提交的试卷上的表面粗糙度符号的单位没有标识清楚,她专门打电话提醒我纠正;实训课上供学生们训练的《机用虎钳》的AutoCAD图纸她反反复复改了不知道多少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刚开始,还有一些不理解,认为那并不是原则性的错误,然而时间长了我才慢慢明白了,正是有像他们这样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甘愿奉献的前辈,才引领着西航精神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才成就着国家、社会与家庭对于高职教育事业的期望,才鞭策着我褪去浮躁静下心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职教师。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教学工作繁琐细碎,互联网+时代更需要不断地创新与突破,往后路长且艰,我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始终以最初的谨慎与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2017年的夏天,之前带过的一名毕业生回校找我聊天,他满心欢喜地和我分享着他的工作状态,对于未来的打算等等。我其实那时候已经记不太清楚他了,但是从他的言语中,我明白正是由于上课的时候无意间一份关注,一份耐心,一份真诚,点燃起了一名高职学生的底气与信心。临走的时候,他饱含深情与我告别,泪水不自觉地充满着我地眼眶,在内心里我为自己的工作感到激情澎拜,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可以帮助这些曾经别人眼中不太优秀的,高考失利的学生们有权利选择喜欢的那份工作,有资本保护着看重的那份尊严,有能力过快乐的那种人生。这也许就是为人师的初衷。后来的后来,我见证着越来越多的同学,他们在校园里学习、嬉闹、生活;他们在九月里西装革履,与企业签署协议;他们在一线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他们在网络上与我分享关于工作,关于生活、关于爱情。这样的故事,就这么一直继续着….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缺乏企业一线的实践经历,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等诸多工作中存在着无形的障碍。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我先后赴中石化南化机、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厂、西安驰达飞机等多家企业跟岗实习,跟随着企业师傅参与到生产实际过程中,学习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优秀的企业管理模式,积累教学的典型案例与素材,替学生感知企业的工作环境。感触最深的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厂,有幸与黄强大师面对面交流。黄大师亲切的与我们分享了当年赴苏联的学习经历。上世纪90年代,黄大师成为第一批前往苏联学习主燃油泵调节器装配技术的工匠。这款主燃油泵调节器被誉为人类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巅峰之作,从着手设计到研制成功,国外发动机制造厂用了整整十年。每台产品需要3名工人装配,学习过程就要2年。黄大师却硬是在外国人不信任眼神下,仅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学会全套装配技术。他说,那时候科研经费紧张,国家选派他出国,他就一定不能辜负组织的期望;他说,既然做工匠,就要沉下心,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他说,他快退休了,他要把所掌握的技术编成册传承下去;短短一上午的交流,我在他的身上感悟到了何为工匠,那不单单只是一个身份,那更是一种精神。同时,也敦促着我去思考,作为大国工匠培养的主阵地上的一名教师,我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该引导学生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教育,承载着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的梦想;教育,承载着一名普通教师的价值与追求;我深知,这份神圣职业的崇高内涵。往后余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奋力逐梦在大国工匠培育的第一线,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