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如何面对家长的冤枉 ”作文导写及佳作示
例
【原创押题】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据报载,高三学生李某因为与父母发生冲突愤而离家出走,数年来音讯全无。好好一个家,从此
支离破碎。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和家长都可能犯错误。当家长打错、骂错或怪错了孩子,孩
子该怎么做?
有人认为,孩子应该乖乖地接受,只要家长开心就好;有人认为,孩子应该捍卫清白,据理力争,
直到家长认错;还有人认为,应该用闹情绪、不吃饭、离家出走等方式惩罚家长;……
你认为呢?
请根据你的经历、见闻、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
少于 800 字。
【押题理由】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事关考生的思想智慧和情怀,也彰显考生的三观正不正。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既是考生的人生必修课,也是近年高考命题的焦点。
什么是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和身份认同。如亲属关系,朋
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雇佣关系,领导关系,
熟人关系,敌对关系,邻里关系,陌生人关系等。
为何要重视人际关系:温暖心灵;培养情感;互惠互利;社会和谐;办事顺利;资源共享;合作
多赢;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相互原则;交换原则;平等原则;相容原则;信用原则;理解原则;自保原
则;爱字当头,感恩为先,平等互利,学会尊重;
【写作指导】
尽管有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但生活中,哪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更多的情况是,由于性
格、脾气、阅历、知识背景、看问题的角度以及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等因素,人们很容易形成各是其
所是、各非其所非的局面,并经常引发骂不完的街、吵不完的架、解不开的结。
段子说,跟领导讲道理,是不想干了;跟老师讲道理,是不想学了;跟朋友讲道理,是不想混了;
跟配偶讲道理,是不想过了;小屁孩跟家长讲道理,是不想活了。
所以,许多时候,讲道理都不是高情商人士的首选;尤其在家庭内部、亲人之间。
当家长打错、骂错或怪错了你,你该怎么做?既然不能一根筋地认死理,也不能意气用事闹情绪,
那就只能讲策略、比情怀,用爱去化解。许多时候,都不要去指责家长为什么不改过。因为改变家长
比改变自己要困难得多。
为什么不先易后难,让我们自己先退一步呢?【佳作点评】
家长错,无须气
孙慧煌
如今的独生子女,大多像是被娇惯的花叶,摆出一种只能被高捧的姿态,骄傲地挺立着,不容侵
犯。可是,当本就不可逾越的代际鸿沟又因琐事越裂越开时,作为孩子的我们,真的有必要和最爱我
们的父母顶撞起来,甚至离家出走吗?
我想,真的没必要。其实,冷静下来,我们或许会有如下发现:
家长错,无须气。客观事物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许多时候的冲突,不过是见仁见智、各有
各的看法而已。
就像考大学这件事。我们的父母大多生在文革末、改革初,那时的中国就像是个新生的婴儿。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让那个时代的孩子呼吸到全新的空气,他们被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浪潮冲击,
投身改革,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如今的我们,恰逢信息爆炸的年代,社会竞争日益剧烈,没有知识
就像鱼儿没有水。父母非常明确地认识到,要让孩子过得更好,就必须让孩子多读书、考大学。然而,
我们却总以为人生不该死在那些书本上;我们甚至吹捧读书无用论。这些,都是因为时代精神的差异
所致。所以,倘若父母们以笨蛋之名说我们,骂我们不读书,请理解,请谅解。因为他只是希望你好,
只是望你优秀。
家长错,无须气,因为谁都可能犯错,无可厚非。
就像吸烟这件事。我讨厌吸烟,讨厌那团作着鬼脸的烟从我亮闪闪的眼前飘过,还迫不及待的要
与我肺中的氧气结合。吸烟有害健康的字眼,记得清晰地印在每包烟的中下方,可是男人就是视而不
见。我一直疑惑他们这样做,是为什么?后来,只想到这样一个理由:研究表明,女人平均寿命比男
人高,是因为女人会流泪会排泄;而男人不会。所以烟这样恶劣的产物,也好似变成了男人唯一的知
己。只有它们知道男人嘴唇的温度,所以后来,老爸吸烟时,我只会提醒他少吸点,对身体真的很不
好。然后他一如既往,我一无既往。因为我明白,如果他真的离不开烟,作为温暖他的人,我还是不
要强制的好。
家长错,无须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家长尽管不完美,但却是我们在这世上最亲的人,没有
之一。
就像说话这些事。我有时会觉得父母很虚伪。在别人面前,不是故意吹捧显摆自家的孩子,就是
