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征文:萤烛末光隔离服面料厚重的摩擦声,鞋底与地面相击,仪器滴滴地响动,金属托盘叮当作响,苍白的天花板宣告危机来临。运送病人和物资的车辆人群不间歇地来往于医院前,暗夜里雨冷冷地拍着。手电筒放出一束光,微小而耀眼,穿透整片黑暗,以雨帘难以割断的执着,背负照亮路途的责任。这是萤烛末光的有力。责任是最好的填充物,它与生命交织相连。握着责任的磁针石,有的人像既定方向进发。“你的瀑布发声,深渊与深渊相接。”扛责任于肩头的白衣战士推开一扇扇生死门。风华正茂的他们在病床前忙碌,请战书上一抹抹鲜红指印,“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写满了医者的铿锵宣言,钟南山院士耄耋之年临危受命。他们义无反顾地逆行,把时代扛在肩上成为责任,构成即将破土而出的春,足以增补日月。太多人却站在漩涡的外面,若无其事。无知者无罪吗?那么不是主动伤害而是无意间铸成的错谁来承担?天大的错、捅出的巨大的窟窿落下来,铸错的人远远避着,不愿用肩扛。被问责的人从一环推向一环,一堆变成另一堆。每个人都可以扬着无辜的脸庞,犯错的人也可以瞬间理直气壮,好像从没什么与自己有关。想要躲避的人永远不缺少避身所,我们从孩童时就开始害怕犯错被追究而躲在小小的盾牌后面,可是而今一个个都成为立身天地的人了,在生命构筑的理智与良知面前避无可避,躲无可躲,责任担当是用理智和良知一砖一瓦砌成的。开口说话要承担对信息片面分析导致错误的责任,语言的不断传播会扩大错误,在血写的事实面前谣言触目惊心;看似喧嚣实则沉默要承担处于社会丝毫不愿有所影响,不愿行动的人在飞驰的时间面前无动于衷,错过了时机;铸成错误的人要承担弥补和改变的责任,每件事都有根有底,有潜在逻辑,自己心里其实知道与自己有关,迅速原谅自己不应该是你的行动;在时代上扮演着不同角色的人们,被责任声声召唤,远处的涟漪一圈圈地波及着遥远的地界,这涟漪推到眼前来了。所处的位置自有其轨迹,沿着它活成一束光,再微小也穿透一切迷惘和创伤,这是我们的担当,演着永不落幕的话剧。我们行走在长长的黑暗隧道,需完成的路途不能中断。“我只知道有更勇敢的人还在前面跑着,这便是我也必须勇敢的原因。”“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中国展现的负责任大国担当,增添了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控制疫情传播、战胜疾病威胁的信心。中国发现疫情、分离病毒、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并与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速度之快令人印象深刻。大国担当由此可见,中国速度一次次见证奇迹。我们是大国公民,我们责无旁贷,应该成为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中的灾难下,人类也是这样的渺小与无力。书中说切尔诺贝利是一个及时的提醒和隐喻,我想这次也是。灾难总一场场无可预料地袭来,成为看不见的狱吏,不择期的审判。历史不乏灾难,布满齿轮的社会环环相扣着,每个位置上的人都应被历史洗亮浊目,刻下坚韧的表情。生命的实景不要归于空无,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理所当然成为我们的责任。偶然看到2003年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感动于那时67岁的钟南山院士所说:“你想让人家干一件事,首先自己要去干。”颁奖现场的主持人白岩松和敬一丹也同而今模样不同,各行各业的他们从风华正茂会一路走到白发苍苍,为了肩上重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家张载这样说。曹植《求自试表》“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我们是尘雾之微,也是萤烛末光。而信仰作舟,用生命向使命的承诺将成为责任,尘雾足以构成起舞的灵魂,光源也可以点亮所有。无远弗届,我们终将抵达。在前线工作者争分夺秒地治病救人时,媒体、网络上的批评与反思也一直在进行。也许有的言论犀利刺耳,也许有的指责偏颇狭隘,但它们大多都出于一个目的——希望今日所见到的种种失误,在今后不再出现。反思灾难,既是对幸存者的负责,也是对受难者的告慰。易中天说:“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来临后,我们除了痛悼生命的逝去,还要学会强大和抗争,寻求在灾难中不断的成长,而不是踏着逝去者殷红的鲜血,去欢呼胜利!”可我们在惊叹之余,更多的是反思。日本很注重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他们并不人人都懂汉诗,但他们请教了懂汉语的研究者,用心地挑选出最恰当、最温暖的诗词写给我们。反观我们,“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带病回村,不孝子孙”等所谓“硬核”的口号标语随处可见,“武汉加油”“坚决战胜”成为近期热词,这些或幽默诙谐或简洁明快的字句,却在一句唐诗面前,显得空乏又生硬。时代的高速发展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媒介,却很少有人愿意在琐碎繁杂的生活中停留下来,用心体味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我们习惯了华丽堆砌的辞藻,便将诗词名著抛之脑后;我们喜于随波逐流,便将冥想思考弃之角落。人们沉溺于单一的愉悦,追求即时的满足。当网络热词成为时尚,当人们在“娱乐至死”中沉沦,不知不觉,经典一个接一个的淡化,传统一点一点消失,文化在记忆深处蒙上一层层尘土。正如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写道: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