刻意贬低自家的孩子。这,让我们很不爽。作为他们虚荣的挡箭牌,我们躺着也中枪。尤其恶劣的是,
他们还屡教不改。但即便这样,我们做儿女的又能如何?满地打滚,乱吐口水,随地大小便?——不
可以啊。我们能做的,只有试着去理解,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因为这样一件小事,绝对不足
以回报他们对我们无限宽广的爱。
总而言之,不论生活中怎样闪过摩擦的火花,不论他们骂错了、打错了还是怪错了,作为他们的
孩子,我只知道告诉自己:他们是生我养我的父母,我必须爱他们;父母不是圣人,他们会犯错误,
但依然是生我养我的父母。除了多一份谅解宽容,回报他们以孝顺,我们别无选择。注意,这不是忍
耐。而是发自心底的热爱。家长错,无须气。因为,我们有爱。
点评:
习作开篇,从独生子女的特有心态切入,巧妙引发读者共鸣。顺势亮出呼应标题的中心论点:家
长错,无须气。主体部分,将话题切分为三个分论点一字排开,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作比较的方式,
娓娓道来,给人以促膝谈心的感觉。结尾部分,巧打感情牌,强调孝顺,让人不容拒绝。
孩子正确应对“家长错”的方式
乐鹏举
有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如果家长打错、骂错、怪错了你,你会用何种方式进行回应?
也许你会闪过生闷气、摔东西、离家出走等各种反抗方式。但,只要稍稍浏览报刊网站,你就不
难发现,这是不可取的。
面对家长的错骂、错怪、错打,贸然冲动是魔鬼。我们需要正确的应对方式。
首先,我们应换位思考。家长固然有错,但他们的错一定与你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能换位思考,在脑海中假设自己碰到此类问题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就能对家长的行为多些理解。有
了这份理解,你必将消除心中的大部分怒气。之后,我们便可找机会与家长进行耐心的交流,从而避
免正面的冲突。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满腹怨气,不与家长沟通,那么情况将会变得多么糟糕。
从古至今,为什么有那么多看起来一触即发的战争最终却未能打起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双方进行了正确的沟通,避免了误解误判,比如高一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便是典例。
所以,面对家长突然强加上来的斥责与打骂,换位思考与耐心沟通,是孩子首先必须学会的。
其次,我们应据理力争。这里所说的“据理力争”,并不是与家长蛮横地争吵,而是与家长平心静
气地讲道理。我们既不能恼羞成怒,对家长破口大骂,更不能对家长大打出手。而是要在看似软弱的
低头认错中,设法将“道理”这一药剂注入家长的思维里。否则,就有可能把家长惯坏,甚至让他们
一错再错。家长生气,孩子委屈,如果形成恶性循环,将彻底破坏家庭的温馨,同时也会葬送全家的
幸福。因此,我们在不激怒家长的前提下,应该应委婉含蓄表达内心的委屈,尽可能得到家长的理解。
如此一来,既成功解决了这一矛盾,也将减少下一次矛盾发生的概率。因此,智慧的据理力争,也是
孩子需要的掌握的。
再次,面对家长强加的斥责或打骂,我们应该避其锋芒,缓而后行。这种情况只适用于一些比较
顽固的家长,也许他们的脾气十分急躁。对于此类情况,我们只能“以静制动”。我们可以选择与其进
行短暂的“冷战”。哲人说,时间是最好的过滤机。短暂的冷战,也必定让家长有时间静下心来,平息
心中的怒火。等家长冷静下来,我们再找机会去讲道理,可能会更有效。当然,许多时候,有些家长
会自己认识到错误,但碍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他们并不愿意主动承认错误或者公开道歉。但,这又有
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们得理也让人,为家长保留一点情面,不也挺好吗?因此,缓而后行,也是孩子
们正确应对家长犯错的方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从小到大,我们犯过的错误还少吗?家长不都一一原谅了我们吗?如今家
长犯错了,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予以谅解呢?点评:
习作以设问的方式开篇,巧妙引出材料,并激发读者思考。旋即用报刊披露的一系列负面案例,
突显错误做法的危害,发人深思。主体部分,采用“首先”“其次”“再次”带出分论点的方式,既让
文章层次特别分明,又让写作思路明晰外化,让人一目了然。最后用将心比心的方式,唤醒同学共鸣:
家长原谅我们那么多,我们为什么不能原谅他们一点点呢?有理有据更有情,直抵人心。
以史为镜,镜鉴未来
龙俊江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这么多年来,家庭问题层出不穷。独生子女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而家长也将全
部希望寄托于儿女,给了他们莫大的压力。
问题来了:若是家长错了,孩子该怎样做?依情绪来讲,家长错了,孩子自然占理,即使顶嘴冲
撞、直言其过,似乎也无可厚非。但依理来讲,中华自古以孝为百善之先。更何况,家长对孩子的含
辛茹苦与无微不至的关怀数不胜数,孩子怎能顶撞,怎该顶撞?
倘若不信,我们可以翻翻书。
舜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继娶后开始憎恶舜,多次欲致舜于死地。继母对他更是冷若冰霜。但舜
没有停止过尽孝一天。每次父亲用小杖打他,他就忍着。若用大杖打他,他就逃跑。
——无怨无悔的尽孝,是舜王于天下的基础。
同样以孝为人称道的,还有春秋时的曾参。曾参很小的时候,就下田给正在锄草的父亲帮忙。因
力气太小,技术不精,不小心锄坏了幼苗。父亲一气之下竟用锄头打他。回家后,父亲反思打得过重,
想去看看伤得怎么样。于是偷偷来到窗前。曾参在房里发现了窗边的父亲,出于孝顺,竟努力装作一
点没事的样子,若无其事地弹琴唱歌。
舜与曾参二人的表现怎么样?孔夫子给予了评价。
孔子认为:舜是大孝。因为舜不仅有孝心,而且方式得当。而曾参的做法实为大不孝。因为他让
父亲误以为打得不重。若下次失手将他打死,他就让父亲背上了杀人的罪名。
孔子此话,点醒了梦中人曾参。曾参遂拜孔子为师,学习孝道,终成大业,被后人尊称为曾子。
春秋时期的郑庄公,从小就不受母亲武姜待见。武姜厌恶郑庄公,甚至到了劝丈夫废长立幼的地
步。庄公即位后,武姜暗自与小儿子段约定,让段利用封地扩大武装。想要里应外合,赶庄公下台。
后来事情败露,段不敌庄公被迫自杀。庄公源于多年的偏见与此次的危机,向武姜发誓,不到黄泉不
相见。
是的,家长错了,孩子有发泄怨气的权利。但为人所服的是:庄公后来思母,但又苦于发过毒誓,
怎么办?后得高人指点,采用“掘地见母”的方法,终得与母亲团聚,冰释前嫌。
这是有大智慧的君主,也是懂得孝的好儿子。有此国君,郑国得以富强。
战国初年的军事天才吴起,小时贪玩惹恼母亲,被母亲怒骂长大后没有出息。吴起亦怒,咬破手
指道:“吾不为相,誓不还也。”母亲意识到话说重了,想挽留,但吴起拂袖而去。后来,就连母亲病
逝他都没有回家奔丧。有人说,吴起后奔魏、鲁,虽战无不胜,却皆不得久仕,就因为对家长不孝,被人看轻。你想想
看,只因母亲一时气话而不肯原谅,以致一辈子都不再见,甚至母亲死了都不奔丧的人,谁敢用他?
学史至此,应有所得。
家长错了,孩子不得学吴起,逞一时之快,遭万世唾弃。实有委屈,也要像庄公那样懂得原谅。
也不能效仿曾参过分忍受,促家长犯更大的错。最应该树为榜样的,当是舜呐。
谨记。
点评:
西谚云,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碰到的种种难题,其实我们的祖先都曾碰到过。他们成功的经
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应该成为我们应对生活的指南。本文的最大亮点,就是在如话家常的氛围中,带
着我们分析经典案例,摆事实,讲道理,说利弊,让人醍醐灌顶。